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稻是霍山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的重要口粮,因此抓好水稻生产尤为关键。除了需要指导农户选用优质高产良种、适时早播、进行水稻规范化栽培、按时做好水稻螟虫的防治工作外,还必须重点抓好水稻常见病害的防治工作。本文分析了赤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常见病害的症状、发病特点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赤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
1.水稻赤枯病
1.1发病症状
该病属于生理性病害,又称铁锈病、坐蔸病等。主要是由于缺钾、缺磷或者遇到有毒物质引起。(1)缺钾引起的赤枯病一般发生在分蘖(发蔸)末期,病株矮小,发蔸少,叶片上产生红褐色、暗红色的斑点或者条形斑,严重时叶片呈赤褐色,枯死。根呈黄褐色,白根少。(2)缺磷引起的赤枯病多发生于栽秧后15~20天,从下部叶片叶尖开始产生褐色小斑,叶片逐渐黄褐干枯,一般能自行恢复正常。根呈黄褐色,有部分黑根和烂根,白根少。(3)中毒型的赤枯病主要发生在长期浸水、泥层深、土壤通透性差的水田中,多是因施用了未腐熟作物秸秆在稻田中,产生硫化氢、沼气等有毒物质引发。造成秧苗返青迟缓,株型矮小,发蔸少,叶片自下而上呈赤褐色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根变黑或深褐色,白根少。
1.2发病特点
缺钾型赤枯病主要发生在含钾少或易流失的田块,如砂土田、漏水田及红壤田发病较重。施用氮肥过多的田块,易发生稻株吸氮过量缺磷;水稻分蘖期遇低温时间长,影响对磷钾肥的吸收,会加重发病。
1.3防治方法
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早施磷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钙肥、过磷酸钙等,不能偏施重施氮肥,否则发病加重。施用的有机肥一定要腐熟,且要施均匀。如果用绿肥做基肥,不能过量,耕翻不能过迟;要及时耕田,浅水勤灌,增加土壤透气性。发病稻田要立即排水,撒施石灰或草木灰,轻度搁田。也可喷施含磷钾等元素的叶面肥来防治因缺素引起的病状。
2.稻瘟病
2.1发病症状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叩颈瘟等。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在水稻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生,具有危害时间长,侵染部位多和症状多样等特点。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穗颈瘟和稻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表现为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潮湿时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或在叶片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
2.2发病特点
该病由真菌引起,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稻梨孢。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病原菌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形成中心病株,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2.3防治方法
采取以消灭越冬菌源为前提,选用抗病良种为中心,农业栽培技术为基础,药剂防止为辅助的综合防治策略。(1)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消灭越冬菌源,秧田期以前彻底處理完病稻草,更不能用陈稻草作盖种、催芽、保温的覆盖物。施足基肥,巧施追肥,看苗施肥。灌水应做到浅水返青,浅水分蘖,晒田拔节,后期浅水扬花、灌浆。(2)药剂防治:①种子处理: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取出用薄膜覆盖闷种3小时;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稻瘟净乳油等1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进行杀菌处理。②在发病初期每亩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200g,或40%稻瘟灵(又称富士1号)乳剂150~200g,或50%异稻瘟净乳200~300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200g等药剂,对水30~45kg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防治1次。
3.水稻纹枯病
3.1发病症状
水稻纹枯病又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水稻花秆、水稻花脚瘟,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鞘,叶片其次,严重时穗部也发病。发病初期叶鞘接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状小斑点,后扩大呈椭圆形,似云纹状,多个病斑融合成大斑纹。
3.2发病特点
该病由真菌引起,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瓜亡革菌。病原菌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春耕灌水时,越冬菌核与浮屑、浪渣混杂漂浮在水面上,黏附在稻株上进行侵染,形成病斑。病斑上的病菌通过接触侵染邻近稻株而在稻丛间蔓延。病部形成的菌核落入田中随水漂浮,进行再侵染。抽穗前病部新生菌丝以横向蔓延为住,抽穗后主要沿稻秆表面向上部叶鞘、叶片蔓延侵染,孕穗至抽穗期侵染最快,抽穗至乳熟期单株病害向上蔓延最快。病原菌侵染和菌核生长适温28~32℃,气温上升到28~32℃且连续几天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在100%,就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和流行。重化肥、轻有机肥,偏氮少磷钾的施肥,会促使水稻生长繁茂、组织柔软、封行早、田间郁闭性好,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也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3.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春耕灌水时,捞去浪渣带出浮沫,在田外烧毁或深埋,避免病区病草还田;施足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防止禾苗期猛发、后期徒长和贪青倒伏;分蘖期浅灌,孕穗后实行干干湿湿的灌水原则。(2)药剂防治:①对历年发病的田块,在水稻栽后10~15天,每亩用20%稻脚青4kg 拌细土40kg,均匀撒入稻田进行杀菌。②发病初期,每亩可选用5%井冈霉素100mL,或20%担菌灵乳剂130~150mL,或用75%担菌灵可湿性粉剂75g 等药剂,对水30~45kg进行防治。防治时把药液喷雾在叶鞘等病害部位,效果最佳。每隔7~10天防治1次,防治2~3次。
4.稻曲病
4.1发病症状
该病属于真菌病害,俗称黑穗病、稻绿黑穗病、稻谷花病、稻青粉病。病菌侵入谷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破坏病粒内部组织,后菌丝块逐渐增大,先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的孢子座,后包裹颖壳,近球形,常大于正常谷粒3~4倍,同时色泽转变为墨绿色或橄榄色,其后表面龟裂,散布墨绿色粉末状的厚壁孢子。轻则1个穗子中出现1~5粒病粒,重则多达数十粒,病穗率可高达10%以上。
4.2发病特点
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份,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
4.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水稻品种;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和晚施氮肥;浅水勤灌,适时晒田。(2)药剂防治:在破口前7~10天(孕穗末期) 施药预(下转第30页)(上接第25页)防。破口期不能施药,容易发生药害。亩用30%DT(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100~150g、1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g、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等药剂,对水30~45kg喷雾即可。
总之,搞好水稻生产,要尽量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这就要求做好一系列的工作:包括种子播前消毒工作,消毁田间病稻草,消灭菌源;选用高产抗病品种;科学管理,配方施肥,规范化栽培,增强作物抗病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做好病害的预防和一旦发病及时防治,增强防治效果,减少病害对水稻植株的影响,争取水稻种植的最大收益。
【关键词】赤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
1.水稻赤枯病
1.1发病症状
该病属于生理性病害,又称铁锈病、坐蔸病等。主要是由于缺钾、缺磷或者遇到有毒物质引起。(1)缺钾引起的赤枯病一般发生在分蘖(发蔸)末期,病株矮小,发蔸少,叶片上产生红褐色、暗红色的斑点或者条形斑,严重时叶片呈赤褐色,枯死。根呈黄褐色,白根少。(2)缺磷引起的赤枯病多发生于栽秧后15~20天,从下部叶片叶尖开始产生褐色小斑,叶片逐渐黄褐干枯,一般能自行恢复正常。根呈黄褐色,有部分黑根和烂根,白根少。(3)中毒型的赤枯病主要发生在长期浸水、泥层深、土壤通透性差的水田中,多是因施用了未腐熟作物秸秆在稻田中,产生硫化氢、沼气等有毒物质引发。造成秧苗返青迟缓,株型矮小,发蔸少,叶片自下而上呈赤褐色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根变黑或深褐色,白根少。
1.2发病特点
缺钾型赤枯病主要发生在含钾少或易流失的田块,如砂土田、漏水田及红壤田发病较重。施用氮肥过多的田块,易发生稻株吸氮过量缺磷;水稻分蘖期遇低温时间长,影响对磷钾肥的吸收,会加重发病。
1.3防治方法
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早施磷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钙肥、过磷酸钙等,不能偏施重施氮肥,否则发病加重。施用的有机肥一定要腐熟,且要施均匀。如果用绿肥做基肥,不能过量,耕翻不能过迟;要及时耕田,浅水勤灌,增加土壤透气性。发病稻田要立即排水,撒施石灰或草木灰,轻度搁田。也可喷施含磷钾等元素的叶面肥来防治因缺素引起的病状。
2.稻瘟病
2.1发病症状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叩颈瘟等。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在水稻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生,具有危害时间长,侵染部位多和症状多样等特点。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穗颈瘟和稻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表现为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潮湿时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或在叶片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
2.2发病特点
该病由真菌引起,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稻梨孢。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病原菌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形成中心病株,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2.3防治方法
采取以消灭越冬菌源为前提,选用抗病良种为中心,农业栽培技术为基础,药剂防止为辅助的综合防治策略。(1)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消灭越冬菌源,秧田期以前彻底處理完病稻草,更不能用陈稻草作盖种、催芽、保温的覆盖物。施足基肥,巧施追肥,看苗施肥。灌水应做到浅水返青,浅水分蘖,晒田拔节,后期浅水扬花、灌浆。(2)药剂防治:①种子处理: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取出用薄膜覆盖闷种3小时;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稻瘟净乳油等1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进行杀菌处理。②在发病初期每亩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200g,或40%稻瘟灵(又称富士1号)乳剂150~200g,或50%异稻瘟净乳200~300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200g等药剂,对水30~45kg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防治1次。
3.水稻纹枯病
3.1发病症状
水稻纹枯病又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水稻花秆、水稻花脚瘟,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鞘,叶片其次,严重时穗部也发病。发病初期叶鞘接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状小斑点,后扩大呈椭圆形,似云纹状,多个病斑融合成大斑纹。
3.2发病特点
该病由真菌引起,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瓜亡革菌。病原菌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春耕灌水时,越冬菌核与浮屑、浪渣混杂漂浮在水面上,黏附在稻株上进行侵染,形成病斑。病斑上的病菌通过接触侵染邻近稻株而在稻丛间蔓延。病部形成的菌核落入田中随水漂浮,进行再侵染。抽穗前病部新生菌丝以横向蔓延为住,抽穗后主要沿稻秆表面向上部叶鞘、叶片蔓延侵染,孕穗至抽穗期侵染最快,抽穗至乳熟期单株病害向上蔓延最快。病原菌侵染和菌核生长适温28~32℃,气温上升到28~32℃且连续几天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在100%,就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和流行。重化肥、轻有机肥,偏氮少磷钾的施肥,会促使水稻生长繁茂、组织柔软、封行早、田间郁闭性好,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也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3.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春耕灌水时,捞去浪渣带出浮沫,在田外烧毁或深埋,避免病区病草还田;施足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防止禾苗期猛发、后期徒长和贪青倒伏;分蘖期浅灌,孕穗后实行干干湿湿的灌水原则。(2)药剂防治:①对历年发病的田块,在水稻栽后10~15天,每亩用20%稻脚青4kg 拌细土40kg,均匀撒入稻田进行杀菌。②发病初期,每亩可选用5%井冈霉素100mL,或20%担菌灵乳剂130~150mL,或用75%担菌灵可湿性粉剂75g 等药剂,对水30~45kg进行防治。防治时把药液喷雾在叶鞘等病害部位,效果最佳。每隔7~10天防治1次,防治2~3次。
4.稻曲病
4.1发病症状
该病属于真菌病害,俗称黑穗病、稻绿黑穗病、稻谷花病、稻青粉病。病菌侵入谷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破坏病粒内部组织,后菌丝块逐渐增大,先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的孢子座,后包裹颖壳,近球形,常大于正常谷粒3~4倍,同时色泽转变为墨绿色或橄榄色,其后表面龟裂,散布墨绿色粉末状的厚壁孢子。轻则1个穗子中出现1~5粒病粒,重则多达数十粒,病穗率可高达10%以上。
4.2发病特点
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份,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
4.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水稻品种;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和晚施氮肥;浅水勤灌,适时晒田。(2)药剂防治:在破口前7~10天(孕穗末期) 施药预(下转第30页)(上接第25页)防。破口期不能施药,容易发生药害。亩用30%DT(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100~150g、1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g、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等药剂,对水30~45kg喷雾即可。
总之,搞好水稻生产,要尽量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这就要求做好一系列的工作:包括种子播前消毒工作,消毁田间病稻草,消灭菌源;选用高产抗病品种;科学管理,配方施肥,规范化栽培,增强作物抗病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做好病害的预防和一旦发病及时防治,增强防治效果,减少病害对水稻植株的影响,争取水稻种植的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