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總体而言,63式是一支失败的步枪,缺乏一定的名气和热度。如今,我们决定从历史的尘埃中,将已经快要被遗忘的63式重新拾取出来。分析63式的设计得失,不是为了批判这款早已经盖棺定论的枪械,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枪械设计的演变与发展。
在进入枪械专业学习之前,我已经对很多枪械有所了解。但对于63式,我一直十分陌生,也没有兴趣去了解它。像63式这样的不成功枪械,应该是和我没有缘分的。然而机缘巧合之下,我却和这款枪械有了很多的互动,也产生了许多想要一吐为快的感悟与观点。我不敢说自己想的都对,但依然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和63式的初见
说句实话,我本人是很喜欢63式的。在中北大学读书时,我就在玻璃柜中见到过63式。中北的63式品种多样,不仅有常见的固定枪托版本,还有罕见的采用折叠枪托、短枪管的伞兵型。但遗憾的是,整整4年本科时光,63式一直被锁在玻璃柜中,我只能隔着玻璃望枪兴叹。
读研的时候我到了南京理工大学。我惊讶地发现,南理工的63式简直“多如狗”。每年大一新生军训的时候,我都能见到大量的63式,被毛手毛脚的大一小可爱们“蹂躏”。俗话说,白菜地里不缺好白菜。在南理工上课用的枪库中,我果然找到了一支非常新的、状态极佳的63式。
对于自动武器专业而言,63式是一支颇没有存在感的枪。课本里不会提及它,老师也不会说到它。那支很新的63式就静静躺在柜子里,除了我之外,几乎无人“打扰”。我对这支枪爱得深沉,记下了这支枪的枪号,每次上课的时候都会拿出它。还枪时,我都会把它放在柜子的角落里,用别的枪把它“埋”起来。当然,我是一个爱枪的人,每次用完枪械,我都会用自购的工具仔细擦拭上油。
在我看来,这支63式几乎是独属于我的了。等我毕业之后,可能也不会有其他人去“打扰”它。喜欢归喜欢,批判归批判。我对这支几乎仅属于我的63式青睐有加,但我依然认为,63式是一支很失败的枪。
63式的基本知识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研并大规模装备的第一款自动步枪,它设计定型于1963年,生产定型于1969年。63式步枪采用20发弹匣供弹,可使用桥夹装填。63式步枪全长1032毫米,枪管长520毫米,枪口初速为735米/秒,枪口动能约2100焦,威力和56半完全相同。
63式的命运相当悲催。这款步枪的先天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后续的生产质量问题更是一场灾难。在先天不足+人祸的双重作用下,63式的口碑差到了极点,引起了部队的强烈排斥。在换装63式不久后,当年的12个军区中居然有9个打报告,要求将63式换为56半。在“还我半自动”的呼声中,63式逐渐开始退出服役。对于63式而言,“还我半自动”事件是一生耻辱——身为“现任”的自动步枪,居然被身为“前任”的半自动替换了,这叫什么事啊!
63式的结构
在我看来,63式是一支很矛盾的步枪——它简直是先进与极端保守的结合体。63式采用了枪机回转闭锁机构、短活塞导气式自动方式、下机匣+机匣盖布局,还采用了模块化发射机组、可调节进气量的导气系统等诸多时髦设计。然而,在具体设计颇具新意的情况下,63式的总体设计却非常落后。这不禁让我感慨,63式,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几年之前,我设计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支枪械。当时的我信心满满,觉得自己的设计就算不完美,也可以说是十拿九稳了。然而当这支枪械加工出来时我却傻了眼——这支枪械,尤其是它的机匣,有太多我从未想到的、也从未听说过的问题。
失败之下,我郁郁寡欢了很长时间。后来,导师和我总结这轮设计的经验教训,并谈起了自动武器专业的枪械教材。老师问我:如果让你来写一本课本,你会怎么写?并嘱咐我一定要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不要着急回答他。然而在听到这个问题的几秒后,我就有了自己的答案,至今从未动摇过:我会在课本中增加一个从未涉及到的章节——机匣设计。
以往自动武器专业的课本中,我们会尽可能详细地教会学生如何去设计枪械的闭锁机构、供弹机构、枪管和膛口装置,却唯独少了机匣设计的章节。无数的教训告诉我自己,机匣就像是建筑的框架,直接决定了枪械的布局和风格,闭锁、枪管、膛口、供弹具反而像是装修和家具,并不具备决定性作用。真正能决定一支枪械布局和风格的,正是被忽视的机匣设计。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枪械,它们的内部设计不一而同,但机匣与整枪设计却一脉传承。比如法国的FAMAS和中国的95式,内部机构完全不一样,但机匣和整枪布局却高度类似。新加坡的SAR21和奥地利的AUG、韩国的K2和美国M16、我国的81式与苏联的AK47也同样如此。换而言之,機匣设计是一种明显存在的东西,它的“套路”相当有限,一直被高度沿用着,却也一直被忽略着。
在我看来,机匣设计落后是63式自动步枪落后的“元凶”。63式的机匣高度沿用了SKS步枪,这简直是一场灾难。房子的框架不佳,再好的装修、家具也是白搭。也正因如此,纵然63式步枪拥有枪机回转闭锁、短活塞导气式自动方式等一系列先进设计,整体设计却非常落后。
枪托颈/直握把
在讲解SKS时我们提到过,SKS采用了直握把/枪托颈,而不是当时更为先进的手枪形握把。直握把位于机匣后方,而不是下方,占用了一定的整枪长度。为了总长不超标,设计师必然会损有余而补不足,用缩短机匣长度的做法来降低整枪长度。
作为机匣过短的恶果,SKS的自动机后坐到位速度非常高,这会带来巨大的后坐力与枪口上跳。SKS是一支半自动步枪,射速相当有限,自动机后坐到位速度过大的问题并不突出。而63式是一支自动步枪,必然不能沿用SKS的设计。对于63式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位于机匣下方的手枪形握把,拉长机匣、增大自动机行程,以降低自动机后坐到位速度
但63式却选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做法——把自动机缩短并加宽。对于自动武器而言,自动机的质量是一定的。而机匣长度≈自动机(装入机匣内的)长度+行程长。在机匣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小自动机长度确实能够变相增加自动机行程。但自动机质量是一定的,长度不够了,宽度就要增加了。
对于自动机,尤其是枪机框而言,“土肥圆”的枪机框是一场设计灾难。自动机导轨就像是铁轨。从引导性的角度讲,枪机框最好像火车一样瘦瘦长长,而不是矮矮胖胖。这一点很好理解。假如自动机引导长度也是100毫米,自动机和导轨之间的间隙是1毫米(实际上不会这么大),在间隙作用下,自动机的最大偏转角度为arcsin1/100。如果自动机的引导长度只有50毫米,而间隙保持不变,那么自动机的最大偏转角度就是arcsin1/50。 对于枪械而言,受制于切削加工和热处理时的变形,导轨不可能绝对平直。从可靠性的角度考虑,如果自动机和导轨之间的间隙过小,自动机和导轨之间“藏污纳垢”的能力就会大幅度降低。因此,自动机和导轨之间的间隙不可能无限缩小。既然间隙是不可能被消除的,绝大多数步枪都会把枪机框设计得瘦瘦长长——无论是AK、M16、FNSCAR、95式还是AUG,自从自动武器诞生以来,枪机框设计莫不如此。
而63式则是一个例外。它的枪机框几乎是我见过最“土肥圆”的一个。“土肥圆”的枪机框和良好的引导性、平稳的运动是没什么关系的。更何况,63式的枪机框还有两个天生不利于自动机运动平稳性的特征:随动拉机柄与糟糕的加工质量。糟糕的加工质量无疑会降低自动机运动的平稳与一致性,而拉机柄就相对难以理解了。
苏联、中国等国的枪械非常钟爱随动拉机柄。随动拉机柄好处多多,尤其是操作手感非常好。如果你使用过非随动拉机柄(比如M4)、随动-非随动可切换拉机柄(比如AUG),你就能明显感觉到随动拉机柄的手感优势,无论是上膛、排障,随动拉机柄传递给射手的反馈都是一流的,你用过一次就会记忆犹新。更何况,非随动、双状态拉机柄都存在一定的故障概率,而随动拉机柄根本不会坏——除非你臂力惊人,把它拉断了。
但是,除了G36、95式等枪械外,大多数枪械的随动拉机柄都位于枪机框的左侧或者右侧。随动拉机柄会让枪机框的质心发生偏移,枪机框就像是左右载重不均的船舶,很容易歪在一边。而当船舶和码头发生撞击时(自动机后坐、复进到位)时,或者在枪机框加减速时(加减速贯穿了后坐、复进过程的始终),船舶还极有可能歪在一边。
对于63式的“土肥圆”枪机框而言,拉机柄带来的质心偏移问题更加严重。当年的设计人员也清楚这一切。为了尽可能减小拉机柄的质量,63式的拉机柄简直变成了一根又细又长的牙签,实际触感甚至已经有点硌手了。63式也成為了我接触过的采用随动拉机柄的步枪里,拉机柄手感最差的一支。但即使如此,63式的枪机框引导性也较为差劲。根据一些文献记载,63式枪机框的左右摆动量达到了惊人的2毫米,这样的摆动量震撼了我好几年!
SKS风格的机匣与超薄护木
在讲解SKS时我们提到,机匣体积是自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的主要设计区别之一。半自动步枪受到栓动步枪影响更大,也延续了栓动步枪的小型化机匣设计,机匣外侧往往还包裹有护木。而自动步枪的机匣体积较大,机匣直接裸露在外,并不包裹护木。
SKS是一支设计于1945年的步枪,受栓动步枪影响较大,设计观念较为保守,选择小型化机匣+外裹护木的设计尚且可以理解,而63式步枪可是1963年的枪啊!此时,栓动步枪已经被“入土”了很多年,63式竟然沿用了栓动步枪时代的老设计,实在是匪夷所思。
最为关键的是,SKS的自动机整体上高高瘦瘦,机匣宽度并不大,而63式的自动机很宽,机匣宽度也很大。在超宽机匣之外包裹一层护木,枪械的整体宽度必然水涨船高。就我自己的经历看,在步枪中,63式是一款典型的胖子,整枪宽度能和美国的M14、M1941步枪一争高下。
枪械太宽、太胖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当年的设计师也明白这些道理。但机匣的宽度很难降低:想要收窄机匣,自动机就要变窄加长,在机匣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自动机行程就会缩短,自动机后坐到位的撞击就会更猛烈,枪械的后坐力与枪口上跳就会大幅度增加。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只能进一步拉长机匣,整枪长度会水涨船高,或者干脆换用手枪形握把。说白了,只要63式还在沿用SKS的机匣框架,机匣宽度问题就是无解的。于是,当年的设计师选择了一条代价惨重的邪路——拼命削减护木的宽度。
63式步枪护木包裹机匣的部分,最薄处壁厚仅为4毫米。如果护木是塑料制成的,4毫米的宽度也勉强足够,而63式偏偏采用了木头护木。众所周知,枪械不仅仅是用来射击的——士兵会用枪械去拼刺,用枪托去砸人,还有可能一不小心把枪械摔在地上。因此,枪械的零部件必须结实耐用,能够承受一定的冲击。也正因如此,枪械多用核桃木、桦木等相对优质的木料制作枪托,而我国并不盛产这些优质木头。在种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63式的护木质量实在是让人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