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视角下中国女排的形象构建研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zxc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并借助公共领域视角理论,从公共主体、公共场所、公共舆论三个方面分析近几年来当下备受关注的中国女排,反观中国女排形象的构建。研究发现:全国倡导学习中国女排精神,女排精神随着自身的发展早已跨越了竞技体育的范畴,已经渗入社会各行各业;中国女排形象构建主要位于虚拟公共场所,如网络论坛、社交App等;网络论坛(如新浪微博)成为中国女排公众舆论的引导者。由此,中国女排的形象建构会在社会起到较大程度的模范作用并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发展走向有着间接影响。
  关键词:公共领域;中国女排;形象构建
  中图分类号:G842;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02
  自2016年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夺冠以后,勇敢拼搏的形象深入人心,“女排精神”一词再度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就像美国NBA备受关注一样。但在当前学界诸多研究中,对中国女排的技战术分析研究占有突出地位,而对中国女排形象的研究却是寥寥无几。
  我国是一个排球强国,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过光辉的战绩。排球运动在我国体育发展史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我国人民对于中国女排这支队伍的特殊情结,主要源于中国女排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造的“五连冠”辉煌战绩。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比赛中以七战七胜的完美表现夺得了冠军,全国上下一片沸腾[1]。当时作者鲁光在《当代》杂志刊登一篇名为《中国姑娘》的文章,并在文中首次以“女排精神”讴歌女排姑娘“勇敢拼搏”“永不言弃”“为国争光”的精神。刊登的《中国姑娘》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女排精神”响遍中国大地。
  一、公共领域与运动员公众人物形象
  20世纪初,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传播方式也不断更新。那时许多学者都在研究一个问题:个人意识该通过什么样的转变方式去转化为公共意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有一位叫哈贝马斯的学者,其理论受大部分学者认同。哈贝马斯认为,公众领域是联系国家领域与私人领域并进行调节的中间地带,公众领域以批判的形式干涉国家活动,表现形式与功能表现为公众舆论[2]。它主要由公众、公众舆论和公众场所3个因素构成。公众是公共领域中的主体;公众舆论是社会群体意识的集体表达,一般是批判的;公共领域的第3个构成要素是公共场所[3]。
  公众人物也被人们称为公共人物,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4]。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能以多种途径获得社会各界的信息(或正或负),从而慢慢改变自身价值观念及道德观念。这时候公众人物能作为道德风向标,发挥其社会功能,努力营造正能量的社会氛围。近些年来一些体育明星出现在公众视野,如李娜、姚明、张继科等人。与他们不一样的是,中国女排以团体形象出现公众舞台上,这实属不易。毕竟在我国体育制度下,运动员生活都是封闭式管理,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对运动员专业的训练,没有足够时间去培养、转化运动员其他社会角色素养。事实上,无论是体育理论学界,还是实践中的体育管理部门,都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运动员的公众形象对于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发展及其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性[5]。
  二、公共领域视角下中国女排的形象构建
  (一)中国女排形象构建的公众主体
  中国女排形象构建的公众主体并不是说以女排自我为主体构建自我形象,而是女排爱好者或有意学习女排精神的独立个体对女排的认识并通过某种媒介方式相互相交流,建立女排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并且这种形象的特征是民众认可的。如今全国大、中、小学提倡开展排球运动,国家政策文件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改革发展中就有女排精神,让女排精神走到学生中去,并表现于学生当中。实际上女排精神随着自身的发展早已跨越了竞技体育的范畴,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早已经渗入各行各业。各地机关企业文化中就需要这种精神文化支撑,员工日常体育活动也是以气排球为主,因为个人身体素质的差异不足以支撑硬排运动,硬排球有机发展为气排球存在于企业文化活动中。
  (二)中国女排形象构建的公众场所
  公众场所与公众媒介是公共领域的物化形式,也是公众舆论的表达手段,在很多时候,也很可能是公共领域的主体与标志[6]。基于女排精神的女排形象构建主要位于虚拟公共场所,如新闻媒体、网络社交平台App等。通过网络宣传被人们所认识、了解得中国女排的成长历程及女排精神,引发市民狂热点赞。实际上,作为形象主体的中国女排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让受众有所认知。在这之前,人们对于中国女排的认知就只有比赛期间的英勇表现,而后经过大众传媒再次宣传,这时候人们心中对女排形象就形成了再认知,中国女排的形象在民众心中慢慢凸显。另外一类公共场所就是各大社交平台,如微博、贴吧、知乎等。比如百度贴吧中的中国女排吧是中国最大的女排粉絲营,据统计共有39万用户关注,累计发帖4 594万。帖子类型主要分为五大类:女排视频、女排精评、女排图库、女排情文、排球知识。其实网民对于中国女排及其在奥运赛期表现的关注度基本上取决于赛事的重要程度和中国女排取得的成绩,比赛越重要,中国女排在相应赛事中越能取得胜利,网民则越关注。前面提到女排形象构建的公共场所主要是在媒体和各大社交平台,新闻媒体宣传力度的确是很大,但是基本反映的是全国各大媒体自己发布的关于中国女排的主题,大部分民众的观点和意见很少见到。
  (三)中国女排形象构建的公众舆论
  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中,公共舆论是理性辩论参与者共识的达成。在如今智能手机遍布的时代,人们能够随时(主动或被动)接收来自社会各界的新闻事件。由于网络信息流通的便利性,大部分参与者利用线上的方式讨论中国女排相关情况,从而达成共识,新浪微博是热度较高的平台代表。所以在女排形象构建当中,网络场所成为公众信息交互并达成共识的主要途径。   新浪微博是我国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多元化网络社交平台,在2009年8月正式上线。刚上线,用户量就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10月5号,新浪微博中国女排官方号已经拥有446万粉丝,女排超话发布1.9万帖子,超话粉丝达到9万人,同时阅读量达到了13.4亿。其中讨论女排精神的帖子发布量占比56%,讨论技战术的帖子占比23%,剩下的都是女排商业广告。公众以新浪微博为媒介将女排拼搏精神裂变式广泛传播,丰富了我国体育文化,在生活中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
  三、中国女排的形象构建对社会的影响
  金牌已经不再是证明实力的唯一表征,但是女排精神的财富对于人们则是近水楼台。中华大地是孕育女排精神的土壤,女排精神的“魂”一直都在[7]。中国女排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面精神旗帜,在多个关键时间节点,极大地唤起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国人的奋斗激情[8]。而且随着世界现代体育赛事快速蓬勃的发展及新闻媒体传播速度的加快,以中国女排为主的体育影响力人物已成为我国社会焦点。他们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了社会民众的目光[5],他们的思想以及良好的行为素养在社会起着较大程度的模范作用,因此中国女排的形象建构在社会起到较大程度的模范作用,并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发展走向有着间接影响。女排精神作为特有的体育文化载体,不仅是我国体育精神的光辉典范,更是对超越体育精神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四、结语
  中国女排的形象构建是由女排爱好者、新闻媒体与网络交互平台构成。网络与网络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新浪微博、贴吧等网络平台的数据更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女排形象在我国社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女排精神伴随着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即新闻媒体、女排爱好者网络论坛或线上交流等建构元素的出现,孕育产生了具有现代社会指导价值的、具象化的“精神粮食”。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女排在我国的影响力目前属于一种“自我散发状态”,因此,应大力宣扬和提倡人们学习女排精神[8]。中国女排承担着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任务,激励国人在困难中不畏艰险、奋勇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参考文献:
  [1]陈静,梁建平.再读中国“女排精神”的现实意义[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6):60-61.
  [2]于鸽.网络公共领域中的城市形象塑造新范式——以“抖音上的西安”为例[D].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19.
  [3]倪京帅.公共领域视角下近代上海体育文化的空间建构与文化转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2):149-152.
  [4]陈守明.平面媒体公众人物视觉形象设计研究[J].美术大观,2011(2):139.
  [5]王莉.信息化时代構成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公众形象的角色素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18.
  [6]元志润.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理性审视——以杭州飙车案的BBS讨论为例[J].新闻传播,2011(2):124-125.
  [7]李文龙.“女排精神”的文化窥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2):48-51.
  [8]舒为平.中国女排现象的表征与时代意义[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2):1-4+19.
  (责任编辑:董维)
其他文献
摘 要:“卧”字最初具有睡觉、躺两个含义,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卧”字的“睡觉”义逐渐弱化,“躺卧”逐渐成为核心词义,且增加了“睡觉用的”义项。这种变化是何时因何种原因逐渐演化的,本文尝试通过举例分析,探究“卧”字含义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卧;词语演变;躺意动词;睡意动词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02
摘 要:劳动是人生存阶段需要具备的重要技能,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高校中,要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成为学科教学中内核,在高校思政课中也不例外。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学实际阐述开展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延伸高校政治教学课堂,拓宽劳动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内涵和育人价值,是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积极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新路径,将更好地提升育人效果。鉴于此,本文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红色资源融入高校育人的实践现状、实践路径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从打造多元红色资源育人网络平台、打造优质的红色资源育人团队、推动具有区域特色的红色资源网络课程建设、加强各高校间线上线下红色资源教育的交流与沟通、加强高校网络
摘 要:医疗卫生领域承担着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责任,而作为卫生系统中的一名医疗工作者,其应当按照规范处理日常工作,并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医疗卫生单位更需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热情调动起来。本次研究将重点放在新形势下的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难点上,并通过有效分析,提出一定的解决建议,希望能够提升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  关键词:新形势;卫生系
与先进的教育区域比较,如果我还有些办学优势,那就是我扎根农村学校近30年的奋斗与探索.我热爱这片并不富足的土地,热爱这里的孩子,钟情这里的教育.我在实践中找到了提升农村
期刊
摘 要: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典型代表,虽然引发了新一阶段科技发展的热潮,却也带来一系列的法律难题。目前,我国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模式下引发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为基础,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主体地位、侵权责任主体、适用归责原则以及强制责任保险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构建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承担机
摘 要:中国近代的义利思想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中国近代社会由封建社会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义利思想为适应社会的新变化,由封建的旧的义利思想(以下简称旧义思想)逐渐发展到反帝反封建的新的义利思想(以下简称新义思想)。在对新义的思考上,加深了对服务于封建统治的旧义思想的否定,并渐渐举起了反帝反封建革命大义与民族大义的新旗。由于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现实需要,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口语能力提升面临挑战。本文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从制约高职英语教师口语能力的因素入手,分析影响其口语能力的原因,探索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提升路径,为相关院校英语教师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新文科;高职英语教师;口语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02  2019年4月
摘 要: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是通过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此类的教学认为是比较空洞的说教,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塑造力度不够。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认识和新任务表明,加大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战略任务。基于此,本文从教学方法改革的角度探
摘 要:当前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电商人才。为了填补电商人才的空缺,高校应将经济贸易专业与电商人才培養进行结合,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为跨境电商专业,从而培养出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为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向电商人才的转型培养策略来说,高校应抓住电商行业对人才的硬性需求,立足其发展开展教育,才能提高电商人才的价值。但是,目前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发展对电商人才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