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_dai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心理学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规律,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指导方法,这门课程隶属于哲学范畴,与思政教育具有密切关系。在儿童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需实施课程思政,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文章针对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儿童心理学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与心理特点,利用所学知识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也需要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其道德境界,让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为后续工作就业奠定基础。
  1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
  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传递知识,使之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接受文化熏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之具备文化自觉,实现道德品质、专业技能的双重提升目的。在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上,要发挥出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至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探索、实践,深挖各门课程的育人元素,从多方面寻找道德教育、专业知识之间的结合点,正确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帮助学生转变思想,促进其身心上的健康发展。
  2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
  2.1转变育人理念
  在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需将其淘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对行为的引领作用,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深刻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与学生互换身份,在课堂开始前,让学生毛遂自荐,充当教师角色,谈谈自己对“儿童心理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该种方式,让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心得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打造互动化的课堂学习氛围,端正学生对儿童心理学内容的正确理解。
  2.2深挖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属于新型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深挖儿童心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具体来看,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包括几个方面:①理想信念教育:考虑到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上,要让学生认识到幼教事业的发展问题,体会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多种教育手段,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岗位价值,对职业产生奋斗感与自豪感;②道德品质教育:在幼教事业中,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人格品智、社会公德十分重要,在儿童心理学教学内容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幼儿的不规范行为与消极情绪,使之可用积极手段为幼儿提供引导,而不是用成人标准苛责;③安全教育:儿童身体发育、心理成长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儿童心理学内容中,也有大量与儿童心理变化、成长规律相关的知识。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需为学生渗透关于安全教育的知识,这样才能确保其在后续工作中主动保障幼儿安全;④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儿童的心理活动、心理特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儿童心理成长活动的规律,认识到成年人对儿童进行引导的科学方法,以帮助儿童产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2.3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思政教育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学习、情感产生直接影响,也关乎他们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举止,有效的思政教育,应当是心灵上的沟通,利用丰富的生活体验来升华学生道德境界。课程思政并非简单的思政教育,而是渗透至专业课内容,实现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深度结合,挖掘出专业课内容的思政元素,不断放大,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文化自信感。在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可先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讲述各类教育思想的诞生背景与出现意义,应用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案例、语言来讲述思政内容。并播放与之相关的心理教育案例、视频等,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新闻、案例,让学生能够产生浓厚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产生丰富收获。
  2.4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均是重点内容,理想的课程思政教育,应当是两者的结合,发挥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价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品质、改变思想。通过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的结合,可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加深学习印象,达到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互补目的。对此,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根据各类思政元素的特點,选择适合的显性或者隐性教育方式,并将学生后续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带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习困难,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达到1+1>2的结果。
  3结语
  在课堂教育中,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也应该是价值引领的重要阵地,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于提升专业课的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儿童心理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挖掘其中的思政内容,推行课程思政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滞后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结合学生需求来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在提升儿童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与道德品质,从而为幼教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雪琴.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1-43.
  [2]陈艳.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互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10-112.
  [3]欧平.高职高专课程思政:价值意蕴、基本特征与生成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59~61.
其他文献
◆摘 要:党校是一个特殊的党员教育基地,它和普通教学有很多不同之处。党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意识。现阶段,党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式创新成为了一种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党校政治理论教学现状,随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推进党校政治理论教学方式创新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党校;政治理论;专题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近
期刊
一、中小股东权利概述  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义务是权利的来源,义务的负担是权利行使的前提,权利人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就无法享受权利。  根据公司法规定:股東以其认缴认购的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故而按其出资比例多少来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具有合理性。在中小股东行使权利时应遵循“大股东大权利,小股东小权利”的原则。在股东之间的关系上,股东地位平等,一般情况下,一股一权,除非章程另有约定。  法律对于股东权利的保护已
期刊
◆摘 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高校经费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方法新、效率高、针对性强的优势。在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同时,网络信息化经营管理的窘境也越来越突出。网络资金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基础设施资助教育服务平台的重要推手和引领者,有效地推动了资助项目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发展,实现了思维模式向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迈进十分重要,需要继续加强和提高基础性资助信息管理的規范化、科学化程度,进一步贯彻落实精准资金,提升资助教
期刊
◆摘 要:美术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如何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是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深深思考的课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生动形象的欣赏美,高效快捷的设计美,形式多样的绘画美,充分调动小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新型的美术课堂,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审美意識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术;积极性;教学策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实施初始阶段数学教学有成功也有不足,这些不足的出现使得数学课堂出现低效教学,如何改变现状使每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关注的课题。本文从有效教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出发,尝试提炼每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模块、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课后反思方法等几个角度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提高数学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过几十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与研究,不仅锻造了一大批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学者,更造就了众多思想政治工作坚定的实践者。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序列的重要组成,面对着00后新生代学生的具体学情、多元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社会信息爆炸,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生力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备受教育工作者瞩目。新时代,在高职院校
期刊
◆摘 要:我国高等院校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招生工作是高等学校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生源质量直接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学校的声誉。本文从高校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认可度、人才培养模式、招生政策、就业率、宣传力度、社会知名度等几个方面,思考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提高本科生生源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等学校;招生;生源;质量
期刊
◆摘 要: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育者,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通过遵循办学、教学、共育的教育理念实现家校共育,让这一教育方式常态化,全面提升德育教育效率,促进学生生活、学习的有效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实现学生身心的综合成长。因此,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阵地,如何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两者的“共同作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学生
期刊
◆摘 要:交往概念是理解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概念。学界对于交往概念的界定并不统一,尤其是对于交往关系是不是生产关系的前身存在争议。对于交往概念的系统阐述,主要集中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本文结合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阅读,深入挖掘交往行为产生的历史前提,厘清交往以及与其相关交往形式、交往关系、交往方式等概念的根本内涵和相互关系,立足交往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
期刊
◆摘 要:本文概述了“一·二八”、“八·一三”抗战期间以及日本占领上海时期上海市各个方面财产损失的情况。初步揭橥了战争期间及沦陷时期上海财产损失的大体情形。本文重点分析和研究了上海市在抗日战争时期财产损失情况的相关意义。从而获知了关于上海战争期间财产损失的必要以及重要之信息。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史料为基础论述依据,认真爬梳史料,真正做到论据为论点服务,论点指导论据论述的原则。  ◆关键词:上海;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