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是“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更是出版包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通过建立“课前-课中-课后”阶梯式和“通识型-专业型-精英型”多维式教学模式,结合创新创业型平台和真实创业项目,构建科学 《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体系。
◆关键词: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特征背景下,“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出版包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进一步促进了《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创新。因此,以真实的创业项目为“主战场”,有效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成效。
二、《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1.建立“课前-课中-课后”阶梯式教学模式
对于《出版与包装》课程而言,在“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视角下,应根据此课程具体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任务次序进行设计和实施,笔者建议应建立“课前-课中-课后”阶梯式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双创”能力,达成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相统一的目的。
从课前教学角度进行分析,应重点关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在课前预习准备阶段,教师可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将创业项目导入课前内容[1]。比如云课堂、慕课、微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出版与包装》课程相关知识、实践技能和创业方向。此外,教师通过真实项目引入,让学生能够直观对其有所了解。
从课中教学角度考虑,在此教学阶段,应主抓学生的实践技能,继而推动创业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在课中应指导学生参与竞争合作式学习。一方面,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对学生课前预习阶段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与此同时,要以项目实施方案计划为切入点,在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点基础上,通过引入具体的创业项目,让学生全面散发思维,制定科学的创业实施方案计划,在此基础上,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相互比拼,形成“内部合作、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
从课后巩固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后倡导学生实践创新性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机遇。首先,在完成课前预习、课中教学阶段基础上,应广泛征集学生对创业项目的具体建议和创新思路,并对具体提出的建议给予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后倡导学生实践创新性学习创业技能和专业素质[2]。其次,构建信息化的沟通渠道,为学生和教师进行创业项目交流提供载体。最后,师生应时刻关注出版与包装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类竞赛,并积极鼓励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促使课程学习中孵化的创业项目能得到更多的平台支持和得以持续深入的开展,从而为学生群体后续创业创作有利条件。
2.建立“通识型-专业型-精英型”多维式教学模式
现阶段,《出版与包装》课程的“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构建多维性的课程教學体系,结合教学实际,应主要以“专创教育”为切入点,形成通识型专创教育、专业型专创教育、精英型专创教育三个方面课程体系。对于通识型专创教育,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群体,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应积极开展通识型专创教育,不断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启发学生动机,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显著优势,形成“线上教育、线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专业型专创教育而言,主要是针对中年级学生群体,在进行了系统的通识型专创教育基础上,突破专业间的壁垒,形成“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对于精英型专创教育而言,主要是针对高年级学生群体,此阶段学生已形成了系统的出版和包装相关知识体系,积极选拨具有强烈意愿的创业学生,针对性开展《出版与包装》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优势,创建小班制的《出版与包装》课堂, 有效确保每一位学生的优势能够全面展现出现,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毕业生能够进入社会进行实战,追求真实创业项目,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3.建立基于实践型平台的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可借助其线上优势资源,将诸多校园、社会优势资源进行高度整合,确保《出版与包装》课程项目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互通互畅。并以此为契机,将以往出版和包装行业实践创业平台行优化调整,把创新创业项目与专业实训项目相结合,通过社团、创业空间、大师工作室等重要载体开展实践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3],实现《出版与包装》课程和“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合的广度、深度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大师工作室模式的提出,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加之其运营方式主要采取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使得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具体的实践项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视角下,对《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进行优化改革迫在眉睫。现阶段,此课程教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因素。因此,应立足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导入真实的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双创”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会丽.“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4(05):69-71.
[2]廖彩霞,周勇成,刘俊.“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3+1”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23):69-73.
[3]段桂华,胡志刚,王建新,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的设计与实践—以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为例[J]. 计算机教育,201(6):67-71.
作者简介
杨君君(1985.05.28—),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学士,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本文系2020年度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优化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关键词: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特征背景下,“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出版包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进一步促进了《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创新。因此,以真实的创业项目为“主战场”,有效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成效。
二、《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1.建立“课前-课中-课后”阶梯式教学模式
对于《出版与包装》课程而言,在“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视角下,应根据此课程具体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任务次序进行设计和实施,笔者建议应建立“课前-课中-课后”阶梯式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双创”能力,达成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相统一的目的。
从课前教学角度进行分析,应重点关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在课前预习准备阶段,教师可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将创业项目导入课前内容[1]。比如云课堂、慕课、微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出版与包装》课程相关知识、实践技能和创业方向。此外,教师通过真实项目引入,让学生能够直观对其有所了解。
从课中教学角度考虑,在此教学阶段,应主抓学生的实践技能,继而推动创业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在课中应指导学生参与竞争合作式学习。一方面,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对学生课前预习阶段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与此同时,要以项目实施方案计划为切入点,在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点基础上,通过引入具体的创业项目,让学生全面散发思维,制定科学的创业实施方案计划,在此基础上,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相互比拼,形成“内部合作、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
从课后巩固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后倡导学生实践创新性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机遇。首先,在完成课前预习、课中教学阶段基础上,应广泛征集学生对创业项目的具体建议和创新思路,并对具体提出的建议给予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后倡导学生实践创新性学习创业技能和专业素质[2]。其次,构建信息化的沟通渠道,为学生和教师进行创业项目交流提供载体。最后,师生应时刻关注出版与包装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类竞赛,并积极鼓励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促使课程学习中孵化的创业项目能得到更多的平台支持和得以持续深入的开展,从而为学生群体后续创业创作有利条件。
2.建立“通识型-专业型-精英型”多维式教学模式
现阶段,《出版与包装》课程的“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构建多维性的课程教學体系,结合教学实际,应主要以“专创教育”为切入点,形成通识型专创教育、专业型专创教育、精英型专创教育三个方面课程体系。对于通识型专创教育,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群体,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应积极开展通识型专创教育,不断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启发学生动机,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显著优势,形成“线上教育、线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专业型专创教育而言,主要是针对中年级学生群体,在进行了系统的通识型专创教育基础上,突破专业间的壁垒,形成“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对于精英型专创教育而言,主要是针对高年级学生群体,此阶段学生已形成了系统的出版和包装相关知识体系,积极选拨具有强烈意愿的创业学生,针对性开展《出版与包装》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优势,创建小班制的《出版与包装》课堂, 有效确保每一位学生的优势能够全面展现出现,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毕业生能够进入社会进行实战,追求真实创业项目,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3.建立基于实践型平台的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可借助其线上优势资源,将诸多校园、社会优势资源进行高度整合,确保《出版与包装》课程项目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互通互畅。并以此为契机,将以往出版和包装行业实践创业平台行优化调整,把创新创业项目与专业实训项目相结合,通过社团、创业空间、大师工作室等重要载体开展实践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3],实现《出版与包装》课程和“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合的广度、深度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大师工作室模式的提出,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加之其运营方式主要采取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使得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具体的实践项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视角下,对《出版与包装》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进行优化改革迫在眉睫。现阶段,此课程教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因素。因此,应立足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导入真实的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双创”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会丽.“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4(05):69-71.
[2]廖彩霞,周勇成,刘俊.“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3+1”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23):69-73.
[3]段桂华,胡志刚,王建新,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的设计与实践—以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为例[J]. 计算机教育,201(6):67-71.
作者简介
杨君君(1985.05.28—),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学士,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本文系2020年度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优化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