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走马观花,纯属意外。去俄罗斯和北欧十四国旅游,并没有人提前告知要去爱沙尼亚的行程。
夏季的圣彼得堡气候宜人、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百花盛开。我们在圣彼得堡看了两天,冬宫、夏宫、十二月党人广场、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斯莫尔尼宫、涅瓦河两岸风光,我们看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之后,我们乘大巴车从圣彼得堡去芬兰,F18号公路两侧尽是平原,大片的白桦树密布在道路两侧,遮天蔽日,连天延伸,没有尽头,500公里漫长的旅途,让人寂寞难熬。导游看我们昏昏欲睡,就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北欧各国风情。他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留学生,毕业回国后从事导游工作,专带去北欧旅游的团队。他突然讲到顺路去爱沙尼亚,看看首都塔林,因为有申根签证,不需要再办理出入境手续。对于我们爱好摄影的人来说,可以多游览一个国家,无疑是旅行中出乎意料的惊喜,大家一拍即合,举双手赞同去塔林游一圈。为了赶出一天增加项目的时间,我们在芬兰加快了游览进度。在芬兰停留过程中,我们欣赏了坦佩奥基奥教堂(岩石教堂)、西贝柳斯公园、芬兰女神的象征——阿曼达铜像、赫尔辛基大教堂等景点。随后又乘车四个小时,摸黑入住在西海岸著名城市图尔库预定的宾馆。
第二天凌晨4点30分起床,5点半即乘车到图尔库码头,乘豪华邮轮前往塔林。邮轮超级大,载客有两三千人,大巴车、载重车、小轿车百余辆塞满船舱,冲风破浪两个小时,即横渡芬兰湾,上午九点来到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港口。
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北海岸,面积4.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340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芬兰人和乌格尔人居住,12世纪至13世纪与东斯拉夫人和入侵的北日耳曼人融合形成了爱沙尼亚民族。到16世纪中叶,先后受丹麦、德国、瑞典、沙俄等列强的侵略和统治,1710年后划归俄国,1917年脱离沙俄独立,成立临时政府,1940年8月,成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20日宣布恢复独立,同年9月17日,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首都塔林位于波羅的海沿岸,芬兰湾南岸,三面环水,古朴自然,冬暖夏凉,风景秀丽,人口约40万,是北欧唯一一座保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自古有“波罗的海明珠”的美誉,是连接北欧、东欧和西欧的桥梁,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还是整个欧洲仅有的完整保存中世纪古城堡的国家,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1997年成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城市。城区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老城区又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地,下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著名城堡托姆别阿就坐落在上城。
上岸后,华人地导刘先生带我们先去看中世纪建的塔林古城墙、古塔和古堡,它们历经千百年的雷电风雨,至今依然威武屹立,古风犹存。高46米的赫尔曼塔楼,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历朝成功的征服者都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上面。1991年,赫尔曼塔楼上的苏联国旗被爱沙尼亚的蓝黑白三色旗替代下来,如今,爱沙尼亚的国旗每天早上在这里随着国歌缓缓升起。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是塔林最大最高的圆顶东正教堂,上午时分,春光明媚,碧空如洗,暖风轻拂,凉爽清新,大教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巍峨恢弘,古朴华丽,像古代雍容华贵的皇后一样,悠然自得地接受着朝拜她容貌的目光。走过大教堂,便进入各国使馆区,形态各异的多国建筑,各具特色,格调典雅,时髦靓丽,本国文字或图标醒目地嵌在墙上或门上。城中道路多是20平方厘米的小方石块砌成,已被亿万人的脚步踏磨得明净光亮,显得古老陈旧,还算平整,有些硌脚。街巷不宽,岔巷很多,老没有人带领指引,恐会迷失方向。走到一幢三层小楼面前,刘导说这是爱沙尼亚总理办公官邸,看这幢小楼,原貌如初,简朴无华,毫无人工粉饰和现代元素,像普通民居一样,没有一丁点皇宫建筑的豪华气魄,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看过城堡里红瓦粉墙的爱沙尼亚议会大厦,穿越过一座古老的砖石方门,就来到托姆比亚山观景平台,平台上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好容易挤到前边,原来是城墙垛口,在此可以居高临下,饱览塔林老城的全貌。远处是蓝色的波罗的海,时隐时现的邮轮在港口出进,近处是栉次鳞比的红顶老房,在绿树掩映的空间里壮观排列,一座座尖塔高耸直刺云霄,独立秀长的倩影在空旷的城区上空独领风骚,塔中有房、房中长塔、巧接妙连、和谐辉映、美轮美奂、静美祥和,把“塔之林”展现得淋漓尽致,熠熠生辉。我屏住呼吸,目光搜寻着风光旖旎的画面,贪婪地按着快门,一气拍下几十张古意盎然的奇景,在导游的再三催促下,才无奈地离开观景平台。
来到市政广场,说是广场,其实是一块不大的斜坡平地,并不算大,人也不多,华人几乎寻不见。广场四周密密麻麻布满了各式各样的精致餐厅、咖啡店和酒馆,这里是城市的社交中心,也是民众聚集和消遣的繁华闹市。恰逢星期天,衣着华丽的市民三五成群地坐在布满鲜花的卡桌旁,尽情享受着上天赐给的自由闲适的美好生活,无视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老外”到来。穿过一处狭窄的店铺,到一家中餐馆吃过午饭,出来就是爱沙尼亚之门。这是建于14世纪的由两座互相呼应的红顶圆塔组成,一侧有些破损,但位置险要居中,像城堡的山门,扼守着城堡里中世纪的建筑瑰宝。入口两侧商铺林立,出售当地的手工艺品,左边则是花市,各种名贵的鲜花争奇斗艳。我们在红顶圆柱旁合影留念后,就乘船返回芬兰。邮轮航行在浩瀚的波罗的海上,我的思绪还在回放清点塔林静谧古典的迷人风光:古城、古堡、红房、尖塔、广场、店铺、石板路、修道院……一座令人心动、令人向往的童话般的城市!
夏季的圣彼得堡气候宜人、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百花盛开。我们在圣彼得堡看了两天,冬宫、夏宫、十二月党人广场、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斯莫尔尼宫、涅瓦河两岸风光,我们看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之后,我们乘大巴车从圣彼得堡去芬兰,F18号公路两侧尽是平原,大片的白桦树密布在道路两侧,遮天蔽日,连天延伸,没有尽头,500公里漫长的旅途,让人寂寞难熬。导游看我们昏昏欲睡,就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北欧各国风情。他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留学生,毕业回国后从事导游工作,专带去北欧旅游的团队。他突然讲到顺路去爱沙尼亚,看看首都塔林,因为有申根签证,不需要再办理出入境手续。对于我们爱好摄影的人来说,可以多游览一个国家,无疑是旅行中出乎意料的惊喜,大家一拍即合,举双手赞同去塔林游一圈。为了赶出一天增加项目的时间,我们在芬兰加快了游览进度。在芬兰停留过程中,我们欣赏了坦佩奥基奥教堂(岩石教堂)、西贝柳斯公园、芬兰女神的象征——阿曼达铜像、赫尔辛基大教堂等景点。随后又乘车四个小时,摸黑入住在西海岸著名城市图尔库预定的宾馆。
第二天凌晨4点30分起床,5点半即乘车到图尔库码头,乘豪华邮轮前往塔林。邮轮超级大,载客有两三千人,大巴车、载重车、小轿车百余辆塞满船舱,冲风破浪两个小时,即横渡芬兰湾,上午九点来到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港口。
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北海岸,面积4.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340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芬兰人和乌格尔人居住,12世纪至13世纪与东斯拉夫人和入侵的北日耳曼人融合形成了爱沙尼亚民族。到16世纪中叶,先后受丹麦、德国、瑞典、沙俄等列强的侵略和统治,1710年后划归俄国,1917年脱离沙俄独立,成立临时政府,1940年8月,成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20日宣布恢复独立,同年9月17日,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首都塔林位于波羅的海沿岸,芬兰湾南岸,三面环水,古朴自然,冬暖夏凉,风景秀丽,人口约40万,是北欧唯一一座保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自古有“波罗的海明珠”的美誉,是连接北欧、东欧和西欧的桥梁,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还是整个欧洲仅有的完整保存中世纪古城堡的国家,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1997年成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城市。城区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老城区又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地,下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著名城堡托姆别阿就坐落在上城。
上岸后,华人地导刘先生带我们先去看中世纪建的塔林古城墙、古塔和古堡,它们历经千百年的雷电风雨,至今依然威武屹立,古风犹存。高46米的赫尔曼塔楼,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历朝成功的征服者都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上面。1991年,赫尔曼塔楼上的苏联国旗被爱沙尼亚的蓝黑白三色旗替代下来,如今,爱沙尼亚的国旗每天早上在这里随着国歌缓缓升起。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是塔林最大最高的圆顶东正教堂,上午时分,春光明媚,碧空如洗,暖风轻拂,凉爽清新,大教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巍峨恢弘,古朴华丽,像古代雍容华贵的皇后一样,悠然自得地接受着朝拜她容貌的目光。走过大教堂,便进入各国使馆区,形态各异的多国建筑,各具特色,格调典雅,时髦靓丽,本国文字或图标醒目地嵌在墙上或门上。城中道路多是20平方厘米的小方石块砌成,已被亿万人的脚步踏磨得明净光亮,显得古老陈旧,还算平整,有些硌脚。街巷不宽,岔巷很多,老没有人带领指引,恐会迷失方向。走到一幢三层小楼面前,刘导说这是爱沙尼亚总理办公官邸,看这幢小楼,原貌如初,简朴无华,毫无人工粉饰和现代元素,像普通民居一样,没有一丁点皇宫建筑的豪华气魄,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看过城堡里红瓦粉墙的爱沙尼亚议会大厦,穿越过一座古老的砖石方门,就来到托姆比亚山观景平台,平台上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好容易挤到前边,原来是城墙垛口,在此可以居高临下,饱览塔林老城的全貌。远处是蓝色的波罗的海,时隐时现的邮轮在港口出进,近处是栉次鳞比的红顶老房,在绿树掩映的空间里壮观排列,一座座尖塔高耸直刺云霄,独立秀长的倩影在空旷的城区上空独领风骚,塔中有房、房中长塔、巧接妙连、和谐辉映、美轮美奂、静美祥和,把“塔之林”展现得淋漓尽致,熠熠生辉。我屏住呼吸,目光搜寻着风光旖旎的画面,贪婪地按着快门,一气拍下几十张古意盎然的奇景,在导游的再三催促下,才无奈地离开观景平台。
来到市政广场,说是广场,其实是一块不大的斜坡平地,并不算大,人也不多,华人几乎寻不见。广场四周密密麻麻布满了各式各样的精致餐厅、咖啡店和酒馆,这里是城市的社交中心,也是民众聚集和消遣的繁华闹市。恰逢星期天,衣着华丽的市民三五成群地坐在布满鲜花的卡桌旁,尽情享受着上天赐给的自由闲适的美好生活,无视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老外”到来。穿过一处狭窄的店铺,到一家中餐馆吃过午饭,出来就是爱沙尼亚之门。这是建于14世纪的由两座互相呼应的红顶圆塔组成,一侧有些破损,但位置险要居中,像城堡的山门,扼守着城堡里中世纪的建筑瑰宝。入口两侧商铺林立,出售当地的手工艺品,左边则是花市,各种名贵的鲜花争奇斗艳。我们在红顶圆柱旁合影留念后,就乘船返回芬兰。邮轮航行在浩瀚的波罗的海上,我的思绪还在回放清点塔林静谧古典的迷人风光:古城、古堡、红房、尖塔、广场、店铺、石板路、修道院……一座令人心动、令人向往的童话般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