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其现在的一言一行都将映射出我国未来一代公民的素质。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潜力群体,正处在人生观形成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对社会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若大学生树立了绿色消费观念,必将会产生持久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绿色消费;
一、问题研究和提出的背景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以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它不仅包括购买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资源的有效使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是一种兼具环境意识和健康意的高层次理性消费。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消费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绿色消费模式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被发现和探索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与行为可以在全社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影响和带动其他社会群体消费观念与行为。 因此,对于大学生绿色消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绿色消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对绿色消费认识度不够。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仍然不强,对绿色消费知识也知之甚少,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很普遍。现在大学生多为95后,多出生于4一2一1结构的家庭,养尊处优的成长环境造就了铺张浪费的消费习惯,对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消费要求重视不够,追求舒适和享受的心理充斥着绿色消费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强,个人主义充斥着集体主义,导致绿色消费不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大学生的消费出现非理性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现象。
2.2绿色消费教育的缺失。教学的内容陈旧一味灌输勤俭节约,没有培养学生科学的消费理念。部分大学老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沾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并没有及时的发现并给予纠正。一直我们强调的教育内容里消费教育一直是陈旧的。受社会“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高校普遍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为己任,把教育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却忽视了对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引导。
2.3 消费传媒的诱惑与心理抵御的脆弱
媒体对大学生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速度之快是空前的,当前媒体的发达足以渗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消费产品的广告宣传、网络造节、热播的影视剧,明星偶像等的生活曝光等无一例外地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而大学生处于心理尚未成熟的阶段哪种信息吸引眼球、哪种信息灌输的强度大,哪种信息就会更多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有很多同学受到商品广告的诱惑,面对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珠光宝气的视觉冲击,对与时尚相关的人、事、物本来就敏感的大学生很难坚定的恪守自身的价值观念。
2.4绿色商品的宣介力度不够。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绿色产品必须具有绿色标志,绿色食品的包装上会同时印有“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官方的文字与批准号,还要有防伪标签。 然而,从绿色消费效果来看,很多大学生还不能通过包装袋上的信息,准确判断所购买的商品是否为绿色产品。除了大学生自身原因外,这也说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绿色产品标志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整个社会绿色消费氛围不够浓厚,这也是影响大学生绿色消费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培育和消费行为的养成
3.1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绿色消费的教育和培养。发挥思想政治的优势和大学生社团的优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师资配备、教学设施配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充分考虑和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要求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对消费模式提出的新要求,绿色消费模式对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等,都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覆盖的内容。
3.2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绿色消费的制度约束。在高校中通常有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的制度、办法、条例等,以此形成大学生消费的规范,规范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说“不”为主的模式,如大学生存在吸烟、饮酒等陋习消费就可以直接在《学生行政违纪处理办法》和《学生公寓管理办法》中给出明确的处理办法,以此来约束大学生消费行为;还有如果大学生存在过度的超前消费或虚荣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就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中采取一票否决的方式。还有一种就是发展模式即说“要”的模式,如果说规范模式是对大学生品行的基本要求,那么发展模式则属于较高要求。如在《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办法》、《省政府奖学金评选办法》、《国家助学金评选办法》中就会规定大学生要做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总而言之在对大学生行为规范中应把关于消费正义融入其中,并使之评价、考核大学生的道德的标尺之一。
3.3发挥大众传媒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信息社会中,媒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既是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教育的阵地,也是一个有力的宣传工具。相对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来说,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形式,具有覆盖面广、形式生动、方法灵活的特点,对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大众传播媒介应弘扬社会主流的消费价值观,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方式。同时“对炫耀性消费、攀比性消费及奢侈性消费等消极的消费现象的报道和批评要持审慎态度,减少大学生消费的随意性和盲目的模仿性,弱化有名无实的消费荣誉感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刺激和扭曲。”
四、结语
简言之,伴随时代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绿色消费观念和主张势必深人人心。作为最有活力和激情的大学生,养成绿色态度、规范自身行为,既是顺应全球浪潮,又是引领社会风气,更是提升综合素质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红岩:《我国绿色消费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文英、王国红:《我国发展绿色消费的障碍障碍及对策研究》[J],《辽宁
师范大学学报》,2004(1)。
[3] 李君:《大学生绿色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消费导刊》,2008(9)。
[4] 李明生:《试论绿色消费观》[J],《经济学动态》,2000(8)。
【关键词】:大学生;绿色消费;
一、问题研究和提出的背景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以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它不仅包括购买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资源的有效使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是一种兼具环境意识和健康意的高层次理性消费。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消费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绿色消费模式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被发现和探索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与行为可以在全社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影响和带动其他社会群体消费观念与行为。 因此,对于大学生绿色消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绿色消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对绿色消费认识度不够。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仍然不强,对绿色消费知识也知之甚少,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很普遍。现在大学生多为95后,多出生于4一2一1结构的家庭,养尊处优的成长环境造就了铺张浪费的消费习惯,对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消费要求重视不够,追求舒适和享受的心理充斥着绿色消费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强,个人主义充斥着集体主义,导致绿色消费不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大学生的消费出现非理性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现象。
2.2绿色消费教育的缺失。教学的内容陈旧一味灌输勤俭节约,没有培养学生科学的消费理念。部分大学老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沾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并没有及时的发现并给予纠正。一直我们强调的教育内容里消费教育一直是陈旧的。受社会“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高校普遍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为己任,把教育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却忽视了对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引导。
2.3 消费传媒的诱惑与心理抵御的脆弱
媒体对大学生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速度之快是空前的,当前媒体的发达足以渗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消费产品的广告宣传、网络造节、热播的影视剧,明星偶像等的生活曝光等无一例外地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而大学生处于心理尚未成熟的阶段哪种信息吸引眼球、哪种信息灌输的强度大,哪种信息就会更多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有很多同学受到商品广告的诱惑,面对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珠光宝气的视觉冲击,对与时尚相关的人、事、物本来就敏感的大学生很难坚定的恪守自身的价值观念。
2.4绿色商品的宣介力度不够。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绿色产品必须具有绿色标志,绿色食品的包装上会同时印有“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官方的文字与批准号,还要有防伪标签。 然而,从绿色消费效果来看,很多大学生还不能通过包装袋上的信息,准确判断所购买的商品是否为绿色产品。除了大学生自身原因外,这也说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绿色产品标志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整个社会绿色消费氛围不够浓厚,这也是影响大学生绿色消费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培育和消费行为的养成
3.1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绿色消费的教育和培养。发挥思想政治的优势和大学生社团的优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师资配备、教学设施配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充分考虑和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要求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对消费模式提出的新要求,绿色消费模式对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等,都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覆盖的内容。
3.2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绿色消费的制度约束。在高校中通常有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的制度、办法、条例等,以此形成大学生消费的规范,规范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说“不”为主的模式,如大学生存在吸烟、饮酒等陋习消费就可以直接在《学生行政违纪处理办法》和《学生公寓管理办法》中给出明确的处理办法,以此来约束大学生消费行为;还有如果大学生存在过度的超前消费或虚荣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就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中采取一票否决的方式。还有一种就是发展模式即说“要”的模式,如果说规范模式是对大学生品行的基本要求,那么发展模式则属于较高要求。如在《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办法》、《省政府奖学金评选办法》、《国家助学金评选办法》中就会规定大学生要做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总而言之在对大学生行为规范中应把关于消费正义融入其中,并使之评价、考核大学生的道德的标尺之一。
3.3发挥大众传媒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信息社会中,媒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既是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教育的阵地,也是一个有力的宣传工具。相对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来说,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形式,具有覆盖面广、形式生动、方法灵活的特点,对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大众传播媒介应弘扬社会主流的消费价值观,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方式。同时“对炫耀性消费、攀比性消费及奢侈性消费等消极的消费现象的报道和批评要持审慎态度,减少大学生消费的随意性和盲目的模仿性,弱化有名无实的消费荣誉感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刺激和扭曲。”
四、结语
简言之,伴随时代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绿色消费观念和主张势必深人人心。作为最有活力和激情的大学生,养成绿色态度、规范自身行为,既是顺应全球浪潮,又是引领社会风气,更是提升综合素质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红岩:《我国绿色消费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文英、王国红:《我国发展绿色消费的障碍障碍及对策研究》[J],《辽宁
师范大学学报》,2004(1)。
[3] 李君:《大学生绿色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消费导刊》,2008(9)。
[4] 李明生:《试论绿色消费观》[J],《经济学动态》,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