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当前的阅读教学正潜伏着危机:手机逐渐代替私人书信,电视日益代替读书看报,人们对于阅读的欲望似乎逐渐在消失,尤其对经典阅读的重视程度正在急剧下降。对此,必须引起高度的警惕,并保持清醒的认识。本文通过分析阅读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利用经典名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经典阅读 语文素养 提高方法
“语文素养”的含义,简而言之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学习技能、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又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审美情趣。”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接受文化传承更是非常必要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由于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而又紧张的时间内强化阅读效果呢?以下是我在近几年的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收获:
一、依据标准,精选书目
中学生多读名著,读好名著,是一生受用的。由于初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是紧张的,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强,对作品的选择、阅读自然存在种种不足。因此,我们务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目。初一学生阅读情趣还未脱离孩子的童真和稚趣,可以选择一些童话类的书本,也可以选择语言相对比较活泼的著作。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还有《安徒生童话》、《嘉莉妹妹》、《伊索寓言》、《哈利波特》系列,曹文轩的《红瓦》、《草房子》等这个年龄段学生感兴趣的著作。另外,还有新课标七年级上、下册所推荐的6部作品,以及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著作。到了初二、初三,学生的思想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可以推荐更多书目,让他们涉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各个领域。
我们还可以补充相关的阅读作品。如阅读完《鲁滨孙漂流记》可以插进《汤姆历险记》;读完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插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热爱生命》等作品。这样的关联阅读,可以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也可以加深他们的阅读体会。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学生能够在老师创设的氛围中认真深入地阅读,可以在师生共读的情景中提高阅读兴趣。为了使学生有丰厚的阅读量,持久、深入阅读,我们要十分重视读书的软、硬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名著之旅”兴趣小组,根据活动渐进过程,制订了详尽的计划;每位教师和教研组结合个人实际,制订读书计划,确定读书书目内容、目标、措施、效果预测等,并安排具体的读书交流时间。开展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刊物、标语等形式,开展读书活动的广泛宣传。不放过教师的每一次集中培训、学习机会,宣讲读书的意义,宣传读书典型;积极倡导开展师生携手同读,引导学生与经典为友。我始终相信:身教的作用大于言传。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经典名著、健康书籍,共同营造浓郁的书香环境,才能引领学生在阅读道路上一路前行、共同成长。
三、引导诵读,精泛结合
熟读成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学习方法。在熟读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把前辈的思想、内容,文章的节奏、语言的精美、语汇的丰富等都品尝了,这样积累多了就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成为自己的东西,今后会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消化,有的文章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另外,在诵读中还要做到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即要求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结构、熟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同时能抓住中心,细研某些段落。让学生对每一部名著做到精读或从头到尾精读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教给学生泛读的方法。我认为,泛读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泛读书名、著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其次,泛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内容的字、词、句、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达到打开眼界、扩充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各种功效。我认为必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作一些必要的资料摘抄。
四、媒体播放,领悟内涵
有的名著内涵较深、较抽象,主题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名著改编的影片,看过影片之后再看原著。这样学生通过演员的表演,获得一些比较感性的认识,会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去感悟,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独特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进行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体验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五、课内拓展,课外延伸
课堂中尤其是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进行拓展,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尽量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勾起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这样,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更加主动积极,更有亲近感。比如,教学《范进中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便可从里面的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并结合人物绰号对其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加以简单介绍: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天雄星:豹子头-林冲……个个性格迥异、人人鲜明传神。这样,自然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典名著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能反映社会百态。因此,在名著阅读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所处时代生活特征对作品进行解读,读出名著的深层含义,感受经典的永久魅力,从而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同时,《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均已拍成电视、电影,老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通过对比,深入欣赏文学作品中优美的文字、娴熟的写作技巧,切身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双珠.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J].魅力中国,2009(14).
[2]邵芬.浅谈语文“四读”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3]柳士镇,洪宗礼.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0.
关键词: 经典阅读 语文素养 提高方法
“语文素养”的含义,简而言之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学习技能、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又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审美情趣。”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接受文化传承更是非常必要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由于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而又紧张的时间内强化阅读效果呢?以下是我在近几年的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收获:
一、依据标准,精选书目
中学生多读名著,读好名著,是一生受用的。由于初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是紧张的,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强,对作品的选择、阅读自然存在种种不足。因此,我们务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目。初一学生阅读情趣还未脱离孩子的童真和稚趣,可以选择一些童话类的书本,也可以选择语言相对比较活泼的著作。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还有《安徒生童话》、《嘉莉妹妹》、《伊索寓言》、《哈利波特》系列,曹文轩的《红瓦》、《草房子》等这个年龄段学生感兴趣的著作。另外,还有新课标七年级上、下册所推荐的6部作品,以及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著作。到了初二、初三,学生的思想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可以推荐更多书目,让他们涉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各个领域。
我们还可以补充相关的阅读作品。如阅读完《鲁滨孙漂流记》可以插进《汤姆历险记》;读完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插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热爱生命》等作品。这样的关联阅读,可以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也可以加深他们的阅读体会。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学生能够在老师创设的氛围中认真深入地阅读,可以在师生共读的情景中提高阅读兴趣。为了使学生有丰厚的阅读量,持久、深入阅读,我们要十分重视读书的软、硬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名著之旅”兴趣小组,根据活动渐进过程,制订了详尽的计划;每位教师和教研组结合个人实际,制订读书计划,确定读书书目内容、目标、措施、效果预测等,并安排具体的读书交流时间。开展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刊物、标语等形式,开展读书活动的广泛宣传。不放过教师的每一次集中培训、学习机会,宣讲读书的意义,宣传读书典型;积极倡导开展师生携手同读,引导学生与经典为友。我始终相信:身教的作用大于言传。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经典名著、健康书籍,共同营造浓郁的书香环境,才能引领学生在阅读道路上一路前行、共同成长。
三、引导诵读,精泛结合
熟读成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学习方法。在熟读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把前辈的思想、内容,文章的节奏、语言的精美、语汇的丰富等都品尝了,这样积累多了就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成为自己的东西,今后会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消化,有的文章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另外,在诵读中还要做到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即要求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结构、熟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同时能抓住中心,细研某些段落。让学生对每一部名著做到精读或从头到尾精读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教给学生泛读的方法。我认为,泛读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泛读书名、著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其次,泛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内容的字、词、句、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达到打开眼界、扩充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各种功效。我认为必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作一些必要的资料摘抄。
四、媒体播放,领悟内涵
有的名著内涵较深、较抽象,主题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名著改编的影片,看过影片之后再看原著。这样学生通过演员的表演,获得一些比较感性的认识,会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去感悟,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独特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进行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体验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五、课内拓展,课外延伸
课堂中尤其是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进行拓展,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尽量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勾起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这样,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更加主动积极,更有亲近感。比如,教学《范进中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便可从里面的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并结合人物绰号对其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加以简单介绍: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天雄星:豹子头-林冲……个个性格迥异、人人鲜明传神。这样,自然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典名著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能反映社会百态。因此,在名著阅读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所处时代生活特征对作品进行解读,读出名著的深层含义,感受经典的永久魅力,从而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同时,《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均已拍成电视、电影,老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通过对比,深入欣赏文学作品中优美的文字、娴熟的写作技巧,切身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双珠.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J].魅力中国,2009(14).
[2]邵芬.浅谈语文“四读”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3]柳士镇,洪宗礼.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