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衰落对魏晋文学的影响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哲学、美学、文学互动的结果。首先是哲学上的变化,从而引起哲学中的艺术哲学即美学的变化,而美学的变化将影响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最终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学思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魏晋时代哲学上的变化,来分析其对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魏晋文学;哲学
  一、魏晋时代儒家思想的衰落
  (一)君臣观的衰落
  儒家君臣观衰落是魏晋时代哲学上的首要变化。但这种衰落的君臣观其实是由董仲舒改造后的君臣观,并不符合孔孟本意。
  孔孟最初定义的君臣观不是一味服从,而是有条件的互动。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如果君行无道,甚至可以弃君而去,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而孟子则更进一步提出了“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但这种君臣观却在独尊儒术的过程中被扭曲,董仲舒在改造儒家的过程中,将君权极大地强调。董仲舒说“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又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这种观念实质上与孔孟最初的定义并不符。但这种带有愚忠色彩的君臣观在漫长的两汉时代,被士人群体广泛接受,由此形成了士人心中忠君的道德观念[1]。
  汉末的党锢之祸是魏晋时期儒学衰落的先声。士人心中浓烈的忠君意识在国家体制化的暴力面前空前受挫。继之汉魏易代,魏晋易代,士人心中的儒家理想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残酷的政治现实不断侵蚀着儒家君臣观。广大士人普遍出现了一种精神无依的失落状态。
  这种严重的信仰危机,更造成了统治集团内部对最高权力无复任何道德顾忌的掠夺,诱发了八王之乱,继之少数民族入侵,晋室东渡,社会的动荡使得儒学复兴更加无望,又反过来加重了儒学的衰落。
  (二)文学观的衰落
  儒家文学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儒家起源。春秋时期,商周的宗教神学发生动摇,出现了孔子痛心疾首的现象——礼崩乐坏。而孔子学说的实质便是用现实理性来代替宗教神学。在代替的过程中,注入了大量伦理道德因素。其周游六国,授徒讲学,就是替代的过程。替代的结果便是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2]。
  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这种以文学来传递道德信念的文学观得到极大推崇,深刻影响了两汉文学。在儒家文学观影响下,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的散体大赋,开始大量涌现。其对君主花园或者骏马的歌颂,无不渗透着儒家所倡导的忠君意识。
  直至魏晋时代,儒家文学观才逐渐衰落,由此产生了文学自觉。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道: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段文字是文学自觉的标志,更是儒家文学观衰落的标志。儒家最初定义的文学只是载道的工具,如孔子对《诗经》的评价,“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又如,“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卫灵公》)在这里,《诗经》完全是道德教化的模板和办理外交的教材。
  再看曹丕的文字,一代帝王居然视文学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与孔子文学观很不一致。更重要的是,曹丕还表达了以文学留名的观念,这与儒家倡导的通过建功立业来青史留名的观念更是完全不同。处在儒家体系核心中的一代帝王——曹丕,居然用这种方式来看待文学,可见儒家文学观在魏晋时代已经走向衰落。
  二、儒家衰落对魏晋文学的影响
  (一)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儒家的衰落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最主要的便是导致了文学批评专著的产生。如曹丕的《典论·论文》,以及陆机的《文赋》。特别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和《诗品》,其之所以产生于佛道繁荣的六朝,而不是经学盛行的两汉,原因就在于魏晋时代儒家思想的衰落。儒家式微导致了文学观念的解放,文学逐渐从经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人们开始按照文学本位的立场观照文学,于是才产生真正站在文学本位上的文学批评。
  (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首先,儒家式微导致了赋体创作的转向。汉代盛行的散体大赋逐渐淡出文坛,汉末产生的抒发个人感情的抒情小赋日益盛行。原因便在于儒家君臣观的衰落,文学开始回到观照个人情感的轨道。
  其次,儒家式微拓展了诗歌种类。由于思想解放,人们开始关注个体情感与生命,由此导致晋代山水诗的产生和盛行。由于文学自觉,文学回归于文学本位,甚至变成一种文字游戏。由此产生了以描摹女人体态为主题的宫体诗。
  综上所述,儒家衰落,给魏晋时代带来了空前的思想解放,由此导致了文学的自觉,促进了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繁荣。而历史行进到今天,我们同样遭遇到一个儒家式微的年代,很多人为此痛心疾首。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历史,其实不难发现,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思想的多元是种必然。正如儒家在魏晋衰落而导致文学自觉一样,儒家的衰落,在今天也未尝不是一个可以吐故纳新,继往开来的开始。
  参考文献:
  [1]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1.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0.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音乐与文学具有“不解之缘”,二者同为表情达意的艺术,共同作用于人的情感,令人为之动情,为之回味。二者所共同具有的表情达意的属性,决定了相互之间的可借鉴关系,决定了音乐创作活动与文学创作活动、音乐教学与文学教学应相互借力给力。  关键词:音乐与文学;表情达意;借鉴关系  在人们的情感世界中,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都是令人动情的营养成分。人们的情感世界不能缺少音乐艺术的滋养,因为音乐艺术通过旋律和歌
文化与科技的整合,相互作用,融合发展是未来中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硫辛酸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接收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1月,在用随机方式分组后,对照组单纯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则用缬沙坦、硫辛酸联合法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應情况作比较。结果:较之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更高(P<0.05)。结论:单一用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不明显,通
诗歌中的数字除了精确记录客观事实,还能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夸张性就是其特性之一。本文以模糊理论为依据,结合“三美理论”的指导,将唐诗宋词及其译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正确理解
目的探讨利用韧带及侧腹膜修补右肝后叶多发破裂的效果. 方法选用特制肝针, 7号丝线, 距肝破损缘1~1.5 cm进针, 从对侧破损缘1.0 cm出针, 并缝合在右三角韧带或侧后腹膜上3~4针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40例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摘要:合唱艺术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原始、最纯净的大自然的和谐的美, 因此研究合唱的美感,以及合唱的审美取向是非常必要的。合唱艺术,这颗音乐史上的明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步正越来越多的被人民群众接受与喜爱。合唱艺术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民族基本文化层次与文明程度及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通过人声和声的音响最直接的展现它独特的魅力的。  关键词:合唱艺术特征;种类;表演中的形式;无伴奏合唱的审美观念
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生活相对安逸。诗风转向抒情与闲适类型居多,多为记录诗人当时闲淡朴实的生活以及恬淡旷达的心情,将生活哲理及内心感悟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出来。平静超脱,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