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入微 尽心培育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ch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过去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比较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致使我们教育出来的很大一部分学生“敏于写而讷于言”,严重制约了他们在今后工作中的发展。所以在强调“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今天,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相对开放的课程,它的课型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现就针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例谈笔者的几点想法与做法。
  一、创轻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大胆表达的欲望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努力创造轻松的说话氛围,消除学生怕说错,怕说不好的顾虑,保护好他们的说话欲望,那么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方面,我们就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课堂镜头:
  在一次成果展示课中,小组汇报时,出现了以下三个画面,引起了我的深思。其一,一个小组只上来一两个孩子参与汇报;其二,整个小组的同学都上去了,但除了汇报的一两个同学,其他同学就像背景一样在后面站着,一直没有说;其三,当孩子们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时,有些孩子躲在后面,始终不肯说一句话。
  现象分析:
  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说不好,会给小组减分,所以主动把机会让给了能说会道的同学。一部分学生是不肯说,觉得上去说得做充分的准备,说不好还会被别的同学笑话,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想干。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害怕说,没有胆子说,因为他们在其他课中已经学会了默默听讲。
  了解了这些不愿说的原因之后,为了鼓励学生能大胆地说,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手段进行了尝试。
  尝试一:创造说的机会
  笔者组织开展了“小范围选秀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并让那些觉得自己说得不好的同学成功突围。首先请他们小组里最能说会道的同学来准备发言稿,(那些不愿意说的同学是不愿意准备发言稿的,就算是准备了也就几行字应付应付老师)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成员熟读这篇发言稿,再找课余时间开展选秀活动,评委当然是老师以及他们小组里最能说会道的那位同学了。把他升任为评委有两个好处,首先他就不参与竞争了,把机会让给了其他人,增加了不愿意说的同学的突围机会;再者作为评委他会产生很强烈的优越感与自信心,对他本人也是有好处的。如此一来,那些不愿意说的成功突围以后,就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战场”了。
  尝试二:激发说的欲望
  当这些同学在成果展示课上代表自己小组出战了以后,老师一定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初次上台的同学会紧张,声音会很小,还会在台上瑟瑟发抖,台下的一部分幸灾乐祸的同学还会发出笑声。这个时候,老师的正面引导十分重要,在笔者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某某同学是他们组里成功突围的优秀选手,在选拔赛中他的表现相当突出,当时,他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表情丰富,充满自信。有些同学会问,那为什么今天他会这样呢?我觉得那是因为今天面对的同学太多,他太想好好表现,以至于过分紧张,没有表现得特别好。但是你难道不佩服他的勇敢吗?你还会为他今天的发言不精彩而窃窃私语吗?让我们为有这样一位勇敢而大胆的同学感到骄傲吧,我相信下一次他一定能给我们一个精彩的发言。如果你赞同老师的观点,请你给他最最热烈的掌声。当掌声响起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位同学水盈盈的眼睛,那是他控制着没有流下来的泪水吧。我想下次他的发言一定不会令大家失望。
  只要教师创设好轻松和谐的说话氛围,多鼓励学生,就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在心理情感上做好说的准备,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说话心态,便能激发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二、巧用活动环节,提升学生口头表达的技巧
  有些人看起来话特别多,但这并不等同于会说,真正会说话的人懂得很多的技巧,这也是人生当中必修的一门学问。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其他课,它有丰富的课型,能为学生口头表达技巧的培养多方位地搭建起良好的训练平台。
  平台一:在组长竞选环节,丰富表达的方式
  响亮清脆的声音、字正腔圆的吐字、快慢适当的语速、抑扬顿挫的语调、自信饱满的情绪、自然大方的态势语等都能给表达增光添彩。
  在组长竞选环节中,胜出的同学往往不是因为表达的内容有多么完美,而是以上的这些表达内容以外的因素更能获得同学们的赞赏和肯定。实验表明:交流的总效果=7%语言 38%声音 55%的表情。因此,竞选之前除了对竞选演讲内容的指导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提出这方面的要求。可以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比如声音响亮、表述清晰、仪态落落大方、尽可能声情并茂……当选出组长后,再请每个组长发表获奖感言,跟同学们谈谈自己成功的秘诀。在正面例子的引导下,通过成功教育的方式,来让同学们慢慢懂得:原来成功的表达不仅仅是话说得有道理,还可以借助其他的力量。
  平台二:在计划修订环节,掌握评价的技巧
  评价是一门艺术,真正懂得如何评价他人的人是非常受人欢迎的,也会为自己人生的成功之路浓墨添彩。在计划修订课中,经常会看到相互指责、相互鸡蛋里挑骨头,听到后来心里越来越不舒服,不仅不接受别人的建议,甚至还恶语相向。因此,在计划修订课中,我们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评价的方法,不妨这样做:把所有组的计划呈现在黑板上,可以写在一开的铅画纸上。首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组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从小学会向别人推荐自己;再夸夸其他组的优点,鼓励学生多夸,告诉他们赞美别人也是一种美德;最后在夸赞别人的基础上适当给别组提提建议,在提建议的时候也要引导学生用婉转的语气,因为这样别人更愿意接受。自此,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夸,还懂得了夸奖别人后提点小小的建议更能让别人接受。
  表达的技巧有很多很多,老师要在课中做个细心的引路人,指导学生获得更多的表达技巧。
  三、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当学生敢说,会说了以后,我们不能纸上谈兵,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去历练,去感悟,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经常会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现列举一二。
  实践一:采访
  走出去采访,能不能说,说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采访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开展采访指导课,在理论指导之后,要让学生去实践,语言表达精确,就能获得被采访对象的配合,如果说不好,可能要碰一鼻子灰,在一次次失败后的成功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实践二:调查问卷
  完成一些调查问卷,如果学生们没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能说服别人接受调查问卷,那么他就完成不了任务。为了完成任务,他不得不一次次地去尝试说服别人,当他成功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了,既培养了他的说话能力,还能让他意识到说话能力的重要性,一举两得。
  实践三: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时,老师经常会感到很累,那是因为老师事事都在亲力亲为。建议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联系考察的地点,在联系的过程中就需要沟通,只有良好的表达方式才能获得考察单位的支持。
  只要我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做个有心人,创设出良好轻松的氛围,先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在各个活动环节中,为学生提升表达能力提供多种的平台,最后通过多参加社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在实践中去感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唯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自我提高。
其他文献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的出发点。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和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对形成正确的概念或正确地运用概念的要求没有错,错在过分专注于对概念定义的要求;对概念给出定义没有错,错在把定义的复制当做形成概念的标准和标尺;对定义的表述作出学术规范没有错,错在把这种规范本身当目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概念的处理应引起我们的反思。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数学概念教学采取的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找准起点——概念教
笔者曾在全市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执教过一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小数加法和减法》,试教曾几易教路,现将现场教学片段及课后反思整理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片段一:新旧碰撞 强化算理内化  1.教学4.75 3.4  尝试练习:你会列竖式计算吗?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  比较分析:(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估计有三种)  引导质疑:同一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
词串教学是低年级课本编排中常见的形式,它围绕一个中心,将一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串联起来,用以展现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词与词之间留有间歇,是“合辙押韵”的准韵文。它有诗歌般的韵味,散文般的意境,生动形象的画面,充满着生活的情趣。上课时,学生在韵文织就的情境中理解词语,在词串营造的特定语境中升华情感,是由“词串”及“语境”、由点及面的以小见大式教学。  反观中高年级课文,亦是围绕一定的中
语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基础,小学阶段则是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期。因为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可塑性强,所形成的发音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今后的语音概貌。小学生语音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小学阶段学生能否过好语音关,直接决定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现以《PEP小学英语》六年级音标教学为例,略谈笔者对语音教学现状及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PEP小学英语》六年级音标
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引领孩子们敢写、乐写?如何以新颖、灵活、多样的方法或写作思路积极有效地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下笔的“切入点”?笔者借助儿童绘画的思维方式,尝试着开拓儿童的作文思维。  一、涂鸦——从画画到写
一、设置游戏对比,让感知在不知不觉中开始  教学片段:  电脑分别出示:  师:猜猜看,下一个是谁?  生1:灰太狼。  生2:红太郎。  电脑出示:  学生(不约而同):黄老师!  师:挺难猜的吧!还想猜吗?  生:想!  电脑出示:  师:猜猜看,下一个是什么?  生(齐):红灯笼!  师:再下一个?  生(齐):紫灯笼!  师:再下一个呢?  生(齐):绿灯笼!  电脑依次出示:  师(故作
学生初学圆柱体积的时候,教材中通过转化策略将圆柱转化成与之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来研究,由于圆柱的底面积就是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就是长方体的高,所以圆柱这一直柱体可以通过“底面积×高”来计算体积。  教材之所以以计算公式V=S底h或V=πr2h的教学为主,是因为数学问题中通常会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或底面积)和高这样的信息,学生只要直接将数据代入以上公式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了,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算圆柱的体积并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之一,是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合适的操作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有利于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但它的教学价值绝不止于此,精心设计的有效的操作活动还能实现诸多“特异功能”:有效地突破知识难点、凸显数学知识本质、使抽象算理直观化等。本文通过对几个案例的赏析,从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何况是一群群有着自己独特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孩子!因此,实施品德教学时,即使教师在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有可能节外生枝,意外频出。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倡导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据此审视,这些“节”外生出的“枝”是孩子真实思想和情感的具体外显,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捕捉它们,挖掘它们,品德课堂教学就有可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一、
在《中国达人秀》节目现场,选手“司机歌手”刘明贺谈及人生感触时,曾这样说道:“低头看见的是工作,抬头看见的是梦想。”在被这句话深深震撼的同时,笔者联想到了教师这个职业。长久以来,很多教师已经陷入“低头走路”的惯有姿态,带着“老”经验、跟着“旧”感觉“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每日按部就班地备课、施教、批改、讲评、辅导……激情难觅,波澜不惊。然而,无论是从“提升教师生命品质”的立场观照,还是从“助推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