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心理学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规律,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指导方法,这门课程隶属于哲学范畴,与思政教育具有密切关系。在儿童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需实施课程思政,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文章针对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儿童心理学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与心理特点,利用所学知识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也需要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其道德境界,让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为后续工作就业奠定基础。
1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
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传递知识,使之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接受文化熏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之具备文化自觉,实现道德品质、专业技能的双重提升目的。在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上,要发挥出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至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探索、实践,深挖各门课程的育人元素,从多方面寻找道德教育、专业知识之间的结合点,正确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帮助学生转变思想,促进其身心上的健康发展。
2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
2.1转变育人理念
在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需将其淘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对行为的引领作用,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深刻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与学生互换身份,在课堂开始前,让学生毛遂自荐,充当教师角色,谈谈自己对“儿童心理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该种方式,让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心得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打造互动化的课堂学习氛围,端正学生对儿童心理学内容的正确理解。
2.2深挖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属于新型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深挖儿童心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具体来看,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包括几个方面:①理想信念教育:考虑到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上,要让学生认识到幼教事业的发展问题,体会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多种教育手段,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岗位价值,对职业产生奋斗感与自豪感;②道德品质教育:在幼教事业中,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人格品智、社会公德十分重要,在儿童心理学教学内容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幼儿的不规范行为与消极情绪,使之可用积极手段为幼儿提供引导,而不是用成人标准苛责;③安全教育:儿童身体发育、心理成长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儿童心理学内容中,也有大量与儿童心理变化、成长规律相关的知识。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需为学生渗透关于安全教育的知识,这样才能确保其在后续工作中主动保障幼儿安全;④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儿童的心理活动、心理特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儿童心理成长活动的规律,认识到成年人对儿童进行引导的科学方法,以帮助儿童产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2.3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思政教育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学习、情感产生直接影响,也关乎他们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举止,有效的思政教育,应当是心灵上的沟通,利用丰富的生活体验来升华学生道德境界。课程思政并非简单的思政教育,而是渗透至专业课内容,实现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深度结合,挖掘出专业课内容的思政元素,不断放大,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文化自信感。在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可先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讲述各类教育思想的诞生背景与出现意义,应用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案例、语言来讲述思政内容。并播放与之相关的心理教育案例、视频等,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新闻、案例,让学生能够产生浓厚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产生丰富收获。
2.4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均是重点内容,理想的课程思政教育,应当是两者的结合,发挥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价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品质、改变思想。通过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的结合,可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加深学习印象,达到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互补目的。对此,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根据各类思政元素的特點,选择适合的显性或者隐性教育方式,并将学生后续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带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习困难,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达到1+1>2的结果。
3结语
在课堂教育中,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也应该是价值引领的重要阵地,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于提升专业课的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儿童心理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挖掘其中的思政内容,推行课程思政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滞后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结合学生需求来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在提升儿童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与道德品质,从而为幼教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雪琴.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1-43.
[2]陈艳.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互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10-112.
[3]欧平.高职高专课程思政:价值意蕴、基本特征与生成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59~61.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儿童心理学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与心理特点,利用所学知识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也需要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其道德境界,让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为后续工作就业奠定基础。
1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
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传递知识,使之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接受文化熏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之具备文化自觉,实现道德品质、专业技能的双重提升目的。在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上,要发挥出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至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探索、实践,深挖各门课程的育人元素,从多方面寻找道德教育、专业知识之间的结合点,正确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帮助学生转变思想,促进其身心上的健康发展。
2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
2.1转变育人理念
在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需将其淘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对行为的引领作用,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深刻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与学生互换身份,在课堂开始前,让学生毛遂自荐,充当教师角色,谈谈自己对“儿童心理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该种方式,让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心得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打造互动化的课堂学习氛围,端正学生对儿童心理学内容的正确理解。
2.2深挖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属于新型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深挖儿童心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具体来看,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包括几个方面:①理想信念教育:考虑到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上,要让学生认识到幼教事业的发展问题,体会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多种教育手段,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岗位价值,对职业产生奋斗感与自豪感;②道德品质教育:在幼教事业中,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人格品智、社会公德十分重要,在儿童心理学教学内容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幼儿的不规范行为与消极情绪,使之可用积极手段为幼儿提供引导,而不是用成人标准苛责;③安全教育:儿童身体发育、心理成长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儿童心理学内容中,也有大量与儿童心理变化、成长规律相关的知识。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需为学生渗透关于安全教育的知识,这样才能确保其在后续工作中主动保障幼儿安全;④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儿童的心理活动、心理特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儿童心理成长活动的规律,认识到成年人对儿童进行引导的科学方法,以帮助儿童产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2.3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思政教育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学习、情感产生直接影响,也关乎他们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举止,有效的思政教育,应当是心灵上的沟通,利用丰富的生活体验来升华学生道德境界。课程思政并非简单的思政教育,而是渗透至专业课内容,实现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深度结合,挖掘出专业课内容的思政元素,不断放大,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文化自信感。在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可先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讲述各类教育思想的诞生背景与出现意义,应用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案例、语言来讲述思政内容。并播放与之相关的心理教育案例、视频等,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新闻、案例,让学生能够产生浓厚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产生丰富收获。
2.4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均是重点内容,理想的课程思政教育,应当是两者的结合,发挥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价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品质、改变思想。通过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的结合,可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加深学习印象,达到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互补目的。对此,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根据各类思政元素的特點,选择适合的显性或者隐性教育方式,并将学生后续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带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习困难,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达到1+1>2的结果。
3结语
在课堂教育中,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也应该是价值引领的重要阵地,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于提升专业课的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儿童心理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挖掘其中的思政内容,推行课程思政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滞后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结合学生需求来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在提升儿童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与道德品质,从而为幼教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雪琴.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1-43.
[2]陈艳.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互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10-112.
[3]欧平.高职高专课程思政:价值意蕴、基本特征与生成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