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DRGs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是一种病人分类方案,制定统一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标准,使医疗资源利用达到标准化。DRGs有助于激励医院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从而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调动医院积极性,提高诊断率,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诱导性医疗费用支付,利于费用控制。
一、DRGs的定义
对于DRGs的定义,包括以下内容:(1)为患者疾病分类的方案。属于一種病例组合方法,其核心思想为把具有某方面相同特征的病例归入到一组,便于管理。(2)DRGs分类基础为患者的主要诊断、次要诊断、是否手术、年龄、并发症、合并症等。(3)把医院对患者治疗、所发生费用联系起来,为付费标准制定提供基础。
二、DRGs的产生发展历程
DRGs最初产生自美国,在二十世纪70年代为科学开展医疗评价,由耶鲁大学卫生研究中心对169所医院的70万份病历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型住院患者病例组合方案,且首次定名是DRGs。基于付费需要,联邦政府卫生财政管理局资助了该项研究,且研制完成第二代DRGs,其构成现有版本基础。
三、DRGs质量管理
根据患者疾病诊断、并发症、治疗方式等对患者进行分类,且分成不同组别;将医院对患者治疗、所发生费用等联系起来,制定付费标准,特别是预付费实施夯实基础。
四、医疗服务质量常规管理
按照《医疗服务管理办法》制定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构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委员会,相关人员出任组长、成员,定期深入临床调查,抽取、检查问题所在,且制定相应解决措施;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医疗服务管理知识、合理用药意识等。
DRGs可有效降低医疗保险机构管理难度以及费用;为医疗质量评估提供可相互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利于医疗费用控制和宏观预测。在医疗费用支付制度中DRGs应用的基本出发点为保险给付方并非按患者在院实际花费付账,而是按疾病种类、治疗方式、严重程度等进行相关分组付账。对于病情不同、患者不同以及治疗方式不同等则有不同对应的DRG编码。
五、DRGs分组出现的相关问题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为追求高权重,而提高病例组合指数值,编码员或者医生根据分组规则在诊断、主诊选择、手术填写上造假,人工抽查很难全面审核而发现问题。为了规避低风险死亡,存在违背编码规则,而选择错误主诊,导致医院、医生由于疾病权重,而不愿收治住院天数超常、终末期或者后遗症康复期患者。有些为了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可能会提前让危重疑难患者出院,出现治疗疗程不足反复住院的情况发生。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DRGs公正性,且不符合DRGs使用初衷,同时因疾病入组合理性审核工作量大、专业性强以及问题复杂多样,医院信息和监管方不对称,使得监管部门无法彻底监管,最终导致DRGs付费不具合理性。
缺乏专业人才,由于DRGs应用涉及面比较广,相关工作人员从分组直到指标结果展示需具备病案管理、疾病编码、质量监管、统计、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当医院对于分组结果存在疑问时,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答疑解惑,导致分组结果权威性产生影响。
信息化建设不健全,应用成本高,应用过程中需DRGs分组系统、病案首页质控系统等支撑才能确保DRGs有效的开展,需要病案、医务、财务、医保、质管等共同参与。因DRGs的复杂性,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增加,同时目前医院、商保、医保等缺乏建设体系,信息化共享共识未达成。
六、建议
1强化病案管理,确保病案首页质量
DRGs数据来自病案首页信息,对医生病案首页信息填写进行相关培训并强化,确保医生意识到病案首页质量同DRGs的关系,提高病案信息完善意识,严格按相关要求操作,了解并发症、诊断结果等书写。强化病案质量管理监管力度,及时反馈问题,不断改进信息系统,对首页进行实时纠错,保证编码数据准确、高效的传输。病案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关知识储备,使分析能力、管理能力提高。
2推广和建立成熟医保同医院联动DRGs系统
目前我国属于DRGs支付的试点阶段,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DRGs要求存在不相适应。因此,应引导医院部门、医保部门建立系统联动机制,利于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建设,防止重复投资。
3强化相关专业人员培训
由于DRGs医疗、统计、病案、信息、质控等缺乏复合型人才,且各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的现象。因此,要强化相关专业培训,确保相关从业人员熟悉、掌握管理理论,提高责任心,为应用机构提供答疑解惑,推动支付体系改革实施以及持续发展,提高应用效果。
七、总结
随着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方法的改进,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DRGs质量管理得到广泛应用。有研究证实,DRGs质量管理可降低医疗费用纠纷发生率,并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
一、DRGs的定义
对于DRGs的定义,包括以下内容:(1)为患者疾病分类的方案。属于一種病例组合方法,其核心思想为把具有某方面相同特征的病例归入到一组,便于管理。(2)DRGs分类基础为患者的主要诊断、次要诊断、是否手术、年龄、并发症、合并症等。(3)把医院对患者治疗、所发生费用联系起来,为付费标准制定提供基础。
二、DRGs的产生发展历程
DRGs最初产生自美国,在二十世纪70年代为科学开展医疗评价,由耶鲁大学卫生研究中心对169所医院的70万份病历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型住院患者病例组合方案,且首次定名是DRGs。基于付费需要,联邦政府卫生财政管理局资助了该项研究,且研制完成第二代DRGs,其构成现有版本基础。
三、DRGs质量管理
根据患者疾病诊断、并发症、治疗方式等对患者进行分类,且分成不同组别;将医院对患者治疗、所发生费用等联系起来,制定付费标准,特别是预付费实施夯实基础。
四、医疗服务质量常规管理
按照《医疗服务管理办法》制定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构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委员会,相关人员出任组长、成员,定期深入临床调查,抽取、检查问题所在,且制定相应解决措施;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医疗服务管理知识、合理用药意识等。
DRGs可有效降低医疗保险机构管理难度以及费用;为医疗质量评估提供可相互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利于医疗费用控制和宏观预测。在医疗费用支付制度中DRGs应用的基本出发点为保险给付方并非按患者在院实际花费付账,而是按疾病种类、治疗方式、严重程度等进行相关分组付账。对于病情不同、患者不同以及治疗方式不同等则有不同对应的DRG编码。
五、DRGs分组出现的相关问题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为追求高权重,而提高病例组合指数值,编码员或者医生根据分组规则在诊断、主诊选择、手术填写上造假,人工抽查很难全面审核而发现问题。为了规避低风险死亡,存在违背编码规则,而选择错误主诊,导致医院、医生由于疾病权重,而不愿收治住院天数超常、终末期或者后遗症康复期患者。有些为了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可能会提前让危重疑难患者出院,出现治疗疗程不足反复住院的情况发生。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DRGs公正性,且不符合DRGs使用初衷,同时因疾病入组合理性审核工作量大、专业性强以及问题复杂多样,医院信息和监管方不对称,使得监管部门无法彻底监管,最终导致DRGs付费不具合理性。
缺乏专业人才,由于DRGs应用涉及面比较广,相关工作人员从分组直到指标结果展示需具备病案管理、疾病编码、质量监管、统计、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当医院对于分组结果存在疑问时,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答疑解惑,导致分组结果权威性产生影响。
信息化建设不健全,应用成本高,应用过程中需DRGs分组系统、病案首页质控系统等支撑才能确保DRGs有效的开展,需要病案、医务、财务、医保、质管等共同参与。因DRGs的复杂性,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增加,同时目前医院、商保、医保等缺乏建设体系,信息化共享共识未达成。
六、建议
1强化病案管理,确保病案首页质量
DRGs数据来自病案首页信息,对医生病案首页信息填写进行相关培训并强化,确保医生意识到病案首页质量同DRGs的关系,提高病案信息完善意识,严格按相关要求操作,了解并发症、诊断结果等书写。强化病案质量管理监管力度,及时反馈问题,不断改进信息系统,对首页进行实时纠错,保证编码数据准确、高效的传输。病案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关知识储备,使分析能力、管理能力提高。
2推广和建立成熟医保同医院联动DRGs系统
目前我国属于DRGs支付的试点阶段,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DRGs要求存在不相适应。因此,应引导医院部门、医保部门建立系统联动机制,利于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建设,防止重复投资。
3强化相关专业人员培训
由于DRGs医疗、统计、病案、信息、质控等缺乏复合型人才,且各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的现象。因此,要强化相关专业培训,确保相关从业人员熟悉、掌握管理理论,提高责任心,为应用机构提供答疑解惑,推动支付体系改革实施以及持续发展,提高应用效果。
七、总结
随着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方法的改进,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DRGs质量管理得到广泛应用。有研究证实,DRGs质量管理可降低医疗费用纠纷发生率,并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