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有关学生杀人、放火等新闻的冲击下,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学渗透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本人在查阅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人所教高中化学学科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基础上又能得到道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德育教学;德育渗透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分析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满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如元素周期表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体现了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感悟辩证法,客观对待事物,把握人生的方向是有积极指导作用的;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化学课程,体现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化学家们为科学发展矢志不渝钻研到底不放弃的精神鼓舞着学生们执着追求真理……;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求真的欲望;另外化学发展史,化学家带给人类的精神财富等等都能给学生更多的启示。因此,本人认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可行的。
二、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德育渗透之实践策略:
(一)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理念
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本人在实验教学中摸索到以下两种方法:
1.将几个实验合并在一起,节约原料,减少污染。例:“苯酚是一种酸性比碳酸弱的酸,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苯酚钠易溶于水,所以向苯酚的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变澄清。”我们需要做两个实验,分别证明苯酚是一个酸性比碳酸还要弱的酸,苯酚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那么可以把这两个实验结合在一起。首先使苯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现浊液变澄清,证明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了,再像澄清溶液中吹气,发现澄清的溶液又变浑浊了,实际是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苯酚和碳酸氢钠。这样有效的节约了原料。
2.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将某些易产生有害物质的实验换为产生无害物质的实验。例:“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实验”,教材上用的酸、碱、盐分别是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氨水和氯化钠,其中的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在通电时,电解产物中存在有毒有害的氯气,所以可以将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换为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电解产物都是氢气和氧气。这样既达到了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目的,又避免了氯气的污染。
(二)利用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例如:我国化工先驱侯德榜先生就是化学界一面光辉的旗帜。出身贫苦的侯德榜通过刻苦的学习,以 10 门功课 1000 分的优异的成绩被公费派往美国留学。当他学成之际,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接受永利碱业公司的聘请,于 1921 年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发展中国自己的化工事业。面对外国资本家制碱技术的封锁,他凭着外国人能辦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的信念,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即联合制碱法。而对他的发明,他不仅没有高价出售专利发大财,而是写成《制碱》专著,将它公布于世,轰动了整个世界。但是当日本侵略者威逼永利公司与其合作时,侯德榜与其同仁却凛然拒绝,寸步不让。他们说“宁肯给工厂开追悼会,也决不会与侵略者合作。”他的高风亮节、爱憎分明的品质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利用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进行德育渗透
1.无私奉献精神。学生是教师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中特别强调为学生奉献的精神。
例如:本人所在的学校要求老师早上七点半上班,可是很多老师七点不到就已经在教室里对学生进行辅导;中午的休息时间每天都可以看到教师办公桌边围了学生,教师正在面批作业;晚上放学走得最晚的总是老师,为每一位同学解决了问题才会安心地离开学校。本校高三就读的方同学在体育课上摔断了腿无法到学校上课,面对心急如焚的学生和即将到来的高考,班主任华老师对他们说了一句“放心,有老师在!”她和任课老师主动提出每天到方同学家轮流补课,在五十多天的日子里,风雨无阻,终于方同学顺利地于 2010 年考取了浙江理工大学。也许,教师做的是一件小事,可是对于一个学生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一个命运的转变。事实上,学生在这样的精神引领下也会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2.以身作则,行动引领。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如果老师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提重物;如果老师在校园里随手捡起一个包装袋扔进垃圾桶;如果老师在升旗仪式上严肃、崇敬的唱着国歌;如果老师扶起了吹倒在路边的交通指示牌;如果老师带着受伤的打着绷带的胳膊出现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多年来捐助着几个贫困学生。那么无需多言语,他的学生也会是充满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因为老师的行动已经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人的研究及探索,本人觉得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教无定法,德育的教育方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地进行德育,灵活地运用各种资源使德育教育完全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德育不能忽视,同样德育也不能在教学中被过分夸大而影响正常教学任务,导致本末倒置的情况出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不断地渗透德育,适当地进行学生的德育教学,展现课堂这“教育第一阵地”的地位与魅力,达到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詹可义,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德育工作亮点的反思[J].成功(教育),2012/03
[2]程平,化学教学与德育教育同行[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3]程逊,“问题序化学导法”的建构与操作范式——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4]彭海燕,利用结合点发挥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J].成功(教育) ,2012/10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德育教学;德育渗透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分析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满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如元素周期表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体现了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感悟辩证法,客观对待事物,把握人生的方向是有积极指导作用的;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化学课程,体现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化学家们为科学发展矢志不渝钻研到底不放弃的精神鼓舞着学生们执着追求真理……;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求真的欲望;另外化学发展史,化学家带给人类的精神财富等等都能给学生更多的启示。因此,本人认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可行的。
二、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德育渗透之实践策略:
(一)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理念
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本人在实验教学中摸索到以下两种方法:
1.将几个实验合并在一起,节约原料,减少污染。例:“苯酚是一种酸性比碳酸弱的酸,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苯酚钠易溶于水,所以向苯酚的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变澄清。”我们需要做两个实验,分别证明苯酚是一个酸性比碳酸还要弱的酸,苯酚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那么可以把这两个实验结合在一起。首先使苯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现浊液变澄清,证明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了,再像澄清溶液中吹气,发现澄清的溶液又变浑浊了,实际是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苯酚和碳酸氢钠。这样有效的节约了原料。
2.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将某些易产生有害物质的实验换为产生无害物质的实验。例:“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实验”,教材上用的酸、碱、盐分别是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氨水和氯化钠,其中的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在通电时,电解产物中存在有毒有害的氯气,所以可以将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换为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电解产物都是氢气和氧气。这样既达到了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目的,又避免了氯气的污染。
(二)利用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例如:我国化工先驱侯德榜先生就是化学界一面光辉的旗帜。出身贫苦的侯德榜通过刻苦的学习,以 10 门功课 1000 分的优异的成绩被公费派往美国留学。当他学成之际,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接受永利碱业公司的聘请,于 1921 年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发展中国自己的化工事业。面对外国资本家制碱技术的封锁,他凭着外国人能辦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的信念,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即联合制碱法。而对他的发明,他不仅没有高价出售专利发大财,而是写成《制碱》专著,将它公布于世,轰动了整个世界。但是当日本侵略者威逼永利公司与其合作时,侯德榜与其同仁却凛然拒绝,寸步不让。他们说“宁肯给工厂开追悼会,也决不会与侵略者合作。”他的高风亮节、爱憎分明的品质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利用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进行德育渗透
1.无私奉献精神。学生是教师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中特别强调为学生奉献的精神。
例如:本人所在的学校要求老师早上七点半上班,可是很多老师七点不到就已经在教室里对学生进行辅导;中午的休息时间每天都可以看到教师办公桌边围了学生,教师正在面批作业;晚上放学走得最晚的总是老师,为每一位同学解决了问题才会安心地离开学校。本校高三就读的方同学在体育课上摔断了腿无法到学校上课,面对心急如焚的学生和即将到来的高考,班主任华老师对他们说了一句“放心,有老师在!”她和任课老师主动提出每天到方同学家轮流补课,在五十多天的日子里,风雨无阻,终于方同学顺利地于 2010 年考取了浙江理工大学。也许,教师做的是一件小事,可是对于一个学生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一个命运的转变。事实上,学生在这样的精神引领下也会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2.以身作则,行动引领。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如果老师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提重物;如果老师在校园里随手捡起一个包装袋扔进垃圾桶;如果老师在升旗仪式上严肃、崇敬的唱着国歌;如果老师扶起了吹倒在路边的交通指示牌;如果老师带着受伤的打着绷带的胳膊出现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多年来捐助着几个贫困学生。那么无需多言语,他的学生也会是充满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因为老师的行动已经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人的研究及探索,本人觉得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教无定法,德育的教育方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地进行德育,灵活地运用各种资源使德育教育完全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德育不能忽视,同样德育也不能在教学中被过分夸大而影响正常教学任务,导致本末倒置的情况出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不断地渗透德育,适当地进行学生的德育教学,展现课堂这“教育第一阵地”的地位与魅力,达到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詹可义,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德育工作亮点的反思[J].成功(教育),2012/03
[2]程平,化学教学与德育教育同行[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3]程逊,“问题序化学导法”的建构与操作范式——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4]彭海燕,利用结合点发挥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J].成功(教育)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