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高中以前,丁海没见过柠檬。这种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水果,对于年均温仅有7.5℃的甘肃酒泉来说,似乎是另一个星球的产物。直到2012年,他在肃州区银达镇六分村建起9座温棚,有关农业创业的梦想才越做越实。
和大多出生在农村的85后一样,“逃农”是丁海曾经的选择。酒泉市67.4%的土地都是戈壁荒滩,耕地和绿地资源稀少。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的丁海家仅有8亩土地,为了能吃饱饭,父母经常待在地里,弓着腰一遍遍除草、施肥,但一年下来,粮食的产出依旧少得可怜。
为了摆脱这种“靠天吃饭”的日子,2010年,从兰州某部队退役后,丁海在酒泉一些建筑工地上开起了装载机,月收入在两万元左右。
工作不算太累,收入也算可观,可时间一久,丁海发现,“给别人打一辈子工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开始思考,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陪父母种地的经历,出现在脑海当中,这个农民的儿子最终决定从自己熟悉、擅长的领域出发。
一开始,丁海对土地又爱又怕。他既想做出成绩,改变向戈壁讨饭吃的种植方式;又怕失败,不能从土里刨出一分钱来。
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了解到老家银达镇正在利用戈壁荒滩闲置资源建设日光温室,发展戈壁农业,对农民有一定补助。一直等待时机的丁海决定“下海试水”。
当时,难免有反对的声音,认为在戈壁种地不亚于天方夜谭。惠农补助外,每个大棚近5万元的投入,也让丁海有些发憷。
他安慰自己:“大不了夏秋季节去开装载机,冬春季节再去种地。”丁海从银行贷出30万元,搭起了9座大棚。
5年军旅生涯,磨砺了丁海的意志,他不像有的创业者那样急于求成,而是从种植技术相对简单的黄瓜、西红柿做起,一步步了解戈壁农业所需。
“挺累的。”丁海告诉记者,貌似简单的升棚降棚都有很多讲究,比如近来一直下雪,一旦天气骤晴,就应该在中午放半帘,防止强光照造成闪苗。通风排湿也要随时加以调整。
只是想在务工淡季从事农业生产的丁海被彻底绑在了土地上,与这份付出成正比的是他对戈壁农业了解的深入。
2013年,丁海成立酒泉荣鑫农业合作社,将9座大棚拓展到19座。这时,种植热带水果的想法悄然萌生,丁海拿出10座大棚进行试验。
柠檬是最早引进的品种之一。“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为了让这种南方水果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丁海屡次前往陕西、山东、安徽的一些种植基地学习经验。还在肃州区林业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甘肃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专家,根据他们的指导,改进种植技术。
年轻创业者脑子活、跑得动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丁海一边从线上线下购入不同产地的树苗样本,一边通过实验改善种植条件。
第一步是要让土壤从碱性变为酸性。光这一步,丁海就做了近百次实验,一次次耙开试验田,调整土壤改良剂的配比。接着是育苗,给每一棵树挂上特制的营养袋,进行三四个月的集中管理。随后再将树苗移植到每个温棚,开始施肥、浇水、除草、修剪枝叶、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等常规工作。
一棵树有一棵树的管理方式。几年摸索下来,丁海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果园里的果树成活率也从第一次试验的10%不断上涨。丁海没有止步于此,现在他每年至少会去省外考察两次。此外,保持与省内科研院所的合作,先后引进了适合酒泉当地的新结构日光温室,以及膜下滴灌、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等20余项先进技术。
“戈壁的气候,使柠檬树在南方的病虫害带不到北方来,此外,这里光照有优势,只要打理好,酒泉的柠檬品味也很好。”慢慢地,丁海有了自信,荣鑫合作社也建起103个温室大棚,栽有柠檬、莲雾、香蕉、木瓜、百香果、火龙果等10余种热带水果。
“暂时没有批量产出,只能供给本地市场。”丁海知道自己创业的瓶颈,但他不打算盲目扩大种植规模,而是利用戈壁自然景观和绿色无公害生产优势,举办农业采摘、观光旅游等活动,发展采摘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通过口耳相传,2018年,大棚的收入超过200万元。
在熱带果园成为城里人节假日休闲旅游好去处的同时,丁海还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在六分村,就有近20位青年返乡创业,发展戈壁农业,全村更是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598座、4363亩,闯出了一条园区化、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为一体的戈壁农业发展新路子。
“原本想挣钱,现在回头看,却越来越有成就感。”在6号大棚里,看着长势喜人的柠檬树,丁海露出了笑容。
摘自《中国青年报》
和大多出生在农村的85后一样,“逃农”是丁海曾经的选择。酒泉市67.4%的土地都是戈壁荒滩,耕地和绿地资源稀少。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的丁海家仅有8亩土地,为了能吃饱饭,父母经常待在地里,弓着腰一遍遍除草、施肥,但一年下来,粮食的产出依旧少得可怜。
为了摆脱这种“靠天吃饭”的日子,2010年,从兰州某部队退役后,丁海在酒泉一些建筑工地上开起了装载机,月收入在两万元左右。
工作不算太累,收入也算可观,可时间一久,丁海发现,“给别人打一辈子工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开始思考,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陪父母种地的经历,出现在脑海当中,这个农民的儿子最终决定从自己熟悉、擅长的领域出发。
一开始,丁海对土地又爱又怕。他既想做出成绩,改变向戈壁讨饭吃的种植方式;又怕失败,不能从土里刨出一分钱来。
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了解到老家银达镇正在利用戈壁荒滩闲置资源建设日光温室,发展戈壁农业,对农民有一定补助。一直等待时机的丁海决定“下海试水”。
当时,难免有反对的声音,认为在戈壁种地不亚于天方夜谭。惠农补助外,每个大棚近5万元的投入,也让丁海有些发憷。
他安慰自己:“大不了夏秋季节去开装载机,冬春季节再去种地。”丁海从银行贷出30万元,搭起了9座大棚。
5年军旅生涯,磨砺了丁海的意志,他不像有的创业者那样急于求成,而是从种植技术相对简单的黄瓜、西红柿做起,一步步了解戈壁农业所需。
“挺累的。”丁海告诉记者,貌似简单的升棚降棚都有很多讲究,比如近来一直下雪,一旦天气骤晴,就应该在中午放半帘,防止强光照造成闪苗。通风排湿也要随时加以调整。
只是想在务工淡季从事农业生产的丁海被彻底绑在了土地上,与这份付出成正比的是他对戈壁农业了解的深入。
2013年,丁海成立酒泉荣鑫农业合作社,将9座大棚拓展到19座。这时,种植热带水果的想法悄然萌生,丁海拿出10座大棚进行试验。
柠檬是最早引进的品种之一。“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为了让这种南方水果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丁海屡次前往陕西、山东、安徽的一些种植基地学习经验。还在肃州区林业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甘肃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专家,根据他们的指导,改进种植技术。
年轻创业者脑子活、跑得动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丁海一边从线上线下购入不同产地的树苗样本,一边通过实验改善种植条件。
第一步是要让土壤从碱性变为酸性。光这一步,丁海就做了近百次实验,一次次耙开试验田,调整土壤改良剂的配比。接着是育苗,给每一棵树挂上特制的营养袋,进行三四个月的集中管理。随后再将树苗移植到每个温棚,开始施肥、浇水、除草、修剪枝叶、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等常规工作。
一棵树有一棵树的管理方式。几年摸索下来,丁海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果园里的果树成活率也从第一次试验的10%不断上涨。丁海没有止步于此,现在他每年至少会去省外考察两次。此外,保持与省内科研院所的合作,先后引进了适合酒泉当地的新结构日光温室,以及膜下滴灌、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等20余项先进技术。
“戈壁的气候,使柠檬树在南方的病虫害带不到北方来,此外,这里光照有优势,只要打理好,酒泉的柠檬品味也很好。”慢慢地,丁海有了自信,荣鑫合作社也建起103个温室大棚,栽有柠檬、莲雾、香蕉、木瓜、百香果、火龙果等10余种热带水果。
“暂时没有批量产出,只能供给本地市场。”丁海知道自己创业的瓶颈,但他不打算盲目扩大种植规模,而是利用戈壁自然景观和绿色无公害生产优势,举办农业采摘、观光旅游等活动,发展采摘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通过口耳相传,2018年,大棚的收入超过200万元。
在熱带果园成为城里人节假日休闲旅游好去处的同时,丁海还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在六分村,就有近20位青年返乡创业,发展戈壁农业,全村更是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598座、4363亩,闯出了一条园区化、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为一体的戈壁农业发展新路子。
“原本想挣钱,现在回头看,却越来越有成就感。”在6号大棚里,看着长势喜人的柠檬树,丁海露出了笑容。
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