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改变教学理念、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的实践。
关键词: 《电工电子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电工电子学》课程是我校机械大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课程内容涉及电路基础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电工电子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知识的学习和今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对于机械大类专业学生如何通过《电工电子学》教学提高学科知识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电工电子学》教学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电工电子学》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基本技能训练。但电工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课时数较少,涉及的知识面广,有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及与电机及其控制等内容。相对来说,机械大类学生电方面的知识较薄弱,且该课程是多门学科的压缩,内容多学时少,系统性较差,存在随意压缩学时行为,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其次,该课程是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涉及全校专业门类多,且无后续课程,与专业联系性不够紧密,在非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较弱,没有相应的学习氛围和公共交流平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该课程还具有涉及专业多、教学力量分散薄弱的特点,且各专业对课程的要求存在差异,课程建设与教学手段已经跟不上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探究
由于机械大类专业电工电子学内容多学时少,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整合非常重要,要做到教学要点少而精、点面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一些内容的要求不必如电类专业那样专业,一些内容要整合,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适应专业应用需求为最终目的。为了让教育更快、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让学生顺利地适应社会,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改变教育理念。
1.教学内容改变,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能力为主。
教学必须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发展智能、培养能力为主。任课教师除了要注意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分析应用能力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这些教学要求外,还要在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等方面下工夫。
2.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逐渐改变实践教学的“教辅”验证定位,强调实践环节,不仅通过实践消化理论,更要强调对动手实践能力、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改变与专业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现状,与学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定位相适应。在实验内容上,适量地压缩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上。
3.教学方法改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增强教学效果,除教学内容外,还应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所以好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如果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听课,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自然大大提高。为此我们在教学时会在课前、课后布置一些任务式的内容,让学生完成,达到综合掌握知识的目的。
4.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实行科学、公平、规范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案。
本课程主要改革将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增加课程论文或者专题调研、专题讨论、课程论文的环节,并将传统的平时考核成绩加以细化如课堂互动情况(主要包括主动提问、被动回答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独立完成或者抄袭)、考勤等。重点加强对《电工电子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注,通过实验课程解决先修课程中学生本应掌握,但尚未掌握的理论及构造知识问题,实验教学的考核采用对已做实验的故障分析进行,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针对机械大类专业电工电子学课程学习的困局,立足“电工电子学”的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相关课程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持续改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使电工电子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工科非电类专业更有效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贺利.应用实例提高“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效果[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5):106-108.
[2]张传洋.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工电子学教研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4):254-257.
[3]李文.工程背景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54-257.
关键词: 《电工电子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电工电子学》课程是我校机械大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课程内容涉及电路基础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电工电子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知识的学习和今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对于机械大类专业学生如何通过《电工电子学》教学提高学科知识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电工电子学》教学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电工电子学》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基本技能训练。但电工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课时数较少,涉及的知识面广,有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及与电机及其控制等内容。相对来说,机械大类学生电方面的知识较薄弱,且该课程是多门学科的压缩,内容多学时少,系统性较差,存在随意压缩学时行为,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其次,该课程是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涉及全校专业门类多,且无后续课程,与专业联系性不够紧密,在非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较弱,没有相应的学习氛围和公共交流平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该课程还具有涉及专业多、教学力量分散薄弱的特点,且各专业对课程的要求存在差异,课程建设与教学手段已经跟不上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探究
由于机械大类专业电工电子学内容多学时少,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整合非常重要,要做到教学要点少而精、点面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一些内容的要求不必如电类专业那样专业,一些内容要整合,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适应专业应用需求为最终目的。为了让教育更快、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让学生顺利地适应社会,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改变教育理念。
1.教学内容改变,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能力为主。
教学必须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发展智能、培养能力为主。任课教师除了要注意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分析应用能力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这些教学要求外,还要在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等方面下工夫。
2.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逐渐改变实践教学的“教辅”验证定位,强调实践环节,不仅通过实践消化理论,更要强调对动手实践能力、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改变与专业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现状,与学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定位相适应。在实验内容上,适量地压缩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上。
3.教学方法改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增强教学效果,除教学内容外,还应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所以好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如果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听课,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自然大大提高。为此我们在教学时会在课前、课后布置一些任务式的内容,让学生完成,达到综合掌握知识的目的。
4.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实行科学、公平、规范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案。
本课程主要改革将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增加课程论文或者专题调研、专题讨论、课程论文的环节,并将传统的平时考核成绩加以细化如课堂互动情况(主要包括主动提问、被动回答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独立完成或者抄袭)、考勤等。重点加强对《电工电子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注,通过实验课程解决先修课程中学生本应掌握,但尚未掌握的理论及构造知识问题,实验教学的考核采用对已做实验的故障分析进行,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针对机械大类专业电工电子学课程学习的困局,立足“电工电子学”的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相关课程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持续改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使电工电子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工科非电类专业更有效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贺利.应用实例提高“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效果[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5):106-108.
[2]张传洋.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工电子学教研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4):254-257.
[3]李文.工程背景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5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