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竹又被成为楠竹,属于较为重要的竹类植物之一,具有较强的经济性,为了拓宽毛竹的栽培区域,在林场实际工作中,应合理使用先进的优质丰产培育技术,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合理选择丰产技术方式,提升毛竹的生产质量与产量,充分发挥林场指导工作的积极作用,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对于毛竹林而言,在实际培育的过程中,应遵循丰产培育技术原则,在各方面栽培工作中,可以使用科学方式选择林地区、做好整地工作等,科学开展创新管理活动,提升整体培育质量。
关键词:毛竹;低产林技术;改造
一、毛竹生长发育规律
竹鞭的生长。毛竹的繁殖靠竹鞭的蔓延生长。竹鞭分布深度一般在地表15~40cm范围内,肥沃土壤竹鞭分布较深,贫瘠的土壤分布较浅。竹鞭的生长靠鞭梢伸长来实现的,一般在新竹展枝时(4~5月)鞭鞘开始生长,经顶端分生组织分化产生鞭节、侧芽、鞭箨、鞭根原始体和居间分生组织(又称生长带或生长环),再经分裂、分化、伸长、加大从而形成新的竹鞭。鞭鞘年生长期一般有5~6个月,7~9月份生长量最旺,至11月份停止。
竹笋的生长。竹笋的生长分为地下和地上2个生长阶段。竹笋地下生长阶段的特点是:生长慢,时间长,跨越2个年份,总体可划分为笋芽分化期、孕笋期和长笋期3个时期。地上生长阶段可分为出笋初期、出笋盛期和出笋末期3个阶段。毛竹笋出土,要求旬平均温度10℃以上。
竹竿生长。毛竹竹竿生长分秆形生长(幼竹生长)和成竹生长(材质生长)2个阶段。毛竹秆形生长从笋尖露头到幼竹展叶需要40~60天,前期笋时间长,后期笋时间短。秆形生长可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末期4个生长时期。
成竹的生长。幼竹形成后,秆形生长结束,竹竿的高度、粗度和体积不再有明显变化,即进入材质生长时期。材质生长可以分为增进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二、毛竹低产林的技术改造
荒芜低产毛竹林,主要分布在毛竹林面积大,劳力不足、交通不便和仍处传统经营的边远深山,其主要特征是毛竹中混生着不同比例的松闊乔木,但以毛竹为优势,林下各种灌木、藤蔓、杂草从生。由于长期失管,林地荒芜。衰败低产毛竹林,其主要特征是立竹稀疏。小老竹占一半以上,毛竹平均胸径通常在8cm以下,林相残破,郁闭度低于0.5,竹秆低矮尖削。导致毛竹衰败的原因,主要是掠夺性经营,其次是管理措施粗放。此外,毛竹林遭受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立地贫瘠低产毛竹林,主要分布在毛竹山的山顶、山瘠,这些地方陡坡岭急,土层瘠薄,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其主要特征是立竹小、低矮,分布不均匀,大小参差不齐,林下杂草丛生,较荒芜。形成主要原因是立地条件不太适合毛竹生长。
改善竹林生长条件。①林地清理:全面砍除林内杂灌木,适量保留林内混生的窄冠型深根系,与毛竹无共同病虫害,对毛竹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珍稀、速生、阔叶树种(如:楠木、杨梅、南酸枣、甜槠、米槠、栎类、红豆杉、三尖杉、香榧、枫香、檫树、红椿等),及林窗中的针叶树,包括部分幼树,但保留树冠投影面积不超过30%(10~15株/667m2)且应与毛竹呈星散状混交,其余全部砍除。伐除雪压、病虫、枯死毛竹及部分胸径6cm以下的小径毛竹和9年生以上的老毛竹,粗大杂灌木运出利用,细小枝丫铺于林地。②劈山抚育:每年夏季(6~8月)劈山抚育1次,劈除林内杂草灌木,连续劈山抚育3年后,以后视林内杂灌情况进行劈山抚育,并将劈倒后的杂灌摊放于林内腐烂。③林地垦覆:立竹密度160株/667m2以上,坡度平缓的林分,实行翻垦林地,清除树桩、竹蔸、老竹鞭以及大石块。间隔6年翻垦1次,大年7~8月间翻垦,深度30cm左右,将杂草翻埋土内,并深埋跳鞭。④竹林施肥:视经济条件和竹林土壤肥力状况增施肥料。一般667m2施尿素15~20kg或菜枯饼150kg。化肥于出笋小年(孕笋年)秋季施入,采用穴施,即在立竹上坡方向距竹基部30cm处挖穴施肥,穴深20cm,施后及时覆土埋实。饼肥于出笋大年新竹开枝展叶后的夏季施入,采用林内开沟埋肥,即按间距1m开水平条沟、沟深20cm以上,1m长沟内投肥约0.25kg,投肥后及时覆土。或竹蔸施肥,或竹腔施肥。⑤适度钩梢或摇梢:冬季冰雪损害严重的竹林,实行钩梢或摇梢,于10~11月进行,当年新竹钩梢,留枝15盘以上。或于新竹开始展枝至4~5盘时摇梢,摇去梢头。
调节竹林结构。①定量留笋养竹:低产毛竹林应严格控制挖冬笋,或不挖冬笋、严禁刨鞭寻笋,采用开穴采笋,春节前采笋1~2次,挖笋后必须回填笋穴。春笋采挖已出土的笋。采挖出笋初期的小径笋、弱笋、浅鞭笋,个体较大的早期笋应留养,2~3天选挖1次。竹笋大量出土的盛期,着重选择大径级健壮竹笋留养成竹,并注意分布均匀,竹林出笋大年667m2留养60~80株,小年笋尽量留养。小径级竹笋和出笋后期的竹笋,除林窗、林缘处个别选留外,均应及早挖取利用,挖笋后回填笋穴。②合理采伐:未达到竹林密度200株/667m2的竹林要严格控制砍竹,连续3~5年禁止对竹林采伐和挖笋。留足Ⅲ度(1~5年生)竹,适当保留Ⅳ度(6~7年生)竹补空,分年采伐Ⅳ度(6~7年生)竹,维持竹林Ⅰ~Ⅲ度竹各占30%,Ⅳ度竹占10%的年龄结构。砍伐量小于生长量。
注重生态平衡。一是不宜经营大面积毛竹纯林,保留伴生阔叶树、针叶树,以窄冠型的落叶阔叶树为主,包括幼树,伴生树木数量一般控制在树冠投影面积30%以下,10~15株/667m2。二是在砍杂抚育时,要选留乔木树种的萌蘖幼树或幼苗,以培育恢复竹林植物多样性结构。竹林的全垦抚育与劈山抚育交叉进行,实行下坡竹林全垦,上坡竹林劈山砍杂,缓坡竹林全垦,陡坡竹林劈山,不搞一刀切。三是山坡竹林上部或山顶、山脊部分,保留较多的混生乔木,或保留针、阔叶乔木林或灌木林,形成山顶戴帽式的块状混交。
三、结束语
在低产林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在实际栽培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保证合理选择培育地址,并遵循肥料的应用原则,确保在科学管理的情况下提升毛竹林的栽培效益。
参考文献:
[1]潘必生.毛竹林优质丰产培育技术探讨[J].农家参谋.2018(15).
作者简介:彭小红,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邱村林业工作站。
关键词:毛竹;低产林技术;改造
一、毛竹生长发育规律
竹鞭的生长。毛竹的繁殖靠竹鞭的蔓延生长。竹鞭分布深度一般在地表15~40cm范围内,肥沃土壤竹鞭分布较深,贫瘠的土壤分布较浅。竹鞭的生长靠鞭梢伸长来实现的,一般在新竹展枝时(4~5月)鞭鞘开始生长,经顶端分生组织分化产生鞭节、侧芽、鞭箨、鞭根原始体和居间分生组织(又称生长带或生长环),再经分裂、分化、伸长、加大从而形成新的竹鞭。鞭鞘年生长期一般有5~6个月,7~9月份生长量最旺,至11月份停止。
竹笋的生长。竹笋的生长分为地下和地上2个生长阶段。竹笋地下生长阶段的特点是:生长慢,时间长,跨越2个年份,总体可划分为笋芽分化期、孕笋期和长笋期3个时期。地上生长阶段可分为出笋初期、出笋盛期和出笋末期3个阶段。毛竹笋出土,要求旬平均温度10℃以上。
竹竿生长。毛竹竹竿生长分秆形生长(幼竹生长)和成竹生长(材质生长)2个阶段。毛竹秆形生长从笋尖露头到幼竹展叶需要40~60天,前期笋时间长,后期笋时间短。秆形生长可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末期4个生长时期。
成竹的生长。幼竹形成后,秆形生长结束,竹竿的高度、粗度和体积不再有明显变化,即进入材质生长时期。材质生长可以分为增进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二、毛竹低产林的技术改造
荒芜低产毛竹林,主要分布在毛竹林面积大,劳力不足、交通不便和仍处传统经营的边远深山,其主要特征是毛竹中混生着不同比例的松闊乔木,但以毛竹为优势,林下各种灌木、藤蔓、杂草从生。由于长期失管,林地荒芜。衰败低产毛竹林,其主要特征是立竹稀疏。小老竹占一半以上,毛竹平均胸径通常在8cm以下,林相残破,郁闭度低于0.5,竹秆低矮尖削。导致毛竹衰败的原因,主要是掠夺性经营,其次是管理措施粗放。此外,毛竹林遭受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立地贫瘠低产毛竹林,主要分布在毛竹山的山顶、山瘠,这些地方陡坡岭急,土层瘠薄,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其主要特征是立竹小、低矮,分布不均匀,大小参差不齐,林下杂草丛生,较荒芜。形成主要原因是立地条件不太适合毛竹生长。
改善竹林生长条件。①林地清理:全面砍除林内杂灌木,适量保留林内混生的窄冠型深根系,与毛竹无共同病虫害,对毛竹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珍稀、速生、阔叶树种(如:楠木、杨梅、南酸枣、甜槠、米槠、栎类、红豆杉、三尖杉、香榧、枫香、檫树、红椿等),及林窗中的针叶树,包括部分幼树,但保留树冠投影面积不超过30%(10~15株/667m2)且应与毛竹呈星散状混交,其余全部砍除。伐除雪压、病虫、枯死毛竹及部分胸径6cm以下的小径毛竹和9年生以上的老毛竹,粗大杂灌木运出利用,细小枝丫铺于林地。②劈山抚育:每年夏季(6~8月)劈山抚育1次,劈除林内杂草灌木,连续劈山抚育3年后,以后视林内杂灌情况进行劈山抚育,并将劈倒后的杂灌摊放于林内腐烂。③林地垦覆:立竹密度160株/667m2以上,坡度平缓的林分,实行翻垦林地,清除树桩、竹蔸、老竹鞭以及大石块。间隔6年翻垦1次,大年7~8月间翻垦,深度30cm左右,将杂草翻埋土内,并深埋跳鞭。④竹林施肥:视经济条件和竹林土壤肥力状况增施肥料。一般667m2施尿素15~20kg或菜枯饼150kg。化肥于出笋小年(孕笋年)秋季施入,采用穴施,即在立竹上坡方向距竹基部30cm处挖穴施肥,穴深20cm,施后及时覆土埋实。饼肥于出笋大年新竹开枝展叶后的夏季施入,采用林内开沟埋肥,即按间距1m开水平条沟、沟深20cm以上,1m长沟内投肥约0.25kg,投肥后及时覆土。或竹蔸施肥,或竹腔施肥。⑤适度钩梢或摇梢:冬季冰雪损害严重的竹林,实行钩梢或摇梢,于10~11月进行,当年新竹钩梢,留枝15盘以上。或于新竹开始展枝至4~5盘时摇梢,摇去梢头。
调节竹林结构。①定量留笋养竹:低产毛竹林应严格控制挖冬笋,或不挖冬笋、严禁刨鞭寻笋,采用开穴采笋,春节前采笋1~2次,挖笋后必须回填笋穴。春笋采挖已出土的笋。采挖出笋初期的小径笋、弱笋、浅鞭笋,个体较大的早期笋应留养,2~3天选挖1次。竹笋大量出土的盛期,着重选择大径级健壮竹笋留养成竹,并注意分布均匀,竹林出笋大年667m2留养60~80株,小年笋尽量留养。小径级竹笋和出笋后期的竹笋,除林窗、林缘处个别选留外,均应及早挖取利用,挖笋后回填笋穴。②合理采伐:未达到竹林密度200株/667m2的竹林要严格控制砍竹,连续3~5年禁止对竹林采伐和挖笋。留足Ⅲ度(1~5年生)竹,适当保留Ⅳ度(6~7年生)竹补空,分年采伐Ⅳ度(6~7年生)竹,维持竹林Ⅰ~Ⅲ度竹各占30%,Ⅳ度竹占10%的年龄结构。砍伐量小于生长量。
注重生态平衡。一是不宜经营大面积毛竹纯林,保留伴生阔叶树、针叶树,以窄冠型的落叶阔叶树为主,包括幼树,伴生树木数量一般控制在树冠投影面积30%以下,10~15株/667m2。二是在砍杂抚育时,要选留乔木树种的萌蘖幼树或幼苗,以培育恢复竹林植物多样性结构。竹林的全垦抚育与劈山抚育交叉进行,实行下坡竹林全垦,上坡竹林劈山砍杂,缓坡竹林全垦,陡坡竹林劈山,不搞一刀切。三是山坡竹林上部或山顶、山脊部分,保留较多的混生乔木,或保留针、阔叶乔木林或灌木林,形成山顶戴帽式的块状混交。
三、结束语
在低产林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在实际栽培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保证合理选择培育地址,并遵循肥料的应用原则,确保在科学管理的情况下提升毛竹林的栽培效益。
参考文献:
[1]潘必生.毛竹林优质丰产培育技术探讨[J].农家参谋.2018(15).
作者简介:彭小红,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邱村林业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