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长期以来,妇女一直是我国群众体育中的弱势群体,虽然学者们对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有关妇女体育的研究还较少,对城镇妇女体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吉利区虽然是洛阳市经济状况不错的行政区,但在以农村为主的城镇,不管是体育的硬件设施,还是体育活动项目的多样化而言,都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
二、吉利区城镇妇女体育开展概况
(一)城镇概念的界定
城镇是指以非農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我国规定,县及县以上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10万人以下,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点,都是城镇。由于吉利区地域划分的特殊性,本文所研究调查的城镇为区属镇及行政镇。
(二)妇女体育的概念
妇女体育即女子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对女性进行的以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按其不同时期的不同生理特点可分为:青春期体育、怀孕期体育、产后期体育、更年期体育等。
(三)总结城镇妇女体育的概念
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性居民点的,妇女参与健身、健心、健美、娱乐等为目的的体育锻炼活动。
(四)场地设施状况
通过对吉利乡及其他城镇的实地调查与对城镇体育管理工作者的访谈调查,发现当下吉利区各城镇的场地设施还处于非常匮乏的状态,仅有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还是归学校所有,一般不对外开放。居民只能在镇中的学校、大广场和邻近的公园里进行体育锻炼,或者在家附近散散步,跑跑步之类。专门的体育设施很少,这对吉利区城镇妇女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五)城镇妇女体育参与时间安排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妇女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好的改善,余暇时间逐渐增多。妇女体育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或节假日的余暇时间里,她们在余暇时间里主要进行下列活动;看电视、做家务、辅导子女功课、棋牌类游戏、体育活动、读书看报,逛小集市等等。“看电视、做家务”成为了目前妇女支配余暇时间的主要方式。
对于妇女体育活动的地点,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得知,妇女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有以下几个:以附近的公园、河滩较多,其次为公路或街道边、自家庭院或室内、附近学校和小广场、公共体育场所、河流湖泊、山地树林和田野、收费体育场所和其他场所。不难看出,妇女的锻炼空间还是以山上的公园和自然空间为主,以不收费的活动地点为主。
三、吉利区城镇妇女体育消费
有关妇女体育消费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进行的研究。程秋娟、赵延军在《我国妇女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对我国妇女体育消费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扩大妇女体育消费的途径进行了阐述。王景亮,马连鹏,郑传锋在《我国西北地区妇女体育消费情况调查报告》一文中对西北地区的妇女体育消费意向、消费投入情况及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做出了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吉利区城镇妇女或配偶的收入较高,而且拥有着不少户外运动场地、广场、绿地等,吉利区城镇妇女的体育消费数额较大,平均每人每年的消费数额超过了600元,这些消费主要表现在:运动服饰的购买;运动器械的购买;商业体育演出、运动会的观看;运动装备的购买;户外旅游等。
研究表明,妇女的体育消费水平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升高,随着妇女文化水平的降低而降低,因此妇女体育消费水平与妇女文化程度成正比。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妇女的非经济性体育需求与经济性体育需求均与妇女的文化程度成正比,因此妇女的文化水平影响着妇女的体育需求。
四、影响吉利区妇女体育开展的因素
(一)职业、收入状况对体育参与的影响
俗话说:“有钱有闲方有体育”,可见“钱”是体育需求的基础,并且这里的“钱”应该是妇女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即妇女纯收入减去必要社会支出剩下的钱。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对各城镇妇女的收入水平和体育参与水平做了统计。在非体育参与一栏中非体育参与人数的比例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不断下降,而在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一栏中,体育参与比例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不断上升,而偶尔参与的人群中比例变化不大,收入较高的人群偶尔参与体育的可能性大于低收入者。
(二)文化素养高低与锻炼的关系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吉利区城镇妇女参与活动锻炼的比例和受文化的程度成正比。妇女体育参与比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非体育参与人口的比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呈下降的趋势。可见,文化程度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之间存在相关联系,文化程度高低是影响妇女体育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体育意识对体育需求的影响
传统的持家型妇女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相对落后,常用保守和落后的思维方式去评判新事物、新时尚。由此可以看出,妇女体育参与程度与妇女的体育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妇女体育意识越强,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能性越大,体育需求越强烈。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罗时铭,王妍.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17-20.
[3] 董进霞.延续和变迁的中国社会与女子体育[J].体育与科学.2006(3):19-21.
长期以来,妇女一直是我国群众体育中的弱势群体,虽然学者们对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有关妇女体育的研究还较少,对城镇妇女体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吉利区虽然是洛阳市经济状况不错的行政区,但在以农村为主的城镇,不管是体育的硬件设施,还是体育活动项目的多样化而言,都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
二、吉利区城镇妇女体育开展概况
(一)城镇概念的界定
城镇是指以非農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我国规定,县及县以上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10万人以下,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点,都是城镇。由于吉利区地域划分的特殊性,本文所研究调查的城镇为区属镇及行政镇。
(二)妇女体育的概念
妇女体育即女子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对女性进行的以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按其不同时期的不同生理特点可分为:青春期体育、怀孕期体育、产后期体育、更年期体育等。
(三)总结城镇妇女体育的概念
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性居民点的,妇女参与健身、健心、健美、娱乐等为目的的体育锻炼活动。
(四)场地设施状况
通过对吉利乡及其他城镇的实地调查与对城镇体育管理工作者的访谈调查,发现当下吉利区各城镇的场地设施还处于非常匮乏的状态,仅有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还是归学校所有,一般不对外开放。居民只能在镇中的学校、大广场和邻近的公园里进行体育锻炼,或者在家附近散散步,跑跑步之类。专门的体育设施很少,这对吉利区城镇妇女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五)城镇妇女体育参与时间安排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妇女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好的改善,余暇时间逐渐增多。妇女体育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或节假日的余暇时间里,她们在余暇时间里主要进行下列活动;看电视、做家务、辅导子女功课、棋牌类游戏、体育活动、读书看报,逛小集市等等。“看电视、做家务”成为了目前妇女支配余暇时间的主要方式。
对于妇女体育活动的地点,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得知,妇女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有以下几个:以附近的公园、河滩较多,其次为公路或街道边、自家庭院或室内、附近学校和小广场、公共体育场所、河流湖泊、山地树林和田野、收费体育场所和其他场所。不难看出,妇女的锻炼空间还是以山上的公园和自然空间为主,以不收费的活动地点为主。
三、吉利区城镇妇女体育消费
有关妇女体育消费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进行的研究。程秋娟、赵延军在《我国妇女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对我国妇女体育消费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扩大妇女体育消费的途径进行了阐述。王景亮,马连鹏,郑传锋在《我国西北地区妇女体育消费情况调查报告》一文中对西北地区的妇女体育消费意向、消费投入情况及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做出了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吉利区城镇妇女或配偶的收入较高,而且拥有着不少户外运动场地、广场、绿地等,吉利区城镇妇女的体育消费数额较大,平均每人每年的消费数额超过了600元,这些消费主要表现在:运动服饰的购买;运动器械的购买;商业体育演出、运动会的观看;运动装备的购买;户外旅游等。
研究表明,妇女的体育消费水平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升高,随着妇女文化水平的降低而降低,因此妇女体育消费水平与妇女文化程度成正比。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妇女的非经济性体育需求与经济性体育需求均与妇女的文化程度成正比,因此妇女的文化水平影响着妇女的体育需求。
四、影响吉利区妇女体育开展的因素
(一)职业、收入状况对体育参与的影响
俗话说:“有钱有闲方有体育”,可见“钱”是体育需求的基础,并且这里的“钱”应该是妇女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即妇女纯收入减去必要社会支出剩下的钱。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对各城镇妇女的收入水平和体育参与水平做了统计。在非体育参与一栏中非体育参与人数的比例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不断下降,而在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一栏中,体育参与比例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不断上升,而偶尔参与的人群中比例变化不大,收入较高的人群偶尔参与体育的可能性大于低收入者。
(二)文化素养高低与锻炼的关系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吉利区城镇妇女参与活动锻炼的比例和受文化的程度成正比。妇女体育参与比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非体育参与人口的比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呈下降的趋势。可见,文化程度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之间存在相关联系,文化程度高低是影响妇女体育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体育意识对体育需求的影响
传统的持家型妇女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相对落后,常用保守和落后的思维方式去评判新事物、新时尚。由此可以看出,妇女体育参与程度与妇女的体育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妇女体育意识越强,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能性越大,体育需求越强烈。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罗时铭,王妍.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17-20.
[3] 董进霞.延续和变迁的中国社会与女子体育[J].体育与科学.2006(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