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师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引领性,在高中德育中引入导师制可以针对特殊学生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德育策略,通过优化课堂,师生双向选择,班级建设等方法能够更好地进行导师制教学,解决特殊学生的德育问题。
【关键词】导师制 特殊学生 德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04-02
运用导师制可以通过导师的直接指导,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在高中德育中如果引入导师制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尤其对于那些特殊学生的教导效果更加好,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提高德育素养,增强个人修养。
一、导师制概述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由来已久,它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的关系,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更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指导。学校高中引入了导师制的方法,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也能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尤其是在针对六类特殊学生的德育方面,导师制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六类特殊学生主要指的是:包括孤儿在内的父母离异或者死亡的单亲生;因基础较差或者是学习态度有问题而形成的学困生;家庭成员丧失劳动能力而导致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特困生;家长长期在外的留守生;租房在外或借住在亲戚家的租房外住生;性格心理方面有一定偏差的心理偏差生。利用导师制能够更好地对这几类学生进行德育,找到他们德育问题的症结所在,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二、利用导师制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的策略
(一)对症下药,师生间双向选择
在进行导师制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师生间的双向选择,教师在确定了帮扶对象之后,要针对其特点来对症下药地进行指导,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倾诉对象。
为了让学生和教师在双向选择之后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流,确保导师制更加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学校不仅注重利用德育课堂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更注重在课后,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思想倾诉和辅导。尤其是对于一些心理偏差生,他们经常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想不通的事情,他们的性格比较敏感,如走路被人推一下,有人偷看了自己的作业等小问题都会想半天,为了更好地指导这些学生,在放学后也能够对他们进行辅导,学校利用网络、手机等高科技手段来加强了学生和导师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能够通过QQ、微信等信息平台,及时地取得联系,解决各种问题。对于一些学困生,学校还在网络上建立了在线咨询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提问,而不是闷在心中不敢说。由于利用这些多媒体手段进行联络,导师和学生之间并不见面,所以就使得更多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有话敢于说。而对于特困生、单亲生、留守生、租房外住生等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学生,教师則更多采取上门家访的方法,让学生也能够接受到教师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要更好地进行导师制教学的话,就必须要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采用更加适合的方法进行德育,要注重学生的权利,在教师选择帮困对象的时候也让学生能够对导师有一个选择,只有这样才更加符合人的发展理论和学生的主体性理念,能更好地进行德育。
(二)优化课堂,确立德育主阵地
在德育中,德育课堂这个重要阵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校立足于“普高学生个人成长规划导师制构建的个案研究”这样一个研究课题,在设计导师制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在德育课堂上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其思想、生活的分类问题指导,更加关注对学生心理层面的个别辅导,以求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进行德育课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以便于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化的心理辅导,学校教师经常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将一个和德育有关的社会问题抛出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能够对此问题畅所欲言,而教师则在旁观察,找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以求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例如有一次在进行“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拾金不昧”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在讨论中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有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做到拾金不昧,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如果金额不大的话,就算上交给警察,也不会得到重视,失主也不会在意,所以是不是上交都无所谓。针对这些不同的观点,教师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批评或指导,而是建立在“共性制约”和“个性释放”的情况下,针对特殊学生的具体特点来进行个别指导,例如对于一些家庭生活困难的特困生,教师则采用推己及人的方法,让他们联想如果是自己丢失了钱的话,会是怎样的心情,然后让他们延展开来,进行深度的思考。对德育课堂进行(下转第6页)(上接第4页)优化,强调学生主体性理念,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性,通过讨论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对于德育教学是很有好处的。另外,教师还要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针对不同学生的观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德育课堂永远都是德育的主要阵地,在建立德育课堂的过程中,相关导师要针对自己所引导的学生的观点和想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班级建设,发挥团队的力量
在进行德育的时候,班级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的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模式中,班主任作为主要的负责人要面对班级中众多学生,这样很难为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很难起到最佳效果,所以学校在进行班级建设的时候,发动了全校教师的力量,让全校教师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为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出谋划策。
例如对于一些单亲生、留守生和租房外住生来说,他们和父母接触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任何接触,时间一长的话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孤僻的心理,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学生,学校任课老师在课余的时候开展了一系列的课余兴趣小组的活动,这些兴趣小组包含的范围很广,有数学、语文等和学科有关的兴趣小组,也有绘画、航模等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参加,这样的兴趣小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参加兴趣小组的过程中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避免性格方面出现偏差,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对于心理偏差生和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全校教师都注意他们的成长,注意发现他们在什么方面有兴趣,然后以此作为突破口,例如有的学生对茶艺感兴趣,教师便组织他参加茶艺兴趣小组,让他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尝试敞开心扉,解决自己心中的一些困扰的问题。在努力发现学生兴趣所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教师队伍本身也在成长,很多教师都对弱势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教案,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素材。
利用导师制来进行特殊学生德育的话,要求学校在进行班级建设的时候不要只将责任赋予班主任,而要发挥所有教师的力量,共同努力,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由此可见,在普通高中采用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德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于特殊学生来说,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推动学校的长足发展,并使得教师自身也能够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屠建平.吃“力”才讨好——对德育导师制评价内容拓展的几点认识[J].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5)
[2]李智.依托全具育人导师制构建德育教育新模式[J].教育艺术,2012(6)
[3]杨姝.德育导师制的推行:积极并审慎的视角[J].基础教育研究,2013(18)
[4]邓水仙,吴卫军.德育导师制—— 德育教育的好帮手[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26)
(责编 罗汝君)
【关键词】导师制 特殊学生 德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04-02
运用导师制可以通过导师的直接指导,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在高中德育中如果引入导师制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尤其对于那些特殊学生的教导效果更加好,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提高德育素养,增强个人修养。
一、导师制概述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由来已久,它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的关系,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更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指导。学校高中引入了导师制的方法,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也能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尤其是在针对六类特殊学生的德育方面,导师制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六类特殊学生主要指的是:包括孤儿在内的父母离异或者死亡的单亲生;因基础较差或者是学习态度有问题而形成的学困生;家庭成员丧失劳动能力而导致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特困生;家长长期在外的留守生;租房在外或借住在亲戚家的租房外住生;性格心理方面有一定偏差的心理偏差生。利用导师制能够更好地对这几类学生进行德育,找到他们德育问题的症结所在,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二、利用导师制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的策略
(一)对症下药,师生间双向选择
在进行导师制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师生间的双向选择,教师在确定了帮扶对象之后,要针对其特点来对症下药地进行指导,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倾诉对象。
为了让学生和教师在双向选择之后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流,确保导师制更加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学校不仅注重利用德育课堂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更注重在课后,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思想倾诉和辅导。尤其是对于一些心理偏差生,他们经常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想不通的事情,他们的性格比较敏感,如走路被人推一下,有人偷看了自己的作业等小问题都会想半天,为了更好地指导这些学生,在放学后也能够对他们进行辅导,学校利用网络、手机等高科技手段来加强了学生和导师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能够通过QQ、微信等信息平台,及时地取得联系,解决各种问题。对于一些学困生,学校还在网络上建立了在线咨询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提问,而不是闷在心中不敢说。由于利用这些多媒体手段进行联络,导师和学生之间并不见面,所以就使得更多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有话敢于说。而对于特困生、单亲生、留守生、租房外住生等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学生,教师則更多采取上门家访的方法,让学生也能够接受到教师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要更好地进行导师制教学的话,就必须要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采用更加适合的方法进行德育,要注重学生的权利,在教师选择帮困对象的时候也让学生能够对导师有一个选择,只有这样才更加符合人的发展理论和学生的主体性理念,能更好地进行德育。
(二)优化课堂,确立德育主阵地
在德育中,德育课堂这个重要阵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校立足于“普高学生个人成长规划导师制构建的个案研究”这样一个研究课题,在设计导师制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在德育课堂上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其思想、生活的分类问题指导,更加关注对学生心理层面的个别辅导,以求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进行德育课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以便于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化的心理辅导,学校教师经常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将一个和德育有关的社会问题抛出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能够对此问题畅所欲言,而教师则在旁观察,找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以求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例如有一次在进行“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拾金不昧”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在讨论中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有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做到拾金不昧,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如果金额不大的话,就算上交给警察,也不会得到重视,失主也不会在意,所以是不是上交都无所谓。针对这些不同的观点,教师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批评或指导,而是建立在“共性制约”和“个性释放”的情况下,针对特殊学生的具体特点来进行个别指导,例如对于一些家庭生活困难的特困生,教师则采用推己及人的方法,让他们联想如果是自己丢失了钱的话,会是怎样的心情,然后让他们延展开来,进行深度的思考。对德育课堂进行(下转第6页)(上接第4页)优化,强调学生主体性理念,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性,通过讨论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对于德育教学是很有好处的。另外,教师还要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针对不同学生的观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德育课堂永远都是德育的主要阵地,在建立德育课堂的过程中,相关导师要针对自己所引导的学生的观点和想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班级建设,发挥团队的力量
在进行德育的时候,班级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的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模式中,班主任作为主要的负责人要面对班级中众多学生,这样很难为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很难起到最佳效果,所以学校在进行班级建设的时候,发动了全校教师的力量,让全校教师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为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出谋划策。
例如对于一些单亲生、留守生和租房外住生来说,他们和父母接触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任何接触,时间一长的话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孤僻的心理,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学生,学校任课老师在课余的时候开展了一系列的课余兴趣小组的活动,这些兴趣小组包含的范围很广,有数学、语文等和学科有关的兴趣小组,也有绘画、航模等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参加,这样的兴趣小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参加兴趣小组的过程中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避免性格方面出现偏差,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对于心理偏差生和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全校教师都注意他们的成长,注意发现他们在什么方面有兴趣,然后以此作为突破口,例如有的学生对茶艺感兴趣,教师便组织他参加茶艺兴趣小组,让他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尝试敞开心扉,解决自己心中的一些困扰的问题。在努力发现学生兴趣所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教师队伍本身也在成长,很多教师都对弱势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教案,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素材。
利用导师制来进行特殊学生德育的话,要求学校在进行班级建设的时候不要只将责任赋予班主任,而要发挥所有教师的力量,共同努力,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由此可见,在普通高中采用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德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于特殊学生来说,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推动学校的长足发展,并使得教师自身也能够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屠建平.吃“力”才讨好——对德育导师制评价内容拓展的几点认识[J].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5)
[2]李智.依托全具育人导师制构建德育教育新模式[J].教育艺术,2012(6)
[3]杨姝.德育导师制的推行:积极并审慎的视角[J].基础教育研究,2013(18)
[4]邓水仙,吴卫军.德育导师制—— 德育教育的好帮手[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26)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