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能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思品课堂生活化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它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品德修养;倡导思品教学要与时代特征、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情景,让思品贴近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探究思品活动蕴含的知识和原理,使之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思维、探索中,从而让思品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1 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求知欲望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大桥之引桥。它讲求“一锤子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这须教师充分了解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需求、教学内容和目的等,结合学生生活,挖掘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缩影、原型作为导入,学生会倍感亲切,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我”时,运用全国十佳少年——杜瑶瑶的事迹情景导入:杜瑶瑶面对父亲去世,母亲病重卧床的现实,她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当你面对困境时,你会怎样?你已升入初中,面对新的学习生活自己有哪些困惑和担忧呢?这些实际问题,切中学生的心灵之弦,一时间学生你看我,我看你,空气像凝固了似的。见机我笑着问,大家想知道如何去面对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迅速转入新课学习中。这样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引进了思品活动的探索空间。
2 模拟情景生活化,激活自主探究
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积极讨论,自主探究,学会自主学习,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使之体会到思品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验到身边处处皆学问,生活之中处处彰显道德的魅力。
教学中,我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模拟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品活动所蕴含的原理和生活真谛,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学习“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几名学生模拟碰车、公交车挤车的粗鲁场景,讨论分析遇到此事该如何做到有礼有节?学生通过对对碰的探究后,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我趁此又让这几名同学模拟了礼貌交往情景,展示了见面语、感谢语、致歉语和告别语的表达,让学生探讨礼貌用语的规范,并反思自己在日常交往中的行为情态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亮点,有什么需改进的地方?之后,学生通过礼貌用语的学习,行为举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班主任老师都感到惊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样的一个礼貌交往情景中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会终生受益无穷的。
3 思考问题生活化,启迪道德思维
一切科学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新课标强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思品问题。为此,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发散性的问题,组织思品教学活动。在学习“平等相待你我他”时,让学生用小品展示物理实验中两名学生合作时的对白:你怎么弄得?你拉倒吧!看我的!另一组则展示两名同学友好合作,和谐发展的镜头。出示问题:如果不会做实验的同学是你,你当时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如果同学需要你的帮助,你会怎么做?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牵动了学生的思维之弦,引发了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思考,启迪了道德思维。如此,学生不仅理解了的平等待人的要义,也理解了生活中如何践行。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的家人和同学没能做到平等待人,你应如何做好他们的引导工作?引领学生真正走出自我,豁达待人。
时事热点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载体,如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上海世博、墨西哥湾漏油等。把实事新闻有选择的纳入到思品教学中,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能力,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如利用上海世博的时事新闻设计如下问题:上海世博会盛况空前说明了什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影响如何?此外,地球一小时活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等都可以编成题目,把生活实事引入课堂,启迪学生道德思维。
4 练习设计生活化,实现学以致用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阐明了“学以致用,然后知不足”的思想。思品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活,修身养性,学以致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生活化的练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思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思品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思品”。如学习了“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后,有两名学生为妈妈偷看自己的日记和妈妈讲道理,并通过一些实例和妈妈进行了良好的溝通,求的彼此谅解。并将学会与父母的沟通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学以致用的主动探究活动,找出不足,知道自己应和家人多交流,加深了相互理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品教学具有生命力,须立足于生活,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将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敞开胸襟将生活拥入怀抱,去体验感悟,这样才能牵动心灵,引起学生思想共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此思品课堂才能因生活而精彩。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情景,让思品贴近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探究思品活动蕴含的知识和原理,使之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思维、探索中,从而让思品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1 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求知欲望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大桥之引桥。它讲求“一锤子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这须教师充分了解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需求、教学内容和目的等,结合学生生活,挖掘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缩影、原型作为导入,学生会倍感亲切,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我”时,运用全国十佳少年——杜瑶瑶的事迹情景导入:杜瑶瑶面对父亲去世,母亲病重卧床的现实,她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当你面对困境时,你会怎样?你已升入初中,面对新的学习生活自己有哪些困惑和担忧呢?这些实际问题,切中学生的心灵之弦,一时间学生你看我,我看你,空气像凝固了似的。见机我笑着问,大家想知道如何去面对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迅速转入新课学习中。这样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引进了思品活动的探索空间。
2 模拟情景生活化,激活自主探究
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积极讨论,自主探究,学会自主学习,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使之体会到思品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验到身边处处皆学问,生活之中处处彰显道德的魅力。
教学中,我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模拟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品活动所蕴含的原理和生活真谛,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学习“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几名学生模拟碰车、公交车挤车的粗鲁场景,讨论分析遇到此事该如何做到有礼有节?学生通过对对碰的探究后,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我趁此又让这几名同学模拟了礼貌交往情景,展示了见面语、感谢语、致歉语和告别语的表达,让学生探讨礼貌用语的规范,并反思自己在日常交往中的行为情态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亮点,有什么需改进的地方?之后,学生通过礼貌用语的学习,行为举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班主任老师都感到惊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样的一个礼貌交往情景中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会终生受益无穷的。
3 思考问题生活化,启迪道德思维
一切科学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新课标强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思品问题。为此,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发散性的问题,组织思品教学活动。在学习“平等相待你我他”时,让学生用小品展示物理实验中两名学生合作时的对白:你怎么弄得?你拉倒吧!看我的!另一组则展示两名同学友好合作,和谐发展的镜头。出示问题:如果不会做实验的同学是你,你当时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如果同学需要你的帮助,你会怎么做?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牵动了学生的思维之弦,引发了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思考,启迪了道德思维。如此,学生不仅理解了的平等待人的要义,也理解了生活中如何践行。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的家人和同学没能做到平等待人,你应如何做好他们的引导工作?引领学生真正走出自我,豁达待人。
时事热点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载体,如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上海世博、墨西哥湾漏油等。把实事新闻有选择的纳入到思品教学中,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能力,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如利用上海世博的时事新闻设计如下问题:上海世博会盛况空前说明了什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影响如何?此外,地球一小时活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等都可以编成题目,把生活实事引入课堂,启迪学生道德思维。
4 练习设计生活化,实现学以致用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阐明了“学以致用,然后知不足”的思想。思品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活,修身养性,学以致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生活化的练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思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思品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思品”。如学习了“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后,有两名学生为妈妈偷看自己的日记和妈妈讲道理,并通过一些实例和妈妈进行了良好的溝通,求的彼此谅解。并将学会与父母的沟通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学以致用的主动探究活动,找出不足,知道自己应和家人多交流,加深了相互理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品教学具有生命力,须立足于生活,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将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敞开胸襟将生活拥入怀抱,去体验感悟,这样才能牵动心灵,引起学生思想共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此思品课堂才能因生活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