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证到佐证:性侵案件证明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ebi3807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性侵案件补强证据范围仅限于与待证犯罪核心事实(犯罪行为、被告人)相互印证的“印证证据”,排除旨在提高证言可信度而不直接作用于案件事实的佐证补强证据的适用.印证补强在减少“孤证定案”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造成司法失灵的困境.基于性侵案件天然“证据不足”的特点,引入佐证补强有助于解决印证补强下司法僵化的难题.域外相关司法经验进一步证实了性侵案件引入佐证补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当前“庭审实质化”以及“人民陪审员”改革的司法背景下,我国探索构建性侵案件佐证补强证明方法具有可行性及重要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是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应急管理实践教学除为学生提供实习、挂职机会外,还需符合应急管理的内在规律,重视快速响应研究、自救互救能力训练、第三方评估等独特的形式.据此,可循序渐进地发展嵌入式、集成式、体验式三种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其中,前者旨在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的融合,后两者旨在平衡应急管理实践中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关系,凸显综合性,强化专业性.
德国经济繁荣和“工业4.0”计划的顺利推行,离不开独特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以慕尼黑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为例,从培养理念,课程、师资与实践,就业与社会声誉等方面解析德国理工类大学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聚焦我国理工类大学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培养理念、推进“管工结合”融合发展,构建“管工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与实践、打造学科交叉教研团队,加强“管工结合”职业发展支持、提升人才培养品牌声誉等建议.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猎聘网提供的样本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和计量回归方法,对在职硕士研究生获得教育个人收益的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职硕士研究生通过接受教育增强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并经由绩效奖励、内部流动和外部流动等媒介途径,释放教育生产效应和配置效应,从而获得工资收入增长,其中外部流动对提升在职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收益水平有显著作用,是提升在职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收益率的重要媒介途径.
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与就业市场的结构偏差使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在栖居制度主义理论视角的指引下,以B大学为个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该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的自我呈现.研究表明,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自我呈现依据不同的情境定义呈现出多重面向.进一步分析发现,“夹缝之舞”与“背水之战”两种行动逻辑同时受制于前台的脱域表演和后台神话化身引发的身份转变,二者影响硕士研究生将资本转化为象征性权力以在就业过程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因此,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质量需要完善就业教育,注重场域信息的传递以及关
博士生培养联合体是英国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是博士生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博士生培养联合体的设立是为了提高博士生的教育质量,规范“产学研”合作方式,回应英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视角,关注英国博士生培养组织场域(联合体)运行的合法性,并分析维持其松散联结的行动举措.从组织合法性的“强意义”和“弱意义”两个层面,分析了博士生培养联合体建设在制度保障、经费发放和区域协作中的合法性基础,并阐述了构建博士生培养联合体的具体行动方式.分析了联合体博士生招生、培养与准出制度,发现其联合体与ESR
基于福建三明112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测算不同模式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四种生态补偿方式均使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增加.其中,生态移民补偿和现金直接补偿能有效促进农户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加,而现金直接补偿对农户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技能培训补偿对农户的工资性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减少了农户的转移性收入;提供就业岗位补偿明显促进了农户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因此,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制定多元化、差异化、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中国农民合作社是走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农协道路,还是欧美“新一代合作社”的企业化道路,抑或中国特色的道路,在社会和学术界存在争论.通过对贵州娘娘茶合作社的实地调查和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为回答以上争论提供经验证据,从一个侧面证实中国特色农民合作社道路发展的可行性.异化的合作社不是中国特色,有乡土情怀、企业家才能的精英(大户和企业家)领办的合作社只要符合合作社的本质规定和核心原则,使农民得到了收益并获得他们的认可,就是中国特色的合作社道路的有益探索.这样的合作社在发展初期即使运作不规范,也会在发展过程中不
“脱域”是民族山区面对生态环境严酷和自然资源贫瘠的无奈之举,也是其摆脱桎梏寻求发展的现实考量.社会关系和资源要素的长期“脱域”容易造成乡村产业空心化、人才凋零化、关系疏远化和人口老龄化等诸多问题,致使民族山区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过程中,乡村产业、人才、文化和组织都将遭遇振兴之困.因此,后脱贫时期民族山区亟须推动“脱域”型脱贫策略向“返域”型振兴策略转换,促使资源要素由城市向乡村聚合,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
采用AHP-TOPSIS分析法对不同地区的返贫风险等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产业发展风险、疾病风险、政策风险、道德风险和协同不足风险中,疾病风险尤其是恶性疾病是造成返贫最主要的因素.基于返贫因素权重计算的贴近度指标能有效识別和比较不同地区的返贫风险,且预测准确率高.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通过对18个城市20个企业的272名核心员工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强制性公民行为对离职倾向产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并检验员工中庸思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强制性公民行为对离职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情绪衰竭在强制性公民行为与离职倾向间起中介作用;中庸思维反向调节强制性公民行为和情绪衰竭之间的正向关系,同时也反向调节强制性公民行为通过情绪衰竭影响离职倾向的中介效应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