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人们接触自己从未去过的地方,只能通过很有限的方式:报纸、电视、别人的经历,或者亲自去一趟。而今却大不相同,有一种媒介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完全颠覆了既往的方式: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出行、购物、投资、接受教育等等领域的行为方式,它更丰富——拥有海量的信息,它更及时——事件从发生到传播只需要数秒的时间,它更贴近——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参与其中,它更便捷——足不出户,却可以放眼世界,鼠标轻点,信手拈来……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带来了颠覆性的生产方式、它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趋势。它就是互联网。
互联网上的北部湾:
面目模糊,有待勾画
一个地区的发达和开放程度,从它在互联网的版图中可以大致反映出来。互联网上,北部湾经济区对于外界,仍然只停留在零星的地域概念,没有形成具体生动的版图,而这个现状其实也是广西形象的缩影。
到一个地方无论是投资还是旅行,交通、住宿是首要了解的信息。举一个例子,2015年5月,笔者北京的朋友慕名广西德天跨国大瀑布,计划借出差短暂的时间实现德天-明仕田园的自助之旅。然而朋友通过互联网、电话咨询都无法获得明确的行车时间,于是计划只得搁浅。除了最基础的“行”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宿”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让我们用数据对比“宿”的情况:打开淘宝旅行,云南丽江4900条,广西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3700条,广西北部湾知名的旅游城市北海仅1700条,涠洲岛300条,大新0条,德天3条,明仕田园1条。其实,到过大新、德天的人都知道,两个景点无论是星级宾馆还是民宿都并不缺乏,但是这些现实的信息却没有能通过互联网传递得更远。
这就是北部湾虚拟形象展现的其中一隅。尽管现实中北部湾经济区内城市、县市之间的路网已经日益完善通达,但是外界对此了解甚少。如何打破现实的疆界,实现信息无障碍的传导呢?唯有推行“互联网+北部湾”。
如何实现“互联网+北部湾”
毋庸置疑,国家层面已经清楚的意识到了互联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此举将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近年来,随着有线宽带网络提速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更快融入传统产业以及旅游、电子商务、金融理财、打车等民生领域,传统的PC互联网时代也进一步升级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计划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两化融合的结合,将逐渐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宽带广西”奠定设施基础。如今,北部湾经济区已经实现乡乡通光缆、行政村和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率超过97%、无线网络信号覆盖99%以上行政村的较为完善和多种通信手段并存的城乡一体化通信网络格局。到2015年底,广西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将提升到20Mbps以上,农村家庭提升到4 Mbps以上,南宁等主要城市实现100Mbps以上高带宽接入;广西行政村100%通宽带。可以说,广西已经完全具备了承载大容量、高带宽需求数据业务的通信能力,为“互联网+北部湾”奠定了设施基础。
分批开展北部湾城市级别的信息资源整合。按照“先易后难”、“先外后内”的顺序开展信息资源整合。
交通、旅游、酒店、气象、商品、投资、经商相关的规则及收费等信息属于展示外在形象的范畴,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信用等城市行政运作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市互联互通则属于内在管理水平的范畴,实现难度更高,可在实现了外在内容展示之后再进行充实和提升。各个公共部门信息实现全北部湾联网之后,即实现了全区、全国的联网,届时公共服务水平对社会元素流动将带来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同步协调推进,无疑将极大地加快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的知名度。
打造北部湾城市之间大公交运行体系。在所有向外界展示的内容中,丰富、清晰的交通信息是实现虚拟与实体结合最基础的要素,而交通的便捷性无疑将加大社会元素、经商、旅游流通的欲望。因此,除了提升人们获取交通信息的便捷性以外,还应该考虑北部湾经济区大交通实体的便捷性,即除了路网、交通载体的便捷,还包括支付手段的便捷。如,实现北部湾城市市民卡的互通和统一,订票、购票业务的集成和互联网化。
可以整合北部湾经济区范围内所有路网公交接驳信息,包括水运、航空、陆运,不仅包括公用交通,还应增加和提供社会接口,动员、鼓励民营交通运输单位等社会实体,将他们的信息纳入其中,集成最广泛而丰富的大交通信息 。
全面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拓宽互联网基带范畴。继续加速光纤网络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快递,发展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载体,培育北部湾经济区农产品、特色商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环境。通过实施“互联网+北部湾”,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实体拓展中国、乃至国际市场。
投资方式: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施“互联网+北部湾”。实施“互联网+北部湾”将是一个持续并需要社会各界参与的过程。纯政府投入难免陷入曲高和寡、投资轰轰烈烈,使用轻轻了了的局面;纯社会投入则面临社会力量无法撬动公共资源的困境。
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无疑是一种新型可行的操作方式。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提供公共服务,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为了“互联网+北部湾”能够扎实落地,应该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合理分配项目风险,按照激励相容原则科学设计合同条款,建立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为社会资本获得合理回报创造条件。如此,社会资本将更加重视自身经济利益诉求与政府政策目标、社会目标相协调,不断加强管理和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严格按照信息平台约定保质保量提供服务。
培育大众参与,方能激活“互联网+北部湾”,焕发出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互联网+北部湾”工程浩大,非任何一个社会力量可以独立完成。所以我们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互联网能够蓬勃发展,离不开网民的互动参与。“互联网+北部湾”框架能否丰满起来,还是离不开大众的参与。公用部门的信息可以通过行政指令来汇集,民间实体的信息则可以通过平台构建者来收集,还有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必须来自大众的参与。
经调查,北部湾经济区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大多还停留在“取”的层面,即:获取资讯、聊天、娱乐(视频、音乐)等等。把互联网当作“予”的手段的人数远远低于中国国内中、东部地区,比如:以网民或者小微企业为个体的商品资讯发布、内容推介等行为在北部湾经济区的互联网使用模式中占比非常有限。而在中国的其他省份,北京、上海、广州、浙江义乌等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处处都活跃着互联网的身影。这是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去培育、去发展的地方:如何让市民、农民运用互联网推介自己的特色产品、资源能力、服务信息。比如:广西桂林地区(尤其是阳朔)是民间旅游资讯网络化最为发达的地区,而贵港平南的木乐镇,又是小商品经济借力互联网营销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有了万众的参与,有了社会最小微单元个体提供的真实生活信息,“互联网+北部湾”才会真正的鲜活起来,并将焕发出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衷心地期待着这一天早些到来。
互联网上的北部湾:
面目模糊,有待勾画
一个地区的发达和开放程度,从它在互联网的版图中可以大致反映出来。互联网上,北部湾经济区对于外界,仍然只停留在零星的地域概念,没有形成具体生动的版图,而这个现状其实也是广西形象的缩影。
到一个地方无论是投资还是旅行,交通、住宿是首要了解的信息。举一个例子,2015年5月,笔者北京的朋友慕名广西德天跨国大瀑布,计划借出差短暂的时间实现德天-明仕田园的自助之旅。然而朋友通过互联网、电话咨询都无法获得明确的行车时间,于是计划只得搁浅。除了最基础的“行”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宿”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让我们用数据对比“宿”的情况:打开淘宝旅行,云南丽江4900条,广西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3700条,广西北部湾知名的旅游城市北海仅1700条,涠洲岛300条,大新0条,德天3条,明仕田园1条。其实,到过大新、德天的人都知道,两个景点无论是星级宾馆还是民宿都并不缺乏,但是这些现实的信息却没有能通过互联网传递得更远。
这就是北部湾虚拟形象展现的其中一隅。尽管现实中北部湾经济区内城市、县市之间的路网已经日益完善通达,但是外界对此了解甚少。如何打破现实的疆界,实现信息无障碍的传导呢?唯有推行“互联网+北部湾”。
如何实现“互联网+北部湾”
毋庸置疑,国家层面已经清楚的意识到了互联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此举将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近年来,随着有线宽带网络提速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更快融入传统产业以及旅游、电子商务、金融理财、打车等民生领域,传统的PC互联网时代也进一步升级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计划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两化融合的结合,将逐渐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宽带广西”奠定设施基础。如今,北部湾经济区已经实现乡乡通光缆、行政村和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率超过97%、无线网络信号覆盖99%以上行政村的较为完善和多种通信手段并存的城乡一体化通信网络格局。到2015年底,广西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将提升到20Mbps以上,农村家庭提升到4 Mbps以上,南宁等主要城市实现100Mbps以上高带宽接入;广西行政村100%通宽带。可以说,广西已经完全具备了承载大容量、高带宽需求数据业务的通信能力,为“互联网+北部湾”奠定了设施基础。
分批开展北部湾城市级别的信息资源整合。按照“先易后难”、“先外后内”的顺序开展信息资源整合。
交通、旅游、酒店、气象、商品、投资、经商相关的规则及收费等信息属于展示外在形象的范畴,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信用等城市行政运作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市互联互通则属于内在管理水平的范畴,实现难度更高,可在实现了外在内容展示之后再进行充实和提升。各个公共部门信息实现全北部湾联网之后,即实现了全区、全国的联网,届时公共服务水平对社会元素流动将带来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同步协调推进,无疑将极大地加快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的知名度。
打造北部湾城市之间大公交运行体系。在所有向外界展示的内容中,丰富、清晰的交通信息是实现虚拟与实体结合最基础的要素,而交通的便捷性无疑将加大社会元素、经商、旅游流通的欲望。因此,除了提升人们获取交通信息的便捷性以外,还应该考虑北部湾经济区大交通实体的便捷性,即除了路网、交通载体的便捷,还包括支付手段的便捷。如,实现北部湾城市市民卡的互通和统一,订票、购票业务的集成和互联网化。
可以整合北部湾经济区范围内所有路网公交接驳信息,包括水运、航空、陆运,不仅包括公用交通,还应增加和提供社会接口,动员、鼓励民营交通运输单位等社会实体,将他们的信息纳入其中,集成最广泛而丰富的大交通信息 。
全面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拓宽互联网基带范畴。继续加速光纤网络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快递,发展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载体,培育北部湾经济区农产品、特色商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环境。通过实施“互联网+北部湾”,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实体拓展中国、乃至国际市场。
投资方式: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施“互联网+北部湾”。实施“互联网+北部湾”将是一个持续并需要社会各界参与的过程。纯政府投入难免陷入曲高和寡、投资轰轰烈烈,使用轻轻了了的局面;纯社会投入则面临社会力量无法撬动公共资源的困境。
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无疑是一种新型可行的操作方式。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提供公共服务,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为了“互联网+北部湾”能够扎实落地,应该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合理分配项目风险,按照激励相容原则科学设计合同条款,建立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为社会资本获得合理回报创造条件。如此,社会资本将更加重视自身经济利益诉求与政府政策目标、社会目标相协调,不断加强管理和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严格按照信息平台约定保质保量提供服务。
培育大众参与,方能激活“互联网+北部湾”,焕发出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互联网+北部湾”工程浩大,非任何一个社会力量可以独立完成。所以我们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互联网能够蓬勃发展,离不开网民的互动参与。“互联网+北部湾”框架能否丰满起来,还是离不开大众的参与。公用部门的信息可以通过行政指令来汇集,民间实体的信息则可以通过平台构建者来收集,还有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必须来自大众的参与。
经调查,北部湾经济区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大多还停留在“取”的层面,即:获取资讯、聊天、娱乐(视频、音乐)等等。把互联网当作“予”的手段的人数远远低于中国国内中、东部地区,比如:以网民或者小微企业为个体的商品资讯发布、内容推介等行为在北部湾经济区的互联网使用模式中占比非常有限。而在中国的其他省份,北京、上海、广州、浙江义乌等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处处都活跃着互联网的身影。这是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去培育、去发展的地方:如何让市民、农民运用互联网推介自己的特色产品、资源能力、服务信息。比如:广西桂林地区(尤其是阳朔)是民间旅游资讯网络化最为发达的地区,而贵港平南的木乐镇,又是小商品经济借力互联网营销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有了万众的参与,有了社会最小微单元个体提供的真实生活信息,“互联网+北部湾”才会真正的鲜活起来,并将焕发出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衷心地期待着这一天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