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产生了个性、品行、学习等一系列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完善家庭教育,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校制度,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2-0053-02
【作者简介】刘晓丽,甘肃省武威第十九中学(甘肃武威,733099)心理健康教师,二级教师。
一、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常见问题
(一)个性问题
1.孤僻内向。
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极易形成自闭的心理。调查显示,大多数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一年回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半年才和孩子联系一次,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多想法不能得到良好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
2.冷漠,缺乏自信。
亲情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至关重要。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在他们身上很难找到这个年龄儿童应有的天真与活泼,常被错误地认为他们懂事了。缺少关爱和交流的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障碍,比如有困难没地方倾诉,有焦虑、孤独倾向等问题。亲情呵护的缺失,使得他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导致他们自信心不强,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
(二)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健全和道德养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和父母聚少离多,他们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心和爱护,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方面缺乏应有的引导。祖父母隔代抚养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品德教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不服管教、违反校纪、沉迷网络,或者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在一起抽煙、酗酒、赌博甚至抢劫等。
(三)学习问题
儿童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学习和家庭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成长。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意识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理想,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问题。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家庭教育,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虽然与孩子相隔两地,但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在与子女交谈的过程中不要只谈生活,仅仅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身体和学习等情况,时时关注孩子的情感动态,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疏导,让孩子确实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与留守儿童进行耐心的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祖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进行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二)完善学校制度,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1.真正关爱留守儿童。
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加倍的关心去感化他们,取得学生的信任,消除他们的叛逆心理。同时教师要维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多对他们身上的优点进行鼓励,当他们犯错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指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在和他们进行谈话的过程中,要将道理讲清楚,从家庭生活以及前途的角度进行指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危害。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主要内容包括:健康自我意识的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自身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助其树立正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引导他们学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使其思想不再局限在个人因素上。
3.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
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档案主要包括: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等。根据档案记录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指导。
4.积极建立家校联系。
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应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教师要多与留守学生家长电话沟通。改变他们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的不正确思想,使他们重视子女的教育,让父母平时多与孩子进行电话沟通。及时帮助他们,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充分利用假期和春节等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或者进行家访,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引导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发挥合力效应。
(三)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各地方政府要认识到留守儿童问题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需要制定相关法规,采取行政手段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同城待遇”,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就学、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组建留守儿童关护委员会,实行教育职能和管理职能分离。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帮扶,确保适龄儿童不因经济问题而就学困难。社会应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如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
(四)提高个人的自我调控能力
要引导儿童全面地认识自我,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以及合理的自我调节,完善自己的人格,不给自己贴“被留守”“缺少父母疼爱”的标签,不一味自卑,而是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勇于逆流而上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2-0053-02
【作者简介】刘晓丽,甘肃省武威第十九中学(甘肃武威,733099)心理健康教师,二级教师。
一、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常见问题
(一)个性问题
1.孤僻内向。
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极易形成自闭的心理。调查显示,大多数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一年回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半年才和孩子联系一次,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多想法不能得到良好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
2.冷漠,缺乏自信。
亲情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至关重要。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在他们身上很难找到这个年龄儿童应有的天真与活泼,常被错误地认为他们懂事了。缺少关爱和交流的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障碍,比如有困难没地方倾诉,有焦虑、孤独倾向等问题。亲情呵护的缺失,使得他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导致他们自信心不强,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
(二)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健全和道德养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和父母聚少离多,他们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心和爱护,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方面缺乏应有的引导。祖父母隔代抚养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品德教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不服管教、违反校纪、沉迷网络,或者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在一起抽煙、酗酒、赌博甚至抢劫等。
(三)学习问题
儿童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学习和家庭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成长。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意识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理想,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问题。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家庭教育,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虽然与孩子相隔两地,但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在与子女交谈的过程中不要只谈生活,仅仅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身体和学习等情况,时时关注孩子的情感动态,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疏导,让孩子确实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与留守儿童进行耐心的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祖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进行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二)完善学校制度,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1.真正关爱留守儿童。
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加倍的关心去感化他们,取得学生的信任,消除他们的叛逆心理。同时教师要维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多对他们身上的优点进行鼓励,当他们犯错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指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在和他们进行谈话的过程中,要将道理讲清楚,从家庭生活以及前途的角度进行指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危害。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主要内容包括:健康自我意识的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自身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助其树立正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引导他们学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使其思想不再局限在个人因素上。
3.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
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档案主要包括: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等。根据档案记录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指导。
4.积极建立家校联系。
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应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教师要多与留守学生家长电话沟通。改变他们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的不正确思想,使他们重视子女的教育,让父母平时多与孩子进行电话沟通。及时帮助他们,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充分利用假期和春节等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或者进行家访,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引导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发挥合力效应。
(三)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各地方政府要认识到留守儿童问题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需要制定相关法规,采取行政手段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同城待遇”,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就学、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组建留守儿童关护委员会,实行教育职能和管理职能分离。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帮扶,确保适龄儿童不因经济问题而就学困难。社会应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如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
(四)提高个人的自我调控能力
要引导儿童全面地认识自我,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以及合理的自我调节,完善自己的人格,不给自己贴“被留守”“缺少父母疼爱”的标签,不一味自卑,而是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勇于逆流而上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