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加强西藏农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西藏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西藏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牧民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在西藏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西藏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概括了西藏农区文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西藏农区文化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
关键词:西藏农区;文化建设;困境
一、西藏农区文化发展的现状
(一)西藏地区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和发展
传统文化在西藏农区文化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以保护西藏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据统计,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共出资维修了1400多座寺庙、文物古迹和宗教场所,确保了这些古迹得到及时的保护。仅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用以保护、维修文物古迹的投资就达上百亿元。西藏自治区政府还成立专门机构,先后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了《中国谚语集成·西藏卷》《中国民间歌谣集·西藏卷》以及民间舞蹈、民间曲艺等文艺集成,有效保护了西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世界史诗之王"《格萨尔王传》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搜集手抄本和刻本近90部、制作3800多盘音带,对39位《格萨尔王》说唱艺人颁发荣誉证书。在国内外多次召开《格萨尔王》史诗国际研讨会。
(二)民族文化发展的多元性特征明显
西藏的历史就是藏民族与其他民族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在民族融合发展过程中,以吐蕃王朝时期和西藏和平解放后的新时期为重点。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藏族与周边各民族的交往也进入新阶段,包括唐朝、突厥、印度等国都与吐蕃有了各方面的交往。各民族间的交流不但使吐蕃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极大丰富了吐蕃本民族的文化,为藏族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覆灭,但吐蕃文化仍不间断地向周边地区传播和渗透。西藏地区和平解放后是西藏农区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自和平解放后,每年有大量的汉族、藏族干部、军人往返于内地及西藏进行参观、学习及考察。随着川藏、青藏等公路的开通,汉、藏民族见的互动交流和学习达到了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盛况。如今,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例如,西藏地区中小学普遍实行藏、汉、英三语教学,说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西藏地区文化与其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呈现出更加开放的主动的特点。
(三)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西藏农区文化传承出现面临挑战。首先,藏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出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只顾发展经济,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使民族文化被人们边缘化,无形中导致了西藏地区人民群众的失落感,严重挫伤了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当今文化交流的全球化也使人民群众的价值选择面临巨大的困惑,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加剧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危及。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危机。市场经济造成了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西藏农区的青壮年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也逐渐现代化,并日益脱离传统的文化环境,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越来越少。
二、西藏农区文化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
(一)增加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
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外来文化涌入西藏地区,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干扰,造成人们的价值选择出现困惑,增加了西藏农区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具体表现在:首先,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道德意识中的消极因素难以克服。随着多元文化的大量涌入,各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在西藏地区得到了进一步传播,但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的不同,一些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出现被曲解的现象,并逐渐演变成道德意识中的消极因素,给思想道德教育增加了难度。其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流引导难以实现。随着西藏农区人民群众接受外界信息的途经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权威性进一步削弱。面对多元化的价值标准,部分人丧失了对不同文化所蕴含价值观的甄别能力。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在西藏地区大量出现。可见,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一些不和谐因素大量增加,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流引导面临更大挑战。
(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首先,社会管理难度增加。多元文化造成的对人们主流价值观的冲击,使得人们所遵守的传统行为习惯发生了变化,面对外来文化所宣扬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及行为方式,一些人盲目照搬,不加思考,有的行为方式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如拉帮结派、欺行霸市等,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全稳定,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其次,文化管理难度增加。随着电视、电话、互联网的普及,西藏农区人民群众接受外来文化的途经大量增加,多样的文化并非都是与实际相适应的,有的外来文化中包含有大量的不良内容。外来文化的传播必然带来许多文化管理方面的工作,例如,对外来文化的鉴别工作、选择性传播工作等。因此,只有加大文化管理的力度,把握正确方向,才能真正实现西藏农区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增加了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难度
西藏地区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与多国接壤,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西藏地区的安全稳定关系着我国国防的巩固。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妄图干扰我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他们不断加大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和渗透,通过多元文化的传播,鼓吹分裂思想,煽动民族情绪,给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外来文化的传播,一些分裂思想夹杂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这些分裂思想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渗透性。例如,一些外来电影、电视剧中对国外所谓的"民主""人权"的刻意颂扬、一些过度娱乐化、庸俗化的电视节目等。由于西藏农区部分群众信仰宗教,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利用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加紧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因此,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工作变得十分艰巨。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红霞.辉煌的社会主义新西藏[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3]宋才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5]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西藏农区;文化建设;困境
一、西藏农区文化发展的现状
(一)西藏地区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和发展
传统文化在西藏农区文化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以保护西藏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据统计,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共出资维修了1400多座寺庙、文物古迹和宗教场所,确保了这些古迹得到及时的保护。仅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用以保护、维修文物古迹的投资就达上百亿元。西藏自治区政府还成立专门机构,先后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了《中国谚语集成·西藏卷》《中国民间歌谣集·西藏卷》以及民间舞蹈、民间曲艺等文艺集成,有效保护了西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世界史诗之王"《格萨尔王传》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搜集手抄本和刻本近90部、制作3800多盘音带,对39位《格萨尔王》说唱艺人颁发荣誉证书。在国内外多次召开《格萨尔王》史诗国际研讨会。
(二)民族文化发展的多元性特征明显
西藏的历史就是藏民族与其他民族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在民族融合发展过程中,以吐蕃王朝时期和西藏和平解放后的新时期为重点。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藏族与周边各民族的交往也进入新阶段,包括唐朝、突厥、印度等国都与吐蕃有了各方面的交往。各民族间的交流不但使吐蕃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极大丰富了吐蕃本民族的文化,为藏族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覆灭,但吐蕃文化仍不间断地向周边地区传播和渗透。西藏地区和平解放后是西藏农区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自和平解放后,每年有大量的汉族、藏族干部、军人往返于内地及西藏进行参观、学习及考察。随着川藏、青藏等公路的开通,汉、藏民族见的互动交流和学习达到了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盛况。如今,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例如,西藏地区中小学普遍实行藏、汉、英三语教学,说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西藏地区文化与其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呈现出更加开放的主动的特点。
(三)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西藏农区文化传承出现面临挑战。首先,藏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出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只顾发展经济,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使民族文化被人们边缘化,无形中导致了西藏地区人民群众的失落感,严重挫伤了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当今文化交流的全球化也使人民群众的价值选择面临巨大的困惑,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加剧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危及。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危机。市场经济造成了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西藏农区的青壮年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也逐渐现代化,并日益脱离传统的文化环境,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越来越少。
二、西藏农区文化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
(一)增加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
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外来文化涌入西藏地区,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干扰,造成人们的价值选择出现困惑,增加了西藏农区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具体表现在:首先,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道德意识中的消极因素难以克服。随着多元文化的大量涌入,各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在西藏地区得到了进一步传播,但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的不同,一些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出现被曲解的现象,并逐渐演变成道德意识中的消极因素,给思想道德教育增加了难度。其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流引导难以实现。随着西藏农区人民群众接受外界信息的途经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权威性进一步削弱。面对多元化的价值标准,部分人丧失了对不同文化所蕴含价值观的甄别能力。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在西藏地区大量出现。可见,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一些不和谐因素大量增加,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流引导面临更大挑战。
(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首先,社会管理难度增加。多元文化造成的对人们主流价值观的冲击,使得人们所遵守的传统行为习惯发生了变化,面对外来文化所宣扬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及行为方式,一些人盲目照搬,不加思考,有的行为方式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如拉帮结派、欺行霸市等,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全稳定,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其次,文化管理难度增加。随着电视、电话、互联网的普及,西藏农区人民群众接受外来文化的途经大量增加,多样的文化并非都是与实际相适应的,有的外来文化中包含有大量的不良内容。外来文化的传播必然带来许多文化管理方面的工作,例如,对外来文化的鉴别工作、选择性传播工作等。因此,只有加大文化管理的力度,把握正确方向,才能真正实现西藏农区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增加了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难度
西藏地区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与多国接壤,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西藏地区的安全稳定关系着我国国防的巩固。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妄图干扰我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他们不断加大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和渗透,通过多元文化的传播,鼓吹分裂思想,煽动民族情绪,给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外来文化的传播,一些分裂思想夹杂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这些分裂思想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渗透性。例如,一些外来电影、电视剧中对国外所谓的"民主""人权"的刻意颂扬、一些过度娱乐化、庸俗化的电视节目等。由于西藏农区部分群众信仰宗教,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利用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加紧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因此,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工作变得十分艰巨。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红霞.辉煌的社会主义新西藏[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3]宋才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5]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