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监督制约机制在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其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笔者对高校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校 监督制约机制 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党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确保了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贯彻实施。但是,高等院校消极腐败现象仍未得到全面有效的遏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因此,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尤其要在监督制约机制上下功夫。
一、高校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督制约制度不健全。近年来,高校围绕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办法,但总的来说还不够完善,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的是“无章可依”,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防范措施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制度上的空档;有的是“执章不严”,讲感情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或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是“有章不依”,不按规矩办事,对上级明令禁止的东西,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制度的空、粗、虚,必然导致制约软弱乏力,制度的约束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2、监督制约力度不够。一方面存在“软化”和“弱化”的现象。表现在一些部门对下级只看到工作成绩,对党风廉政建设不主动监督;同级部门、干部间“老好人”思想普遍存在,只求“和谐”,不愿监督;职能监督部门重事后查办,轻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另一方面,监督力度不够的表现还在于近期高校发生的腐败大要案,多是由高校以外的监督部门发现并查处,由学校自身查处的还不多。深刻分析看,每一个腐败事件的发生,总是要经历多个阶段的,由于高校内部监督没有真正到位,监督的力度不够,才导致腐败分子的得成。
3、 监督制约体系不完善。从目前的高校监督结构体系来看,牵头、协调、配合不到位,没有完全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权力运行的工作局面,没有成形监督的合力,缺乏有机结合的监督网络体系。如从党内监督来看,有党委对基层组织的监督,有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以及学校专门的监督机构纪委等;从党外监督来看,有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以及职代会、教代会等监督形式。但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党外监督都存在各自为阵的局面,起不到应有的监督效果,造成监督失效。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某人一边被纪检部门调查取证,一边被提拔重用的情况。
4、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这里主要指监督的激励和惩戒机制不健全。一是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鼓励人们积极检举揭发腐败行为,另一方面又往往保护不了那些敢于检举控告腐败行为的党内外干部群众的权益。二是在反腐败斗争中明显缺乏具有激励作用的法规和措施,以调动和保护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三是缺乏科学、严格的反腐倡廉工作检查、考核和奖励制度,导致“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在高校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监督意识淡薄,片面地认为,高校党员干部文化素质高,教职工思想活跃,学校民主气氛浓厚,群众参政议政意识较强,对高校各级干部的监督已绰绰有余。如果对领导干部再盯得过死,势必会束缚干部的手脚,使领导干部不敢大胆放手进行学校的各项工作;再一种认为,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一无权,二无钱,与外部世界比起来算得上是一块“净土”了,没有滋生腐败的土壤,监督多了、监督重了会影响学校形象。
2、个人主观上的原因。由于高校内部长期形成的各种人缘关系,利益关系,一些人“好人主义”思想存在,不愿得罪人,怕以后穿小鞋,受到报复,或者是怕以此影响团结,失去工作上的支持。也有极少数干部自己不愿接受监督,也不想监督别人,认为组织,群众对自己的监督就是对自己工作的不信任,是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监督他人是纪检部门的事,是上级的事,只要不侵犯自己的利益,一切事情与己无干。
3、体制上的原因。长期以来高校都是以教学科研为主体,而学校的专门监督机构纪、监、审常处在从属的地位,独立工作性差,各高校对于纪、监、审机构的设置缺乏统一规范的形式,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突出表现在机构合署办公,人员多为兼职。学校间充分重视发挥高校专门监督机构职能作用的程度有差别,如落实纪委书记参加校党委书记办公会,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监察处处长参加校长办公会等制度,有的执行得好,有的执行较差,难以适应监督工作的需要。
三、强化高校监督制约机制的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监督意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自觉接受监督和主动参与监督的责任意识。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党外监督,都要从党的事业、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树立正确的监督观,把监督作为一种信任,一种爱护,一种净化,自觉接受监督,自觉克服和防止在监督方面存在的模糊认识。只有心底无私,心胸袒荡,才能真正做到不避监督、敢于监督,通过各方面的监督,保一个“廉”字,做到“两袖清风”,求一个“勤”字,做到“务事有成”。只有每个党员干部都提高了监督、自我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时时刻刻把自己置身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才能体现监督的最终作用。
2、高度重视监督的“关口前移”和重点部门的重点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既不能满足于思想教育,也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的层面,必须加强制度化建设。把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积极主动地纳入监督的视野,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出台监督制约机制。事物的发展产生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通过其规律性,找出需要进行监督制约的方面,力争做到新事物、新改革措施的出台与监督制约机制的出台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留监督的死角和空白。特别是要针对高校工作中容易出问题的重点岗位和环节,如管人、财、物部门要加强监督的力度,建立严密的、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权力的滥用。
3、健全和完善监督网络体系。要组建好多层次、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合力、重点突出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使监督作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监督的死角。在高校就是要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党组织的监督与教职工群众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结合起来,把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与工会教代会,职代会的监督结合起来,把各单位、各部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与外部的监督制约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体系,形成各监督部门、监督力量的联合。要建立健全统一指挥、运转协调、科学有效的监督工作机制,做到“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使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监督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EB/OL). (2008-6-22)
[2]林德泉:反腐倡廉,必须加强党内监督.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胡军:浅谈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与反腐倡廉. [J].华章.2007年第9期
作者简介:周玉杰,高级政工师,副处纪检员
关键词:高校 监督制约机制 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党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确保了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贯彻实施。但是,高等院校消极腐败现象仍未得到全面有效的遏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因此,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尤其要在监督制约机制上下功夫。
一、高校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督制约制度不健全。近年来,高校围绕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办法,但总的来说还不够完善,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的是“无章可依”,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防范措施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制度上的空档;有的是“执章不严”,讲感情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或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是“有章不依”,不按规矩办事,对上级明令禁止的东西,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制度的空、粗、虚,必然导致制约软弱乏力,制度的约束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2、监督制约力度不够。一方面存在“软化”和“弱化”的现象。表现在一些部门对下级只看到工作成绩,对党风廉政建设不主动监督;同级部门、干部间“老好人”思想普遍存在,只求“和谐”,不愿监督;职能监督部门重事后查办,轻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另一方面,监督力度不够的表现还在于近期高校发生的腐败大要案,多是由高校以外的监督部门发现并查处,由学校自身查处的还不多。深刻分析看,每一个腐败事件的发生,总是要经历多个阶段的,由于高校内部监督没有真正到位,监督的力度不够,才导致腐败分子的得成。
3、 监督制约体系不完善。从目前的高校监督结构体系来看,牵头、协调、配合不到位,没有完全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权力运行的工作局面,没有成形监督的合力,缺乏有机结合的监督网络体系。如从党内监督来看,有党委对基层组织的监督,有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以及学校专门的监督机构纪委等;从党外监督来看,有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以及职代会、教代会等监督形式。但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党外监督都存在各自为阵的局面,起不到应有的监督效果,造成监督失效。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某人一边被纪检部门调查取证,一边被提拔重用的情况。
4、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这里主要指监督的激励和惩戒机制不健全。一是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鼓励人们积极检举揭发腐败行为,另一方面又往往保护不了那些敢于检举控告腐败行为的党内外干部群众的权益。二是在反腐败斗争中明显缺乏具有激励作用的法规和措施,以调动和保护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三是缺乏科学、严格的反腐倡廉工作检查、考核和奖励制度,导致“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在高校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监督意识淡薄,片面地认为,高校党员干部文化素质高,教职工思想活跃,学校民主气氛浓厚,群众参政议政意识较强,对高校各级干部的监督已绰绰有余。如果对领导干部再盯得过死,势必会束缚干部的手脚,使领导干部不敢大胆放手进行学校的各项工作;再一种认为,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一无权,二无钱,与外部世界比起来算得上是一块“净土”了,没有滋生腐败的土壤,监督多了、监督重了会影响学校形象。
2、个人主观上的原因。由于高校内部长期形成的各种人缘关系,利益关系,一些人“好人主义”思想存在,不愿得罪人,怕以后穿小鞋,受到报复,或者是怕以此影响团结,失去工作上的支持。也有极少数干部自己不愿接受监督,也不想监督别人,认为组织,群众对自己的监督就是对自己工作的不信任,是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监督他人是纪检部门的事,是上级的事,只要不侵犯自己的利益,一切事情与己无干。
3、体制上的原因。长期以来高校都是以教学科研为主体,而学校的专门监督机构纪、监、审常处在从属的地位,独立工作性差,各高校对于纪、监、审机构的设置缺乏统一规范的形式,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突出表现在机构合署办公,人员多为兼职。学校间充分重视发挥高校专门监督机构职能作用的程度有差别,如落实纪委书记参加校党委书记办公会,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监察处处长参加校长办公会等制度,有的执行得好,有的执行较差,难以适应监督工作的需要。
三、强化高校监督制约机制的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监督意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自觉接受监督和主动参与监督的责任意识。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党外监督,都要从党的事业、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树立正确的监督观,把监督作为一种信任,一种爱护,一种净化,自觉接受监督,自觉克服和防止在监督方面存在的模糊认识。只有心底无私,心胸袒荡,才能真正做到不避监督、敢于监督,通过各方面的监督,保一个“廉”字,做到“两袖清风”,求一个“勤”字,做到“务事有成”。只有每个党员干部都提高了监督、自我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时时刻刻把自己置身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才能体现监督的最终作用。
2、高度重视监督的“关口前移”和重点部门的重点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既不能满足于思想教育,也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的层面,必须加强制度化建设。把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积极主动地纳入监督的视野,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出台监督制约机制。事物的发展产生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通过其规律性,找出需要进行监督制约的方面,力争做到新事物、新改革措施的出台与监督制约机制的出台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留监督的死角和空白。特别是要针对高校工作中容易出问题的重点岗位和环节,如管人、财、物部门要加强监督的力度,建立严密的、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权力的滥用。
3、健全和完善监督网络体系。要组建好多层次、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合力、重点突出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使监督作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监督的死角。在高校就是要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党组织的监督与教职工群众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结合起来,把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与工会教代会,职代会的监督结合起来,把各单位、各部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与外部的监督制约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体系,形成各监督部门、监督力量的联合。要建立健全统一指挥、运转协调、科学有效的监督工作机制,做到“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使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监督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EB/OL). (2008-6-22)
[2]林德泉:反腐倡廉,必须加强党内监督.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胡军:浅谈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与反腐倡廉. [J].华章.2007年第9期
作者简介:周玉杰,高级政工师,副处纪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