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拐点不会出现
《财富地产》:近来房地产市场走向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媒体报道,深圳房价下降、北京楼盘打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的研究显示,中国房企上半年的资金缺口多达4000亿元;而恒大上市受挫,各地地块流拍事件不断发生、万科也出让东莞地块50%股权等,加上年初的“拐点论”, “百日剧变论”,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走在风口浪尖上。显然房地产业目前已处于一个关键时刻,对此你怎么看?
印堃华:有观点认为今年房价是下跌的,并且跌得很厉害,我不赞同。
这种观点所认为的下跌,参考的是平均房价。但平均房价反映的不是房价水平问题,而是房价结构问题。他们忽视了一手房和二手房房价有区别,也忽视了中心城区与郊区房价有区别。
以深圳为例,目前市场中一手房均价反应的仅是关外房价,因为关内没有新房源上市,大量新上市的一手房源都位于关外。受供需影响,关外房价有波动很正常。但真正地按照价格水平来看,关内房价不可能降。
就全国而言,前段时间房价不仅没降,反而二三线城市房价普涨,并且这是个补涨行情。这些城市在自身经济发展良好的前提下,只要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等方面投资到位后,都会出现补涨行情。
因此,近期看不到所谓全国房价下跌的情况,这种说法不符合统计学的基础理论。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宏观经济环境的因素。今年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外是能源紧缺、美国次贷风波,国内是经济结构的问题,加上重大自然灾害。目前来看,经济出现滞涨的阴影越来越浓,如果宏观经济出现低谷,有可能导致房市出现低谷。
但我认为,不要过分渲染通胀问题,通胀问题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影响,其中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和美国本身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主要因素。
《财富地产》:新近履新的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曾明确指出: “既要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又要防止过快下跌。”这句话背后是否隐藏更多的房市信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工作是否真的到了“防下跌”的阶段?
印堑华:我认为不存在拐点问题。
房地产市场产生大幅震荡的情况有两种,一个发生了战争,一是出现了全局性经济衰退。正常情况下,按照我国经济的基本发展趋势,不应该会出现全局性衰退的风险。
从目前城市经济发展来看,拐点只有一种情况下才会出现,那就是采取强硬方法人为制造拐点,这种事情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发生过。
因此我们要调整思路,前一段的宏观调控一味地打压投资,想要解决基本建设投资过热,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
实践已经证明,单用货币政策的打压不能解决结构问题,中国基建投资过热的本质是公款投资过热,是地方政府和国有垄断行业巨头投资过热。房地产投资过热中的很大一块就是各行各业的央企,他们将垄断利润转化到多元化经营,出现了多家国企投资房地产的现象。
而这些企业的干部配备、人员素质等都不符合现代房地产业的要求,体制中的弊病也往往使得他们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因此我们要研究调整政策,按照原有政策真正被打压的是民营企业,而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却是创新能力最强的、提供就业机会最多、能够提供价廉物美产品的,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不赞成拐点论的提法,但我们现阶段要严防用不当行为人为地去制造一个拐点。我特别要提醒的是,因为我们是高度集中管理模式,如果指挥不当很有可能会造成新低谷。
楼市长期向上
《财富地产》:中共中央、国务院6月13日召开会议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根据这次会议精神,未来是否会有放松调控政策的可能性?
印堃华: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有道理。
房地产这个引擎不能熄火,1994~1997年的经济衰退,就是因为房地产引擎熄火了,所以在1998年后,又想办法重新启动了这个引擎,把房地产业特别是住房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使得国民经济慢慢走出低谷,消除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
这一轮房价的暴涨,是政府逆向调控的结果。
要解决房价问题,还是我以前说的,扩大有效供给、疏导过度需求、降低成本税费、压缩利润空间。压缩利润空间就要充分竞争,不要充分竞争向垄断竞争过度,尽可能地反对垄断。
《财富地产》: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后,我国房地产市场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印堃华:前段时间,我们过于渲染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片面夸大了银行信贷风险。
但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不看到我国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差异。
首先,我国购房个贷都是优质贷款而不是次级贷款。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在美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美国百姓先消费后赚钱,一旦经济遇到风吹草动,没有家庭积蓄来缓和这个危机。而我国完全不同,老百姓都是先赚钱再消费。
其次,美国房地产市场已发展到供大于求的阶段,一旦市场出现状况,房价就会应声下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城市中商品房市场不可能供大于求。
美国次贷风波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次贷?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放出这些贷款的机构为了尽快收回其资金,则将这些贷款发行成债券。于是很多国际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都纷纷投入了次级贷款债券。
因为次级贷款发放的人群本身是信用状况比较差的,其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比较大,在美国楼市走势良好的情况下,如果这些人出现违约现象,放贷机构可以收回抵押的房子,再将其卖掉来回笼资金。
但从20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出现下滑,房价开始下跌,于是通过次贷购买来房子将难以出售或抵押获得融资。这样就造成了在次贷发放对象的违约率不变的情况下,放贷者即使将抵押的房子收回也不能完全收回其损失,而这将导致在其身后的购买了这些债券各大投资机构的亏损。
通过金融杠杆的放大效应,产生了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危机。
上海观望气氛浓
《财富地产》:目前上海房地产形势如何?你认为上海目前需要救市吗?
印堃华:从基本经济状况来看,上海不可能出现房地产危机。因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比较稳定,前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比较彻底,经济向上的潜力还是很大,在国内外都看好上海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经济下行的情况。
究竟上海有没有像有些媒体人所说,上海都在跌价,我认为也要分析。
现在上海房价价格有所松动,甚至有所下跌的是哪些区域?是外环外、包括郊环外,但也不是千篇一律,也是由于某一时期土地供应量过大、房源过多造成的。
很明显,整体来看上海房地产市场 处于观望态势。眼前大家观望的原因有二,一是对宏观经济前景的担忧,一是受银行信贷政策影响。
有人说,这是宏观调控的胜利。我想问的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是房价跌下来,而是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能够保持稳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简单把打压房价作为调控目标,是本末倒置的。
很多观望者不是不要买房,他们有正常的改善需求、投资兼自住需求,这些需求在观望的情况受到抑制,一旦了解真正的内情后就会散发出来。
具体分析,中环以内可供开发利用土地已经很少,房源供给非常稀缺。中环内新开楼盘一上市就热销,说明在目前情况下价格合理、产品质量较好的楼盘,大家仍旧抢着买。
《财富地产》:那么如何重建老百姓购房信心?
印堑华:关键是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前段时间舆论导向出了毛病,走了两个极端。最早是“要让穷人买得起房”,后来是“房价高都是开发商惹的祸”。也包括号召老百姓不要买房,因为房价要大跌,这都是误导。
短期内房价有波动,这不奇怪,但不要把短期的波动放大,制造预期,这是对国民经济不利的。
如果中国股市不好,楼市不好,将来还有什么经济好呢?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股市的资金都是百姓手头的闲散资金,套在股市后社会影响不好,但对实体经济的打压相对较小。
而楼市完全不一样,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先导性产业,如果房地产业萎缩,相关产业市场就要萎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说到底,倘若真像某些同志所希望的那样上海房价降一半,想在那个时候买房子的人可能连自己的饭碗都没了。
九条建议
《财富地产》: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房地产产业如何才能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印堃华:提几条建议。
第一,要调整舆论导向,正确引导,不能片面谩骂。 第二,信贷政策要有所完善,区别对待。今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很大一部分需求是梯度改善住房条件,和人口机械增长所产生的需求,因此在信贷政策上要有区别对待,不能一味进行打压。
对开发房贷也不应压缩。房地产业既然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它的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有资本循环,资金是它的血液,一旦血流不畅开发行为就没法完成。
前段时间拼命地打压投资,这是不对的。我国国民经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投资有政府投资、企业投资、老百姓投资等。投资打下去,经济就上不去。
第三,要鼓励房地产企业从事租赁业,发展一批房地产经营商,以经营中低价位的住宅出租为主。为实现这一点,现有税收政策要调整,目前租赁市场的税收太高,比如租金5.5%的营业税附加,租金12%的房地产税等,因为持有房地产还要支付土地增值税,25%的所得税。如此高额税费,造成开发商开发住宅商品房后立即销售,从不考虑出租。
未来我国的住房市场应包括三种类型商品,商品房包括(一手房和二手房)、用以出租的商品房即租房和廉租屋。
租房是不是应该都有政府开发呢?我认为不是,政府角色和市场角色联合起来,市场化运作,政府在政策上、财政上给予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开发商建造用于出租的房屋给低收入人群,而且可以长期持有,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甚至可以减免地价、减免一定的配套费用,经营中减免一定的税收。长期看,这种经营是有利可图的。
第四,盘活土地市场中已出让地块。对于陷入资金困难的开发企业,政府可以做媒,引进资金帮助他们进行开发,通过股权融资予以解决;允许土地转让,加强土地有效供给,让土地要素能够找到合适买家,甚至可以在税收上给予一定优惠。
第五,对原有政策划定的界限,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特别是那些过时的、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界定。
第六,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既然商业银行间接融资风险太大,与其向外资开放,不如对民间资本市场予以开放。先行可以通过审批,允许民间金融力量组织小额贷款银行和担保公司。第二步,允许有金融资质的经营单位扩大私募基金,通过私募形式,把民间剩余资本集结起来,有序地疏导到需要融资的企业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第七,加强产业协会功能,强内功,互助互帮。如可以组织基金对那些有困难的企业优先实行贷款。浙江商会有类似的基金,上海房地产企业是不是也可以有这样的基金?我建议由行业协会来组织。
第八,用好贴息退税的政策。成都在灾后出台了救市政策。我想我们可以根据上海的情况,地方财政可以发挥一定的力量,舍去短期内一部分的财政收益,来帮助市场恢复信心,帮助购房者恢复信心。使那些有正常购房需求的人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点我认为很重要,而且可以立竿见影。比如我们可以贴息,在什么条件下购买哪些房屋,通过甄别后可以进行贴息,而不是建造经济适用房来卖给他们,贴息的办法比贴本的办法好。
第九,对外资要全面分析,区别对待。进入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业的资本流入,与外资进入套汇套利的热钱要加以区别。
因为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国际化行列,上海要成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城市,就需要一定的外资。外国人前来就业创业,他们有他们的习惯和要求,外资开发商可能更了解这批人的情况,让这样的外资开发商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这些正常的生产经营外资的投入,不能一味限制,即使强制他们仍就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
经适房不宜大量建设
《财富地产》:您刚提到,未来我国的住房市场应包括三种类型商品,商品房、租房和廉租屋,没有包括经济适用房,这是什么原因?
印堃华:我没提经济适用房,原因很简单。我还是认为我国现阶段不宜大量建设经济适用房,也就是只卖不租的经济适用房。
原因有四。
1、经济适用房的土地是无偿划拨,地方政府从本身利益角度出发,不会拿出优质地块进行建设。并且优质地块建造经济适用房机会成本也过高,从经济角度看也不合适。于是我们看到经济适用房都是建设在偏远的郊区,百姓居住在此,不便于就业,配套服务跟不上,进城工作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太高。
2、财政补贴是全民财政,应该补贴给最穷的人。经济适用房只卖不租,能够买得起这类房子的人肯定不是最穷的。我国现阶段没有那么多财政用于补贴能够买得起房的人,这些钱应该用来补贴租赁廉租屋的人。
3、让老百姓勉强举债购买经济适用房,会挤掉正常必要的消费。由于他们收入有限,而且存在较大职业风险。往往是举债买房后没钱装修,月供很高,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与心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4、当经济适用房大批建造,形成区域规模时,就会形成新的贫民窟,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只卖不租的经济适用房不宜大量开发建设,我建议大量开发租屋,不是商品房的租屋,是经济适用租房。
《财富地产》:近来房地产市场走向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媒体报道,深圳房价下降、北京楼盘打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的研究显示,中国房企上半年的资金缺口多达4000亿元;而恒大上市受挫,各地地块流拍事件不断发生、万科也出让东莞地块50%股权等,加上年初的“拐点论”, “百日剧变论”,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走在风口浪尖上。显然房地产业目前已处于一个关键时刻,对此你怎么看?
印堃华:有观点认为今年房价是下跌的,并且跌得很厉害,我不赞同。
这种观点所认为的下跌,参考的是平均房价。但平均房价反映的不是房价水平问题,而是房价结构问题。他们忽视了一手房和二手房房价有区别,也忽视了中心城区与郊区房价有区别。
以深圳为例,目前市场中一手房均价反应的仅是关外房价,因为关内没有新房源上市,大量新上市的一手房源都位于关外。受供需影响,关外房价有波动很正常。但真正地按照价格水平来看,关内房价不可能降。
就全国而言,前段时间房价不仅没降,反而二三线城市房价普涨,并且这是个补涨行情。这些城市在自身经济发展良好的前提下,只要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等方面投资到位后,都会出现补涨行情。
因此,近期看不到所谓全国房价下跌的情况,这种说法不符合统计学的基础理论。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宏观经济环境的因素。今年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外是能源紧缺、美国次贷风波,国内是经济结构的问题,加上重大自然灾害。目前来看,经济出现滞涨的阴影越来越浓,如果宏观经济出现低谷,有可能导致房市出现低谷。
但我认为,不要过分渲染通胀问题,通胀问题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影响,其中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和美国本身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主要因素。
《财富地产》:新近履新的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曾明确指出: “既要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又要防止过快下跌。”这句话背后是否隐藏更多的房市信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工作是否真的到了“防下跌”的阶段?
印堑华:我认为不存在拐点问题。
房地产市场产生大幅震荡的情况有两种,一个发生了战争,一是出现了全局性经济衰退。正常情况下,按照我国经济的基本发展趋势,不应该会出现全局性衰退的风险。
从目前城市经济发展来看,拐点只有一种情况下才会出现,那就是采取强硬方法人为制造拐点,这种事情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发生过。
因此我们要调整思路,前一段的宏观调控一味地打压投资,想要解决基本建设投资过热,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
实践已经证明,单用货币政策的打压不能解决结构问题,中国基建投资过热的本质是公款投资过热,是地方政府和国有垄断行业巨头投资过热。房地产投资过热中的很大一块就是各行各业的央企,他们将垄断利润转化到多元化经营,出现了多家国企投资房地产的现象。
而这些企业的干部配备、人员素质等都不符合现代房地产业的要求,体制中的弊病也往往使得他们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因此我们要研究调整政策,按照原有政策真正被打压的是民营企业,而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却是创新能力最强的、提供就业机会最多、能够提供价廉物美产品的,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不赞成拐点论的提法,但我们现阶段要严防用不当行为人为地去制造一个拐点。我特别要提醒的是,因为我们是高度集中管理模式,如果指挥不当很有可能会造成新低谷。
楼市长期向上
《财富地产》:中共中央、国务院6月13日召开会议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根据这次会议精神,未来是否会有放松调控政策的可能性?
印堃华: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有道理。
房地产这个引擎不能熄火,1994~1997年的经济衰退,就是因为房地产引擎熄火了,所以在1998年后,又想办法重新启动了这个引擎,把房地产业特别是住房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使得国民经济慢慢走出低谷,消除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
这一轮房价的暴涨,是政府逆向调控的结果。
要解决房价问题,还是我以前说的,扩大有效供给、疏导过度需求、降低成本税费、压缩利润空间。压缩利润空间就要充分竞争,不要充分竞争向垄断竞争过度,尽可能地反对垄断。
《财富地产》: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后,我国房地产市场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印堃华:前段时间,我们过于渲染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片面夸大了银行信贷风险。
但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不看到我国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差异。
首先,我国购房个贷都是优质贷款而不是次级贷款。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在美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美国百姓先消费后赚钱,一旦经济遇到风吹草动,没有家庭积蓄来缓和这个危机。而我国完全不同,老百姓都是先赚钱再消费。
其次,美国房地产市场已发展到供大于求的阶段,一旦市场出现状况,房价就会应声下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城市中商品房市场不可能供大于求。
美国次贷风波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次贷?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放出这些贷款的机构为了尽快收回其资金,则将这些贷款发行成债券。于是很多国际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都纷纷投入了次级贷款债券。
因为次级贷款发放的人群本身是信用状况比较差的,其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比较大,在美国楼市走势良好的情况下,如果这些人出现违约现象,放贷机构可以收回抵押的房子,再将其卖掉来回笼资金。
但从20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出现下滑,房价开始下跌,于是通过次贷购买来房子将难以出售或抵押获得融资。这样就造成了在次贷发放对象的违约率不变的情况下,放贷者即使将抵押的房子收回也不能完全收回其损失,而这将导致在其身后的购买了这些债券各大投资机构的亏损。
通过金融杠杆的放大效应,产生了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危机。
上海观望气氛浓
《财富地产》:目前上海房地产形势如何?你认为上海目前需要救市吗?
印堃华:从基本经济状况来看,上海不可能出现房地产危机。因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比较稳定,前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比较彻底,经济向上的潜力还是很大,在国内外都看好上海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经济下行的情况。
究竟上海有没有像有些媒体人所说,上海都在跌价,我认为也要分析。
现在上海房价价格有所松动,甚至有所下跌的是哪些区域?是外环外、包括郊环外,但也不是千篇一律,也是由于某一时期土地供应量过大、房源过多造成的。
很明显,整体来看上海房地产市场 处于观望态势。眼前大家观望的原因有二,一是对宏观经济前景的担忧,一是受银行信贷政策影响。
有人说,这是宏观调控的胜利。我想问的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是房价跌下来,而是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能够保持稳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简单把打压房价作为调控目标,是本末倒置的。
很多观望者不是不要买房,他们有正常的改善需求、投资兼自住需求,这些需求在观望的情况受到抑制,一旦了解真正的内情后就会散发出来。
具体分析,中环以内可供开发利用土地已经很少,房源供给非常稀缺。中环内新开楼盘一上市就热销,说明在目前情况下价格合理、产品质量较好的楼盘,大家仍旧抢着买。
《财富地产》:那么如何重建老百姓购房信心?
印堑华:关键是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前段时间舆论导向出了毛病,走了两个极端。最早是“要让穷人买得起房”,后来是“房价高都是开发商惹的祸”。也包括号召老百姓不要买房,因为房价要大跌,这都是误导。
短期内房价有波动,这不奇怪,但不要把短期的波动放大,制造预期,这是对国民经济不利的。
如果中国股市不好,楼市不好,将来还有什么经济好呢?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股市的资金都是百姓手头的闲散资金,套在股市后社会影响不好,但对实体经济的打压相对较小。
而楼市完全不一样,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先导性产业,如果房地产业萎缩,相关产业市场就要萎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说到底,倘若真像某些同志所希望的那样上海房价降一半,想在那个时候买房子的人可能连自己的饭碗都没了。
九条建议
《财富地产》: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房地产产业如何才能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印堃华:提几条建议。
第一,要调整舆论导向,正确引导,不能片面谩骂。 第二,信贷政策要有所完善,区别对待。今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很大一部分需求是梯度改善住房条件,和人口机械增长所产生的需求,因此在信贷政策上要有区别对待,不能一味进行打压。
对开发房贷也不应压缩。房地产业既然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它的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有资本循环,资金是它的血液,一旦血流不畅开发行为就没法完成。
前段时间拼命地打压投资,这是不对的。我国国民经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投资有政府投资、企业投资、老百姓投资等。投资打下去,经济就上不去。
第三,要鼓励房地产企业从事租赁业,发展一批房地产经营商,以经营中低价位的住宅出租为主。为实现这一点,现有税收政策要调整,目前租赁市场的税收太高,比如租金5.5%的营业税附加,租金12%的房地产税等,因为持有房地产还要支付土地增值税,25%的所得税。如此高额税费,造成开发商开发住宅商品房后立即销售,从不考虑出租。
未来我国的住房市场应包括三种类型商品,商品房包括(一手房和二手房)、用以出租的商品房即租房和廉租屋。
租房是不是应该都有政府开发呢?我认为不是,政府角色和市场角色联合起来,市场化运作,政府在政策上、财政上给予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开发商建造用于出租的房屋给低收入人群,而且可以长期持有,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甚至可以减免地价、减免一定的配套费用,经营中减免一定的税收。长期看,这种经营是有利可图的。
第四,盘活土地市场中已出让地块。对于陷入资金困难的开发企业,政府可以做媒,引进资金帮助他们进行开发,通过股权融资予以解决;允许土地转让,加强土地有效供给,让土地要素能够找到合适买家,甚至可以在税收上给予一定优惠。
第五,对原有政策划定的界限,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特别是那些过时的、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界定。
第六,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既然商业银行间接融资风险太大,与其向外资开放,不如对民间资本市场予以开放。先行可以通过审批,允许民间金融力量组织小额贷款银行和担保公司。第二步,允许有金融资质的经营单位扩大私募基金,通过私募形式,把民间剩余资本集结起来,有序地疏导到需要融资的企业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第七,加强产业协会功能,强内功,互助互帮。如可以组织基金对那些有困难的企业优先实行贷款。浙江商会有类似的基金,上海房地产企业是不是也可以有这样的基金?我建议由行业协会来组织。
第八,用好贴息退税的政策。成都在灾后出台了救市政策。我想我们可以根据上海的情况,地方财政可以发挥一定的力量,舍去短期内一部分的财政收益,来帮助市场恢复信心,帮助购房者恢复信心。使那些有正常购房需求的人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点我认为很重要,而且可以立竿见影。比如我们可以贴息,在什么条件下购买哪些房屋,通过甄别后可以进行贴息,而不是建造经济适用房来卖给他们,贴息的办法比贴本的办法好。
第九,对外资要全面分析,区别对待。进入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业的资本流入,与外资进入套汇套利的热钱要加以区别。
因为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国际化行列,上海要成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城市,就需要一定的外资。外国人前来就业创业,他们有他们的习惯和要求,外资开发商可能更了解这批人的情况,让这样的外资开发商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这些正常的生产经营外资的投入,不能一味限制,即使强制他们仍就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
经适房不宜大量建设
《财富地产》:您刚提到,未来我国的住房市场应包括三种类型商品,商品房、租房和廉租屋,没有包括经济适用房,这是什么原因?
印堃华:我没提经济适用房,原因很简单。我还是认为我国现阶段不宜大量建设经济适用房,也就是只卖不租的经济适用房。
原因有四。
1、经济适用房的土地是无偿划拨,地方政府从本身利益角度出发,不会拿出优质地块进行建设。并且优质地块建造经济适用房机会成本也过高,从经济角度看也不合适。于是我们看到经济适用房都是建设在偏远的郊区,百姓居住在此,不便于就业,配套服务跟不上,进城工作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太高。
2、财政补贴是全民财政,应该补贴给最穷的人。经济适用房只卖不租,能够买得起这类房子的人肯定不是最穷的。我国现阶段没有那么多财政用于补贴能够买得起房的人,这些钱应该用来补贴租赁廉租屋的人。
3、让老百姓勉强举债购买经济适用房,会挤掉正常必要的消费。由于他们收入有限,而且存在较大职业风险。往往是举债买房后没钱装修,月供很高,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与心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4、当经济适用房大批建造,形成区域规模时,就会形成新的贫民窟,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只卖不租的经济适用房不宜大量开发建设,我建议大量开发租屋,不是商品房的租屋,是经济适用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