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大钱中的稀客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枚“集换局票”,背文“当一十用”当十大钱,是系列咸丰大钱中唯一的一种无铸钱局名、无满文的当十大钱。此钱出自福建福州,为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与福州泉友李共青先生用钱币相互交换所得。
  此钱红铜材质,整钱面背红斑绿锈满身,与铜胎肉面紧咬在一起入骨生根,显得极富有神韵,包浆熟旧自然。此钱直径33毫米,面背穿径均为7毫米,厚3毫米,重20.8克(按:宝福局所铸咸丰当十钱,以钱局议定的标准重量为五钱,以清衡制换算为18.65克,此当十钱比议定的重量还超重2.15克)。钱面钱文直读“集换局票”,币背穿上“一”,穿下“十”字。穿左“用”,穿右“当”字。此钱藏泉界尚有两种释读法,若按行书从右至左释读为“当一十用”,也有将此钱文读作“当用一十”的。整币面背钱缘内外廓、穿口内外廓皆规整划一,铸工堪称精湛(见图正背面及原大拓图)。
  此当十钱为何钱局所铸?据《咸丰泉汇》的编著者、泉界泰斗马定祥先生考证,这种“集换局票”,“当一十用”当十大钱,系福建省铸钱局内部使用的一种当十钱。“集换局票”,顾名思义,“集换”两字,可理解为凑足一定数量的此种当十钱,即可兑换钱局所发行的钱票——局票。说明这种当十钱是用来兑换局票的一种特殊铸币,也可作当十钱在钱局内部流通使用。至于所兑换的是何种局票,银票?制钱票?现存文献中找不到有关宝福局发行钱票的任何记载,迄今也无宝福局钱票实物之发现,这还有待于今后实物的发现来加以佐证。
  宝福局是清代福建省的铸钱局,自顺治六年(1649年)题准;原名福建省局,雍正时改为宝福局,历经乾隆、嘉庆、道光,直至咸丰初年,宝福局都铸有背为满文“宝福”的小平年号钱,其满文福字作“”。
  在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开铸咸丰大钱之后不久,各省局也不例外,先后纷纷开铸咸丰大钱。据闽浙总督王懿德咸丰三年(1853年)六月十八日折中奏称:“闽省值军务紧急,经费不资,民用支绌之际”,“在籍绅士尚书廖鸿荃等呈请变通,以济时限。”乃“仿照成法,从权办理,于局内添设两炉,鼓铸以一当十、一当二十、一当五十、一当一百各项大钱,当十者每枚重五钱,当二十者倍之,当五十、当百者如数递增,钱之现模,一如旧式而加大焉”。
  咸丰大钱从开铸后不久即不断减重,以致出现同种纪值的铸币大小重量相差悬殊的种种怪现象。如当十钱从最初的六钱,不断减重至二钱六分,到后来甚至还出现小平型的咸丰当十钱。又如同为当五十的大钱,最重者可达八十余克,而轻者仅有三十余克,几乎是减重一半以上。减重后的咸丰大钱,甚至还出现当百者不及当五十重的怪事,以此可见咸丰年间的币制之混乱。
  宝福局开铸咸丰大钱始于咸丰三年六月以后,仅迟户、工两局月余。不过宝福局并未全照户部颁布的钱式铸币,而是以福建自己的地方格式铸造咸丰大钱,在系列咸丰大钱中独树一帜,而且没有铸造当五百、当千大钱。宝福局铸造咸丰大钱的另一特点是:其所铸各种面值的大钱,自始至终都比较厚重,无减重现象,其中所铸当百大钱还超过了宝泉、宝源两局有的当五百、当千大钱的重量。也正如闽浙总督王懿德在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初十日的折奏中提及的那样:“闽省大钱行之已久,未便照部议减重。”如本文介绍的这种“集换局票”当十钱,其重量甚至还超过了宝福局咸丰当十钱议定的重量。
  《咸丰泉汇》第六百六十页载有此种“集换局票”、“当一十用”的红铜、黄铜当十钱拓图各一枚,其面文有大字、小字之分,珍罕程度均标示为一级,二星。按《咸丰泉汇》对古钱珍稀程度评定的十级分等制:即一级为大珍,二级为珍,三级为极罕……除定级之外,还对每一枚钱图标明以人民币计价的参考价目。凡珍品者,均以星级标注,三星者为最珍。等级、星级与价目之间相互有联系,但亦有区别;前者除珍稀程度外,还要考虑到学术研究价值等因素在内,而后者主要是参考当前的市场行情、需求来确定。《中国古钱大集》同样也载有一枚此种“集换局票”、“当一十用”当十钱拓图(此钱拓实际上系翻录《咸丰泉汇》中的黄铜质小字版拓图),其珍罕程度标示为二级,标价1.2万元人民币。这种“集换局票”当十钱的珍稀程度以此可见一斑。(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潘天寿(1897-1971年),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人。是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作品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是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抗日战争期间,潘天寿在重庆勤奋耕耘,创作了一些书画,这些书画是抗战时期陪都学人文化生活的历史见证,是潘氏艺术
期刊
铸造百年品牌  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是钢铁般的意志和永远的追求  我们更基本更朴实的责任与担当还有:让“999”  “1699”“久久”终身荣誉读者和更多的海内外各界人士每期每月每年收到看到《收藏界》。  《收藏界》杂志社社长 高玉涛  2013.11.18  十二年前,一个关于开创中国收藏行业指导性媒体的梦想开始在我们的心中孕育、生长。于是,2002年元旦,《收藏界》诞生了!  2004年6月18
期刊
去年夏天,为了编辑出版一位画家的画册,我与几位同事到江阴市采访。有幸见到了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江阴市企业家协会会长、法尔胜泓集团董事局主席周建松。法尔胜泓集团是一家从事以金属制品为主,产业涉及光通信、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的多元化生产经营企业集团,公司20多年来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金属制品行业第一,是苏南地区首批首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周建松是该集团的创始人。身为一位企业家,周建松是一位风度儒雅
期刊
官窑的精致、严谨、规范甚至胎釉的奢侈讲究造就了它在国内外拍场上引领风骚、居高不下的价位。加之崇洋的积习犹存,人云亦云的痼疾常在,各地古玩市场常见到酒气冲天、豪车鱼贯的主,进店便直问:有没有带款的官窑?有清三代的官窑最好!弄得我一位开古玩店的正派商人朋友哭笑不得地对我戏言,下次再有这样粗俗的“水鱼”,我就卖几个高仿的给他,让他招摇去。  其实从艺术本质的角度看,尤其是吸取了书画精髓的艺术样式,那么无
期刊
在提倡艰苦朴素的年代,喜新厌旧是一个贬义词。如今还清楚地记得童年时长辈们的口头禅: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不仅如此,我们的先祖早就看到了勤俭的可贵,古语就有“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等。但如今,喜新厌旧却变成了一种时髦的社会风气,更新换代已经成为人
期刊
清代外销彩瓷造型丰富,纹饰艳丽夺目,并带有外来文化特色,给人一种新颖、秀丽感。本文介绍的10件清代外销彩花瓷盘由鲁德集团季先生收藏,造型均为圆形,宽板沿,浅腹,坦底,圈足。胎薄色白,质坚硬,釉面温润,玻璃质感较强,造型规整,做工精细,板沿与内底都有彩花纹饰。  1.青花矾红花卉山雀纹瓷盘(图1)口沿描绘褐釉,板沿两道弦纹间饰斜方格纹与四组花叶纹,其间还饰有四开光,内绘青花花卉纹。盘内底以釉下青花绘
期刊
在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具被风吹卷的动感。盏托中心内凹,刚好稳稳地
期刊
和风送暖,丽日普照,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这就是春天。春天是希望,是孕育,是暖风吹开心扉,是细雨淋湿心灵。这时,最高兴的是小孩子们,他们可以脱去厚厚的冬装,在大自然中享受空气的清新,鲜花的芳香,并用柳枝编织成桂冠,用花枝编织成花环,用细线扯住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遨游。  在我收藏的清代广彩瓷瓶(如图)上,就有孩子们春天出游的情形,我把它叫做“百子闹春”。在亭台之内,一个老者被一群孩子簇拥着
期刊
有位科技专家朋友告诉我,文物鉴定将来慢慢就没有意义了,原因是电脑科技的发展。国外有一种3D“打印”模式,这不是一般的电脑平面打印,而是一种立体模拟技术,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克隆”出完全与原物一样的替代品。专家称没有制造不出来的,只有想象不到的。如果是文物复制,其形状、文字,乃至化学成分,都能达到完全一致。加上作假高手的锈色包浆的外包装和细节修饰,莫说小小的钱币,即使大青铜鼎、书画也都不在话
期刊
三九寒天,五叔蜷着身子,哆嗦着。父亲一看五叔,叹了一口气,作孽呀!五叔一看我,眼中泛着光。五叔用颤抖的手从衣服的最里层摸出一个红布小包,小心翼翼地打开……这是一枚“淳化元宝”古币,五叔叫我把这枚古币上交给国家,说完后就离去了。  想起五叔,我鼻子一酸,差点落下泪来。五叔这辈子苦呀,当初五娘离家出走时,五叔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五娘知道五叔有宝贝,那是在工地上打工时无意间发现的,五叔带回了家。五娘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