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目前高等学鐾体育教育改革中所出现的“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不同点,作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论点和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部分措施。
【关键词】:终身体育;社会效应
1、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密集的信息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更是一个各种文化融合的时代。整个社会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知识结构、生活环境等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国际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我国在2I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青少年一代素质的挑战。我国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他们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时代要求现代大学生不但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突出的才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么我们如何使现代的大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如何培养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自觉地接受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现阶段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追求。也就是说,不仅要把握学生在校 期间的有利时机,锻炼学生的身体,更应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学生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对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论点
目前“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论点诸多。但归纳起来大至可分为两种:
其一,以竞技体育教学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意在培养在校学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和规律。走上社会环境变了,但是在校期间养成的良好兴趣、习惯和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以及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了“终身体育”思想,自觉地用新的锻炼方式去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以达到终生体育的目的。
其二,以社会体育教学为主的“終身体育”教育思想,是以学生走向社会所能经常从事的娱乐体育、健身体育、传统体育以及家庭体育等为主要教学内容。结合部分竞技体育教学内容,先期培养在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体育锻炼能力,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前,不但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也培养了在校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为走向社会后尽快地实现体育终身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两种论点各有利弊,以我之见,它们应在时间的序列上合二为一,在高校体育教育的前期,应以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健身、娱乐、传统体育项目为辅助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在课堂和课外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高校体育的后期,教学重点应从竞技体育逐步转到以健身、娱乐保健、传统、家庭体育为重点的教学内容方面来,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前,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竞技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社会体育的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强化了学生对不同社会环境体育锻炼的适应性和持久性,以便为走向社会后,尽快产生“终身体育社会效应”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措施
3.1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大学生在校的有限时间里,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注意到自己的健康投资,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从长远的观点来讲,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方法,懂得自我监督,自我评价锻炼的效果和方法,这些都对学生终身有用。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体力活动越来越少,势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从事经常性体育活动是社会文明的表现,而体育活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自觉、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不要等到失去健康时才认识健康的可贵。我国有些优秀知识分子,忠于党的事业,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他们在本职工作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正当为祖国四化建设多作贡献时却过早地离开了人间,这是国家的最大损失。今天的大学生将是明天的四化建设者,应该牢固的树立起为祖国而锻炼,为祖国的腾飞而奋斗的新的体育观。
3.2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所谓锻炼能力,即从事身体锻炼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技能。目前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3岁,身体发育已近成熟,各项素质的增长已趋向稳定。据研究资料报导: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已从直接兴趣转到间接兴趣方面。他们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同自己的学业、前途联系起来考虑。运动兴趣也从广阔性向选择性、集中性方向发展。喜爱的运动项目从多到少。这些特征,这我们搞好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分项、分组、分班教学和教法手段等提供了依据。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科学地安排教学活动,既要达到一定的合理的运动负荷,又要满足学生的爱好和要求。特别是有利于促进心血管系统的运动项目,知识和锻炼方法。教会他们一、二顼运动技能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3.3 在抓好体育教学的同时,必须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
高校体育教学首先应从教学思想上明确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体育教学任务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其次,在修订教学大纲时要增加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内容,精选教材,开设各个项目的选项课。比如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网球、形体、健美操等等,并且增加选修课教学时数比重,以利于教师充分运用专选教学时间,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主要用武之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手段,结合自然因素进行经常的身体锻炼,以巩固和扩大体育教学成果。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和协同学生会搞好第二课堂的体育活动和比赛。比如利用各种单项体育协会、社团、俱乐部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多增设一些体育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体育能力起着很大作用。
终身体育的培养在高校阶段进行终身体育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需要我们广大的学校体育工作者不断去探索,研究。
【关键词】:终身体育;社会效应
1、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密集的信息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更是一个各种文化融合的时代。整个社会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知识结构、生活环境等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国际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我国在2I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青少年一代素质的挑战。我国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他们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时代要求现代大学生不但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突出的才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么我们如何使现代的大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如何培养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自觉地接受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现阶段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追求。也就是说,不仅要把握学生在校 期间的有利时机,锻炼学生的身体,更应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学生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对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论点
目前“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论点诸多。但归纳起来大至可分为两种:
其一,以竞技体育教学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意在培养在校学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和规律。走上社会环境变了,但是在校期间养成的良好兴趣、习惯和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以及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了“终身体育”思想,自觉地用新的锻炼方式去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以达到终生体育的目的。
其二,以社会体育教学为主的“終身体育”教育思想,是以学生走向社会所能经常从事的娱乐体育、健身体育、传统体育以及家庭体育等为主要教学内容。结合部分竞技体育教学内容,先期培养在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体育锻炼能力,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前,不但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也培养了在校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为走向社会后尽快地实现体育终身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两种论点各有利弊,以我之见,它们应在时间的序列上合二为一,在高校体育教育的前期,应以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健身、娱乐、传统体育项目为辅助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在课堂和课外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高校体育的后期,教学重点应从竞技体育逐步转到以健身、娱乐保健、传统、家庭体育为重点的教学内容方面来,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前,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竞技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社会体育的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强化了学生对不同社会环境体育锻炼的适应性和持久性,以便为走向社会后,尽快产生“终身体育社会效应”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措施
3.1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大学生在校的有限时间里,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注意到自己的健康投资,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从长远的观点来讲,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方法,懂得自我监督,自我评价锻炼的效果和方法,这些都对学生终身有用。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体力活动越来越少,势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从事经常性体育活动是社会文明的表现,而体育活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自觉、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不要等到失去健康时才认识健康的可贵。我国有些优秀知识分子,忠于党的事业,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他们在本职工作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正当为祖国四化建设多作贡献时却过早地离开了人间,这是国家的最大损失。今天的大学生将是明天的四化建设者,应该牢固的树立起为祖国而锻炼,为祖国的腾飞而奋斗的新的体育观。
3.2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所谓锻炼能力,即从事身体锻炼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技能。目前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3岁,身体发育已近成熟,各项素质的增长已趋向稳定。据研究资料报导: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已从直接兴趣转到间接兴趣方面。他们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同自己的学业、前途联系起来考虑。运动兴趣也从广阔性向选择性、集中性方向发展。喜爱的运动项目从多到少。这些特征,这我们搞好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分项、分组、分班教学和教法手段等提供了依据。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科学地安排教学活动,既要达到一定的合理的运动负荷,又要满足学生的爱好和要求。特别是有利于促进心血管系统的运动项目,知识和锻炼方法。教会他们一、二顼运动技能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3.3 在抓好体育教学的同时,必须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
高校体育教学首先应从教学思想上明确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体育教学任务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其次,在修订教学大纲时要增加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内容,精选教材,开设各个项目的选项课。比如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网球、形体、健美操等等,并且增加选修课教学时数比重,以利于教师充分运用专选教学时间,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主要用武之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手段,结合自然因素进行经常的身体锻炼,以巩固和扩大体育教学成果。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和协同学生会搞好第二课堂的体育活动和比赛。比如利用各种单项体育协会、社团、俱乐部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多增设一些体育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体育能力起着很大作用。
终身体育的培养在高校阶段进行终身体育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需要我们广大的学校体育工作者不断去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