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测及实时预警施工技术

来源 :四川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高大模板施工图纸,采用Revit建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BIM模型,采用Revit软件对支撑体系进行受力分析,同时根据JGJ300-2013《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在水平构件受力最大处,架体四周,监测点与点之间的间距10 m等位置设置并按照施工方和第三方的监测方案完成各测点的编码,现场根据模型和方案中设计的监测点位,最后在模板支架顶部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钢管承受的压力、架体的竖向位移和倾斜度等内容,通过无线设备将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设备信号接收和分析终端,数据接收终端在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将数据传递给远程监测系统的同时,对数据的安全性进行计算分析,并及时将支模架的危险状态通过声光报警、短信发送和向平台实时传讯的模式传递出去。
  【关键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BIM技术; 监测; 实时预警
  【中国分类号】TU731.2【文献标志码】B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民用建设总量急剧增加,在这些工程建设领域中出现了一些空间、跨度、荷载比一般工程较大,其模板支撑体系也比一般工程更加复杂,也就是高大模板工程。我们目前把水平构件模板支撑体系高度超过8 m、或跨度超过18 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 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 kN/m的模板支撑体系称为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由于高大模板工程在施工方法方面比较复杂,每年因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造成的坍塌等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较大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因此高大模板工程应引起各方人员的高度重视。
  1 目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測主要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对其进行监测,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经纬仪、水准仪监测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不同的天气环境,观测结果有差异。
  (2)采用经纬仪、水准仪监测受人为因素较大,不同的监测人员,监测的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3)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相对于普通支模体系立杆纵横间距更小,采用经纬仪、水准仪观测,相对困难,尤其对于整个支模体系内部,基本无法实现监测监控。
  (4)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无法对立杆承载力进行监测监控,无法及时的进行预警。
  2 工艺原理
  根据高大模板施工图纸,采用Revit软件建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BIM模型,同时采用Revit软件对支撑体系进行受力分析,同时根据JGJ300-2013《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在水平构件受力最大处,架体四周,监测点与点之间的间距10 m等位置设置并按照施工方和第三方的监测方案完成各测点的编码,现场根据模型和方案中设计的监测点位,最后在模板支架顶部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钢管承受的压力、架体的竖向位移和倾斜度等内容,通过无线设备将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设备信号接收和分析终端,数据接收终端在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将数据传递给远程监测系统的同时,对数据的安全性进行计算分析,并及时将支模架的危险状态通过声光报警、短信发送和向平台实时传讯的模式传递出去(图1)。
  3 施工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要点
  工艺流程见图2。
  (1)集成高大模板BIM模型见图3、图4。
  (2)传感器安装见图5、图6。
  (3)传感器与 BIM 模型与报警系统平台,相互搭接关联。
  (4)数据传递、分析、预警。
  数据传递、分析、预警包括数据中心、数据分析、报警管控、统计信息、工程信息与系统管理等功能。
  (5)报警系统。
  基于BIM技术的高大模板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分析一体化管理,将BIM模型、施工与监测信息、预报警处置机制、监测成果发布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了高大模板监测管控可视化协同平台,大大提高监测人员责任心,有效指导高大模板施工,对高大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起到预防作用。
  4 结论
  4.1 创新点和突破
  (1)智能监测: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精确度高,保障安全。
   (2)四类监测:及时有效的对架体水平位移、模板沉降、立杆轴力、立杆倾角四类大项进行实时监测监控。
  (3)秒级响应,同步预警:各项安全数据秒级传输,确保同步声光预警,便于紧急隐患排查,安全疏散。
  (4)手机联动:高大模板监测预警云平台,让手机端与网页端同步监测。
  4.2 社会效益
  监测通过在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内关键部位和薄弱部位布设传感器,采用自动化监测的方法,完成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实时监测,为后期工程支撑架体系搭设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及时发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高大模板系统监测参数的异常变化,防止高大模板的倒塌引起财产损失,危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GB 51210-2016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S].
  [2] JGJ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
  [3] JGJ300-2013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S].
  [4] GB 50870-2013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S].
  [5] 闫玉剑, 苑德.建BIM技术在高大模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商品与质量, 2017(11).
其他文献
【摘要】磁导波技术是利用磁致伸缩效应及其逆效应的新型测量技术,可以对拉索和吊杆内部锈蚀进行测量,微波雷达是采用雷达遥感和差分干涉技术,能对吊杆的索力进行测量。文章以攀枝花倮果金沙江大桥为工程实例,使用微波雷达和磁导波测试原理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吊杆索力和内部锈蚀进行了研究,并进行技术状况评定。通过结果表明:微波雷达和磁导波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效率高,无需开窗、受干扰小等特点,非常适合吊杆的检测应用。
【摘要】现代建筑中各系统所需要的给排水、消防水、空调水、风管、防排烟管、强弱电、电缆桥架在建筑物中交错布置。如果这些管线布置不能利用智慧软件进行综合布置,各自为政,会浪费空间和标高,建筑物的经济性和舒适性将大受影响。文章通过在框架筒体建筑结构中采用BIM技术,对管线支架进行综合支架设计、布置的施工实践总结,对综合支架在框架筒体结构中的智慧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综合支架; 框架筒体结构;
【摘要】护盾式TBM在隧道工程掘进中,衬砌管片外弧面与围岩间会存在一定的空隙,采用现有的豆砾石回填灌浆方法主要存在豆砾石回填不饱满、管片上浮或者下沉,造成豆砾石填充层厚度不均匀。基于此,文章以尼泊尔巴瑞巴贝引水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豆砾石填充层的TBM隧道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豆砾石层在不同形状时对管片支护结构产生的影响,获得了衬砌管片变形、应力、内力的变化规律。  
【摘要】对地铁与商业接驳时常见的几种管理分界门的布置形式、与防火卷帘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相关设计人员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更快速的进行选择,从而高效、高质、高量的开展工作。  【关键词】管理分界门; 防火卷帘; 布置关系  【中国分类号】TU998.13【文献标志码】A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城市建筑更新,建筑物与轨道交通的接驳需求也日益增加。由于双方建设单位不同,管理、消防的责任单位也不尽相同,所以
【摘要】文章详述建筑的消防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在工程施工中系统消防设备动作电源的设置类型、设计要求等,对指导消防设备动作电源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火灾报警; 联动控制; 动作电源; 设置设计  【中国分类号】TU976+.5【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智能化建程也在不断推进。其中建筑的消防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
【摘要】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任务的增多,在人口密度较大的中心城区实施外墙改造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外墙材料诸如外墙乳胶漆、瓷片、石材等均存在耐久性、耐候性、施工成本高等缺点。文章以使用改性无机粉复合饰面建筑片材进行既有建筑外墙翻新为载体,从选材、施工到环境保护措施,总结一套可供参考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改性无机粉; 既有建筑外墙翻新; 建筑外墙饰面  【中国分类号】TU767.5【文献标志码
【摘要】  GB 50015-201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已经实施,标准中增加了“给水支管暗设时可敷设在吊顶内”的规定。针对住宅户内给水管管径和敷设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住宅采用聚丙烯塑料给水管时,应考虑管道壁厚对管道计算内径、管道流速和水头损失的影响,一厨一卫、一厨两卫宜采用管道外径32 mm的给水主管和管道外径25 mm的给水支管,一厨三卫宜采用管道外径40 mm的给水主管和管道外径32
【摘要】文章针对厦门市某室内运动场馆的钢结构工程,介绍了弧形箱型梁柱的工程特点,对施工过程中钢架单体预拼装、主钢架吊装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详细介绍钢柱的拼装及梁体现场吊装过程及注意事项,对拼装过程进行预先的模拟,保证了钢结构整体组装时预拼装线形精度等,对类似的钢结构安装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  钢拱架; 安装工艺; 吊装施工; 预拼装  【中国分类号】TU758.15【文献标志码】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