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先從乡镇群众文化的重要性谈起,然后介绍乡镇群众文化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群众文化;现状;发展;对策
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文化的创造者。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的主体,肩负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肩负着农村文化的组织、辅导和培训的责任,它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又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乡镇文化站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来传播知识、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鼓舞人的精神,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与这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是紧密相关的,经济发展固然起决定性作用,但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作为软实力,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据一定的条件,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取决于人民群众智慧的开发和人文的开发。构建起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使经济的发展植根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深厚土壤中,而这一切都是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民群众,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水平及层次,进而推动社会发展,是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职责,科教兴国,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县、乡两级的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和现发展起来的农村文化大户,是普及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主课堂,对成人进行后续教育的大学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镇相继推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各种活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人口文化、广场文化、旅游文化以及各种节日庆典文化已经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推动的作用。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空前高涨,推动了基层文化的大发展。
二、乡镇群众文化的基本情况
乡村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势必制约建设美丽家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一)乡镇群众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镇村文化阵地丢失,农村文化失去载体。一些乡镇文化站阵地、队伍、经费、活动保障不到位,村文化设施欠缺,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条件。二是农村文化队伍流失,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站工作人员在编不在岗,组织管理职能弱化,干部做文化工作的时间少,专业素质欠缺。村委会群众文化基本没人专干。三是市场运作民间艺术队伍难以发展壮大。四是农村健康文化生活贫乏,不良文化抬头。农民除了收看电视节目外,基本上没有健康的文化生活,打麻将、打扑克等赌博活动在农村盛行。五是乡镇财政缺乏,文化站难以组织有规模的演出,节假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调动不了群众的积极性,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需求。
(二)乡镇群众文化萎缩的原因
一是不正确的文化政绩观。在解决农村“三农”问题中,重视了农民的物质生活的提高,但很多地方没有认真实践如何在农村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维护农村群众的文化权益的问题。二是对农村文化的认识不足,不少领导对农村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根本的认识。基层面临的问题多,至于文化工作无暇顾及。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缺少政策和法律的保证,没有从人治走向法治。一些地方的文化工作往往因领导的变迁而变迁,因大气候而影响小气候。在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中,文化工作缺乏硬指标,搞与不搞一个样,搞得好与不好对晋升都没影响。
三、加快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乡镇文化阵地作用的发挥面临新的挑战。从当前情况看,乡镇文化阵地建设已不适应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兴趣,造就了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的“短路”。乡镇综合文化站处在前沿窗口,面向群众,就要不断地发展、创新,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让每一个基层群众文化的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努力发展农村群众文化,繁荣文艺。
(一)加大对基层文化的投入
一是重视基层文化发展,对农村文化产业引导、扶助和支持。“文化下乡”送去的作品,活动和服务是必需的,但文化意识是直接送给农民的“造血”功能。如果兴办文化产业振兴农村文化发展的意识深入到农民的心坎里,必然会爆发出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创造力。除了文化意识之外,文化部门的引导扶助支持最好的途径是典型示范。农民是讲实惠的,同时农民最相信亲眼看到的东西,当农民群众目睹到文化产业既能带来经济实惠,又能使人们享受到愉悦的文化生活,就会迸发出高涨的热情,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创办。在信息、人才、物力方面,文化部门应该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方便条件,帮助选项目,立项目,想方设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文化产业的起步、举办过程中,文化站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最了解本乡本土的文化资源,熟悉乡情民俗,掌握文化人才的状况,能够代表政府规划具体事项和目标。在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选准优势产业项目,协调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等具体事项中尽职尽责。二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最需要政府给予政策的宽松环境。农村文化建设本来就是政府的应有之责,它无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突出成效的举措。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应该大力提倡农村文化产业。政府的支持从很大程度讲是政策的支持,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鼓励农民企业家和城里的企业家在农村广阔天地兴办文化产业,鼓励农民群众自己筹资举办文化产业,同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规模小的产业、个体户减免等优惠。基层政府还应在资金、土地、房屋建筑使用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切实帮助农村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 (二)发展群众文化
一是农村群众文化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在坚持公益性事业的前提下,努力尝试文化产业途径。农村文化产业化既是适应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状况,又是适应农村经济历史发展状况的一种正确的选择。农村文化产业化建设不同于一般定义上的文化产业化,它是以产业为手段,适应目前的农村经济状态和今后发展趋势,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目的,焕发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鉴于此,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是市场经济对农村文化的影响孕育着机遇,也开辟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我们可以从发达的市场經济国家看到农村文化蓬勃开展的景象,他们的传统文化活动不仅延续发展,还不断增添新的文化活动项目,诸如乡间舞会、趣味竞技、产品演示、农艺赛事等。那里的农民不仅有着文化生活的欢悦,还吸引着城里人感受乡村文化的乐趣。事实证明,是市场经济把农村经济引入了产业化、规模化,并从文化观念到文化活动运行模式都适合了农村经济体制。而我国农村经济同全社会的市场经济相比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从农村经济的模式程度看,还没有达到产业化、规模化。但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文化要发展,我们应该把眼光既放在农村经济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模式相互衔接融合的背景和条件下,也要放在农村经济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看农村文化如何发展。
三是以产业运作方式,挖掘、搜集、整理、再现民俗民间文化的作品和活动。事实上,我国的民俗民间文化通过产业的方式展开已有了许多成功的先例,比如剪纸、年画、各类民俗文化艺术节等,都是通过产业的方式保持了民俗民间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的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的产品和活动,如果将这些产品和活动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起来,不仅会给农村的文化经济带来勃勃生机,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民俗民间文化的瑰宝得到保存和发扬广大。如果我们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许多民间艺人和精熟的制作者必然焕发出他们的艺术热情,从而带动了一个村落或一个乡镇的文化生活活跃和兴旺。民俗民间文化作品和活动非常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的潜力,我们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住机遇,以产业的方式使我们的民俗民间文化得到弘扬。
五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文化站要更好服务于农民。加强乡镇文化活动,丰富乡镇群众文化生活,巩固文化阵地。调动广大农民文艺骨干自己创作、自编、自演具有乡土风味的节目、农村题材的小戏和民间艺术等,创造条件,使群众自发参加各种音乐、舞蹈和健身健美活动,激励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乡镇文体中心作用,充分利用乡镇资源,把先进性、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贯穿于活动之中,可望有一个长足的发展,通过我们主观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借助外部客观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一定能开创出管理有序、活动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精彩纷呈的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
总之乡镇文化建设的任务任重道远,用我们一位领导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无论是人的思想,还是经济,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就是养心。而“文化既要化人,又要养心,看似柔弱,实则坚强。”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关键词】:群众文化;现状;发展;对策
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文化的创造者。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的主体,肩负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肩负着农村文化的组织、辅导和培训的责任,它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又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乡镇文化站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来传播知识、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鼓舞人的精神,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与这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是紧密相关的,经济发展固然起决定性作用,但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作为软实力,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据一定的条件,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取决于人民群众智慧的开发和人文的开发。构建起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使经济的发展植根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深厚土壤中,而这一切都是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民群众,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水平及层次,进而推动社会发展,是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职责,科教兴国,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县、乡两级的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和现发展起来的农村文化大户,是普及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主课堂,对成人进行后续教育的大学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镇相继推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各种活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人口文化、广场文化、旅游文化以及各种节日庆典文化已经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推动的作用。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空前高涨,推动了基层文化的大发展。
二、乡镇群众文化的基本情况
乡村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势必制约建设美丽家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一)乡镇群众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镇村文化阵地丢失,农村文化失去载体。一些乡镇文化站阵地、队伍、经费、活动保障不到位,村文化设施欠缺,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条件。二是农村文化队伍流失,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站工作人员在编不在岗,组织管理职能弱化,干部做文化工作的时间少,专业素质欠缺。村委会群众文化基本没人专干。三是市场运作民间艺术队伍难以发展壮大。四是农村健康文化生活贫乏,不良文化抬头。农民除了收看电视节目外,基本上没有健康的文化生活,打麻将、打扑克等赌博活动在农村盛行。五是乡镇财政缺乏,文化站难以组织有规模的演出,节假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调动不了群众的积极性,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需求。
(二)乡镇群众文化萎缩的原因
一是不正确的文化政绩观。在解决农村“三农”问题中,重视了农民的物质生活的提高,但很多地方没有认真实践如何在农村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维护农村群众的文化权益的问题。二是对农村文化的认识不足,不少领导对农村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根本的认识。基层面临的问题多,至于文化工作无暇顾及。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缺少政策和法律的保证,没有从人治走向法治。一些地方的文化工作往往因领导的变迁而变迁,因大气候而影响小气候。在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中,文化工作缺乏硬指标,搞与不搞一个样,搞得好与不好对晋升都没影响。
三、加快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乡镇文化阵地作用的发挥面临新的挑战。从当前情况看,乡镇文化阵地建设已不适应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兴趣,造就了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的“短路”。乡镇综合文化站处在前沿窗口,面向群众,就要不断地发展、创新,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让每一个基层群众文化的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努力发展农村群众文化,繁荣文艺。
(一)加大对基层文化的投入
一是重视基层文化发展,对农村文化产业引导、扶助和支持。“文化下乡”送去的作品,活动和服务是必需的,但文化意识是直接送给农民的“造血”功能。如果兴办文化产业振兴农村文化发展的意识深入到农民的心坎里,必然会爆发出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创造力。除了文化意识之外,文化部门的引导扶助支持最好的途径是典型示范。农民是讲实惠的,同时农民最相信亲眼看到的东西,当农民群众目睹到文化产业既能带来经济实惠,又能使人们享受到愉悦的文化生活,就会迸发出高涨的热情,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创办。在信息、人才、物力方面,文化部门应该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方便条件,帮助选项目,立项目,想方设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文化产业的起步、举办过程中,文化站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最了解本乡本土的文化资源,熟悉乡情民俗,掌握文化人才的状况,能够代表政府规划具体事项和目标。在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选准优势产业项目,协调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等具体事项中尽职尽责。二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最需要政府给予政策的宽松环境。农村文化建设本来就是政府的应有之责,它无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突出成效的举措。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应该大力提倡农村文化产业。政府的支持从很大程度讲是政策的支持,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鼓励农民企业家和城里的企业家在农村广阔天地兴办文化产业,鼓励农民群众自己筹资举办文化产业,同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规模小的产业、个体户减免等优惠。基层政府还应在资金、土地、房屋建筑使用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切实帮助农村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 (二)发展群众文化
一是农村群众文化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在坚持公益性事业的前提下,努力尝试文化产业途径。农村文化产业化既是适应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状况,又是适应农村经济历史发展状况的一种正确的选择。农村文化产业化建设不同于一般定义上的文化产业化,它是以产业为手段,适应目前的农村经济状态和今后发展趋势,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目的,焕发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鉴于此,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是市场经济对农村文化的影响孕育着机遇,也开辟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我们可以从发达的市场經济国家看到农村文化蓬勃开展的景象,他们的传统文化活动不仅延续发展,还不断增添新的文化活动项目,诸如乡间舞会、趣味竞技、产品演示、农艺赛事等。那里的农民不仅有着文化生活的欢悦,还吸引着城里人感受乡村文化的乐趣。事实证明,是市场经济把农村经济引入了产业化、规模化,并从文化观念到文化活动运行模式都适合了农村经济体制。而我国农村经济同全社会的市场经济相比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从农村经济的模式程度看,还没有达到产业化、规模化。但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文化要发展,我们应该把眼光既放在农村经济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模式相互衔接融合的背景和条件下,也要放在农村经济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看农村文化如何发展。
三是以产业运作方式,挖掘、搜集、整理、再现民俗民间文化的作品和活动。事实上,我国的民俗民间文化通过产业的方式展开已有了许多成功的先例,比如剪纸、年画、各类民俗文化艺术节等,都是通过产业的方式保持了民俗民间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的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的产品和活动,如果将这些产品和活动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起来,不仅会给农村的文化经济带来勃勃生机,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民俗民间文化的瑰宝得到保存和发扬广大。如果我们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许多民间艺人和精熟的制作者必然焕发出他们的艺术热情,从而带动了一个村落或一个乡镇的文化生活活跃和兴旺。民俗民间文化作品和活动非常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的潜力,我们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住机遇,以产业的方式使我们的民俗民间文化得到弘扬。
五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文化站要更好服务于农民。加强乡镇文化活动,丰富乡镇群众文化生活,巩固文化阵地。调动广大农民文艺骨干自己创作、自编、自演具有乡土风味的节目、农村题材的小戏和民间艺术等,创造条件,使群众自发参加各种音乐、舞蹈和健身健美活动,激励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乡镇文体中心作用,充分利用乡镇资源,把先进性、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贯穿于活动之中,可望有一个长足的发展,通过我们主观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借助外部客观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一定能开创出管理有序、活动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精彩纷呈的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
总之乡镇文化建设的任务任重道远,用我们一位领导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无论是人的思想,还是经济,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就是养心。而“文化既要化人,又要养心,看似柔弱,实则坚强。”说的也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