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将以无与伦比的技术优势抢占时代制高点。互联网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它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在青少年中表现尤为突出。青少年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而,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 网络行为 监督引导 文明公约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犹如给现代人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绚丽多彩的窗户,它让人应接不暇,尤其对青少年的求知、娱乐、性格、心理、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都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有欢喜:为孩子们能快捷地通过接触网络而极大地打开眼界,获取各种知识,从而更快成长;但是我们又暗暗担忧:网上也有太多刺激和陷阱,年幼的孩子如何能够分辨?他们一味地沉迷其中究竟是祸是福?作为老师或家长的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把网络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怎样才能使孩子既从网络中获得琼浆养分,又能有效抵御其中的毒液和垃圾?
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活动状态,这一时期所接受的知识、品德教育将影响他将来的人生道路,而网络正以其信息的丰富性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收获,可是网络传递给他们的除了真、善、美之外,还有暴力、欺骗、色情、颓废等千奇百怪、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知识和信息,这也正是网络开放性的必然结果。由于青少年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只能是对什么感兴趣,就看什么、玩什么,这样一来,沉迷于网中,耽误了正常的学习荒废了学业,于国、于家、于社会都没有什么好处。常言道玩物丧志,过度沉溺于网络,其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些上网成瘾的青少年甚至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青少年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就具有了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努力规范网络行为
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例如,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他们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等,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现在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帐户里取一笔金钱,现在可能只是恶作剧,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从自我做起培养公德心和责任感保护网络环境。
二、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者应当先受教育,必须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小学生上网的指导。
三、控制非法信息对学生的侵扰
随着国家对网络环境的重视,公安部门就网络环境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专项整治,一些知名的软件开发企业相继开发出专门用来隔离有害信息的应用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帮助了广大网络管理人员控制信息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都上健康有益的网站,丰富大家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另外,在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堵,就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孩子们免受毒害。如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地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如北京就建立了19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绿色通道”,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净土。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四、加强学校和家庭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1.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中青网等十几家儿童网站。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2.家校互动。对于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严格规定他的作息时间,规定上课时间不得离开校园,加强值日检查,发现学生没有到校上课,就要进行跟踪调查,查明学生的确定去向,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进行教育。对于校外时间的控制,可以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规定自己孩子放学后回家的时限,严格控制其多余的时间。
五、培养健全的网络人格
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之所以上网成瘾,是由于青少年自我发育不成熟、人格不健全。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上瘾,不能自控、自拔,究其原因,大多属于性格因素。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藉慰,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内容,设置校园网文化平台,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开设“网上论坛”自由讨论热点问题、新人新事、建立电子刊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吸引学生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操,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把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上转移开来。
六、加强网络法规宣传,倡导网络文明公约
对于网络的虚拟性,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为了营造一个更美好的网络生活空间,在学校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可以倡导以下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誠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骗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网络文明公约”虽然仅仅简短为70个字,却为我们的青少年在网上的行为提供了基本的言行道德规范,鼓励我们的孩子:信守公约,加强自律,做网络文明的实践者;积极学习,科学探索,做网络资源的开拓者;善于沟通,学会自护,做网络家园的创造者。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网络的健康与稳定,为每一位上网的孩子作出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确保网络时代的孩子们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关键词] 网络行为 监督引导 文明公约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犹如给现代人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绚丽多彩的窗户,它让人应接不暇,尤其对青少年的求知、娱乐、性格、心理、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都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有欢喜:为孩子们能快捷地通过接触网络而极大地打开眼界,获取各种知识,从而更快成长;但是我们又暗暗担忧:网上也有太多刺激和陷阱,年幼的孩子如何能够分辨?他们一味地沉迷其中究竟是祸是福?作为老师或家长的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把网络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怎样才能使孩子既从网络中获得琼浆养分,又能有效抵御其中的毒液和垃圾?
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活动状态,这一时期所接受的知识、品德教育将影响他将来的人生道路,而网络正以其信息的丰富性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收获,可是网络传递给他们的除了真、善、美之外,还有暴力、欺骗、色情、颓废等千奇百怪、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知识和信息,这也正是网络开放性的必然结果。由于青少年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只能是对什么感兴趣,就看什么、玩什么,这样一来,沉迷于网中,耽误了正常的学习荒废了学业,于国、于家、于社会都没有什么好处。常言道玩物丧志,过度沉溺于网络,其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些上网成瘾的青少年甚至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青少年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就具有了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努力规范网络行为
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例如,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他们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等,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现在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帐户里取一笔金钱,现在可能只是恶作剧,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从自我做起培养公德心和责任感保护网络环境。
二、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者应当先受教育,必须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小学生上网的指导。
三、控制非法信息对学生的侵扰
随着国家对网络环境的重视,公安部门就网络环境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专项整治,一些知名的软件开发企业相继开发出专门用来隔离有害信息的应用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帮助了广大网络管理人员控制信息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都上健康有益的网站,丰富大家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另外,在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堵,就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孩子们免受毒害。如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地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如北京就建立了19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绿色通道”,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净土。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四、加强学校和家庭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1.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中青网等十几家儿童网站。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2.家校互动。对于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严格规定他的作息时间,规定上课时间不得离开校园,加强值日检查,发现学生没有到校上课,就要进行跟踪调查,查明学生的确定去向,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进行教育。对于校外时间的控制,可以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规定自己孩子放学后回家的时限,严格控制其多余的时间。
五、培养健全的网络人格
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之所以上网成瘾,是由于青少年自我发育不成熟、人格不健全。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上瘾,不能自控、自拔,究其原因,大多属于性格因素。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藉慰,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内容,设置校园网文化平台,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开设“网上论坛”自由讨论热点问题、新人新事、建立电子刊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吸引学生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操,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把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上转移开来。
六、加强网络法规宣传,倡导网络文明公约
对于网络的虚拟性,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为了营造一个更美好的网络生活空间,在学校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可以倡导以下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誠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骗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网络文明公约”虽然仅仅简短为70个字,却为我们的青少年在网上的行为提供了基本的言行道德规范,鼓励我们的孩子:信守公约,加强自律,做网络文明的实践者;积极学习,科学探索,做网络资源的开拓者;善于沟通,学会自护,做网络家园的创造者。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网络的健康与稳定,为每一位上网的孩子作出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确保网络时代的孩子们身心得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