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前后辉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长期以来,马班并称,《史记》《汉书》连举,研究马班异同成了一门学问。《汉书》继《史记》而作,对《史记》有继承,有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两部书有诸多方面的异同,本文简单的从作者经历,著作两方面论述一下《史记》与《汉书》的不同点,著作又从记录的年代,体例不同,史学地位,创作宗旨,文体,内容的侧重点,对商品经济的看法,文学语言,后世影响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班固;司马迁;《史记》;《汉书》;不同点
一、二者身份不同,经历不同
司马迁出身于西汉时期的一个官宦人家,继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从十岁起开始学习认识古文,并向当时著名的学者孔国安,董仲舒等人学习《尚书》,《春秋》等历史典籍。他二十岁开始漫游全国,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后又跟随武帝狩猎和封禅,游历了很多地方,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北涉汶泗,将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搜集历史资料,纠正补充了文献上的疏漏,也扩大了眼界和胸襟,为《史记》的编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太初元年因参与“李陵案”而获罪下狱,被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并发奋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这一宏伟巨著。他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历史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班固出生于一个外戚官宦人家,父亲班彪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历史学家,通晓汉代历史。班固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立志要继承父亲的志向写一部汉代史书。但其编写的过程非常曲折,刚开始几年就被人告发为“私作国史”,被捕入狱。后来被释放,在皇帝的帮助与下又重新编写《汉书》。
二、二者的著作有很大不同
(一)记录的年代,体例不同,史学地位不同
(1)《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书史涉及了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文、地理、美学、人才、伦理道德甚至医学。其体例为纪传体通史,多以人物和家族为单位展开。全书共130篇,50多万字,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2)《汉书》只记载了西汉一朝,从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史。被誉为“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官史所言能及”。其体例为纪传体断代史。共100篇,80余万言。是一本目录书。班固将“书”改名为“志”,将“世家”并入“传”中。全书分为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其侧重于政治,经济。
《史记》和《汉书》一个为私人著作,一个书稿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两位作家的个性嗜好不同,取材行文之间,也有很大不同。
(二)创作宗旨不同
(1)司马迁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班固的宗旨是:“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与百王”。
(三)文体不同
(1)《史记》即是史学的名著,又是文学的名著,它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属于历史性散文和哲理散文并重。它体现这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气息。
(2)《汉书》主要是记叙,附录辞赋和散文。
(四)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1)《史记》侧重于人物传记上,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具体生动的性格,形象动人的故事,错综复杂的生活画面使人物形象血肉饱满,生动鲜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司马迁坚持以真实的历史还原人物,虽然是“录实”,但并非有事必录,而是有所选择。同时,善于细节描写。例如描写刘邦的谋士张良就体现了这一点。张良平时与刘邦谈论的天下大事很多,但书中只记录那些和天下兴亡有关的大事,从而表现张良的足智多谋。
《汉书》以叙事见长,尤其10“志”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如:《食货志》叙经济制度,《地理志》叙疆域物产,《文艺志》将汉代存书作全面的梳理,对其学术源流,存失情况作了系统的概述。
(2) 司马迁在《史记》里形容吕后残虐戚夫人,以致她亲生的儿子孝惠帝指责她“此非人所为”。而班固的《高后记》则隐恶扬善,对戚夫人一事只字未提,而只在书末《外戚传》内叙及
(五)对商品经济的看法不同
司马迁用《货殖列传》宣扬自己的私利观。“夫千盛之王,万家之侯,百世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他又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并且在他看来,贫穷是耻辱。“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食,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而班固就这一思想对司马迁进行了批判,在《汉书》中的《司马迁传》里,批评他“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值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弊也。”
(六)文学语言上不同
(1)《史记》多采用当时的口语,经过锤炼加工形成书面语,简洁明了,浅易近人,有着极强的表现力的特点。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尽可能用口语的自然形态。例如《张丞相列传》写周昌的口吃。《魏其武安侯列传》引用颍川儿歌:“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对统治阶级进行讽刺和斥责。《李将军列传》引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说明李广的品格高尚。
(2)《汉书》语言受当时的辞赋,散文影响较大,有骈偶化的倾向,有工整华丽的特点。但因作者喜用古字,崇尚藻饰,使其不够通俗,过于艰深晦涩。
三、总结
《史记》与《汉书》皆是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传世之作,对史学与文学甚至是全人类的文明的发展都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关键词】班固;司马迁;《史记》;《汉书》;不同点
一、二者身份不同,经历不同
司马迁出身于西汉时期的一个官宦人家,继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从十岁起开始学习认识古文,并向当时著名的学者孔国安,董仲舒等人学习《尚书》,《春秋》等历史典籍。他二十岁开始漫游全国,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后又跟随武帝狩猎和封禅,游历了很多地方,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北涉汶泗,将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搜集历史资料,纠正补充了文献上的疏漏,也扩大了眼界和胸襟,为《史记》的编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太初元年因参与“李陵案”而获罪下狱,被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并发奋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这一宏伟巨著。他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历史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班固出生于一个外戚官宦人家,父亲班彪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历史学家,通晓汉代历史。班固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立志要继承父亲的志向写一部汉代史书。但其编写的过程非常曲折,刚开始几年就被人告发为“私作国史”,被捕入狱。后来被释放,在皇帝的帮助与下又重新编写《汉书》。
二、二者的著作有很大不同
(一)记录的年代,体例不同,史学地位不同
(1)《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书史涉及了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文、地理、美学、人才、伦理道德甚至医学。其体例为纪传体通史,多以人物和家族为单位展开。全书共130篇,50多万字,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2)《汉书》只记载了西汉一朝,从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史。被誉为“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官史所言能及”。其体例为纪传体断代史。共100篇,80余万言。是一本目录书。班固将“书”改名为“志”,将“世家”并入“传”中。全书分为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其侧重于政治,经济。
《史记》和《汉书》一个为私人著作,一个书稿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两位作家的个性嗜好不同,取材行文之间,也有很大不同。
(二)创作宗旨不同
(1)司马迁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班固的宗旨是:“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与百王”。
(三)文体不同
(1)《史记》即是史学的名著,又是文学的名著,它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属于历史性散文和哲理散文并重。它体现这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气息。
(2)《汉书》主要是记叙,附录辞赋和散文。
(四)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1)《史记》侧重于人物传记上,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具体生动的性格,形象动人的故事,错综复杂的生活画面使人物形象血肉饱满,生动鲜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司马迁坚持以真实的历史还原人物,虽然是“录实”,但并非有事必录,而是有所选择。同时,善于细节描写。例如描写刘邦的谋士张良就体现了这一点。张良平时与刘邦谈论的天下大事很多,但书中只记录那些和天下兴亡有关的大事,从而表现张良的足智多谋。
《汉书》以叙事见长,尤其10“志”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如:《食货志》叙经济制度,《地理志》叙疆域物产,《文艺志》将汉代存书作全面的梳理,对其学术源流,存失情况作了系统的概述。
(2) 司马迁在《史记》里形容吕后残虐戚夫人,以致她亲生的儿子孝惠帝指责她“此非人所为”。而班固的《高后记》则隐恶扬善,对戚夫人一事只字未提,而只在书末《外戚传》内叙及
(五)对商品经济的看法不同
司马迁用《货殖列传》宣扬自己的私利观。“夫千盛之王,万家之侯,百世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他又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并且在他看来,贫穷是耻辱。“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食,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而班固就这一思想对司马迁进行了批判,在《汉书》中的《司马迁传》里,批评他“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值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弊也。”
(六)文学语言上不同
(1)《史记》多采用当时的口语,经过锤炼加工形成书面语,简洁明了,浅易近人,有着极强的表现力的特点。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尽可能用口语的自然形态。例如《张丞相列传》写周昌的口吃。《魏其武安侯列传》引用颍川儿歌:“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对统治阶级进行讽刺和斥责。《李将军列传》引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说明李广的品格高尚。
(2)《汉书》语言受当时的辞赋,散文影响较大,有骈偶化的倾向,有工整华丽的特点。但因作者喜用古字,崇尚藻饰,使其不够通俗,过于艰深晦涩。
三、总结
《史记》与《汉书》皆是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传世之作,对史学与文学甚至是全人类的文明的发展都有里程碑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