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职生也在所难免,因此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竞争力成为了中职学校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针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提出要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竞争力。
关键词:物流服务与管理 课程体系 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72-02
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中等职校学生适应社会不同需要而具备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具体可包括:公共通用能力、个性特色能力、专业岗位群能力、自学转岗能力等。职校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对他们来说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中的首要任务。而课程体系建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目前物流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
我国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起步都较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缓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课程体系单纯围绕专业设计,重视专业理论的教育,忽视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致使学生知识面窄,适应性差;二是课程设计生硬,教学内容与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脱节,传统的课程体系生硬地将实际相互关联的整体内容人为地分割切块,造成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碎散乱,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远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三是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2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从业人员既要承担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具体的物流活动,又要对系统中的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进行管理,并履行物流计划、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和经济管理等职能。因此,具备一定的技能对于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这些基本技能如下所述。
2.1 公共通用能力
公共通用能力可概括为计算机技能、英语、法律等基本知识的运用与操作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据测算,现代物流主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占其办公总时间的30%左右。即便普通的物流管理或操作人員,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网络通讯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
(2)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日常物流业务中涉及的单证及物流文书的写作。完整精确地记录信息;将合适的语言、风格、组织和形式运用于物流企业文化等能力。
(3)交际能力。所谓交际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参与谈话的能力,即在参与讨论或小组陈述的过程中,能够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对方有效的信息。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能够礼貌、友好的与他人相处;对他人所说的和所做的保持兴趣。
(4)数学应用能力。对于物流从业人员来说,数学应用能力是指在工作中完成基本计算的能力。使用最基本的数字概念,比如在物流规划、物流设计和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整体数字和比例;从许多数学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事情的几率,并对事情作出预测等能力。
2.2 专业岗位群能力
(1)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这是指物流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能力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决策能力。评价和选择最好的选项的能力。
(3)学习能力。对于物流专业而言,需要物流从业人员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立足于本专业生存、发展。
(4)相互协调能力。应对环境的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严酷的竞争,如物流作业的多样化,要求选择灵活的方法(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满足员工、客户和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各样的需要。要学会与其他人员配合与协调的技能,比如学会与其他部门、同部门人员配合的技能。企业内部上下左右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及公关能力。
2.3 个性特色能力
个人品质主要表现在责任心、自我管理能力和正直与诚实方面。
(1)责任心。通过努力工作,设立标准,注意细节,出色地完成任务。在处理和完成任务时表现出高标准的参与度,做到准时、热情、充满活力和乐观进取。
(2)自我管理。根据组织目标设立个人目标;通过目标实现来激励自己;展示自我控制能力,作出非情感的和非防御性的反馈;要求自己严格、自律性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冷静沉着。
(3)努力工作,积极奉献。立足岗位,恪尽职守;不怕苦,不怕累;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积极为企业谋利益作贡献。
3 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针对目前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结合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认为,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增强、人格品质的塑造、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具体如以下几点。
3.1 按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设置课程群
建立由基础课程(语言、自然科学与数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工具类基础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统计学、会计学、电子商务实务、现代物流基础、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专业课程(物流单证、配送实务、仓储实务、运输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系统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相互的交叉学科等)组成的综合网络体系。 3.1.1 公共通用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公共能力课程群的设置应传授工具性知识和基础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具性技能和基础技能,在分拆、组合必修课(又称为通史课)的基础上,优化必修课,设置为价值能力课程群、信息处理能力课程群和交流沟通能力课程群。
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增加到基础课程设置上。但需要说明的是,增加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添加基础学科。传统教学中,职业教育由开设一年的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基础科学开始,这种课程设置显然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被一些职业院校所淘汰。为此,很多职业学校在学生一入学就确定了其职业方向,取消了很多基础学科,开设了专业课程,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将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在这样的前提下,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添加的课程单元就需要做出调整,一方面,要满足培养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开设的课程,要分析所培养能力的特点,目的要明确,开课的内容要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我校就把传统的《语文》改为《办公公文写作》,把《英语》调整为《英语口语》,同时开设了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课程,这样的调整既保持了部分课程的本质,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此外,开课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选修课的方式解决部分专业培养问题。比如,设置《商务礼仪》等选修课。通过这样的课程单元设置,可以“硬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1.2 专业岗位群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专业基础能力是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管理能力和基本素质,包括:逻辑分析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融投资能力,在此基础上,应优化专业必修课和平台课,将专业必修课和平台课优化为逻辑分析能力课程群、管理能力课程群、经营能力课程群和融投资能力课程群。
3.1.3 自学转岗能力课程群和个性特色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自学转岗能力是在专业基础能力优化和提高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能力,在课程优化时,要充分体现物流中心商贸流通加工及物流配送工程地方性、物流节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专业限选课程和任选课优化设置为企业内容物流管理课程群、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专业方向课方面自主选择,自由发展,以提高学习的适应性和未来择业的竞争性。
3.2 增加实践性课程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对相关课程应安排较为充足的实践、实习学时,可以采用社会调查、听报告、参观、课程论文、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着重提高其综合素质。大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如仓储管理实训(包括:系统信息、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储位管理、盘点作业、不良品管理、库存管理等训练内容)、物流信息系统实训(包括:物流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输出等处理过程的训练)、社会调查实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试验设备完成教学计划内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必要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物流企业參观学习。借助校企合作和多种教育资源和环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如增设“物资编码与识别技术、商品养护技术、包装技术”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一般性讲述的基础上还需在校内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3 增加新兴交叉课程
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增加许多新兴交叉课程。如开设“物流经济地理与信息技术、现代生产物流与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国际物流报关实务、进出口业务与国际结算”等针对物流国际化趋势的课程,努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经济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要求。
3.4 减少统一要求,增加个性发展
积极进行学分制改革,减少统一要求,让学生自选课程、自选学习进度。其中专业选修课程提供了一些专业发展和专业参考方面的实用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多渠道择业提供方便。课程可按模块化进行组合,如国际物流方向、企业物流方向、第三方物流方向、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此外,还应开设公共选修课程,提供人文社科方面的实用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 结语
总之,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自控、学会审美,学会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欧阳文霞.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6).
[2] 唐细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学术,2010(15).
[3] 王恩涛,邵清东.现代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J].物流技术,2003(10).
关键词:物流服务与管理 课程体系 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72-02
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中等职校学生适应社会不同需要而具备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具体可包括:公共通用能力、个性特色能力、专业岗位群能力、自学转岗能力等。职校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对他们来说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中的首要任务。而课程体系建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目前物流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
我国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起步都较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缓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课程体系单纯围绕专业设计,重视专业理论的教育,忽视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致使学生知识面窄,适应性差;二是课程设计生硬,教学内容与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脱节,传统的课程体系生硬地将实际相互关联的整体内容人为地分割切块,造成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碎散乱,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远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三是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2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从业人员既要承担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具体的物流活动,又要对系统中的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进行管理,并履行物流计划、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和经济管理等职能。因此,具备一定的技能对于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这些基本技能如下所述。
2.1 公共通用能力
公共通用能力可概括为计算机技能、英语、法律等基本知识的运用与操作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据测算,现代物流主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占其办公总时间的30%左右。即便普通的物流管理或操作人員,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网络通讯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
(2)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日常物流业务中涉及的单证及物流文书的写作。完整精确地记录信息;将合适的语言、风格、组织和形式运用于物流企业文化等能力。
(3)交际能力。所谓交际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参与谈话的能力,即在参与讨论或小组陈述的过程中,能够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对方有效的信息。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能够礼貌、友好的与他人相处;对他人所说的和所做的保持兴趣。
(4)数学应用能力。对于物流从业人员来说,数学应用能力是指在工作中完成基本计算的能力。使用最基本的数字概念,比如在物流规划、物流设计和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整体数字和比例;从许多数学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事情的几率,并对事情作出预测等能力。
2.2 专业岗位群能力
(1)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这是指物流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能力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决策能力。评价和选择最好的选项的能力。
(3)学习能力。对于物流专业而言,需要物流从业人员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立足于本专业生存、发展。
(4)相互协调能力。应对环境的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严酷的竞争,如物流作业的多样化,要求选择灵活的方法(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满足员工、客户和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各样的需要。要学会与其他人员配合与协调的技能,比如学会与其他部门、同部门人员配合的技能。企业内部上下左右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及公关能力。
2.3 个性特色能力
个人品质主要表现在责任心、自我管理能力和正直与诚实方面。
(1)责任心。通过努力工作,设立标准,注意细节,出色地完成任务。在处理和完成任务时表现出高标准的参与度,做到准时、热情、充满活力和乐观进取。
(2)自我管理。根据组织目标设立个人目标;通过目标实现来激励自己;展示自我控制能力,作出非情感的和非防御性的反馈;要求自己严格、自律性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冷静沉着。
(3)努力工作,积极奉献。立足岗位,恪尽职守;不怕苦,不怕累;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积极为企业谋利益作贡献。
3 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针对目前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结合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认为,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增强、人格品质的塑造、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具体如以下几点。
3.1 按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设置课程群
建立由基础课程(语言、自然科学与数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工具类基础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统计学、会计学、电子商务实务、现代物流基础、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专业课程(物流单证、配送实务、仓储实务、运输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系统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相互的交叉学科等)组成的综合网络体系。 3.1.1 公共通用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公共能力课程群的设置应传授工具性知识和基础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具性技能和基础技能,在分拆、组合必修课(又称为通史课)的基础上,优化必修课,设置为价值能力课程群、信息处理能力课程群和交流沟通能力课程群。
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增加到基础课程设置上。但需要说明的是,增加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添加基础学科。传统教学中,职业教育由开设一年的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基础科学开始,这种课程设置显然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被一些职业院校所淘汰。为此,很多职业学校在学生一入学就确定了其职业方向,取消了很多基础学科,开设了专业课程,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将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在这样的前提下,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添加的课程单元就需要做出调整,一方面,要满足培养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开设的课程,要分析所培养能力的特点,目的要明确,开课的内容要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我校就把传统的《语文》改为《办公公文写作》,把《英语》调整为《英语口语》,同时开设了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课程,这样的调整既保持了部分课程的本质,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此外,开课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选修课的方式解决部分专业培养问题。比如,设置《商务礼仪》等选修课。通过这样的课程单元设置,可以“硬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1.2 专业岗位群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专业基础能力是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管理能力和基本素质,包括:逻辑分析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融投资能力,在此基础上,应优化专业必修课和平台课,将专业必修课和平台课优化为逻辑分析能力课程群、管理能力课程群、经营能力课程群和融投资能力课程群。
3.1.3 自学转岗能力课程群和个性特色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自学转岗能力是在专业基础能力优化和提高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能力,在课程优化时,要充分体现物流中心商贸流通加工及物流配送工程地方性、物流节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专业限选课程和任选课优化设置为企业内容物流管理课程群、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专业方向课方面自主选择,自由发展,以提高学习的适应性和未来择业的竞争性。
3.2 增加实践性课程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对相关课程应安排较为充足的实践、实习学时,可以采用社会调查、听报告、参观、课程论文、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着重提高其综合素质。大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如仓储管理实训(包括:系统信息、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储位管理、盘点作业、不良品管理、库存管理等训练内容)、物流信息系统实训(包括:物流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输出等处理过程的训练)、社会调查实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试验设备完成教学计划内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必要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物流企业參观学习。借助校企合作和多种教育资源和环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如增设“物资编码与识别技术、商品养护技术、包装技术”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一般性讲述的基础上还需在校内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3 增加新兴交叉课程
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增加许多新兴交叉课程。如开设“物流经济地理与信息技术、现代生产物流与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国际物流报关实务、进出口业务与国际结算”等针对物流国际化趋势的课程,努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经济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要求。
3.4 减少统一要求,增加个性发展
积极进行学分制改革,减少统一要求,让学生自选课程、自选学习进度。其中专业选修课程提供了一些专业发展和专业参考方面的实用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多渠道择业提供方便。课程可按模块化进行组合,如国际物流方向、企业物流方向、第三方物流方向、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此外,还应开设公共选修课程,提供人文社科方面的实用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 结语
总之,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自控、学会审美,学会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欧阳文霞.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6).
[2] 唐细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学术,2010(15).
[3] 王恩涛,邵清东.现代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J].物流技术,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