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由于本身固有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城乡发展不均衡较为明显,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本文首先对1981到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其次分析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各自特点和城乡居民各自消费结构特点,最后基于绝对收入假说,检验城乡收入差距对于消费的抑制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论证,揭示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消费现状。为整体消费的提升提出几点客观意见。
城乡差距 消费需求
数据和指标选取
(1)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指的是居民从各处来源取得的现期收入的总和,可以分为纯收入和毛收入,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居民的购买力水平,收入水平越高,购买力越强。
城镇家庭总收入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所获得的工作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之和。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指的是家庭可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税收,社会保障费以及各种补贴之后的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指的是农村住户从各个途径获得的收入之和。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指的是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获得的总收入扣除期间发生的费用之后的收入总和。
(2)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居民按照同一货币单位或实物单位所表示的收入水平的绝对差别。
收入差距主要包括絕对收入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绝对收入差距是指用货币单位或者实物单位所表示的收入差距,例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农村人均纯收入,而相对收入差距是指用相对比值所表示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指由于城镇与农村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结构、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其中我国现阶段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心要素,也是城乡差距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3)消费需求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是通过社会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需求的一个过程。实际生活中,消费作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是经济统计研究的重要对象和目标。
本文主要采用的居民消费指标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收支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指:家庭用于日常生活的相关支出,包括了衣食住行,科教文卫等八大类消费支出。
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的描述统计分析
(1)城乡收入差距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都有较大的提升。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1年到1992年发展都比较缓慢,基数也较低。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快速上升,从1992年的2026.6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24564.72元,人均收入总量增长了12倍,年增长率达到了13.3%。相对而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992年的784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7916.58元,人均纯收入总量增长了10倍,年增长率达到了12.2%。相比而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
同时利用城乡绝对收入差距指标进行比较,城乡绝对收入差距曲线是一条斜率不断扩大向上弯曲的曲线。1981年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为276.96元,到了2012年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增加到了16648.14元,可以明显看出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在不断的扩大。人均收入差距增加了60.54倍,年增长率达到了14.15%。
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可以更加明显地反应城乡人均收入增长的速度比较,从图一中可以得出,由于每年城乡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不同,从1981年到2012年期间虽然有部分年份相对收入指标处于下降状态,但总体而言趋势是向上攀升,近10年,相对收入差距指标围绕3进行小幅波动。
说明了我国现阶段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指标已趋于稳定,但由于之间累计的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并且暂时还看不到趋势回落的可能性。
(2)城乡消费特征分析
恩格尔系数是指消费者在食品上的支出部分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它是衡量消费支出结构的重要指标。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根据国际的 标准规定,当恩格尔系数大于60%的时候,这个地区就属于绝对贫困型社会,当恩格尔系数处在50%-60%这个区间属于温饱型社会;处在40%-50%之间,属于小康型社会;处在30%-40%之间,属于富裕型社会;恩格尔系数在30%以下就属于极富裕型社会,我国的城镇居生活处在小康型社会向富裕型过渡的阶段,而农村居民还处在由原来的温饱型己经逐渐过渡到了小康型的阶段。由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图,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城乡的消费结构有较大的差异,城镇居民生活更加丰富,更趋于富裕状态。
可以从下图即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图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图中可知,即在1981年到1992年期间城乡消费水平都在缓慢提升。1992年之后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大幅提升,1992年城镇人均消费为1671.7元,到了2012年增加到了16674.32元,在短短20年期间增加了9.97倍,年增长率达到了12.19%。1981年农村家庭人均消费为659.21元,到了2013年增加到了5908.02元,在20年期间增加了8.96倍,年增长率达到了11.6%。如图二所示,城镇人均消费曲线弯曲程度明显强于农村人均消费曲线。即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幅度更大,增速更快。
城市和农村在消费结构上则存在明显的断层和落差,在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引导农村居民在衣着、交通和通讯和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各、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健全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缩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除这种城乡居民消费落差和消费断层的必经途径。 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计量分析
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本部分主要进行绝对收入差距和消费需求的计量分析,收入差距主要通过绝对收入差距指标衡量,而消费需求主要通过绝对消费差距指标衡量。这里我们分别取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标进行分析。
凯恩斯绝对消费模型,认为在短期内,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绝对收入。
C=α+βY
其中,c为现期消费水平,a为自发性消费即为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Y为现期收入,β为边际消费倾向。等式两边同时除以Y,可以得到平均消费倾向APC。
APC=C/Y=α/Y+β
我们可以看出,APC平均消费倾向随着Y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即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少,相对应的用于储蓄的比重就越大。一个人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比重会越来越低,所以在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整体的平均消费倾向就越低。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一般小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富人用于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只占收入的小部分,而穷人用于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占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在基本生活资料支出一定时,富人的平均消费倾向要低于穷人的平均消费倾向,要想提高整个社会平均消费倾向,调整社会收入分配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研究城乡消费者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时可以明显看出绝对收入差距和绝对消费差距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
分别对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和城乡消费绝对差距取对数:
Log(dconsume):表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绝对差距的对数形式
Log(dincome):表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距的对数形式。
可以证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为了研究城乡居民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自变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作为因变量,判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如何影响消费差异和具体的影响程度。
Log(dconsume)=0.52+0.91*log(dincome)+0.51*AR(1)
(5.75) (80.43) (3.01)
R^2=0.999 F=14564.75 DW=2.21
回归结果分析:
回归结果符合经济意义解释,同时回归系数都通过F检验和t检验。
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的对数形式99.9%可以由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对数形式所解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每扩大1%,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都会扩大0.91%。这一结论从数据中证实了城乡收入差距是引起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
这和我们之前学习的理论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是一致的,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在一个社会中,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时,收入往往会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这部分人的边际消费倾向的不断下降最终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在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也会不断扩大。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消费是拉动经济快速前进的一辆稳定马车,一旦消费水平出现停滞不前或者是倒退,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将面临重大的挑战。我们应道极力改善这种情况。
结论和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但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是在不断扩大,而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APC在不斷减少。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不仅仅影响了社会整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而且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论证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引起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作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的居民消费需求,是社会经济赖以持久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几点个人认为可行的对策:
(1)着重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力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于天然的二元经济结构,政府应当不断刺激农村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创新的机会,弥补农村先天禀赋的不足的问题;同时为农村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创业资助补贴、减免税收、优惠信贷等政策,为农村居民增收创收创造有利条件。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给农村带来新的活力从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2)全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农村居民生活保障问题。农村持久收入不稳定,在我们提高农村居民现期收入的同时,政府应该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服务机制,以便农村居民有着比较稳定的预期收入,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水平,以此缩小城乡居民持久收入的差距,减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以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3)提高农村科教文化水平。在保障农村居民收入稳定的基础上,应当在农村聚集地建立娱乐场所来刺激农村消费并且加大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互联网下乡等活动。更重要的是在文化教育方面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的文化水平,不仅可以刺激农村对文化产品消费需求而且可以稳定农村生活稳定发展。
糜凯(1991年),男,汉族,江苏,研究生在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
[1]黄新飞,舒元,余典范.制度距离与跨国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11(9)
[2]沈凌,田国强.贫富差别,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需求因素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9(1)
[3]杨汝岱,朱诗娥.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吗?-基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经济研究,2007(12)
[4]陶然,刘明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地方政府开支及财政自主.世界经济文汇,2007(2)
本文首先对1981到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其次分析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各自特点和城乡居民各自消费结构特点,最后基于绝对收入假说,检验城乡收入差距对于消费的抑制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论证,揭示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消费现状。为整体消费的提升提出几点客观意见。
城乡差距 消费需求
数据和指标选取
(1)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指的是居民从各处来源取得的现期收入的总和,可以分为纯收入和毛收入,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居民的购买力水平,收入水平越高,购买力越强。
城镇家庭总收入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所获得的工作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之和。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指的是家庭可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税收,社会保障费以及各种补贴之后的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指的是农村住户从各个途径获得的收入之和。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指的是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获得的总收入扣除期间发生的费用之后的收入总和。
(2)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居民按照同一货币单位或实物单位所表示的收入水平的绝对差别。
收入差距主要包括絕对收入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绝对收入差距是指用货币单位或者实物单位所表示的收入差距,例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农村人均纯收入,而相对收入差距是指用相对比值所表示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指由于城镇与农村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结构、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其中我国现阶段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心要素,也是城乡差距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3)消费需求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是通过社会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需求的一个过程。实际生活中,消费作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是经济统计研究的重要对象和目标。
本文主要采用的居民消费指标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收支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指:家庭用于日常生活的相关支出,包括了衣食住行,科教文卫等八大类消费支出。
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的描述统计分析
(1)城乡收入差距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都有较大的提升。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1年到1992年发展都比较缓慢,基数也较低。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快速上升,从1992年的2026.6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24564.72元,人均收入总量增长了12倍,年增长率达到了13.3%。相对而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992年的784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7916.58元,人均纯收入总量增长了10倍,年增长率达到了12.2%。相比而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
同时利用城乡绝对收入差距指标进行比较,城乡绝对收入差距曲线是一条斜率不断扩大向上弯曲的曲线。1981年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为276.96元,到了2012年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增加到了16648.14元,可以明显看出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在不断的扩大。人均收入差距增加了60.54倍,年增长率达到了14.15%。
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可以更加明显地反应城乡人均收入增长的速度比较,从图一中可以得出,由于每年城乡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不同,从1981年到2012年期间虽然有部分年份相对收入指标处于下降状态,但总体而言趋势是向上攀升,近10年,相对收入差距指标围绕3进行小幅波动。
说明了我国现阶段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指标已趋于稳定,但由于之间累计的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并且暂时还看不到趋势回落的可能性。
(2)城乡消费特征分析
恩格尔系数是指消费者在食品上的支出部分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它是衡量消费支出结构的重要指标。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根据国际的 标准规定,当恩格尔系数大于60%的时候,这个地区就属于绝对贫困型社会,当恩格尔系数处在50%-60%这个区间属于温饱型社会;处在40%-50%之间,属于小康型社会;处在30%-40%之间,属于富裕型社会;恩格尔系数在30%以下就属于极富裕型社会,我国的城镇居生活处在小康型社会向富裕型过渡的阶段,而农村居民还处在由原来的温饱型己经逐渐过渡到了小康型的阶段。由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图,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城乡的消费结构有较大的差异,城镇居民生活更加丰富,更趋于富裕状态。
可以从下图即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图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图中可知,即在1981年到1992年期间城乡消费水平都在缓慢提升。1992年之后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大幅提升,1992年城镇人均消费为1671.7元,到了2012年增加到了16674.32元,在短短20年期间增加了9.97倍,年增长率达到了12.19%。1981年农村家庭人均消费为659.21元,到了2013年增加到了5908.02元,在20年期间增加了8.96倍,年增长率达到了11.6%。如图二所示,城镇人均消费曲线弯曲程度明显强于农村人均消费曲线。即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幅度更大,增速更快。
城市和农村在消费结构上则存在明显的断层和落差,在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引导农村居民在衣着、交通和通讯和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各、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健全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缩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除这种城乡居民消费落差和消费断层的必经途径。 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计量分析
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本部分主要进行绝对收入差距和消费需求的计量分析,收入差距主要通过绝对收入差距指标衡量,而消费需求主要通过绝对消费差距指标衡量。这里我们分别取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标进行分析。
凯恩斯绝对消费模型,认为在短期内,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绝对收入。
C=α+βY
其中,c为现期消费水平,a为自发性消费即为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Y为现期收入,β为边际消费倾向。等式两边同时除以Y,可以得到平均消费倾向APC。
APC=C/Y=α/Y+β
我们可以看出,APC平均消费倾向随着Y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即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少,相对应的用于储蓄的比重就越大。一个人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比重会越来越低,所以在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整体的平均消费倾向就越低。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一般小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富人用于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只占收入的小部分,而穷人用于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占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在基本生活资料支出一定时,富人的平均消费倾向要低于穷人的平均消费倾向,要想提高整个社会平均消费倾向,调整社会收入分配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研究城乡消费者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时可以明显看出绝对收入差距和绝对消费差距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
分别对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和城乡消费绝对差距取对数:
Log(dconsume):表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绝对差距的对数形式
Log(dincome):表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距的对数形式。
可以证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为了研究城乡居民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自变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作为因变量,判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如何影响消费差异和具体的影响程度。
Log(dconsume)=0.52+0.91*log(dincome)+0.51*AR(1)
(5.75) (80.43) (3.01)
R^2=0.999 F=14564.75 DW=2.21
回归结果分析:
回归结果符合经济意义解释,同时回归系数都通过F检验和t检验。
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的对数形式99.9%可以由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对数形式所解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每扩大1%,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都会扩大0.91%。这一结论从数据中证实了城乡收入差距是引起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
这和我们之前学习的理论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是一致的,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在一个社会中,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时,收入往往会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这部分人的边际消费倾向的不断下降最终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在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也会不断扩大。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消费是拉动经济快速前进的一辆稳定马车,一旦消费水平出现停滞不前或者是倒退,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将面临重大的挑战。我们应道极力改善这种情况。
结论和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但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是在不断扩大,而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APC在不斷减少。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不仅仅影响了社会整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而且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论证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引起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作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的居民消费需求,是社会经济赖以持久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几点个人认为可行的对策:
(1)着重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力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于天然的二元经济结构,政府应当不断刺激农村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创新的机会,弥补农村先天禀赋的不足的问题;同时为农村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创业资助补贴、减免税收、优惠信贷等政策,为农村居民增收创收创造有利条件。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给农村带来新的活力从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2)全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农村居民生活保障问题。农村持久收入不稳定,在我们提高农村居民现期收入的同时,政府应该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服务机制,以便农村居民有着比较稳定的预期收入,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水平,以此缩小城乡居民持久收入的差距,减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以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3)提高农村科教文化水平。在保障农村居民收入稳定的基础上,应当在农村聚集地建立娱乐场所来刺激农村消费并且加大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互联网下乡等活动。更重要的是在文化教育方面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的文化水平,不仅可以刺激农村对文化产品消费需求而且可以稳定农村生活稳定发展。
糜凯(1991年),男,汉族,江苏,研究生在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
[1]黄新飞,舒元,余典范.制度距离与跨国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11(9)
[2]沈凌,田国强.贫富差别,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需求因素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9(1)
[3]杨汝岱,朱诗娥.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吗?-基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经济研究,2007(12)
[4]陶然,刘明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地方政府开支及财政自主.世界经济文汇,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