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2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止痛剂使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半年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5%,对照组为95.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均较好,但子宫动脉栓塞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和短期复发率较低,更为安全。
【关键词】子宫肌瘤动脉栓塞子宫肌瘤剔除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35-02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指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其中少量纤维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期妇女,发病率约30%,患者多数无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压迫症、疼痛等,少数可进展为恶性肿瘤,危及患者生命[1]。本文分别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2例,均经临床诊断和B超检查确诊,排除子宫脱垂、盆腔黏连、恶性病变及伴有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心、肝、肾脏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药物滥用、酒精依赖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年龄24-51岁,平均(41.3±3.6)岁,子宫肌瘤直径2.1-8.8cm,平均(4.8±1.7)cm,肌瘤平均重量(77.3±4.3)g;子宫肌瘤类型:单发子宫肌瘤18例,肌壁间肌瘤16例,黏膜下肌瘤14例,浆膜下肌瘤10例,多发子宫肌瘤8例;对照组66例,年龄23-53岁,平均(42.1±4.4)岁,子宫肌瘤直径2.2-8.4cm,平均(4.5±1.5)cm,肌瘤平均重量(75.8±4.1)g;子宫肌瘤类型:单发子宫肌瘤19例,肌壁间肌瘤15例,黏膜下肌瘤12例,浆膜下肌瘤11例,多发子宫肌瘤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月经来潮干净后1周后进行手术,应用Selinger’s技术,采用局部麻醉,于右侧股动脉行穿刺,置入5F导管,经髂外动脉、腹主动脉进入对侧髂内动脉,并进行造影,然后至左侧子宫动脉进行数字減影血管造影,观察左侧子宫动脉开口、子宫动脉的供血血管、肿瘤周围的血管网,实质期造影剂可进行肿瘤染色,勾画肌瘤大小和形态,将导管顺着导丝引导插入左侧子宫动脉内约4-5cm,缓慢注入直径为1-3cm的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直至染色消失;利用成襻技术用同样方法处理右侧子宫动脉。对照组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月经干净后1周进行手术,术前通过B超或MRI检查,确定肌瘤位置、大小、数量、活动度等,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根据子宫肌瘤位置,于下腹作一6-8cm纵切口与横切口,打开腹腔,探查子宫肌瘤情况,于瘤体处作一纵形或梭形切口,提出肌瘤并剔除,完成手术操作后,用0/1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浆肌层,整形并缝合子宫及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方法
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止痛剂使用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疗效判定:显效:腹痛、肿块等临床症状消失,肌瘤体积缩小5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肌瘤体积缩小20%-5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肌瘤体积缩小20%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止痛剂使用时间分别为(68.6±22.5)min、(94.4±33.8)ml、(29.2±5.7)h、(2.1±1.1)d、(7.1±2.1)d、(1.9±0.2)d、,对照组分别为(82.2±25.3)min、(116.4±50.6)ml、(32.8±9.3)h、(2.9±0.9)d、(9.3±2.7)d、(3.2±1.1)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下表1。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8.5%,对照组为9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2。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半年复发率分别为7.6%、3.0%,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3。
3 讨论
子宫肌瘤病因尚不明确,多与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相关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具有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依赖性,雌激素是促使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2]。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药物治疗较易被患者接受,但治疗周期长,且效果不甚理想,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生育功能伤害较大[3]。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直接剔除肌瘤,使子宫体积缩小,进而缓解肌瘤压迫症状,是治疗子宫肌瘤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手术中需打开腹腔,容易损伤血管及其他组织,术中出血量较多,切口大,留有瘢痕,音响美观,且术后易发生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4]。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根据肌瘤供血特点,通过栓塞其责任动脉,中断瘤体供血,使其因缺血发生坏死,进而被吸收或排除体外;肌瘤细胞代谢快、分裂相对活跃,对缺血缺氧耐受时间短,栓塞后易坏死,且子宫血管网密集、丰富,血供除来源子宫动脉外,还有阴道动脉、卵巢动脉、髂腰动脉等,因此子宫动脉不会导致子宫体大面积坏死[5]。文中结果表明,动脉栓塞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痛苦少,且并发生发生率及短期复发率均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更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冉隆珍.子宫肌瘤不同治法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7):16-17.
[2]朱志芳.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5):193.
[3]王玉芬.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7):3614.
[4]周维.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2):98-99.
[5]尹迎辉,李广太.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3):28-30.
【关键词】子宫肌瘤动脉栓塞子宫肌瘤剔除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35-02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指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其中少量纤维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期妇女,发病率约30%,患者多数无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压迫症、疼痛等,少数可进展为恶性肿瘤,危及患者生命[1]。本文分别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2例,均经临床诊断和B超检查确诊,排除子宫脱垂、盆腔黏连、恶性病变及伴有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心、肝、肾脏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药物滥用、酒精依赖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年龄24-51岁,平均(41.3±3.6)岁,子宫肌瘤直径2.1-8.8cm,平均(4.8±1.7)cm,肌瘤平均重量(77.3±4.3)g;子宫肌瘤类型:单发子宫肌瘤18例,肌壁间肌瘤16例,黏膜下肌瘤14例,浆膜下肌瘤10例,多发子宫肌瘤8例;对照组66例,年龄23-53岁,平均(42.1±4.4)岁,子宫肌瘤直径2.2-8.4cm,平均(4.5±1.5)cm,肌瘤平均重量(75.8±4.1)g;子宫肌瘤类型:单发子宫肌瘤19例,肌壁间肌瘤15例,黏膜下肌瘤12例,浆膜下肌瘤11例,多发子宫肌瘤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月经来潮干净后1周后进行手术,应用Selinger’s技术,采用局部麻醉,于右侧股动脉行穿刺,置入5F导管,经髂外动脉、腹主动脉进入对侧髂内动脉,并进行造影,然后至左侧子宫动脉进行数字減影血管造影,观察左侧子宫动脉开口、子宫动脉的供血血管、肿瘤周围的血管网,实质期造影剂可进行肿瘤染色,勾画肌瘤大小和形态,将导管顺着导丝引导插入左侧子宫动脉内约4-5cm,缓慢注入直径为1-3cm的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直至染色消失;利用成襻技术用同样方法处理右侧子宫动脉。对照组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月经干净后1周进行手术,术前通过B超或MRI检查,确定肌瘤位置、大小、数量、活动度等,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根据子宫肌瘤位置,于下腹作一6-8cm纵切口与横切口,打开腹腔,探查子宫肌瘤情况,于瘤体处作一纵形或梭形切口,提出肌瘤并剔除,完成手术操作后,用0/1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浆肌层,整形并缝合子宫及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方法
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止痛剂使用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疗效判定:显效:腹痛、肿块等临床症状消失,肌瘤体积缩小5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肌瘤体积缩小20%-5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肌瘤体积缩小20%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止痛剂使用时间分别为(68.6±22.5)min、(94.4±33.8)ml、(29.2±5.7)h、(2.1±1.1)d、(7.1±2.1)d、(1.9±0.2)d、,对照组分别为(82.2±25.3)min、(116.4±50.6)ml、(32.8±9.3)h、(2.9±0.9)d、(9.3±2.7)d、(3.2±1.1)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下表1。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8.5%,对照组为9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2。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半年复发率分别为7.6%、3.0%,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3。
3 讨论
子宫肌瘤病因尚不明确,多与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相关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具有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依赖性,雌激素是促使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2]。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药物治疗较易被患者接受,但治疗周期长,且效果不甚理想,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生育功能伤害较大[3]。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直接剔除肌瘤,使子宫体积缩小,进而缓解肌瘤压迫症状,是治疗子宫肌瘤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手术中需打开腹腔,容易损伤血管及其他组织,术中出血量较多,切口大,留有瘢痕,音响美观,且术后易发生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4]。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根据肌瘤供血特点,通过栓塞其责任动脉,中断瘤体供血,使其因缺血发生坏死,进而被吸收或排除体外;肌瘤细胞代谢快、分裂相对活跃,对缺血缺氧耐受时间短,栓塞后易坏死,且子宫血管网密集、丰富,血供除来源子宫动脉外,还有阴道动脉、卵巢动脉、髂腰动脉等,因此子宫动脉不会导致子宫体大面积坏死[5]。文中结果表明,动脉栓塞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痛苦少,且并发生发生率及短期复发率均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更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冉隆珍.子宫肌瘤不同治法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7):16-17.
[2]朱志芳.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5):193.
[3]王玉芬.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7):3614.
[4]周维.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2):98-99.
[5]尹迎辉,李广太.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