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彬以诚实热烈的心态、勇敢坚毅的精神在丹青园里勤奋耕耘,以坚实的步伐走了一条纯正的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尊重传统,学习前人
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绘画艺术,比如花鸟画,从原始社会彩陶上的描绘(如新石器时代的鹳鱼石斧图),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自觉,到北宋时期宣和画院所形成的中国绘画史上工笔花鸟画的第一座高峰,再到后来写意花鸟画的崛起与兴盛,一路走来,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留下来的优秀绘画作品,是值得每一位中国画的后辈下功夫努力学习与研究的。事实上,若要想在绘画道路上走得更远,这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从唐彬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宏观的谋篇布局还是微观的用线、设色等方面,都有对传统工笔花鸟画深入的学习与研究,而且主要是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咀嚼、消化与继承。同时,在唐彬的绘画作品中,我们也能明显地看到,他除了对传统的学习以外,对现当代优秀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也花了很多功夫。他的画中所体现出的注重画面纵深空间层次的表现,与现当代绘画思潮不无关系,也与当今多数画家的绘画艺术观点相统一。融古今,纳中外,唐彬的路没有走偏。
二、亲近自然,勤于写生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绘画乃至中国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所以,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还是花鸟画,“写生”不仅仅是一个收集绘画创作素材的过程,还是“亲近自然”的手段,是通达“天人合一”之境界的必经途径。只有通过写生,才能够更好地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得自然之灵趣。宋代画坛上的许多画家,诸如崔白、吴元瑜、赵昌等人,都是写生之高手。宣和画院之所以成就了工笔花鸟画在中国花鸟画史上的第一座高峰,与赵昌等人倡导的“写生”不无关系。唐彬是一个勤于写生的画家,他作品中的表现对象,无论是《形为秋水骨为神》中的白玉兰、《非春非秋》中的黄瓜花果,还是《正是娇容映日时》中的美人蕉等等,都是从大自然中蹑影追神所得。画中物象生动自然,活脱脱跃然纸上,这与闭门造车、片面的临摹照片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提高素养,注重意境
我曾不止一次地在与绘画相关的很多场合说过,绘画首先是技术,然后是艺术,最后是文化。这反映了中国画的三个层面,也道出了中国画技进于道的过程。说到底,中国画最后的高低分野是文化的拼搏。画面意境的营造,也与画家文化底蕴深厚与否直接相关。因此,古人一再强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唐彬深知此理,总是手不释卷,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和美术理论素养,也时常主动地与老师、同学、画友讨论一些美术史和画论方面的问题。久而久之,这些素养便自然而然地反映到了他的作品里。比如,在他的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题写于画面之上的诗句,在一幅绘有白玉兰的画面上写道:“蕊似朱丹颜似玉,形为秋水骨为神”,另一幅月下红枫中题有“清风拂碧树,皓月映红妆”等等,有力地深化了画面意境。
从横向上看,唐彬的视野扩展到了姊妹艺术甚至是国外艺术。他广泛阅读如《罗丹艺术论》《外国美术史》《贡布里希论设计》以及杭间、尹定邦、张夫也、王受之等大家的设计理论著作;广泛研习油画、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参与设计实践,并将这些理论与技法引入到自己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中来,丰富了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也使工笔花鸟画的意境更为深邃。因而他的作品逐步具有了新的面貌。
纵观唐彬的工笔花鸟画,传统基因有之,文化底蕴有之,创新意识有之,确实是心诚路正、曲雅腔圆。
屈子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愿唐彬后学在以后的绘画道路上继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师古人,师造化,勤于思考,力图创新,历经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在不久的将来,他定会创作出更多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面貌和高雅格调的绘画作品。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学院首任院长)
一、尊重传统,学习前人
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绘画艺术,比如花鸟画,从原始社会彩陶上的描绘(如新石器时代的鹳鱼石斧图),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自觉,到北宋时期宣和画院所形成的中国绘画史上工笔花鸟画的第一座高峰,再到后来写意花鸟画的崛起与兴盛,一路走来,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留下来的优秀绘画作品,是值得每一位中国画的后辈下功夫努力学习与研究的。事实上,若要想在绘画道路上走得更远,这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从唐彬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宏观的谋篇布局还是微观的用线、设色等方面,都有对传统工笔花鸟画深入的学习与研究,而且主要是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咀嚼、消化与继承。同时,在唐彬的绘画作品中,我们也能明显地看到,他除了对传统的学习以外,对现当代优秀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也花了很多功夫。他的画中所体现出的注重画面纵深空间层次的表现,与现当代绘画思潮不无关系,也与当今多数画家的绘画艺术观点相统一。融古今,纳中外,唐彬的路没有走偏。
二、亲近自然,勤于写生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绘画乃至中国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所以,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还是花鸟画,“写生”不仅仅是一个收集绘画创作素材的过程,还是“亲近自然”的手段,是通达“天人合一”之境界的必经途径。只有通过写生,才能够更好地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得自然之灵趣。宋代画坛上的许多画家,诸如崔白、吴元瑜、赵昌等人,都是写生之高手。宣和画院之所以成就了工笔花鸟画在中国花鸟画史上的第一座高峰,与赵昌等人倡导的“写生”不无关系。唐彬是一个勤于写生的画家,他作品中的表现对象,无论是《形为秋水骨为神》中的白玉兰、《非春非秋》中的黄瓜花果,还是《正是娇容映日时》中的美人蕉等等,都是从大自然中蹑影追神所得。画中物象生动自然,活脱脱跃然纸上,这与闭门造车、片面的临摹照片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提高素养,注重意境
我曾不止一次地在与绘画相关的很多场合说过,绘画首先是技术,然后是艺术,最后是文化。这反映了中国画的三个层面,也道出了中国画技进于道的过程。说到底,中国画最后的高低分野是文化的拼搏。画面意境的营造,也与画家文化底蕴深厚与否直接相关。因此,古人一再强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唐彬深知此理,总是手不释卷,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和美术理论素养,也时常主动地与老师、同学、画友讨论一些美术史和画论方面的问题。久而久之,这些素养便自然而然地反映到了他的作品里。比如,在他的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题写于画面之上的诗句,在一幅绘有白玉兰的画面上写道:“蕊似朱丹颜似玉,形为秋水骨为神”,另一幅月下红枫中题有“清风拂碧树,皓月映红妆”等等,有力地深化了画面意境。
从横向上看,唐彬的视野扩展到了姊妹艺术甚至是国外艺术。他广泛阅读如《罗丹艺术论》《外国美术史》《贡布里希论设计》以及杭间、尹定邦、张夫也、王受之等大家的设计理论著作;广泛研习油画、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参与设计实践,并将这些理论与技法引入到自己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中来,丰富了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也使工笔花鸟画的意境更为深邃。因而他的作品逐步具有了新的面貌。
纵观唐彬的工笔花鸟画,传统基因有之,文化底蕴有之,创新意识有之,确实是心诚路正、曲雅腔圆。
屈子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愿唐彬后学在以后的绘画道路上继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师古人,师造化,勤于思考,力图创新,历经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在不久的将来,他定会创作出更多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面貌和高雅格调的绘画作品。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学院首任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