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洱茶香多年来一直诱惑着我的味蕾,茶马古道,一直有揭开它神秘面纱,亲近它的欲望。
雨季不是徒步的最好季节,而且还要穿越整整17公里的茫茫原始森林。所以当我邀好友小莱与我做伴时她顾虑重重。可是挡不住神秘和原始的诱惑,她没有敌过我的游说。
德芙巧克力、椰蓉面包、满满一背壶水、雨衣、数码相机,如此简单就可以短暂地背叛城市。
旅行不在于去哪里,而在于在路上,这种很爽的感觉即将开始了。
1800多年前,云南茶叶大量销往西藏,茶马古道,由此产生。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打洛、缅甸的这条线路,也是思茅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史书里都有记载。
而这一段路,位于思茅和普洱之间,书上说是茶马古道的源头。除去道听途说有两种走法,对于别的我和小莱都是一知半解。然而,前途未卜,更增加了茶马古道的神秘感和我们的向往感。
一种走法是以思茅城郊一个叫三家村的地方为起点,走完全程后到达昆曼公路乘车返回思茅。第二种走法是从思茅汽车站搭乘思茅到普洱每20分钟一班的专线车到达一个叫那棵里的地方,从那里徒步走完全程返回思茅城。
我们选择了第二种走法。
48分钟的时间汽车将我们卸在了那棵里,路边刻着“茶马古道”的石碑安安静静地立在那里,与石碑隔一条小河遥遥相望的就是这条茶马古道上唯一的一个村庄那棵里。
因为小河相隔,我们没有进村。没有做太长滞留,拍照留影后匆匆踏上征途。
距石碑十米远的地方,一间庄稼人放置农具的简易木屋,以及地上几只向我们投来好奇目光的鸡让我不得不驻足,那一把悬挂的木犁,渗透着原始的气息。
找到入口,一块简易的路标已经快让杂草淹没,茶马古道将伸向何处,这需要我们亲自去踩踏。
最初的这一段路因为靠近村庄,历史的变迁看不出一点古道的痕迹,一条羊肠小道有人频繁出没的足迹,两边是修整得十分有规律成阶梯状的茶园。虽是夏季,气温却始终保持着宜人的数字,茶园让丰沛的雨滋润得生机盎然,放眼望去,那浓郁的绿让身心骤然清凉,精神倍感抖擞。
然而,因是雨季,道路泥泞,又是上坡,行走十分困难,有许多地方必须手脚并用才能攀沿而上。仅仅几分钟,我们纤嫩的双手和漂亮的白色耐克鞋就泥迹斑斑了。我和小莱都有些担忧,如果路况一直如此,我们的体能恐怕不能支撑太久。
然而,仅仅半小时,我们的担忧就让欣喜替代。不远处雾气缭绕树木苍黑的就是原始森林,仿佛藏有某种恐怖,可是那富有生机的野蛮样子,实在叫人喜欢。
小的时候非常喜欢艾芜先生的《南行记》,不知看了多少遍,先生走过的每个地方,都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梦境。他美妙的灵感就像启示录,一直一直,渴望着身临其境。在这个夏日之晨终于遂愿。
进入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空气越来越湿润,一条蜿蜒的青石板古道赫然从遥远的中古逶迤而来。因为人迹罕至的原因,石板缝隙间的野草和不知名的植物生机盎然。轻轻踏上去,神秘的千年古驿道始于两个现代女子足下,我和小莱都有些激动。
山间铃响马帮来,穿越幽深的时空隧道,马帮的长龙仿佛依稀可见。茫茫原始森林,迢迢山重水复,蛮荒之地烟瘴之道,却无法阻止马帮起早贪黑的铃声。颤抖的马腿,如蛇的鞭影,高昂的吆喝,如雨的汗水……做买卖的商人、云游的僧人、民族部落的迁徙……尽管在这条古道上往返流动的都是社会底层人物,但智慧、勇气、力量让他们成为大西南与内陆和亚洲各国文明的传播者,在人类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石头上到处能见到数不清的深深蹄印,那是一种千辛万苦的记录,是一串串定型的文字,一串凝固的音符。
斑鸠坡是古道第一站,从这以上就进入了原始森林的腹地。密林掩蔽中,古道曲曲弯弯没有尽头,有小鸟在林间啾鸣,婉转动听,树和鸟是森林的基调。
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我和小莱相视一笑,让伞呆在背囊里吧,任雨丝润了发梢,为的是和这里的山风这里的雨水更亲近。
光线越来越暗,树与树之间没有了互不沾惹的清白,叫不出名的热带树种牵牵绊绊纠缠成一片,枝叶相互交错,多情而暧昧。
许多叫不上名的大树,都缠有藤萝,有的让另一种树紧紧包裹着,全身枝丫完全枯萎,而包裹它的树却枝繁叶茂,霸气冲天。倒伏在地上的枯树,苔藓密布的身上长满了生机勃勃的菌子和寄生草。原来,生命于绿色之外,依然能生存,能发展。
绿、浅绿、深绿、墨绿、翠绿……绿与绿的重叠,让人仿佛触到生命的本体。
空气冷冽而清爽,像一种默契,我与小莱,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没有惊叹没有唏嘘,生怕细微的世俗声响会惊跑眼前梦幻般的景致。终日在城市中奔忙,我们的五官和心灵都已在现代文明中渐次麻木,而这茫茫原始丛林无啻于荒漠甘泉。我们隐忍着越来越深的陷入,静默无声地感受着这天然氧吧对眼的滋润,对耳的清洗,对心的安抚。
青石板上覆盖着厚厚的青苔,尽管我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地将脚踩在石板缝隙间,可是各自还是走了几次惊险的太空步。于是,我和小莱各拾一根结实的树棍,以防滑倒。我们不能出现人为的险情,这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切的一切只有我们自己。
从之字坡开始,树木更加稠密,几乎遮住了所有光线,昏暗如若夜幕即将降临,鸟的欢歌已绝迹,一种阴森森的感觉笼罩着我们,有些悚然。
胃在这时发出需要补弃能量的呼声,于是我们停下来,做短暂的休整。将雨衣垫在青石板上,打开背包,我们边吃边议论起这些老祖先们是如何将这一块块的青石板运送到这深山密林之中。结论当然还是用马驮,这也许是唯一的答案。我计算了一下时间,我们走了4个多小时,这意味着已走了全程的三分之二了。
将食品包装袋收进行囊,重新开始这神秘之旅,小莱突然神色大变,并在我还没有反应的情况下迅速往下蹭裤子。“小莱!”我的声音直发颤。“蚂蟥!”小莱惊叫一声一掌拍在大腿上,手上立即沾满鲜血,可是还有半截断了的蚂蟥直往肉里钻。情急之中我用手去拽,可是又断一截在里面。猛然想起包里有驱虫的风油精,连忙取出抹上去,那断了的蚂蟥才掉出来。
这一场惊吓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冒险家。让小莱遭虫咬更是让我心里不安,是我怂恿她的。前路险恶,在这个时候,如果要放弃前行往原路返回将是一路平安,可如果要往前走,就不知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了。
小莱看出我的犹豫不决,“想打退堂鼓了?要留一个悬念和遗憾日后时时念叨?”我知道小妮子是激将,“走就走,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摆出一副壮志凌云勇往直前的样子。
我们将风油精涂抹在脚腕和手臂上,扎紧裤腿和衣袖,以防止再遭蚂蟥袭击。同时,另一个问题让我们有点揪心,这密林杂草中,虽然少有猛兽,可是蛇呢?这可是此物最猖獗的夏季啊。
从樱桃台开始,道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险,青石板路完全淹没在齐腰深的杂草丛中。战战兢兢往前行,打草惊蛇,手里的木棍此时改变了防滑功能成为武器。因为精神进入了高度的戒备状态,这一段路我们只停下来拍了一次照,是拍一棵浑身长满绿色须状苔藓的大榕树。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出了这最险的一段路,当思茅城全景一下子跃入眼帘,我和小莱激动得紧紧抱在了一起。
回首作别,古道静默着。
人怕出名,人一出名就失去宁静的心性,风景也一样,一出名就沦入凡尘,游人如织便破坏了它的原始风貌。
唯愿两个小女子的探访不要破坏了古道的独特魅力。
小贴士:
1.线路
这一段茶马古道位于思茅和普洱之间,可以从昆明乘到西双版纳或思茅的直达车,古道入口那棵里就在这条主干道的路边。也可以在游完西双版纳后乘去昆明的车到那棵里下车。路口有明显标志。沿途皆有路标指示,不用担心迷路。
2.注意事项
此道属无人区,为防意外,徒步最好选雨季以外的季节。带好食品、充足的水、驱虫剂、垃圾回收袋。
雨季不是徒步的最好季节,而且还要穿越整整17公里的茫茫原始森林。所以当我邀好友小莱与我做伴时她顾虑重重。可是挡不住神秘和原始的诱惑,她没有敌过我的游说。
德芙巧克力、椰蓉面包、满满一背壶水、雨衣、数码相机,如此简单就可以短暂地背叛城市。
旅行不在于去哪里,而在于在路上,这种很爽的感觉即将开始了。
1800多年前,云南茶叶大量销往西藏,茶马古道,由此产生。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打洛、缅甸的这条线路,也是思茅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史书里都有记载。
而这一段路,位于思茅和普洱之间,书上说是茶马古道的源头。除去道听途说有两种走法,对于别的我和小莱都是一知半解。然而,前途未卜,更增加了茶马古道的神秘感和我们的向往感。
一种走法是以思茅城郊一个叫三家村的地方为起点,走完全程后到达昆曼公路乘车返回思茅。第二种走法是从思茅汽车站搭乘思茅到普洱每20分钟一班的专线车到达一个叫那棵里的地方,从那里徒步走完全程返回思茅城。
我们选择了第二种走法。
48分钟的时间汽车将我们卸在了那棵里,路边刻着“茶马古道”的石碑安安静静地立在那里,与石碑隔一条小河遥遥相望的就是这条茶马古道上唯一的一个村庄那棵里。
因为小河相隔,我们没有进村。没有做太长滞留,拍照留影后匆匆踏上征途。
距石碑十米远的地方,一间庄稼人放置农具的简易木屋,以及地上几只向我们投来好奇目光的鸡让我不得不驻足,那一把悬挂的木犁,渗透着原始的气息。
找到入口,一块简易的路标已经快让杂草淹没,茶马古道将伸向何处,这需要我们亲自去踩踏。
最初的这一段路因为靠近村庄,历史的变迁看不出一点古道的痕迹,一条羊肠小道有人频繁出没的足迹,两边是修整得十分有规律成阶梯状的茶园。虽是夏季,气温却始终保持着宜人的数字,茶园让丰沛的雨滋润得生机盎然,放眼望去,那浓郁的绿让身心骤然清凉,精神倍感抖擞。
然而,因是雨季,道路泥泞,又是上坡,行走十分困难,有许多地方必须手脚并用才能攀沿而上。仅仅几分钟,我们纤嫩的双手和漂亮的白色耐克鞋就泥迹斑斑了。我和小莱都有些担忧,如果路况一直如此,我们的体能恐怕不能支撑太久。
然而,仅仅半小时,我们的担忧就让欣喜替代。不远处雾气缭绕树木苍黑的就是原始森林,仿佛藏有某种恐怖,可是那富有生机的野蛮样子,实在叫人喜欢。
小的时候非常喜欢艾芜先生的《南行记》,不知看了多少遍,先生走过的每个地方,都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梦境。他美妙的灵感就像启示录,一直一直,渴望着身临其境。在这个夏日之晨终于遂愿。
进入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空气越来越湿润,一条蜿蜒的青石板古道赫然从遥远的中古逶迤而来。因为人迹罕至的原因,石板缝隙间的野草和不知名的植物生机盎然。轻轻踏上去,神秘的千年古驿道始于两个现代女子足下,我和小莱都有些激动。
山间铃响马帮来,穿越幽深的时空隧道,马帮的长龙仿佛依稀可见。茫茫原始森林,迢迢山重水复,蛮荒之地烟瘴之道,却无法阻止马帮起早贪黑的铃声。颤抖的马腿,如蛇的鞭影,高昂的吆喝,如雨的汗水……做买卖的商人、云游的僧人、民族部落的迁徙……尽管在这条古道上往返流动的都是社会底层人物,但智慧、勇气、力量让他们成为大西南与内陆和亚洲各国文明的传播者,在人类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石头上到处能见到数不清的深深蹄印,那是一种千辛万苦的记录,是一串串定型的文字,一串凝固的音符。
斑鸠坡是古道第一站,从这以上就进入了原始森林的腹地。密林掩蔽中,古道曲曲弯弯没有尽头,有小鸟在林间啾鸣,婉转动听,树和鸟是森林的基调。
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我和小莱相视一笑,让伞呆在背囊里吧,任雨丝润了发梢,为的是和这里的山风这里的雨水更亲近。
光线越来越暗,树与树之间没有了互不沾惹的清白,叫不出名的热带树种牵牵绊绊纠缠成一片,枝叶相互交错,多情而暧昧。
许多叫不上名的大树,都缠有藤萝,有的让另一种树紧紧包裹着,全身枝丫完全枯萎,而包裹它的树却枝繁叶茂,霸气冲天。倒伏在地上的枯树,苔藓密布的身上长满了生机勃勃的菌子和寄生草。原来,生命于绿色之外,依然能生存,能发展。
绿、浅绿、深绿、墨绿、翠绿……绿与绿的重叠,让人仿佛触到生命的本体。
空气冷冽而清爽,像一种默契,我与小莱,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没有惊叹没有唏嘘,生怕细微的世俗声响会惊跑眼前梦幻般的景致。终日在城市中奔忙,我们的五官和心灵都已在现代文明中渐次麻木,而这茫茫原始丛林无啻于荒漠甘泉。我们隐忍着越来越深的陷入,静默无声地感受着这天然氧吧对眼的滋润,对耳的清洗,对心的安抚。
青石板上覆盖着厚厚的青苔,尽管我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地将脚踩在石板缝隙间,可是各自还是走了几次惊险的太空步。于是,我和小莱各拾一根结实的树棍,以防滑倒。我们不能出现人为的险情,这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切的一切只有我们自己。
从之字坡开始,树木更加稠密,几乎遮住了所有光线,昏暗如若夜幕即将降临,鸟的欢歌已绝迹,一种阴森森的感觉笼罩着我们,有些悚然。
胃在这时发出需要补弃能量的呼声,于是我们停下来,做短暂的休整。将雨衣垫在青石板上,打开背包,我们边吃边议论起这些老祖先们是如何将这一块块的青石板运送到这深山密林之中。结论当然还是用马驮,这也许是唯一的答案。我计算了一下时间,我们走了4个多小时,这意味着已走了全程的三分之二了。
将食品包装袋收进行囊,重新开始这神秘之旅,小莱突然神色大变,并在我还没有反应的情况下迅速往下蹭裤子。“小莱!”我的声音直发颤。“蚂蟥!”小莱惊叫一声一掌拍在大腿上,手上立即沾满鲜血,可是还有半截断了的蚂蟥直往肉里钻。情急之中我用手去拽,可是又断一截在里面。猛然想起包里有驱虫的风油精,连忙取出抹上去,那断了的蚂蟥才掉出来。
这一场惊吓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冒险家。让小莱遭虫咬更是让我心里不安,是我怂恿她的。前路险恶,在这个时候,如果要放弃前行往原路返回将是一路平安,可如果要往前走,就不知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了。
小莱看出我的犹豫不决,“想打退堂鼓了?要留一个悬念和遗憾日后时时念叨?”我知道小妮子是激将,“走就走,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摆出一副壮志凌云勇往直前的样子。
我们将风油精涂抹在脚腕和手臂上,扎紧裤腿和衣袖,以防止再遭蚂蟥袭击。同时,另一个问题让我们有点揪心,这密林杂草中,虽然少有猛兽,可是蛇呢?这可是此物最猖獗的夏季啊。
从樱桃台开始,道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险,青石板路完全淹没在齐腰深的杂草丛中。战战兢兢往前行,打草惊蛇,手里的木棍此时改变了防滑功能成为武器。因为精神进入了高度的戒备状态,这一段路我们只停下来拍了一次照,是拍一棵浑身长满绿色须状苔藓的大榕树。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出了这最险的一段路,当思茅城全景一下子跃入眼帘,我和小莱激动得紧紧抱在了一起。
回首作别,古道静默着。
人怕出名,人一出名就失去宁静的心性,风景也一样,一出名就沦入凡尘,游人如织便破坏了它的原始风貌。
唯愿两个小女子的探访不要破坏了古道的独特魅力。
小贴士:
1.线路
这一段茶马古道位于思茅和普洱之间,可以从昆明乘到西双版纳或思茅的直达车,古道入口那棵里就在这条主干道的路边。也可以在游完西双版纳后乘去昆明的车到那棵里下车。路口有明显标志。沿途皆有路标指示,不用担心迷路。
2.注意事项
此道属无人区,为防意外,徒步最好选雨季以外的季节。带好食品、充足的水、驱虫剂、垃圾回收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