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教学细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是如何打造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而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及时捕捉每一个教学细节,在细节上做文章,让学生尽享细节之美,让课堂教学在生成中绽放精彩!
关键词:细节;关注;课堂教学;绽放精彩
“泰山不拒细壤,故不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不能就其深。”只有认真演绎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细节,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
一、关注细节,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受认知基础、心理特点、水平能力等方面影响,课文多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时,老师就要关注这些细节,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拉近与文本、文本人物之間的距离,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举两得。
在执教《一夜的工作》时,我考虑到学生对周总理生活简朴了解会不深,于是,在讲解周总理生活简朴时,巧设情境,播放了一段周总理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录像片断,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情景中,当观看完录像片断后,我顺势提问: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总理?结果学生都能吐露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不理解”,或对课文内容感到生疏,如果老师能善于发现,并关注这些细节,为学生提供“源头活水”,那么就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的情感,助课堂教学一臂之力。
二、善抓细节,推波助澜
文本中有一些细节描写是教者必须关注的,把握这些细节是解读文本的钥匙,但学生往往对这些细节的理解停留于片面上,没能真正读懂文本的内涵。如果老师能善于抓住文本的这些细节,引导学生推波助澜,那么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茅塞顿开,从而突破重难点,生成有效课堂。
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第六、七自然段时,我抓住细节之处,如“多么,多么”等字眼,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个感叹句,抒发的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周总理的赞美之情,所以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多么”这个词,要读出赞美的语气来。通过这样引导,加上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受到了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感染,与作者、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及时捕捉,把握好文本细节,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肤浅走向深刻,由枯燥走向生动,从而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巧用细节,顺学而教
叶澜教授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提供质疑的平台,让学生大胆质疑,然后巧用这些具有“生成价值”的细节,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从而凸现学生的精彩个性,使课堂在没有预料的精彩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比如在研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笑谈碰壁”那个片断时,我问:“鲁迅先生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然后我课件出示当时的背景资料,让学生结合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再深入探讨这句话的含义。通过这样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学生自然就迎刃而解了,知识的生成也就水到渠成。可见,一个生成的细节,往往能体现出一节课的精彩。
四、挖掘细节,谋求高效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堂上,如果老师能细心挖掘教材中的细节进行教学,将会成为精彩课堂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发现课文中写诸葛亮的说话地方共有11处多,却只有一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于是,我便抓住这个“笑”字,引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诸葛亮他到底在笑谁,笑什么?结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纷纷展开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在笑鲁肃,笑他忠厚老实、什么都被蒙在鼓里;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在笑曹操,笑他生性多疑、轻易就中了自己的计;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在笑周瑜的不自量力、所实施的奸记不能得逞……
一个看似简单的细节教学,不但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使学生对古典人物的形象有了更加清晰、丰满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由此可见,细心挖掘文本隐藏的细节,并在细节处下功夫,方可于细微之处见成效。
五、创设细节,生成精彩
精彩源于细节,一节成功的课例,往往会有许多生动精彩的教学细节。我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一夜的工作》,让我们领略到了细节生成的精彩!记得他在指导学生朗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段话时,为了提升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王老师巧设了三个朗读情景,让学生在这三个情景中,反复诵读这段话,使他与学生、文本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产生了“一唱三叹”的效果,学生被扣响了情感的和弦,也深刻体会到周总理工作态度是如此的认真、一丝不苟、全神贯注。
教学无小事,处处是细节。只有关注教学细节,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处下功夫,才能打造高效课堂,绽放课堂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2]http://www.lbx777.com/yw012/x_yydgz/jxsl03.htm 王崧舟教学实录《一夜的工作》
(作者单位:东莞市洪梅镇教育管理中心,广东 东莞 523160)
关键词:细节;关注;课堂教学;绽放精彩
“泰山不拒细壤,故不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不能就其深。”只有认真演绎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细节,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
一、关注细节,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受认知基础、心理特点、水平能力等方面影响,课文多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时,老师就要关注这些细节,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拉近与文本、文本人物之間的距离,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举两得。
在执教《一夜的工作》时,我考虑到学生对周总理生活简朴了解会不深,于是,在讲解周总理生活简朴时,巧设情境,播放了一段周总理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录像片断,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情景中,当观看完录像片断后,我顺势提问: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总理?结果学生都能吐露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不理解”,或对课文内容感到生疏,如果老师能善于发现,并关注这些细节,为学生提供“源头活水”,那么就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的情感,助课堂教学一臂之力。
二、善抓细节,推波助澜
文本中有一些细节描写是教者必须关注的,把握这些细节是解读文本的钥匙,但学生往往对这些细节的理解停留于片面上,没能真正读懂文本的内涵。如果老师能善于抓住文本的这些细节,引导学生推波助澜,那么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茅塞顿开,从而突破重难点,生成有效课堂。
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第六、七自然段时,我抓住细节之处,如“多么,多么”等字眼,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个感叹句,抒发的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周总理的赞美之情,所以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多么”这个词,要读出赞美的语气来。通过这样引导,加上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受到了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感染,与作者、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及时捕捉,把握好文本细节,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肤浅走向深刻,由枯燥走向生动,从而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巧用细节,顺学而教
叶澜教授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提供质疑的平台,让学生大胆质疑,然后巧用这些具有“生成价值”的细节,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从而凸现学生的精彩个性,使课堂在没有预料的精彩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比如在研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笑谈碰壁”那个片断时,我问:“鲁迅先生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然后我课件出示当时的背景资料,让学生结合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再深入探讨这句话的含义。通过这样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学生自然就迎刃而解了,知识的生成也就水到渠成。可见,一个生成的细节,往往能体现出一节课的精彩。
四、挖掘细节,谋求高效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堂上,如果老师能细心挖掘教材中的细节进行教学,将会成为精彩课堂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发现课文中写诸葛亮的说话地方共有11处多,却只有一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于是,我便抓住这个“笑”字,引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诸葛亮他到底在笑谁,笑什么?结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纷纷展开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在笑鲁肃,笑他忠厚老实、什么都被蒙在鼓里;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在笑曹操,笑他生性多疑、轻易就中了自己的计;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在笑周瑜的不自量力、所实施的奸记不能得逞……
一个看似简单的细节教学,不但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使学生对古典人物的形象有了更加清晰、丰满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由此可见,细心挖掘文本隐藏的细节,并在细节处下功夫,方可于细微之处见成效。
五、创设细节,生成精彩
精彩源于细节,一节成功的课例,往往会有许多生动精彩的教学细节。我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一夜的工作》,让我们领略到了细节生成的精彩!记得他在指导学生朗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段话时,为了提升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王老师巧设了三个朗读情景,让学生在这三个情景中,反复诵读这段话,使他与学生、文本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产生了“一唱三叹”的效果,学生被扣响了情感的和弦,也深刻体会到周总理工作态度是如此的认真、一丝不苟、全神贯注。
教学无小事,处处是细节。只有关注教学细节,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处下功夫,才能打造高效课堂,绽放课堂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2]http://www.lbx777.com/yw012/x_yydgz/jxsl03.htm 王崧舟教学实录《一夜的工作》
(作者单位:东莞市洪梅镇教育管理中心,广东 东莞 52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