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以下简称建筑专业)的不断发展,部分学生在校成绩优异,但在工作岗位上适应慢,动手能力不够强,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可尝试采用“1+0.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提升我校建筑专业的人才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255-01
引言
當前我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2+1”学制模式,即学生入学头两年在校学习相关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及进行适当的实训课,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应该说,“2+1”模式的实施,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企业优秀人才的吸收都是可取的。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分两种,自主就业和学校安排。但通过近两年我校建筑专业毕业生的后期发展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校企合作双方的各种因素,在实际模式实施中,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大部分学生的实习存在盲目无头绪、机械无创新、工作无兴趣的现象,甚至一部分学生在领取毕业证后,并未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这就无法体现出中职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就此,笔者认为对我校建筑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一个新的思考。
一、目前我校建筑专业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和技能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扎实
建筑专业是一个技术类专业,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校期间每学期的整周实训,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所学专业,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动手的需求,加之校外实习多是以带学生参观工地,以观看的形式了解施工现场,并未让学生融入企业施工现场进行实训,这使学生动手的机会减少,导致培养的学生实践工作能力较差。很多学生是在第三年的实习中通过真实的经历,对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成熟的认识,学生会发现所学知识不足以满足工作及后期发展的需要,并想回校继续学习,但由于各方面条件不具备,只能通过自学或参加升学考试进入大专院校继续深造,这对于不选择升学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对在校学习和今后职业规划不够明确
经调查,我校建筑专业大部分学生多是家长做主就读本专业,这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是趋于表面的,对职业的规划也多是盲目跟风。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宽泛而不明确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够及时和密切,使得学生认为在校所学没实际用处,从而没有学习积极性。加之专业课任课教师为非企业人员,无法给予学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及时的实践经验。学生学习兴趣点低,没有掌握必备的实践技能,这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不起干劲,缺乏了教学激情。
二、何为“1+0.5+1+0.5”人才培养模式
此模式也为工学双对接模式,第一个“1”为学生入校第一年在校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专业课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第二学期则以专业核心课为主,为下一个“0.5”企业实习奠定专业知识基础。
第一个“0.5”为第三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性学习,为下个一年在校学习定航定标。
第二个“1”为第四、五学期。期间,学生带着企业实践所遇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对学校的学风也会起到带动作用。
最后一个“0.5”为第六学期。学生综合前面五学期的学习情况,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后期是就业或升学。
三、“1+0.5+1+0.5”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
(一)实习时间充分利用,建立校企双赢
学生通过入校一年的学习,专业知识有一定基础,此时将学生安排到企业,“双离”(两次离校)时间安排上,将企业实习更好与学校教学环节有机衔接,二是避免长时间的实习,让学生重复无实质意义的工作而产生职业疲劳,从而对本专业的学习失去主动性和兴趣点。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从企业方面来看,可获得的利益是巨大的,不仅结合了企业需要培养吸收更的优秀专业人才,而且也可树立对外的良好形象,促进自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学校而言,企业实现对其建筑教学的有效引导,同时创建双向育人环境,培养了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以适应行业环境,保证了人才质量。
(二)对知识的学习有的放矢
学生角色从学生向职业人转换,通过企业“师带徒”的形式,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找”,学习巩固专业知识,查找欠缺知识,学生在返回课堂一年的学习中,有的放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师生同步,教学相长
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一是利用教材或网络自学,二是学校安排培训。在此过程中,学习偏理论轻实践,导致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动手能力,对行业发展信息滞后。通过“1+0.5+1+0.5”模式,教师与学生同步学习,不断更新专业技能,进一步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1+0.5+1+0.5”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相关措施
(一)师资
在以往“2+1”模式的基础上变为“1+0.5+1+0.5”模式,在双育共培的环境下,两个“0.5”期间需指派教师跟班管理,对教师的需求从以往的两年变为三年,据统计,如今我校建筑专业课教师共有11人,结合近几年建筑专业实际情况,师资有保障。
(二)管理
“1+0.5+1+0.5”模式存在“双离”现象,关于学生“离—返”的对接上,需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采用双评分、学分毕业制,在校期间教师评,企业期间企业评。
(三)企业
“1+0.5+1+0.5”模式中,实习时间为一年,但在分配上从一次性一年变为两个“0.5”,其中涉及到学生的两次进企业,学校需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长效合作机制,保证学生实习有师傅,实习有场地,实习有管理的实习环境,规范管理,确保安全。
结语
“1+0.5+1+0.5”工学双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中相互穿插,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有利于提高我校建筑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学生在我校三年的时间里,通过双进企业返校再造的一系列磨练,对学生是利大于弊的,当然,对“1+0.5+1+0.5”这一模式的实践将会面对一定挑战,这也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国芬.以培养创新型建筑人才的中职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城市地理,2017(06):165
[2]郑坚钦.关于中职建筑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探讨,2015(12):126
[3]相广萍.“1+0.5+1+0.5+3”高职教学模式探讨[N].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255-01
引言
當前我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2+1”学制模式,即学生入学头两年在校学习相关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及进行适当的实训课,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应该说,“2+1”模式的实施,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企业优秀人才的吸收都是可取的。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分两种,自主就业和学校安排。但通过近两年我校建筑专业毕业生的后期发展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校企合作双方的各种因素,在实际模式实施中,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大部分学生的实习存在盲目无头绪、机械无创新、工作无兴趣的现象,甚至一部分学生在领取毕业证后,并未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这就无法体现出中职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就此,笔者认为对我校建筑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一个新的思考。
一、目前我校建筑专业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和技能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扎实
建筑专业是一个技术类专业,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校期间每学期的整周实训,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所学专业,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动手的需求,加之校外实习多是以带学生参观工地,以观看的形式了解施工现场,并未让学生融入企业施工现场进行实训,这使学生动手的机会减少,导致培养的学生实践工作能力较差。很多学生是在第三年的实习中通过真实的经历,对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成熟的认识,学生会发现所学知识不足以满足工作及后期发展的需要,并想回校继续学习,但由于各方面条件不具备,只能通过自学或参加升学考试进入大专院校继续深造,这对于不选择升学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对在校学习和今后职业规划不够明确
经调查,我校建筑专业大部分学生多是家长做主就读本专业,这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是趋于表面的,对职业的规划也多是盲目跟风。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宽泛而不明确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够及时和密切,使得学生认为在校所学没实际用处,从而没有学习积极性。加之专业课任课教师为非企业人员,无法给予学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及时的实践经验。学生学习兴趣点低,没有掌握必备的实践技能,这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不起干劲,缺乏了教学激情。
二、何为“1+0.5+1+0.5”人才培养模式
此模式也为工学双对接模式,第一个“1”为学生入校第一年在校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专业课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第二学期则以专业核心课为主,为下一个“0.5”企业实习奠定专业知识基础。
第一个“0.5”为第三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性学习,为下个一年在校学习定航定标。
第二个“1”为第四、五学期。期间,学生带着企业实践所遇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对学校的学风也会起到带动作用。
最后一个“0.5”为第六学期。学生综合前面五学期的学习情况,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后期是就业或升学。
三、“1+0.5+1+0.5”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
(一)实习时间充分利用,建立校企双赢
学生通过入校一年的学习,专业知识有一定基础,此时将学生安排到企业,“双离”(两次离校)时间安排上,将企业实习更好与学校教学环节有机衔接,二是避免长时间的实习,让学生重复无实质意义的工作而产生职业疲劳,从而对本专业的学习失去主动性和兴趣点。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从企业方面来看,可获得的利益是巨大的,不仅结合了企业需要培养吸收更的优秀专业人才,而且也可树立对外的良好形象,促进自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学校而言,企业实现对其建筑教学的有效引导,同时创建双向育人环境,培养了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以适应行业环境,保证了人才质量。
(二)对知识的学习有的放矢
学生角色从学生向职业人转换,通过企业“师带徒”的形式,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找”,学习巩固专业知识,查找欠缺知识,学生在返回课堂一年的学习中,有的放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师生同步,教学相长
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一是利用教材或网络自学,二是学校安排培训。在此过程中,学习偏理论轻实践,导致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动手能力,对行业发展信息滞后。通过“1+0.5+1+0.5”模式,教师与学生同步学习,不断更新专业技能,进一步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1+0.5+1+0.5”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相关措施
(一)师资
在以往“2+1”模式的基础上变为“1+0.5+1+0.5”模式,在双育共培的环境下,两个“0.5”期间需指派教师跟班管理,对教师的需求从以往的两年变为三年,据统计,如今我校建筑专业课教师共有11人,结合近几年建筑专业实际情况,师资有保障。
(二)管理
“1+0.5+1+0.5”模式存在“双离”现象,关于学生“离—返”的对接上,需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采用双评分、学分毕业制,在校期间教师评,企业期间企业评。
(三)企业
“1+0.5+1+0.5”模式中,实习时间为一年,但在分配上从一次性一年变为两个“0.5”,其中涉及到学生的两次进企业,学校需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长效合作机制,保证学生实习有师傅,实习有场地,实习有管理的实习环境,规范管理,确保安全。
结语
“1+0.5+1+0.5”工学双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中相互穿插,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有利于提高我校建筑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学生在我校三年的时间里,通过双进企业返校再造的一系列磨练,对学生是利大于弊的,当然,对“1+0.5+1+0.5”这一模式的实践将会面对一定挑战,这也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国芬.以培养创新型建筑人才的中职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城市地理,2017(06):165
[2]郑坚钦.关于中职建筑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探讨,2015(12):126
[3]相广萍.“1+0.5+1+0.5+3”高职教学模式探讨[N].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