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魂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089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花,潺溪,山涧,清明。
  十二岁的时候,在乡下,在田间,油菜花映得满眼是金灿灿的世界,心里便觉得暖。玩耍间与伙伴时常跑到玫瑰田去玩,每片玫瑰花瓣,黄的,红的,白的落了一地,用竹扫把一扫就是一畚箕,到后来大家都把扫玫瑰田当作苦差事,扫好之后顺手倒入田边的澄溪中,千红万紫的玫瑰花瓣霎时铺满河面,往下游流去,偶尔我也能感受到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忧伤之美。
  细细品味《红楼梦》中花开花落的情境,也许是岁月的年轮未让我感知红学中的真谛,感知也需要时间这一味良药。在胡适先生的《也是微云》中提到:也是微云过后月光明,只不见去年的游伴,也没有当日的心情,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门看月,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这夜月可能是寒冷的,抑或是哭泣的。而在黛玉葬花的段落里,也许是惆怅的、落寞的。她磬声言道: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朵花的故事也会令人忧伤,落花有情,流水无意。事与物本身就是两者之间遵循的戒律。那花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无上甚深微妙法,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落花待人,掷地有声。人与物这般辗转相移,万象情深交替。而黛玉的自伤之情与花瓣凋零的稀疏是相辅相成的,花落了,情还在。全无是非对错,便如“侬今葬花人笑痴”那般扪心自问自答,痴语应和。
  在这般若如是的大千世界里,细数空中的云朵,远看它从山的凹口飘转到无边无际的蔚蓝时空里,忽明忽暗,了却一桩心事,而人生无常,不只有玫瑰是大片大片地落儿,在终南山上,春天到秋天,漫野地坡上都盛开着野百合、野姜花、月桃花、美人蕉,有时连相思树上都是一片白茫茫,风吹来了,花就不可计数地纷飞起来。山上的孩子看见落花流水,想的都是节气的改变,有时为花伤情更觉淡然。在该有的年纪里做起自己该做的事情,这孩童时期的我们从脸庞中透露出澄澈的微笑,那么美,那么烂漫。
  多几次为花伤情的感受,自己的感触也比常人敏锐罢了,也慢慢能感受到“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化魂与鸟魂化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虽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那种借物抒情,反观自己的情怀。
  却道是花有花的气韵,虽沿潺潺溪水朵朵散去,虽被一泓清泉承载而去,却留住花香,留住恬静,留住那落花的美好。山涧叮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曲水流觞又是一般雅韵,随波逐流是这落花的选择,是雅,是心境,是旷达。
  長大一点,我更知道了连花草树木都与人有情感、有因缘,为花草树木伤春悲秋,欢喜或忧伤是极自然的事,能在欢喜或悲伤时,对境有所体会观照,正是一种觉悟。
  叶嘉莹先生如是说:“一世多艰,寸心如水。”而人一辈子的道路会有很多艰难困苦,要有一颗平常淡然的心,对待生命里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要像水一样干净清撤,常怀善意。水是古人比较崇尚的东西,如上善若水。如水的人生,坦然自若。如水的人,优雅君子。如水的你,看一眼就是一世,看一眼就是整个世界。花的生长需要水的滋养,而感悟自然需要如水的你。
  最近又重读了《红楼梦》,就体会到花草原是法身之内,一朵花的兴谢与一个人的成功失败没有两样。人如果不能回到自我,做更高智慧之追求,使自己明净而了知自然的变迁,有一天也会像一朵花一样在无知中凋谢了。花魂即诗魂,是万法,是空灵。
  同时,看一片花瓣的飘落,可以让我们更深地感知无常,正如贾宝玉在山坡上听见黛玉的葬花诗“不觉恸倒山坡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那是他想到黛玉的花容月貌终有无可寻觅之时,又推想到宝钗、香菱、袭人亦会有无可寻觅之时,当这些人都无可寻觅,自己又安在呢?自身既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
  柳絮空缱绻,南风知不知?在心上开出一朵花的瞬间,那么奇妙,自然。在寒冷的秋夜,一弯明月曌空明,清冷地挂在天边,在大观园中投射出斑驳的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孤鹤在顾影自怜,被点点月色墨染朦胧,秋风笼罩的岸边,黛玉拿起铲儿,将一片又一片落地的花瓣埋葬,心中祈祷着,愿花瓣安息,愿花魂永生。自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从落花而知大地有情,这是体会;从葬花而知无常苦空,这是觉悟;从觉悟中知道万法了不可得,应该善自珍摄,不要空来人间一回,这就是最初步的菩提了。读《红楼梦》不也能使我们理解到青原惟信禅师说的“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后亲见亲知,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如今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过程吗?
  知悉了大地有情、觉悟了无常苦空、体会了山水的真实、保有了清明的菩提,我们如何继续前行呢?正是“一朝春尽红颜老”的那个“一朝”,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一朝”,是知道,“放弃今日就没有来日,不惜今生就没有来生”!是“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是“当下即是”!是“人圆即佛成”!
  那么就在每一个“一朝”中保有菩提,心田常开智慧之花,守住花魂,守住空明。
  落花,流水,清欢,菩提,无别事。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我是不惯于,不喜歡这字的冰清与薄寒的。清风有风,长天有瞳。寒有高处不胜寒的孤境,寒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苦行,寒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澄泠。寒有剑影戟声,噬狞殃,净浊窘,散拘乱。寒有古人莽迭的痩情与戚衷。寒有日月与天地魂,仄仄意凉,毁竭芳华,只一点余温足聚,即如我,薄寒自温。这笔尖风光又如何描得我豁豁一生。可我又对这笔与纸间的字字都爱到无药可解,险至失命。即是她温婉,激荡,可爱,灵动,光华。即使它从来
期刊
人说一次谎,就成了骗子。我不只说一次,还连续说了一年。我不光一个人说,还拉着众人一起说。  ——题记  我不是个好女儿,天天行骗。  我是个骗子,不知道自己还能骗多久。  我是个骗子,没法圆谎的骗子。  我一个人忙前忙后把母亲安葬,至今,她过世的事实父亲还不知道。作为家里独生女儿,我认为自己干了一件天大的事,做了这么大的一次主,这使得我一年都是呆木的。别人说一个笑话,我再也笑不出来;给学生上课,避
期刊
处长一直走在我们前面,几位班长在后面拎着行李跟在我们后面,抬起头,夜色正浓。  进站了,处长回过头,五尺的汉子,泪眼婆娑,带着大红花的我们却仍强忍着军人的泪水,因为我们血气方刚,选择了离别而又要那薄薄的面子。班长们都沉默无言,只是把行李一个一个摆得整整齐齐,就像刚下连时他们教我们的那样,我们羞红了脸,虽然退伍是个人对人生长路的自由选择,但是我们却选择了毅然决然地离开曾经手把手教會我们做人做事、当兵
期刊
浙东运河的足迹从春秋时期的山阴故水道悠悠走来。一艘艘满载的商船从这里出发,既可衔接京杭运河贯穿南北,也可抵达东海之滨,连通那条海上丝路。  作为运河时代的一个重要节点,应“运”而生的这个小镇,仿佛不再记得商旅货船往来的尘封旧事,曾经繁华一时的水陆码头,也最终默默归于沉寂。好在那些老街旧巷里,依然延续着昔日的寻常生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喜欢上这个小镇。尽管许多人并不认识,甚至连名字也从未听
期刊
经过风雨的洗礼,天空变得更加蔚蓝。天边偶尔飘过几片悠闲的云朵,给碧空增添了几分惬意。  芬芳的泥土气息弥漫在公园的每一个角落,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啊啊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远处传来悦耳的歌声,还有多种乐器的演奏声。走近一看,大紅条幅高高的挂在凉亭的柱子上,“庆五一歌友会”六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更是金碧辉煌。  几位老人聚在凉亭下,聚精会神地演奏着动人的乐曲,随着音乐的高低起
期刊
大雪真美。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更大,降雪的范围更宽泛,并不意味降雪量一定很大。但在北方的苍茫大地上,纷纷扬扬的大雪早已给大半个中国披上了银白色的外衣。宁夏的朋友凡姝告诉我,入冬后第一场雪早就已光顾塞上明珠。而在最近几天,雪又落到了新疆、内蒙、吉林、黑龙冮
期刊
在我没有离开家乡之前,每年都有几次能看到老胡的打铁摊子。  老胡是客家人,距离我村说近也不近说远也不远,按现在高速公路的车程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但在那个年代能通车的道路都很少,他们是每个人肩挑一担,如打铁的炉具、大铁墩、食用器具、被褥等等。翻山越岭一村过了一村的走来,又一村村的“打”回去。  老胡的打铁摊子,从我懂事起就看到,他们到来后都固定摆设在我们“驷马拖车”围屋前左边的大榕树下。大榕树据说是
期刊
一座小城,或因水患、或因匪祸,竟在谜一样的“镇遏海曲”中呱呱坠地,分渤海之沧浪,取冀瀛之部分,便成就了沧州。一晃五百年,一晃五百年,一晃就到了现在。因水而漂泊摇曳,因水而生生不息,因水而舒展蓬勃。  水生万物,沧州是临了海也临了水的,九河汇聚注定了移游,大海、河流、鱼、盐,乃至杂技、武术都是游动的符号,渤海、京杭大运河、通京官道加之平畴千里的沃野满是动的态势。沧州始于饶安,历阳信、清池(旧州)、胡
期刊
当落日的余晖即将消逝,青黛色的烟霭已急不可待地笼罩了整个旷野,莽原上的沟沟壑壑顿时模糊起来,宏阔渐沉的夜幕正在徐徐拉开……  此时,田间劳作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拾掇了农具,顶着灰黑的夜色荷锄而归,卸下枷套的耕牛蹄疾步稳地踏走在熟识的小路上。临近村口,房前屋后的树叶随风沙沙作响,牛儿傍着它的主人,三五一搭伙,四六一成行,在暗色的映衬下愈发显得影影绰绰朦朦胧胧,就像皮影儿似的。大人们匆匆进村,行走间夹杂着
期刊
很多年前,就听说百色有个地方叫罗村口。在右江区阳圩镇,往走西边一点,就是云南。  因为工作的缘故,“认识”罗村口已七年有余,但我却没到过这个地方。地处滇桂省区结合部,扼云贵高原南麓,居剥隘河与谷拉河交汇处,西接云南富宁县剥隘镇。群峰连绵,河溪纵横,云贵高原的余脉延伸,位百色市三大地貌分区之中部右江河谷区的剥隘河谷。  百色历史悠久,但交通发展缓慢。据《百色市志》,清百色通往云南仅一条驿道,即从百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