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如何进行文言文有效教学一直困扰初中教师,成为教师的一块心病。目前,初中生厌学文言文的心理相当普遍,他们对文言文的恐惧远胜于英语。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付出多,却收效少;学生听课认真,却收获不多,文言文教学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言之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文言文在語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文言文究竟怎样上,才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让学生真正地会学、乐学?笔者认为,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可以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研究教法
1. 立足课内,课外延伸
立足课内,课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教学形式。学生要获得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光靠教材上为数不多的文言文来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应研究教法,根据学情,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课外文言文,扩大阅读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的词汇积累。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它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 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还可以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如“背古文,讲故事”等,让学生在课外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这样,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就会如鱼得水。
3. 精简内容,突出重点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教师先一字一句地翻译,再一段一段的概括段意,最后归纳中心思想、文章主旨。学生呢?对号入座,一字不漏的记下。这样繁琐的教学,使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毫无学习的兴趣。从心理上来说,学生普遍喜简怕繁。因此,让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就要改变文言文教学过于繁琐的翻译和讲解,将文言文教学内容精简化,突出学习重点。简单是生活的本源,简单是快乐的根源。学生学习的快乐来自简单的学习。
4. 陶冶情感,体会乐趣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其情感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情感需要大大增加。但学生的不成熟性,使得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正确满足情感的需要。在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下,有的迷上了男女之间的爱恋,有坠入了电子游戏带来的刺激,有的陷入了校园所谓江湖斗殴。中学是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我们不仅要传输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有一种健康的精神和美好情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文言文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和陶冶学生的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学习的文言文大多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著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非常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子,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感。教学中,让学生多进行有感情的吟读和背诵,建立起对文言文作品直观和感性的认识。体会古人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态度,感受和学习古人高尚情操。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待人态度;又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刘禹锡的淡泊名利、周敦颐的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等。当学生发现,文言文其实并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样枯燥,还有一个如此神奇美妙丰富的情感世界时,在古人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下,学生的情感逐渐得到了满足,对文言文自然就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二、学生要掌握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爱学、乐学,从根本上达到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开篇第一句就谈到了对“乐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精辟地指出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让学生从中获得求知的喜悦。文言文是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让学生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才能把文言文学好,才能汲取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缺乏学习方法,是学生害怕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学生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性、句法现象,无法独立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教育家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会文言文的乐趣,提高语文水平。
1. 诵读,积累文言词语
诵读,即熟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语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 推敲,巧攻翻译难关
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重难点。读懂文言文的前提是翻译,而翻译往往花费学生大量时间,这也是学生怕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轻松的阅读文言文。教师先让学生明白翻译文言文的原则,翻译必须忠于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信、雅、达”。其次,教给学生具体翻译方法:一是保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官号、地名、人名等);二是增补,补上省略部分;三是删减,删去文言文中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四是替换,把单音节词替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替换成被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替换成今义词;五是调节语序,把特殊句式的语序进行调整,如倒装句;六是变通,如不宜直译,可根据语境,在合符原意的基础上有所变通;七是猜译,根据文本实际,从上下文的关系或语法结构巧妙地运用已知部分来猜测未知部分意思。
3. 积累,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学文言文难,难在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语义和语法上。在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在句式上有倒装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句式特点;虚词之、乎、者、也、而、矣等词的用法。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综合、比较、归类,并归纳整理,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中得到运用语言的规律。
提高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工作中处处留心,事事关心,就一定能够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要求的材料,用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可以得到大大提高。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文言文在語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文言文究竟怎样上,才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让学生真正地会学、乐学?笔者认为,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可以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研究教法
1. 立足课内,课外延伸
立足课内,课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教学形式。学生要获得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光靠教材上为数不多的文言文来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应研究教法,根据学情,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课外文言文,扩大阅读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的词汇积累。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它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 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还可以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如“背古文,讲故事”等,让学生在课外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这样,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就会如鱼得水。
3. 精简内容,突出重点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教师先一字一句地翻译,再一段一段的概括段意,最后归纳中心思想、文章主旨。学生呢?对号入座,一字不漏的记下。这样繁琐的教学,使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毫无学习的兴趣。从心理上来说,学生普遍喜简怕繁。因此,让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就要改变文言文教学过于繁琐的翻译和讲解,将文言文教学内容精简化,突出学习重点。简单是生活的本源,简单是快乐的根源。学生学习的快乐来自简单的学习。
4. 陶冶情感,体会乐趣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其情感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情感需要大大增加。但学生的不成熟性,使得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正确满足情感的需要。在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下,有的迷上了男女之间的爱恋,有坠入了电子游戏带来的刺激,有的陷入了校园所谓江湖斗殴。中学是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我们不仅要传输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有一种健康的精神和美好情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文言文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和陶冶学生的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学习的文言文大多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著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非常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子,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感。教学中,让学生多进行有感情的吟读和背诵,建立起对文言文作品直观和感性的认识。体会古人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态度,感受和学习古人高尚情操。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待人态度;又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刘禹锡的淡泊名利、周敦颐的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等。当学生发现,文言文其实并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样枯燥,还有一个如此神奇美妙丰富的情感世界时,在古人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下,学生的情感逐渐得到了满足,对文言文自然就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二、学生要掌握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爱学、乐学,从根本上达到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开篇第一句就谈到了对“乐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精辟地指出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让学生从中获得求知的喜悦。文言文是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让学生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才能把文言文学好,才能汲取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缺乏学习方法,是学生害怕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学生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性、句法现象,无法独立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教育家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会文言文的乐趣,提高语文水平。
1. 诵读,积累文言词语
诵读,即熟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语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 推敲,巧攻翻译难关
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重难点。读懂文言文的前提是翻译,而翻译往往花费学生大量时间,这也是学生怕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轻松的阅读文言文。教师先让学生明白翻译文言文的原则,翻译必须忠于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信、雅、达”。其次,教给学生具体翻译方法:一是保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官号、地名、人名等);二是增补,补上省略部分;三是删减,删去文言文中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四是替换,把单音节词替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替换成被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替换成今义词;五是调节语序,把特殊句式的语序进行调整,如倒装句;六是变通,如不宜直译,可根据语境,在合符原意的基础上有所变通;七是猜译,根据文本实际,从上下文的关系或语法结构巧妙地运用已知部分来猜测未知部分意思。
3. 积累,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学文言文难,难在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语义和语法上。在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在句式上有倒装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句式特点;虚词之、乎、者、也、而、矣等词的用法。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综合、比较、归类,并归纳整理,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中得到运用语言的规律。
提高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工作中处处留心,事事关心,就一定能够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要求的材料,用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可以得到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