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教材中文言文篇幅较多,明珠璀璨,字字瑰丽。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简洁、精炼的特点更是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学独有的艺术魅力。古人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的积累,哪能“下笔如有神”,如果没有“熟读唐诗三百首”,哪能“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古人对背诵十分重视。其实,现代大作家也从背诵中获得不朽的成就。梁启超在三十岁前能把《史记》背下来,巴金能背诵《古文观止》二百篇,如果他们没有平时的背诵积累,哪來文不加点,挥洒自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针对艰涩难懂的文言句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以求熟读成诵。可见要想学好文言文,必须重视背诵,掌握文言文的背诵策略。背诵有利于增强表达能力,有利于加深理解,更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而中学教材中文言文名篇较多,背诵任务较重,如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呢?笔者就其背诵策略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参照译文背诵法
我们知道,背诵文言文首先需了解文章的大意,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才能明白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便于背诵。参照译文背诵法要求学生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根据现代汉语的意思对照文言文内容进行诵读,这样反复练习,即可达到背诵目的。如背诵《出师表》,先让学生译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明确该段所写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熟读此段,接着看一句译文“我本来是一个平民”读一句原文“臣本布衣”,这样反复交替诵读。熟读之后,可以只看译文进行背诵。参照译文背诵法大大地提高了背诵效率,既节省了背诵时间,又理解了文章大意,实可谓一举两得。
二、理清思路背诵法
有时学生虽理解了文章大意,却理不清文章思路,这也会给背诵课文带来困难,所以在背诵之时我们需教会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思路清晰了,背诵课文也就水到渠成。如在背诵《醉翁亭记》第一段时,有这样一些句式“环滁皆山也”、“琅琊也”、“醉翁亭也”、“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故自号醉翁也”由此即可发现该段的一大特点,每句末尾都有一个“也”字,含有“也”的语句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作者由远及近地引出醉翁亭,再由亭引出文章的主人公醉翁,背诵便可按作者清晰的写作思路进行。了。又如背诵“至于负者歌于途……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段,让学生找出有“也”的句子:“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原来每个“也”字表示一个情节,滁人游是怎样的情景?太守宴是如何就地取材?众宾欢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太守的醉态又是怎样的神态?按照文章思路想象与民同乐的情景,背诵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三、角色表演背诵法
学生单一地背诵文言文难免枯燥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背诵的效果就会立竿见影。采用表演的方式促进背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要求学生背诵《唐雎不辱使命》时,我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表演竞赛,对优胜者予以鼓励,学生表演完后再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能流利地背诵全文,还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全面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唐雎的不卑不亢、机智勇敢以及秦王的色厉内荏、阴险狡诈。又如背诵《邹忌讽齐王纳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邹忌和齐王,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边背诵边表演,从而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以达到背诵的目的。
四、抄读背诵法
这是综合运用眼、口、手、心的背诵方法,边抄边读。“手抄一遍,胜读十遍”,学生在抄写句子时,无形之中在反复读这个句子,抄一句就会读上好几句,学生便做到了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也就达到了强化记忆的目的。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比较拗口,背诵难度大,学生一段段地抄,一段段地背,先抄后读,边抄边读,读后再抄,如此往复,背诵效果很好。
五、谱曲背诵法
对于喜欢唱歌的学生来说,如果所学的文言文能谱成曲来学习,那将是一件乐事。爱唱歌是一种快乐的表现,文言文本来就枯燥无味,如果用自己熟悉的曲调进行哼唱,这种“美读法”就是一种享受。我们熟悉的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蒹葭》《相见欢》。只要爱唱歌的学生,即使不了解文章内容,也能够背诵,其它的文言文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六、示范促背法
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要有一桶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性背诵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背诵热情。教师入情入境、声情并茂的背诵能唤起学生的共鸣。除了老师的示范性背诵之外,还可以让那些优秀学生展示背诵,这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鞭策。
总之,背诵是积累文言文知识的有效途径,背诵能激发智慧,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种方法相结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背诵,让背诵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这才是最佳的方法。
一、参照译文背诵法
我们知道,背诵文言文首先需了解文章的大意,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才能明白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便于背诵。参照译文背诵法要求学生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根据现代汉语的意思对照文言文内容进行诵读,这样反复练习,即可达到背诵目的。如背诵《出师表》,先让学生译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明确该段所写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熟读此段,接着看一句译文“我本来是一个平民”读一句原文“臣本布衣”,这样反复交替诵读。熟读之后,可以只看译文进行背诵。参照译文背诵法大大地提高了背诵效率,既节省了背诵时间,又理解了文章大意,实可谓一举两得。
二、理清思路背诵法
有时学生虽理解了文章大意,却理不清文章思路,这也会给背诵课文带来困难,所以在背诵之时我们需教会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思路清晰了,背诵课文也就水到渠成。如在背诵《醉翁亭记》第一段时,有这样一些句式“环滁皆山也”、“琅琊也”、“醉翁亭也”、“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故自号醉翁也”由此即可发现该段的一大特点,每句末尾都有一个“也”字,含有“也”的语句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作者由远及近地引出醉翁亭,再由亭引出文章的主人公醉翁,背诵便可按作者清晰的写作思路进行。了。又如背诵“至于负者歌于途……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段,让学生找出有“也”的句子:“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原来每个“也”字表示一个情节,滁人游是怎样的情景?太守宴是如何就地取材?众宾欢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太守的醉态又是怎样的神态?按照文章思路想象与民同乐的情景,背诵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三、角色表演背诵法
学生单一地背诵文言文难免枯燥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背诵的效果就会立竿见影。采用表演的方式促进背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要求学生背诵《唐雎不辱使命》时,我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表演竞赛,对优胜者予以鼓励,学生表演完后再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能流利地背诵全文,还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全面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唐雎的不卑不亢、机智勇敢以及秦王的色厉内荏、阴险狡诈。又如背诵《邹忌讽齐王纳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邹忌和齐王,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边背诵边表演,从而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以达到背诵的目的。
四、抄读背诵法
这是综合运用眼、口、手、心的背诵方法,边抄边读。“手抄一遍,胜读十遍”,学生在抄写句子时,无形之中在反复读这个句子,抄一句就会读上好几句,学生便做到了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也就达到了强化记忆的目的。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比较拗口,背诵难度大,学生一段段地抄,一段段地背,先抄后读,边抄边读,读后再抄,如此往复,背诵效果很好。
五、谱曲背诵法
对于喜欢唱歌的学生来说,如果所学的文言文能谱成曲来学习,那将是一件乐事。爱唱歌是一种快乐的表现,文言文本来就枯燥无味,如果用自己熟悉的曲调进行哼唱,这种“美读法”就是一种享受。我们熟悉的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蒹葭》《相见欢》。只要爱唱歌的学生,即使不了解文章内容,也能够背诵,其它的文言文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六、示范促背法
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要有一桶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性背诵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背诵热情。教师入情入境、声情并茂的背诵能唤起学生的共鸣。除了老师的示范性背诵之外,还可以让那些优秀学生展示背诵,这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鞭策。
总之,背诵是积累文言文知识的有效途径,背诵能激发智慧,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种方法相结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背诵,让背诵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这才是最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