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需求更甚。网络的技术研究方面,也在逐步打破传统思维找寻新的方向。本文介绍一种全新的技术,基于SDN下OTN与UTN网络融合的技术较之传统技术显得更加智能化。本文将基于SDN下OTN与UTN在融合时的需求分析、融合方式及两种典型方案的对比。
关键词:SDN;OTN和UTN;网络融合技术;需求分析;方案
传输网络的架构,对比传统,SDN带来的变化可说是带革命性的。在城域网,OTN、UTN混组时,在保护倒换、端对端OAM及其它方面,基于SDN下能很好地实现这些方面的协同。在方案上,融合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对现有网络实施改造,达到渐进式融合;一种是基于转发、控制,分离式的融合。
1 简述
1.1 SDN简述
在控制功能上,传统方式是连接传输设备,因此,不论定义还是编程,只有生产商能操控。基于SDN下最大的特点是,在控制功能上,移至完全独立的环境(网络控制系统),从而脱离传输设备,那么控制功能编程,用户也能直接参与。
1.2 SDN的优势
在计算速度、网络全局管理、互操作性一系列功能上,集中式的SDN,占据绝对优势。
2 OTN、UTN融合,需求分析
2.1 OTN、UTN融合原理
在移动业务中,UTN的作用是汇聚、回传,而OTN的作用是汇聚、透传。因此,在城域边缘,会大量部署UTN,在回传业务中,一旦汇聚层升至10G时,有OTN汇聚、透传能实现以下两点:第一、传送成本、光纤资源,得到节约;第二、加之光传输刚性管道,传送质量提高,也更加可靠。
2.2 需求分析
第一,同一城域网络,不论结构还是层次,都非常复杂。因此,OTN、UTN混组,规模较大;大量的UTN接入,节点数量多,拓扑结构也就复杂;业务配置上,任务繁重,不论网络拓展还是业务发放,都难有高效率。
第二,两个管理体系OTN和UTN,分别独立运转。因此,在回传业务中,在端对端管理上面,也提出较大挑战。
第三,在管理、调度上,OTN和UTN缺乏互通,两张网络一融合,跨层的管理上,也显得颇为紧迫。
3 融合方案
3.1 渐进式
渐进式融合本质原理是就现成的OTN、UTN,两者的网管系统,直接实施改造。
OTN、UTN两者的EMS,可作为两者初步的、现成的控制器,用以控制OTN、UTN两种完全不同的网络。OTN、UTN的EMS通过北向接口扩大,两者的EMS协同控制器,实现相连。此外,某些调度、控制功能,EMS不支持,结合GMPLS协议,OTN、UTN的网元也可与控制器进行通信。
控制器内部,具备的功能包括:网络统一管理、虚拟化管理、多协议适配、流量感知、业务配置等[3]。此阶段,网络进行北向开发,主体是针对运营商,其自身的应用包含:调度、业务监控、流量工程、保护及开通等功能。而对第三方,并不提供网络服务,也不开放网络信息[1]。
3.2 转发、控制分离式
基于SDN下,关于OTN和UTN,其转发、控制分离的结构分别是:OTN-NE及UTN-NE。不论是OTN-NE还是UTN-NE,统统只留下OTN、UTN转发、传送的平面,两者的管理、控制的平面,均移至O-Controller及U-Controller中。这样,通过OTN EMS对OTN-NE调度、控制的功能,由O-Controller替代;通过UTN EMS对UTN-NE调度、控制的功能,由U-Controller替代。在NE与控制器间,采用open-flow里面CVNI的接口协议。
CDPI的作用是:用于Controller,对物理网元进行直接地控制,在相关资源上实现管控。CVNI的作用是:它是一个通信接口,对上层控制器作用,从而在虚拟拓扑中,控制网元及相关连接。而CVNI控制通道,不是与虚拟网元一一对应,而是与虚拟拓扑一一对应,因此,对拓扑发现,CVNI则不涉及处理。CVNI、CDPI的相似之处是,两者控制、管理的协议都基于open-flow,都能作相应拓展。CVNI、CDPI的差别之处在于,同样基于open-flow,CDPI的主要功能是:对下层网元实施控制,而CVNI的主要功能是:对虚拟网络实施控制(由下层的Controller进行提供)。
在转发、控制两者分离这种结构下,所有OTN、UTN网元只负责相关业务、流量地转发,而控制、协同功能上,由控制器组负责实现。
3.3 对比两种方案
对比两种方案,渐进式与转发、控制分离式架构比较,后者胜过前者。第一,后者在网络虚拟化上,不管是流量管理,还是配置、管理策略各方面,对比前者,都更灵活。第二,因为后者在北向开发上,应用种类比前者多[2],自然功能也比前者强大。
4 结束语
综上,对于现成网络,已经做过部署,结合OTN、UTN的EMS,把网络管理升级,便可实现融合、进而控制;而对于未来的网络,支持转发、控制的分离,便可基于SDN下融合OTN、UTN,也可实现技术融合。另外,把SDN引入,实施智能控制,在业务感知、业务调度、端对端业务运行及管理、IP保护协同诸多方面,已有的难题都能解决。
[参考文献]
[1]吴文敬.下一代网络中的软交换技术[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5(01).
[2]许祁玉.未来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探析[J].电信网技术.2006(06).
[3]TD/GSM网络融合解决方案[J].通信世界.2007(11).
[4]鲜伟,李小文.基于IMS实现网络融合[J].中国新通信.2008(05).
[5]赵丽.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J].同煤科技.2008(02).
关键词:SDN;OTN和UTN;网络融合技术;需求分析;方案
传输网络的架构,对比传统,SDN带来的变化可说是带革命性的。在城域网,OTN、UTN混组时,在保护倒换、端对端OAM及其它方面,基于SDN下能很好地实现这些方面的协同。在方案上,融合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对现有网络实施改造,达到渐进式融合;一种是基于转发、控制,分离式的融合。
1 简述
1.1 SDN简述
在控制功能上,传统方式是连接传输设备,因此,不论定义还是编程,只有生产商能操控。基于SDN下最大的特点是,在控制功能上,移至完全独立的环境(网络控制系统),从而脱离传输设备,那么控制功能编程,用户也能直接参与。
1.2 SDN的优势
在计算速度、网络全局管理、互操作性一系列功能上,集中式的SDN,占据绝对优势。
2 OTN、UTN融合,需求分析
2.1 OTN、UTN融合原理
在移动业务中,UTN的作用是汇聚、回传,而OTN的作用是汇聚、透传。因此,在城域边缘,会大量部署UTN,在回传业务中,一旦汇聚层升至10G时,有OTN汇聚、透传能实现以下两点:第一、传送成本、光纤资源,得到节约;第二、加之光传输刚性管道,传送质量提高,也更加可靠。
2.2 需求分析
第一,同一城域网络,不论结构还是层次,都非常复杂。因此,OTN、UTN混组,规模较大;大量的UTN接入,节点数量多,拓扑结构也就复杂;业务配置上,任务繁重,不论网络拓展还是业务发放,都难有高效率。
第二,两个管理体系OTN和UTN,分别独立运转。因此,在回传业务中,在端对端管理上面,也提出较大挑战。
第三,在管理、调度上,OTN和UTN缺乏互通,两张网络一融合,跨层的管理上,也显得颇为紧迫。
3 融合方案
3.1 渐进式
渐进式融合本质原理是就现成的OTN、UTN,两者的网管系统,直接实施改造。
OTN、UTN两者的EMS,可作为两者初步的、现成的控制器,用以控制OTN、UTN两种完全不同的网络。OTN、UTN的EMS通过北向接口扩大,两者的EMS协同控制器,实现相连。此外,某些调度、控制功能,EMS不支持,结合GMPLS协议,OTN、UTN的网元也可与控制器进行通信。
控制器内部,具备的功能包括:网络统一管理、虚拟化管理、多协议适配、流量感知、业务配置等[3]。此阶段,网络进行北向开发,主体是针对运营商,其自身的应用包含:调度、业务监控、流量工程、保护及开通等功能。而对第三方,并不提供网络服务,也不开放网络信息[1]。
3.2 转发、控制分离式
基于SDN下,关于OTN和UTN,其转发、控制分离的结构分别是:OTN-NE及UTN-NE。不论是OTN-NE还是UTN-NE,统统只留下OTN、UTN转发、传送的平面,两者的管理、控制的平面,均移至O-Controller及U-Controller中。这样,通过OTN EMS对OTN-NE调度、控制的功能,由O-Controller替代;通过UTN EMS对UTN-NE调度、控制的功能,由U-Controller替代。在NE与控制器间,采用open-flow里面CVNI的接口协议。
CDPI的作用是:用于Controller,对物理网元进行直接地控制,在相关资源上实现管控。CVNI的作用是:它是一个通信接口,对上层控制器作用,从而在虚拟拓扑中,控制网元及相关连接。而CVNI控制通道,不是与虚拟网元一一对应,而是与虚拟拓扑一一对应,因此,对拓扑发现,CVNI则不涉及处理。CVNI、CDPI的相似之处是,两者控制、管理的协议都基于open-flow,都能作相应拓展。CVNI、CDPI的差别之处在于,同样基于open-flow,CDPI的主要功能是:对下层网元实施控制,而CVNI的主要功能是:对虚拟网络实施控制(由下层的Controller进行提供)。
在转发、控制两者分离这种结构下,所有OTN、UTN网元只负责相关业务、流量地转发,而控制、协同功能上,由控制器组负责实现。
3.3 对比两种方案
对比两种方案,渐进式与转发、控制分离式架构比较,后者胜过前者。第一,后者在网络虚拟化上,不管是流量管理,还是配置、管理策略各方面,对比前者,都更灵活。第二,因为后者在北向开发上,应用种类比前者多[2],自然功能也比前者强大。
4 结束语
综上,对于现成网络,已经做过部署,结合OTN、UTN的EMS,把网络管理升级,便可实现融合、进而控制;而对于未来的网络,支持转发、控制的分离,便可基于SDN下融合OTN、UTN,也可实现技术融合。另外,把SDN引入,实施智能控制,在业务感知、业务调度、端对端业务运行及管理、IP保护协同诸多方面,已有的难题都能解决。
[参考文献]
[1]吴文敬.下一代网络中的软交换技术[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5(01).
[2]许祁玉.未来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探析[J].电信网技术.2006(06).
[3]TD/GSM网络融合解决方案[J].通信世界.2007(11).
[4]鲜伟,李小文.基于IMS实现网络融合[J].中国新通信.2008(05).
[5]赵丽.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J].同煤科技.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