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花,潺溪,山涧,清明。
十二岁的时候,在乡下,在田间,油菜花映得满眼是金灿灿的世界,心里便觉得暖。玩耍间与伙伴时常跑到玫瑰田去玩,每片玫瑰花瓣,黄的,红的,白的落了一地,用竹扫把一扫就是一畚箕,到后来大家都把扫玫瑰田当作苦差事,扫好之后顺手倒入田边的澄溪中,千红万紫的玫瑰花瓣霎时铺满河面,往下游流去,偶尔我也能感受到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忧伤之美。
细细品味《红楼梦》中花开花落的情境,也许是岁月的年轮未让我感知红学中的真谛,感知也需要时间这一味良药。在胡适先生的《也是微云》中提到:也是微云过后月光明,只不见去年的游伴,也没有当日的心情,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门看月,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这夜月可能是寒冷的,抑或是哭泣的。而在黛玉葬花的段落里,也许是惆怅的、落寞的。她磬声言道: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朵花的故事也会令人忧伤,落花有情,流水无意。事与物本身就是两者之间遵循的戒律。那花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无上甚深微妙法,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落花待人,掷地有声。人与物这般辗转相移,万象情深交替。而黛玉的自伤之情与花瓣凋零的稀疏是相辅相成的,花落了,情还在。全无是非对错,便如“侬今葬花人笑痴”那般扪心自问自答,痴语应和。
在这般若如是的大千世界里,细数空中的云朵,远看它从山的凹口飘转到无边无际的蔚蓝时空里,忽明忽暗,了却一桩心事,而人生无常,不只有玫瑰是大片大片地落儿,在终南山上,春天到秋天,漫野地坡上都盛开着野百合、野姜花、月桃花、美人蕉,有时连相思树上都是一片白茫茫,风吹来了,花就不可计数地纷飞起来。山上的孩子看见落花流水,想的都是节气的改变,有时为花伤情更觉淡然。在该有的年纪里做起自己该做的事情,这孩童时期的我们从脸庞中透露出澄澈的微笑,那么美,那么烂漫。
多几次为花伤情的感受,自己的感触也比常人敏锐罢了,也慢慢能感受到“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化魂与鸟魂化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虽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那种借物抒情,反观自己的情怀。
却道是花有花的气韵,虽沿潺潺溪水朵朵散去,虽被一泓清泉承载而去,却留住花香,留住恬静,留住那落花的美好。山涧叮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曲水流觞又是一般雅韵,随波逐流是这落花的选择,是雅,是心境,是旷达。
長大一点,我更知道了连花草树木都与人有情感、有因缘,为花草树木伤春悲秋,欢喜或忧伤是极自然的事,能在欢喜或悲伤时,对境有所体会观照,正是一种觉悟。
叶嘉莹先生如是说:“一世多艰,寸心如水。”而人一辈子的道路会有很多艰难困苦,要有一颗平常淡然的心,对待生命里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要像水一样干净清撤,常怀善意。水是古人比较崇尚的东西,如上善若水。如水的人生,坦然自若。如水的人,优雅君子。如水的你,看一眼就是一世,看一眼就是整个世界。花的生长需要水的滋养,而感悟自然需要如水的你。
最近又重读了《红楼梦》,就体会到花草原是法身之内,一朵花的兴谢与一个人的成功失败没有两样。人如果不能回到自我,做更高智慧之追求,使自己明净而了知自然的变迁,有一天也会像一朵花一样在无知中凋谢了。花魂即诗魂,是万法,是空灵。
同时,看一片花瓣的飘落,可以让我们更深地感知无常,正如贾宝玉在山坡上听见黛玉的葬花诗“不觉恸倒山坡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那是他想到黛玉的花容月貌终有无可寻觅之时,又推想到宝钗、香菱、袭人亦会有无可寻觅之时,当这些人都无可寻觅,自己又安在呢?自身既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
柳絮空缱绻,南风知不知?在心上开出一朵花的瞬间,那么奇妙,自然。在寒冷的秋夜,一弯明月曌空明,清冷地挂在天边,在大观园中投射出斑驳的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孤鹤在顾影自怜,被点点月色墨染朦胧,秋风笼罩的岸边,黛玉拿起铲儿,将一片又一片落地的花瓣埋葬,心中祈祷着,愿花瓣安息,愿花魂永生。自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从落花而知大地有情,这是体会;从葬花而知无常苦空,这是觉悟;从觉悟中知道万法了不可得,应该善自珍摄,不要空来人间一回,这就是最初步的菩提了。读《红楼梦》不也能使我们理解到青原惟信禅师说的“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后亲见亲知,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如今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过程吗?
知悉了大地有情、觉悟了无常苦空、体会了山水的真实、保有了清明的菩提,我们如何继续前行呢?正是“一朝春尽红颜老”的那个“一朝”,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一朝”,是知道,“放弃今日就没有来日,不惜今生就没有来生”!是“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是“当下即是”!是“人圆即佛成”!
那么就在每一个“一朝”中保有菩提,心田常开智慧之花,守住花魂,守住空明。
落花,流水,清欢,菩提,无别事。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十二岁的时候,在乡下,在田间,油菜花映得满眼是金灿灿的世界,心里便觉得暖。玩耍间与伙伴时常跑到玫瑰田去玩,每片玫瑰花瓣,黄的,红的,白的落了一地,用竹扫把一扫就是一畚箕,到后来大家都把扫玫瑰田当作苦差事,扫好之后顺手倒入田边的澄溪中,千红万紫的玫瑰花瓣霎时铺满河面,往下游流去,偶尔我也能感受到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忧伤之美。
细细品味《红楼梦》中花开花落的情境,也许是岁月的年轮未让我感知红学中的真谛,感知也需要时间这一味良药。在胡适先生的《也是微云》中提到:也是微云过后月光明,只不见去年的游伴,也没有当日的心情,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门看月,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这夜月可能是寒冷的,抑或是哭泣的。而在黛玉葬花的段落里,也许是惆怅的、落寞的。她磬声言道: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朵花的故事也会令人忧伤,落花有情,流水无意。事与物本身就是两者之间遵循的戒律。那花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无上甚深微妙法,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落花待人,掷地有声。人与物这般辗转相移,万象情深交替。而黛玉的自伤之情与花瓣凋零的稀疏是相辅相成的,花落了,情还在。全无是非对错,便如“侬今葬花人笑痴”那般扪心自问自答,痴语应和。
在这般若如是的大千世界里,细数空中的云朵,远看它从山的凹口飘转到无边无际的蔚蓝时空里,忽明忽暗,了却一桩心事,而人生无常,不只有玫瑰是大片大片地落儿,在终南山上,春天到秋天,漫野地坡上都盛开着野百合、野姜花、月桃花、美人蕉,有时连相思树上都是一片白茫茫,风吹来了,花就不可计数地纷飞起来。山上的孩子看见落花流水,想的都是节气的改变,有时为花伤情更觉淡然。在该有的年纪里做起自己该做的事情,这孩童时期的我们从脸庞中透露出澄澈的微笑,那么美,那么烂漫。
多几次为花伤情的感受,自己的感触也比常人敏锐罢了,也慢慢能感受到“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化魂与鸟魂化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虽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那种借物抒情,反观自己的情怀。
却道是花有花的气韵,虽沿潺潺溪水朵朵散去,虽被一泓清泉承载而去,却留住花香,留住恬静,留住那落花的美好。山涧叮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曲水流觞又是一般雅韵,随波逐流是这落花的选择,是雅,是心境,是旷达。
長大一点,我更知道了连花草树木都与人有情感、有因缘,为花草树木伤春悲秋,欢喜或忧伤是极自然的事,能在欢喜或悲伤时,对境有所体会观照,正是一种觉悟。
叶嘉莹先生如是说:“一世多艰,寸心如水。”而人一辈子的道路会有很多艰难困苦,要有一颗平常淡然的心,对待生命里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要像水一样干净清撤,常怀善意。水是古人比较崇尚的东西,如上善若水。如水的人生,坦然自若。如水的人,优雅君子。如水的你,看一眼就是一世,看一眼就是整个世界。花的生长需要水的滋养,而感悟自然需要如水的你。
最近又重读了《红楼梦》,就体会到花草原是法身之内,一朵花的兴谢与一个人的成功失败没有两样。人如果不能回到自我,做更高智慧之追求,使自己明净而了知自然的变迁,有一天也会像一朵花一样在无知中凋谢了。花魂即诗魂,是万法,是空灵。
同时,看一片花瓣的飘落,可以让我们更深地感知无常,正如贾宝玉在山坡上听见黛玉的葬花诗“不觉恸倒山坡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那是他想到黛玉的花容月貌终有无可寻觅之时,又推想到宝钗、香菱、袭人亦会有无可寻觅之时,当这些人都无可寻觅,自己又安在呢?自身既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
柳絮空缱绻,南风知不知?在心上开出一朵花的瞬间,那么奇妙,自然。在寒冷的秋夜,一弯明月曌空明,清冷地挂在天边,在大观园中投射出斑驳的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孤鹤在顾影自怜,被点点月色墨染朦胧,秋风笼罩的岸边,黛玉拿起铲儿,将一片又一片落地的花瓣埋葬,心中祈祷着,愿花瓣安息,愿花魂永生。自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从落花而知大地有情,这是体会;从葬花而知无常苦空,这是觉悟;从觉悟中知道万法了不可得,应该善自珍摄,不要空来人间一回,这就是最初步的菩提了。读《红楼梦》不也能使我们理解到青原惟信禅师说的“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后亲见亲知,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如今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过程吗?
知悉了大地有情、觉悟了无常苦空、体会了山水的真实、保有了清明的菩提,我们如何继续前行呢?正是“一朝春尽红颜老”的那个“一朝”,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一朝”,是知道,“放弃今日就没有来日,不惜今生就没有来生”!是“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是“当下即是”!是“人圆即佛成”!
那么就在每一个“一朝”中保有菩提,心田常开智慧之花,守住花魂,守住空明。
落花,流水,清欢,菩提,无别事。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