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做为教学过程的倡导者,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场合下,适时使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如何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
关键词:直观教具 实验法 多媒体
【分类号】G423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各地都已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标的提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具备生存能力且有创造性的学生。新课程主张的不仅是让每个学生都学到丰富的知识,而是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挥出自己内在的潜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最大的成就。教师做为教学过程的倡导者,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新课程实施以来,例举了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方法。
1.直观教具的使用
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腔调,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消极的适应现象。所以从很早我们就开始了直观教具的使用,毕竟感性认识对学生的冲击力不可小觑。新课程设计了大量的直观教具教学,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当学生觉得厌倦时,有效的使用演示实验、模型、图画甚至将教具动态化等一方面可以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应,同时也可以将知识分散,利用多种载体和形式使学生快速掌握。比如学习有机物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分子的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变换角度旋转,关键部位放大……。逼真的主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练的规律总结,足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但也要注意虽然学生对感性材料可以提取出庞大的信息量,但对之并无太多太深的记忆,所以在过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醒,将重点再现,使学生能在积极地状态下对模糊的知识深加工、消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实验引导法和实验探究法
波义耳认为“实验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我们也必须立足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系。“实验引导”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指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听教师讲述实验史料,得到具体、可信的事实,活跃思想、开阔思路。但是学生对于琳琅满目的实验现象,兴奋充满了整个头脑,大部分不能很好的抓住实验本质问题。因此在实验时,要很好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哪些方面。比如对于一种未知的物质,可以从“色、态、味、溶解性、密度”得出其物理性质;研究化学性质时要让学生注意从已有知识出发,全面观察反应物在什么条件下反应,以及条件改变对反应的影响。如在讲解浓硫酸和铜的反应时,可以从初中“铜不和稀硫酸反应”引申到高中“铜可以和浓硫酸必须要加热才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溶液最后变成蓝色”,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得出最后的结论。如果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实验探究法”可以成为更高的层面。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比如,在讲金属的冶炼时,谈到铝热反应,可以首先让学生猜测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并参照书本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让他们思考如何检验产物从而得出铝热反应的本质规律,然后再将知识深化并推广应用。我校每年都举行“化学周”,提供一些有趣的、学生力所能及的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让热爱化学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最后还以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实验探究法”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
3.多媒体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仪器,对教学所起的作用中是不可估量的。利用事先编好的程序呈现学习材料,对学生提问,可以部分代替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复习,减轻了老师的压力,学习效果也更好。比如在讲解金属钠和水的反应时,可以利用投影仪实时展现实验情况:取一个大烧杯,装上四分之三体积的水并事先滴入酚酞指示剂,将吸干表面煤油的、绿豆大小的钠粒投入水中,通过投影放大,同学们都能看见钠粒迅速熔化为一个光亮的小球,并且在水面四处游动,所到之处均出现红色,通过麦克风还能听到反应发出的“嘶、嘶”响声,直到钠粒消失。这样可以边演示边讲解,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最终得出结论。如果按照常规操作,学生既不能很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教师讲解时还要浪费很多时间,影响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当然,利用这些多媒体还可以解决一些教师无法呈现、无法很好说清楚的微观现象。
多媒体教学虽然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具体实践中,却也有些问题值得思考。比如“是不是所有教学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事实上,某些教师已经对多媒体产生了依赖性,逢到上课必用之。笔者就曾听过也见过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课件时,由于误操作使电脑出现故障从而无法继续正常的教学而陷于尴尬的场面。其实对那些复杂抽象、难以讲清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而那些浅显易见的内容,直接使用实物、模型等就可以解决,再用多媒体则显得画蛇添足,浪费时间。有的学校在评价一个教师时,甚至只是单纯的看他是否运用了现代化技术,运用如何,而鲜去注意这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大有用“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教学基本功”的意味。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看似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问题在思考,事实上还是跟着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在走,只是教师退到了幕后,和旧的学习体制无太大区别,“貌合神离”。计算机不能取代人而独立开展学习活动,重要的知识点还需要教师去说、去做、去画,传统的教学基本功仍然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
4.课堂问题的设计和适时对学生的点拨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点”的适当,“拨”的适度,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
如何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确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关键词:直观教具 实验法 多媒体
【分类号】G423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各地都已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标的提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具备生存能力且有创造性的学生。新课程主张的不仅是让每个学生都学到丰富的知识,而是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挥出自己内在的潜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最大的成就。教师做为教学过程的倡导者,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新课程实施以来,例举了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方法。
1.直观教具的使用
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腔调,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消极的适应现象。所以从很早我们就开始了直观教具的使用,毕竟感性认识对学生的冲击力不可小觑。新课程设计了大量的直观教具教学,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当学生觉得厌倦时,有效的使用演示实验、模型、图画甚至将教具动态化等一方面可以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应,同时也可以将知识分散,利用多种载体和形式使学生快速掌握。比如学习有机物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分子的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变换角度旋转,关键部位放大……。逼真的主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练的规律总结,足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但也要注意虽然学生对感性材料可以提取出庞大的信息量,但对之并无太多太深的记忆,所以在过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醒,将重点再现,使学生能在积极地状态下对模糊的知识深加工、消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实验引导法和实验探究法
波义耳认为“实验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我们也必须立足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系。“实验引导”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指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听教师讲述实验史料,得到具体、可信的事实,活跃思想、开阔思路。但是学生对于琳琅满目的实验现象,兴奋充满了整个头脑,大部分不能很好的抓住实验本质问题。因此在实验时,要很好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哪些方面。比如对于一种未知的物质,可以从“色、态、味、溶解性、密度”得出其物理性质;研究化学性质时要让学生注意从已有知识出发,全面观察反应物在什么条件下反应,以及条件改变对反应的影响。如在讲解浓硫酸和铜的反应时,可以从初中“铜不和稀硫酸反应”引申到高中“铜可以和浓硫酸必须要加热才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溶液最后变成蓝色”,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得出最后的结论。如果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实验探究法”可以成为更高的层面。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比如,在讲金属的冶炼时,谈到铝热反应,可以首先让学生猜测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并参照书本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让他们思考如何检验产物从而得出铝热反应的本质规律,然后再将知识深化并推广应用。我校每年都举行“化学周”,提供一些有趣的、学生力所能及的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让热爱化学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最后还以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实验探究法”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
3.多媒体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仪器,对教学所起的作用中是不可估量的。利用事先编好的程序呈现学习材料,对学生提问,可以部分代替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复习,减轻了老师的压力,学习效果也更好。比如在讲解金属钠和水的反应时,可以利用投影仪实时展现实验情况:取一个大烧杯,装上四分之三体积的水并事先滴入酚酞指示剂,将吸干表面煤油的、绿豆大小的钠粒投入水中,通过投影放大,同学们都能看见钠粒迅速熔化为一个光亮的小球,并且在水面四处游动,所到之处均出现红色,通过麦克风还能听到反应发出的“嘶、嘶”响声,直到钠粒消失。这样可以边演示边讲解,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最终得出结论。如果按照常规操作,学生既不能很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教师讲解时还要浪费很多时间,影响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当然,利用这些多媒体还可以解决一些教师无法呈现、无法很好说清楚的微观现象。
多媒体教学虽然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具体实践中,却也有些问题值得思考。比如“是不是所有教学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事实上,某些教师已经对多媒体产生了依赖性,逢到上课必用之。笔者就曾听过也见过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课件时,由于误操作使电脑出现故障从而无法继续正常的教学而陷于尴尬的场面。其实对那些复杂抽象、难以讲清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而那些浅显易见的内容,直接使用实物、模型等就可以解决,再用多媒体则显得画蛇添足,浪费时间。有的学校在评价一个教师时,甚至只是单纯的看他是否运用了现代化技术,运用如何,而鲜去注意这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大有用“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教学基本功”的意味。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看似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问题在思考,事实上还是跟着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在走,只是教师退到了幕后,和旧的学习体制无太大区别,“貌合神离”。计算机不能取代人而独立开展学习活动,重要的知识点还需要教师去说、去做、去画,传统的教学基本功仍然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
4.课堂问题的设计和适时对学生的点拨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点”的适当,“拨”的适度,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
如何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确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