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和新专业的增设,新组建合并升格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职工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思想观念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节拍不协调的情形。思政课教师要认清形势,积极应对挑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师角色,适应现代高职素质教育新需求,求真务实地促进高职院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 升格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本质属性及特点
高职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人才观、知识观、能力观和质量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学生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教师身份的最终确定取决于我们对学生身份的认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随之发生变化,高职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充分正确地认识高职大学生,科学合理定位现代高职教师角色。
1 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身处现实社会里发展中的大学生,其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大一大二的学生,身体还在继续生长发育,生理发育接近成人水平,内分泌趋于旺盛,大脑皮层兴奋性提高,精力旺盛,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脑力活动和细致地分析与综合事物。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主要有:(1)个性发展趋于成熟化和稳定性;(2)智力发展到最佳水平,各种认识能力普遍提高;(3)交往领域扩大,情绪强烈,容易激动,情感内容日益丰富;(4)兴趣的深化与职业成就相联系;(5)规划生活、设想未来与预期社会化。
2 大学生是完善中的人
大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但高职院校的有些教师仍重智育轻德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做事轻做人,重知识轻技能,重记忆轻思维,重理论轻实践。究其根源是教师眼里的大学生是片面的人,是只需专业素质而无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整人。人都是完整的人,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具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多种智能和潜能素质的有机体,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把教育责任作为自己应当承担的永恒的第一社会责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崇高理想,高职教师理所应当树立完整完善、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3 大学生有独立主体意识
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规范,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是学习的主体。具体表现在:(1)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具有独立人格,有选择地接受各种教育影响而不是被动接受。(2)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大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目标、能力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有其差异性,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3)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大学生已是渐趋成熟的个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上的自觉性。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能力越来越强,学生在某些方面超过教师司空见惯,学习中不唯书,不唯师,具有高度的创造性。
4 大学生是主动学习者
高职教师应该把大学生看成是“主动学习的人”,我们以往所说的“受教育者”将大学生看成是被动的存在、纯粹的“接受教育者”或“被教育者教育的人”。在终身学习时代,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专业学习目的明确,更多地把学习与将来的就业创业和发展结合起来考虑,既向老师学习,又自觉运用互联网在虚拟空间内学习扩充知识面;既学习书本知识,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既学习较为成熟的知识和技能,又渴望了解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理论和技术。这种有意识的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针对性,但也容易导致“学习是为了就业”的短视行为,从而忽视“学习是为了成才”这一根本目的,此时大学生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 升格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1 高职教育改革新理念要求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高等教育是根据预定的目标来设计课程与教材,通过高校教师的知识传授,使学生理解、把握和再现固定的知识和现成的结论。大学就像工厂,高校教师将大学生塑造成预期的“产品”,而大学生习惯了不加思索地拿来,毫不质疑地接受,创造力和想象力、个性发展受到极大的压抑和限制,同时有碍高校发展与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传统教师的局限性在于:知识的传授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塑造者,将学生看成有生命无思想的人;真理的代言人,至高至尊,缺乏平等交流;一劳永逸者,忽视终身学习。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今天,高职教师要充分认清自我角色的新定位:当代高职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程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和学生一起从事知识和技能的建构者和创造者,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促进者和引路人,学生全面发展的导航者——人师。
2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与时自我完善
进入工业化,社会已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教师已经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是一种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从事教书育人的专门职业。特别在当前社会体制转型、学习的终身化、价值文化的多元化和思想理念的冲突与碰撞,知识信息总量的不断递增及人才素质结构的不断优化,教育规模与效益彰显新的时代趋势,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法律修养,拓宽专业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和育人能力,从经验型、随意型转向专业化、职业化。
3 知识的快速递增和突变要求教师不断改进知识结构
知识作为一种可供开发增值利用的资源,已从认识范畴扩大到应用范畴。过去人们关注的只是人类静态的陈述性知识,现在更要看重动态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当今时代知识量的激增和知识观的改变,给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促使高职教师不断更新和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高瞻远瞩,拓展思维,树立教育国际化新视野。
4 数字化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新世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进程。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应运而生。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一切方面和所有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口授学生耳听的教学模式,要尽快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既能收集和利用电子信息资源,又能加工和研究信息,更能开发和利用电子多媒体软件,教会学生网络学习的方法,努力为学生打造现代化的教育和学习平台。 三 升格高职院校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升格高职院校办学层次和要求提高,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兼收五年一贯制初中毕业生,教育对象年龄结构层次、心智发展状况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实施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循高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研究其社会特点,激发大学生全面的素质和潜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高职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确立新的教师角色观,及时转换传统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充分凸显其真正的功能。
1 高职教育服务者和导航者
高职教育质量决定着一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而高职教师是决定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育产业化的争论中,教育消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交学费进入高校学习,目的就是要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高职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学习和创新,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高职教师是教师,更是教书、服务育人者,上升到法律关系上,教师有义务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作为付费的大学生有权利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
2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知识激增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很容易从外部获取信息,然而信息并不等于知识,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有许多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在终身学习时代,高职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主要更大的功能应该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学习提供便利,为学生充分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
3 多元智能的开发者和指导者
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学生的智能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它承认差异,不承认“差生”,主张评价学生多元化。事实证明,每个学生都有优势和不足,而学校教育的宗旨在于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优势和业余爱好,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公平性原则。高职教师不能认为高职生比本科大学生差,应全面悦纳每一位学生个体,尤其对有缺陷和特殊需要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体贴和温馨的照顾。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完整的个体。同时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个体,他们都有潜能的存在,等待教师有的放矢地挖掘开发和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实现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充分发展的职业教育理想。
4 民主平等的对话者和合作者
教育效果的好坏同教学技术的高低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多少关系不大,只有人际关系的良好、师生情感沟通的融洽才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学校教育中的全纳教育理念注重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生活的主人,倡导个体以社会主人的身份改造社会。高职教师应倡导民主学习,群体合作,快乐学习,和谐发展,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独立的个体,鼓励他们把握自己的命运。反对任何学生被排拆在外,努力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一切有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活动中来,教师要走近、关怀、引导、感召、影响、激励、鼓舞学生,使其思维得以感悟,智慧得以启迪,视野得以扩展,技能得以提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每个学生在参与中民主协商、平等对话、师生相互悦纳、教学相长、共同成长,学生主动争取发展提高的每一次机会,真正树立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人人平等、个个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理念。
5 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社会不断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据测算,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息每12个月就会翻一番。高职教师必须适应终身学习时代职业发展的要求,不断地学习。21世纪,学习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在学习成为生活方式和社会普遍行为的今天,教师理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育人者先育己,教师只有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进行终身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高职教师在关注本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应扩大知识空间,了解相近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还应广泛涉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追求知识渊博与技能娴熟的“双师”素质,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6 “双师”素质的教学专家与科学研究者
高职教师作为教学专家理应努力完善专业素质结构,在实践中掌握教育教学技艺,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楷模承担着传授和发展应用科技的重任,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不断开发新型科学技术适应市场新需求,同时不断改造更新老专业,更新教学内容,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对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雅斯贝尔斯曾作过精辟的描述:“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学问的本身,跟他来往之后科学的本来面目才得以呈现。通过他的循循善诱,在学生心中引发出同样的动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播僵硬的东西。”我国物理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在谈到这一关系时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因此,作为高职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做“双师”素质的高职教学专家与科研工作者。
四 如何做合格又优秀的升格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
1 经过岗前培训,掌握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和“05方案”实施新要求
高职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性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应该既是学术研究的行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专家。高职教师必须具备高等职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四门高校教师资格课程知识,树立依法从教和科学施教的观念,同时较为系统地学习、领会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新理论,具备丰厚的理论基础。高职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吃透教育部关于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政课新课程方案的系列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培训研讨,扎实工作,力争成为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政治方向正确、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政课教学骨干和教学名师。 2 牢固树立正确的信仰
高职思政课教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是爱岗敬业、搞好教学改革、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前提,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条件。应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牢固地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应像方永刚那样以竭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为己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去教育、感染和引领青年学生。少数思政课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讲马克思主义,但骨子里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只是出于一种职业需求,缺乏信仰,导致他们不热爱思政课教学岗位。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信仰是精神的劳动、理性的延伸、生命的力量,并永远是人们最后的希望之锚。思政课教师的信仰问题尤为重要,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难以培养出完全合格可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国内外考查论证,从活生生的事实比较中,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和力量,从而产生信仰上的自觉。
3 培育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雨果说:“道德是真理之花。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思想又往往是行动的先导。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人格既是教师为师的基本要求,又是教师完成职业任务的有效保证。思政课教师不单纯传授理论知识,还要研究人的生存及意义、思维及方法等,这就需要通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所形成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化学生,这对于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作用。个别思政课教师向学生传授不正确的政治观点,对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热情,其行为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正是不注重与时俱进地培育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结果。很难想象思想道德水平很低的教师能培养出道德水平很高的学生。培育思政课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极其重要,必须通过教师学习、内省、积善、慎独等有效方法,加强人格修养,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他律自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成为学生做人的道德楷模和民族道德升华的促进者。
4 不断提高理论与知识素养
合格的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应不断更新理论知识结构。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教师要以理说服教育学生,必须具备良好而又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地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同时不断建构完善知识结构,专博相济,一专多通。深受青年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思政课教师都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渊博的人文社科知识,他们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和讲授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去研究和回答青年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深信不疑并努力践行,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5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法讲授,无疑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新课程方案实施的成败,不能等闲视之。课堂教学不能一讲到底,一法到底,在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上,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教学,但应达到异曲同工之效。近年来思政课教师创造的研究性、启发式、参与式、专题探究式、案例解读型、多模式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分别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思政课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创新目标定位应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努力提高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课教师应做到:对学生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热情,对课堂充满激情;注重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思想深层问题,教学有的放矢;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正确理论与错误思潮来比较评析,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增强抵制错误思想的免疫能力;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寓理于例证之中;妙语生花,将精彩带进课堂,使课堂生动活泼;教与学互动,师生常交流借鉴,教学相长,师生共长。
6 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科研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升格高职思政课教师在中专时科研缺少积淀、基础差、能力弱;有些教师因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科研;有些教师既不了解学科前沿与社会现实,也不了解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更不能通过科研转化为教学效果;有些教师怕苦怕累,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有些教师单纯为了评职称撰文著书,缺乏科研自觉和热情;有些教师思想未能解放,缺乏探索问题的勇气。客观上讲,社会提供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刊物较少,宣传口径要求很高,论文专著审查过严,教学任务确实偏重,对思政课有偏见,认可程度差等,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师科研上的热情和积极性。思政课教师应以良好的科研水平和成果促进教学的高水平和实效性,从而赢得思政课在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立足之地和应有地位;应刻苦钻研,增加科研积淀,增强科研能力;合理安排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使其有时间、精力和条件从事科研;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培训,使教师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创造条件,使教师真正了解社会;按国家政策使思政课教师阅读有关报刊资料;确立学术交流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研究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和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真正把学术研究无禁区落到实处,大胆探索学科前沿问题,多出具有独到见解的学术成果;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发表科研成果的园地和平台;从制度层面解决高校评职称中思想政治理论科研成果不同等对待问题;加大思想政治理论科研投入和奖励的幅度;改变对思政课的漠视和偏见,改变几百名大学生上大课而影响教学实效性的做法。
参考文献
[1]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1991.
[2]李海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黄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J].成功,2013(16).
一 升格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本质属性及特点
高职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人才观、知识观、能力观和质量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学生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教师身份的最终确定取决于我们对学生身份的认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随之发生变化,高职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充分正确地认识高职大学生,科学合理定位现代高职教师角色。
1 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身处现实社会里发展中的大学生,其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大一大二的学生,身体还在继续生长发育,生理发育接近成人水平,内分泌趋于旺盛,大脑皮层兴奋性提高,精力旺盛,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脑力活动和细致地分析与综合事物。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主要有:(1)个性发展趋于成熟化和稳定性;(2)智力发展到最佳水平,各种认识能力普遍提高;(3)交往领域扩大,情绪强烈,容易激动,情感内容日益丰富;(4)兴趣的深化与职业成就相联系;(5)规划生活、设想未来与预期社会化。
2 大学生是完善中的人
大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但高职院校的有些教师仍重智育轻德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做事轻做人,重知识轻技能,重记忆轻思维,重理论轻实践。究其根源是教师眼里的大学生是片面的人,是只需专业素质而无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整人。人都是完整的人,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具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多种智能和潜能素质的有机体,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把教育责任作为自己应当承担的永恒的第一社会责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崇高理想,高职教师理所应当树立完整完善、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3 大学生有独立主体意识
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规范,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是学习的主体。具体表现在:(1)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具有独立人格,有选择地接受各种教育影响而不是被动接受。(2)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大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目标、能力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有其差异性,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3)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大学生已是渐趋成熟的个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上的自觉性。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能力越来越强,学生在某些方面超过教师司空见惯,学习中不唯书,不唯师,具有高度的创造性。
4 大学生是主动学习者
高职教师应该把大学生看成是“主动学习的人”,我们以往所说的“受教育者”将大学生看成是被动的存在、纯粹的“接受教育者”或“被教育者教育的人”。在终身学习时代,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专业学习目的明确,更多地把学习与将来的就业创业和发展结合起来考虑,既向老师学习,又自觉运用互联网在虚拟空间内学习扩充知识面;既学习书本知识,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既学习较为成熟的知识和技能,又渴望了解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理论和技术。这种有意识的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针对性,但也容易导致“学习是为了就业”的短视行为,从而忽视“学习是为了成才”这一根本目的,此时大学生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 升格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1 高职教育改革新理念要求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高等教育是根据预定的目标来设计课程与教材,通过高校教师的知识传授,使学生理解、把握和再现固定的知识和现成的结论。大学就像工厂,高校教师将大学生塑造成预期的“产品”,而大学生习惯了不加思索地拿来,毫不质疑地接受,创造力和想象力、个性发展受到极大的压抑和限制,同时有碍高校发展与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传统教师的局限性在于:知识的传授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塑造者,将学生看成有生命无思想的人;真理的代言人,至高至尊,缺乏平等交流;一劳永逸者,忽视终身学习。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今天,高职教师要充分认清自我角色的新定位:当代高职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程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和学生一起从事知识和技能的建构者和创造者,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促进者和引路人,学生全面发展的导航者——人师。
2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与时自我完善
进入工业化,社会已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教师已经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是一种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从事教书育人的专门职业。特别在当前社会体制转型、学习的终身化、价值文化的多元化和思想理念的冲突与碰撞,知识信息总量的不断递增及人才素质结构的不断优化,教育规模与效益彰显新的时代趋势,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法律修养,拓宽专业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和育人能力,从经验型、随意型转向专业化、职业化。
3 知识的快速递增和突变要求教师不断改进知识结构
知识作为一种可供开发增值利用的资源,已从认识范畴扩大到应用范畴。过去人们关注的只是人类静态的陈述性知识,现在更要看重动态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当今时代知识量的激增和知识观的改变,给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促使高职教师不断更新和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高瞻远瞩,拓展思维,树立教育国际化新视野。
4 数字化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新世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进程。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应运而生。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一切方面和所有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口授学生耳听的教学模式,要尽快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既能收集和利用电子信息资源,又能加工和研究信息,更能开发和利用电子多媒体软件,教会学生网络学习的方法,努力为学生打造现代化的教育和学习平台。 三 升格高职院校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升格高职院校办学层次和要求提高,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兼收五年一贯制初中毕业生,教育对象年龄结构层次、心智发展状况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实施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循高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研究其社会特点,激发大学生全面的素质和潜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高职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确立新的教师角色观,及时转换传统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充分凸显其真正的功能。
1 高职教育服务者和导航者
高职教育质量决定着一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而高职教师是决定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育产业化的争论中,教育消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交学费进入高校学习,目的就是要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高职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学习和创新,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高职教师是教师,更是教书、服务育人者,上升到法律关系上,教师有义务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作为付费的大学生有权利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
2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知识激增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很容易从外部获取信息,然而信息并不等于知识,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有许多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在终身学习时代,高职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主要更大的功能应该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学习提供便利,为学生充分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
3 多元智能的开发者和指导者
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学生的智能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它承认差异,不承认“差生”,主张评价学生多元化。事实证明,每个学生都有优势和不足,而学校教育的宗旨在于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优势和业余爱好,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公平性原则。高职教师不能认为高职生比本科大学生差,应全面悦纳每一位学生个体,尤其对有缺陷和特殊需要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体贴和温馨的照顾。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完整的个体。同时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个体,他们都有潜能的存在,等待教师有的放矢地挖掘开发和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实现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充分发展的职业教育理想。
4 民主平等的对话者和合作者
教育效果的好坏同教学技术的高低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多少关系不大,只有人际关系的良好、师生情感沟通的融洽才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学校教育中的全纳教育理念注重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生活的主人,倡导个体以社会主人的身份改造社会。高职教师应倡导民主学习,群体合作,快乐学习,和谐发展,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独立的个体,鼓励他们把握自己的命运。反对任何学生被排拆在外,努力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一切有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活动中来,教师要走近、关怀、引导、感召、影响、激励、鼓舞学生,使其思维得以感悟,智慧得以启迪,视野得以扩展,技能得以提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每个学生在参与中民主协商、平等对话、师生相互悦纳、教学相长、共同成长,学生主动争取发展提高的每一次机会,真正树立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人人平等、个个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理念。
5 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社会不断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据测算,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息每12个月就会翻一番。高职教师必须适应终身学习时代职业发展的要求,不断地学习。21世纪,学习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在学习成为生活方式和社会普遍行为的今天,教师理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育人者先育己,教师只有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进行终身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高职教师在关注本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应扩大知识空间,了解相近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还应广泛涉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追求知识渊博与技能娴熟的“双师”素质,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6 “双师”素质的教学专家与科学研究者
高职教师作为教学专家理应努力完善专业素质结构,在实践中掌握教育教学技艺,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楷模承担着传授和发展应用科技的重任,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不断开发新型科学技术适应市场新需求,同时不断改造更新老专业,更新教学内容,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对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雅斯贝尔斯曾作过精辟的描述:“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学问的本身,跟他来往之后科学的本来面目才得以呈现。通过他的循循善诱,在学生心中引发出同样的动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播僵硬的东西。”我国物理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在谈到这一关系时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因此,作为高职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做“双师”素质的高职教学专家与科研工作者。
四 如何做合格又优秀的升格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
1 经过岗前培训,掌握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和“05方案”实施新要求
高职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性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应该既是学术研究的行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专家。高职教师必须具备高等职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四门高校教师资格课程知识,树立依法从教和科学施教的观念,同时较为系统地学习、领会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新理论,具备丰厚的理论基础。高职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吃透教育部关于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政课新课程方案的系列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培训研讨,扎实工作,力争成为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政治方向正确、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政课教学骨干和教学名师。 2 牢固树立正确的信仰
高职思政课教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是爱岗敬业、搞好教学改革、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前提,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条件。应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牢固地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应像方永刚那样以竭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为己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去教育、感染和引领青年学生。少数思政课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讲马克思主义,但骨子里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只是出于一种职业需求,缺乏信仰,导致他们不热爱思政课教学岗位。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信仰是精神的劳动、理性的延伸、生命的力量,并永远是人们最后的希望之锚。思政课教师的信仰问题尤为重要,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难以培养出完全合格可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国内外考查论证,从活生生的事实比较中,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和力量,从而产生信仰上的自觉。
3 培育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雨果说:“道德是真理之花。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思想又往往是行动的先导。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人格既是教师为师的基本要求,又是教师完成职业任务的有效保证。思政课教师不单纯传授理论知识,还要研究人的生存及意义、思维及方法等,这就需要通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所形成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化学生,这对于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作用。个别思政课教师向学生传授不正确的政治观点,对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热情,其行为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正是不注重与时俱进地培育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结果。很难想象思想道德水平很低的教师能培养出道德水平很高的学生。培育思政课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极其重要,必须通过教师学习、内省、积善、慎独等有效方法,加强人格修养,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他律自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成为学生做人的道德楷模和民族道德升华的促进者。
4 不断提高理论与知识素养
合格的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应不断更新理论知识结构。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教师要以理说服教育学生,必须具备良好而又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地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同时不断建构完善知识结构,专博相济,一专多通。深受青年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思政课教师都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渊博的人文社科知识,他们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和讲授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去研究和回答青年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深信不疑并努力践行,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5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法讲授,无疑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新课程方案实施的成败,不能等闲视之。课堂教学不能一讲到底,一法到底,在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上,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教学,但应达到异曲同工之效。近年来思政课教师创造的研究性、启发式、参与式、专题探究式、案例解读型、多模式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分别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思政课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创新目标定位应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努力提高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课教师应做到:对学生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热情,对课堂充满激情;注重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思想深层问题,教学有的放矢;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正确理论与错误思潮来比较评析,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增强抵制错误思想的免疫能力;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寓理于例证之中;妙语生花,将精彩带进课堂,使课堂生动活泼;教与学互动,师生常交流借鉴,教学相长,师生共长。
6 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科研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升格高职思政课教师在中专时科研缺少积淀、基础差、能力弱;有些教师因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科研;有些教师既不了解学科前沿与社会现实,也不了解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更不能通过科研转化为教学效果;有些教师怕苦怕累,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有些教师单纯为了评职称撰文著书,缺乏科研自觉和热情;有些教师思想未能解放,缺乏探索问题的勇气。客观上讲,社会提供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刊物较少,宣传口径要求很高,论文专著审查过严,教学任务确实偏重,对思政课有偏见,认可程度差等,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师科研上的热情和积极性。思政课教师应以良好的科研水平和成果促进教学的高水平和实效性,从而赢得思政课在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立足之地和应有地位;应刻苦钻研,增加科研积淀,增强科研能力;合理安排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使其有时间、精力和条件从事科研;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培训,使教师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创造条件,使教师真正了解社会;按国家政策使思政课教师阅读有关报刊资料;确立学术交流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研究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和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真正把学术研究无禁区落到实处,大胆探索学科前沿问题,多出具有独到见解的学术成果;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发表科研成果的园地和平台;从制度层面解决高校评职称中思想政治理论科研成果不同等对待问题;加大思想政治理论科研投入和奖励的幅度;改变对思政课的漠视和偏见,改变几百名大学生上大课而影响教学实效性的做法。
参考文献
[1]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1991.
[2]李海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黄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J].成功,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