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衡东县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衡东教育人始终坚持内涵建设,切实走好每一步,逐步实现了“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它更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衡东县教育局局长陈宏建说,裁缝、厨师、机械工,这些“匠人”实践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在职业教育中转变重技轻人的价值取向,在职业教育中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
坚守35年,圆梦职中
衡东县职业中专创办于1946年,是首批省政府授牌的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在编教师人数是117人,在校学生近2000人。
今年10月,衡东县职业中专即将整体搬迁至占地160亩的新校区,新校区由县财政投入2个多亿,可容纳学生3600人。该校校长眭耀文笑着说:“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市、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们终于圆梦了。”35年前,他来到了这所学校后便一直扎根于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工匠”。
作为服装专业的创始人,他科学地设计了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为该专业成为湖南省的拳头专业奠定了基础。他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在全省率先改革了服装专业课程的考试办法,将实践操作列入考试内容。所教学生文旭明连续11年承担湖南电视台大型文艺晚会的服装设计制作;武文斌勇夺全国纺织院校师生服装设计大赛金奖……
2003年眭耀文开始担任职业中专校长。当时,校舍破旧,设备匮乏,他经过多方争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改善。在他任校长的十几年里,学校办学质量连年攀升,学生就业率达到了100%,用人单位满意率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
对接需求,搭好“平台”
2018年5月17日,衡东县职业中专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康恒星、康源组成的团队,以湖南省最好成绩夺取了“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赛项”的银奖。据了解,2015年,县教育局向该校提出专业设置改革要求,学校派出教师团队深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调研。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该校在全省中职教育领域较早地创办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
“衡东县职业中专积极对接行业、企业的需求,与社会经济挂钩,从‘提供菜单’到‘量身定制’,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一线技能人才。”陈宏建说,衡东土菜远近驰名,但市场上的专业厨师却奇缺。为此,县教育局建议衡东县职业中专开设了衡东土菜厨师专业。“该专业在社会上的反响好,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该校按照专业设置对接市场要求的办学思路,针对性开发专业,实现了“量身定制”。比如该校与多家电子产品企业对接后,开设了手机电脑主板等专业。黄秀文是手机电脑主板专业的毕业生,他今年才毕业几个月,就拿到七千元的月薪。“我中考成绩连普通高中都上不了,但现在我很抢手。”
该校依托实训基地、技能大赛等平台,通过岗位训练、赛训融合、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开展技能训练。“学校实训条件建设是空前的,现有25个工种建成了相应的技能训练室,学生可直接在岗位上练习。”眭耀文介绍,2016年以来,近1000万元的实训设备添置,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后勤保障。除此之外,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技能节,搭好技能竞赛平台,选派学生和老师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并对接大赛标准,开展培训,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局面。
校企合作,培养“名师”
高校扩招,拉动“普高热”,中等职业教育的出路在哪里?眭耀文探索出“走出校门,联合办学”“订单办学”等办学模式和“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本位”的办学理念。目前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已成为衡阳市重点专业。自2003年以来,眭耀文开始推行“顶岗实习”办法,首创职业教育形式的先河。同时他多方寻求校企合作,先后与10余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实验实习协议和就业协议。
“很多大型服装公司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都是从我校输送过去的。” 该校副校长王建平告诉记者:“为了实现突破,我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导的特色课堂,因材施教,推行教学改革,建立了特長学生发展机制、卓越学生成长机制,不断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如何成长起来?衡东县教育局致力于职业中专的教师队伍建设,每年拿出专门计划为学校招考专业课教师,今年又在全县公开选调28名教师进入该校。帮助该校先后选派了3名教师赴德国进修,16人次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近300人次参加省、市的继续教育,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市级专业带头人4人,高级讲师15人。在学校日常培训中,该校把目标定位在岗位成才、更新教育观念和掌握多媒体技术上,使“三年成熟、五年成才、十年成名”的目标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追求。
衡东县职业中专的文颖,是名副其实的“名师”:省级优秀班主任,省级专业带头人,衡阳市师德先进个人。她获得了全国说课比赛国家级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对于这些荣誉和成绩,文颖心怀感激地表示:“是学校成就了我。”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它更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衡东县教育局局长陈宏建说,裁缝、厨师、机械工,这些“匠人”实践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在职业教育中转变重技轻人的价值取向,在职业教育中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
坚守35年,圆梦职中
衡东县职业中专创办于1946年,是首批省政府授牌的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在编教师人数是117人,在校学生近2000人。
今年10月,衡东县职业中专即将整体搬迁至占地160亩的新校区,新校区由县财政投入2个多亿,可容纳学生3600人。该校校长眭耀文笑着说:“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市、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们终于圆梦了。”35年前,他来到了这所学校后便一直扎根于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工匠”。
作为服装专业的创始人,他科学地设计了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为该专业成为湖南省的拳头专业奠定了基础。他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在全省率先改革了服装专业课程的考试办法,将实践操作列入考试内容。所教学生文旭明连续11年承担湖南电视台大型文艺晚会的服装设计制作;武文斌勇夺全国纺织院校师生服装设计大赛金奖……
2003年眭耀文开始担任职业中专校长。当时,校舍破旧,设备匮乏,他经过多方争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改善。在他任校长的十几年里,学校办学质量连年攀升,学生就业率达到了100%,用人单位满意率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
对接需求,搭好“平台”
2018年5月17日,衡东县职业中专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康恒星、康源组成的团队,以湖南省最好成绩夺取了“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赛项”的银奖。据了解,2015年,县教育局向该校提出专业设置改革要求,学校派出教师团队深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调研。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该校在全省中职教育领域较早地创办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
“衡东县职业中专积极对接行业、企业的需求,与社会经济挂钩,从‘提供菜单’到‘量身定制’,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一线技能人才。”陈宏建说,衡东土菜远近驰名,但市场上的专业厨师却奇缺。为此,县教育局建议衡东县职业中专开设了衡东土菜厨师专业。“该专业在社会上的反响好,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该校按照专业设置对接市场要求的办学思路,针对性开发专业,实现了“量身定制”。比如该校与多家电子产品企业对接后,开设了手机电脑主板等专业。黄秀文是手机电脑主板专业的毕业生,他今年才毕业几个月,就拿到七千元的月薪。“我中考成绩连普通高中都上不了,但现在我很抢手。”
该校依托实训基地、技能大赛等平台,通过岗位训练、赛训融合、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开展技能训练。“学校实训条件建设是空前的,现有25个工种建成了相应的技能训练室,学生可直接在岗位上练习。”眭耀文介绍,2016年以来,近1000万元的实训设备添置,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后勤保障。除此之外,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技能节,搭好技能竞赛平台,选派学生和老师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并对接大赛标准,开展培训,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局面。
校企合作,培养“名师”
高校扩招,拉动“普高热”,中等职业教育的出路在哪里?眭耀文探索出“走出校门,联合办学”“订单办学”等办学模式和“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本位”的办学理念。目前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已成为衡阳市重点专业。自2003年以来,眭耀文开始推行“顶岗实习”办法,首创职业教育形式的先河。同时他多方寻求校企合作,先后与10余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实验实习协议和就业协议。
“很多大型服装公司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都是从我校输送过去的。” 该校副校长王建平告诉记者:“为了实现突破,我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导的特色课堂,因材施教,推行教学改革,建立了特長学生发展机制、卓越学生成长机制,不断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如何成长起来?衡东县教育局致力于职业中专的教师队伍建设,每年拿出专门计划为学校招考专业课教师,今年又在全县公开选调28名教师进入该校。帮助该校先后选派了3名教师赴德国进修,16人次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近300人次参加省、市的继续教育,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市级专业带头人4人,高级讲师15人。在学校日常培训中,该校把目标定位在岗位成才、更新教育观念和掌握多媒体技术上,使“三年成熟、五年成才、十年成名”的目标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追求。
衡东县职业中专的文颖,是名副其实的“名师”:省级优秀班主任,省级专业带头人,衡阳市师德先进个人。她获得了全国说课比赛国家级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对于这些荣誉和成绩,文颖心怀感激地表示:“是学校成就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