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崔洁(1974-),女,河南许昌人,硕士,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副教授,财务会计系主任。主要从事实证会计学、社会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摘要: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文章通过对西安市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个群体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然后对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一、西安市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概况
样本数据来源于本次对西安市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開展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50份,收回问卷889份,剔除漏答关键信息及出现差错信息的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83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3%。共有883个被调查者回答了“总的来说,您对生活的感觉”的问题,共有五个选项:不幸福、时而幸福、一般、较幸福、非常幸福,分别对应着相应的取值1,2,3,4,5,代表主观幸福感受的五个等级。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有46.8%的居民的总体感觉为较幸福,占的比重最大,但是低于50%,感觉一般幸福的居民占比35.0%,非常幸福和时而幸福的居民所占比重均为7.7%,感觉不幸福的比例为2.8%。计算的总体幸福感受的等级均值为3.49,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由图1的结果可以看出,有81.8%的居民感觉“较幸福”或“一般”,说明居民对幸福的感觉比较稳定,没有大悲大喜,心态平和。
对于调查问卷中的生活满意度部分,共设计了二十四个问题,每个问题设置“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五个等级,分别对应着取值1,2,3,4,5。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得分为73.07,对生活状态较为满意;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得分为68.53,对生活状态基本满意,得分明显低于农村居民。而且在调查问卷中的情感满意度方面,农村居民的正性情感得分为23.4,城市居民的正性情感得分为21,低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在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农村居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城市居民,体验着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二、西安市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1.“三农”问题的重视。近几年,我国对“三农”问题特别重视,调整农业税、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医疗保险的普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等,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村居民产生了很大的反响。2010年11月,西安市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西安市城乡规划条例》,随后也陆续发布涉及就业社保、医疗救助等多个方面的相关文件。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变革,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现代技术设备的普及,使得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村居民的闲暇时间增多。而且,电脑、相机、上网等在农村的普及,也使得农村居民的闲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向高层次和个性化的方向转变,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精神层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会提高主观幸福感。
三、提升西安市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路径
1.增强制定改善民生的相关政策和实施力度。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建设的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会产生一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如果不适时调整,那么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受。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调节收入差距,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相对收入过大,会导致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下降,这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提高收入、降低收入分配不平等。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基本形成,有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救济、优抚安置等项目。城市里有“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且除此之外,还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公费医疗保险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健全。但是覆盖面不够广,缺乏统一的管理,运行效果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保障体系正常发挥作用,对我国城乡的主观幸福感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3.完善基础设施是拓展幸福的条件。在农村,基础设施相对城市比较落后,部分村镇的道路不通畅,影响村民出行。虽然试点乡村的基础设施比较好,但是没有试点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仍然比较落后,所以政府应该平衡资源,促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道路建设的发展,为广大农村居民的幸福提供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是要适时的整修,以免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项目来源:本文系西安市2013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西安市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对比分析”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IN12)
参考文献
[1]吴静.城乡居民幸福测量的结构方程模型[J].商业经济管理, 2009, (4).
[2]林红,张义祯,严志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2).
[3]黄志良.威海市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3(5).
摘要: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文章通过对西安市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个群体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然后对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一、西安市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概况
样本数据来源于本次对西安市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開展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50份,收回问卷889份,剔除漏答关键信息及出现差错信息的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83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3%。共有883个被调查者回答了“总的来说,您对生活的感觉”的问题,共有五个选项:不幸福、时而幸福、一般、较幸福、非常幸福,分别对应着相应的取值1,2,3,4,5,代表主观幸福感受的五个等级。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有46.8%的居民的总体感觉为较幸福,占的比重最大,但是低于50%,感觉一般幸福的居民占比35.0%,非常幸福和时而幸福的居民所占比重均为7.7%,感觉不幸福的比例为2.8%。计算的总体幸福感受的等级均值为3.49,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由图1的结果可以看出,有81.8%的居民感觉“较幸福”或“一般”,说明居民对幸福的感觉比较稳定,没有大悲大喜,心态平和。
对于调查问卷中的生活满意度部分,共设计了二十四个问题,每个问题设置“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五个等级,分别对应着取值1,2,3,4,5。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得分为73.07,对生活状态较为满意;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得分为68.53,对生活状态基本满意,得分明显低于农村居民。而且在调查问卷中的情感满意度方面,农村居民的正性情感得分为23.4,城市居民的正性情感得分为21,低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在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农村居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城市居民,体验着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二、西安市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1.“三农”问题的重视。近几年,我国对“三农”问题特别重视,调整农业税、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医疗保险的普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等,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村居民产生了很大的反响。2010年11月,西安市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西安市城乡规划条例》,随后也陆续发布涉及就业社保、医疗救助等多个方面的相关文件。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变革,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现代技术设备的普及,使得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村居民的闲暇时间增多。而且,电脑、相机、上网等在农村的普及,也使得农村居民的闲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向高层次和个性化的方向转变,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精神层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会提高主观幸福感。
三、提升西安市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路径
1.增强制定改善民生的相关政策和实施力度。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建设的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会产生一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如果不适时调整,那么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受。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调节收入差距,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相对收入过大,会导致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下降,这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提高收入、降低收入分配不平等。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基本形成,有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救济、优抚安置等项目。城市里有“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且除此之外,还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公费医疗保险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健全。但是覆盖面不够广,缺乏统一的管理,运行效果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保障体系正常发挥作用,对我国城乡的主观幸福感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3.完善基础设施是拓展幸福的条件。在农村,基础设施相对城市比较落后,部分村镇的道路不通畅,影响村民出行。虽然试点乡村的基础设施比较好,但是没有试点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仍然比较落后,所以政府应该平衡资源,促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道路建设的发展,为广大农村居民的幸福提供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是要适时的整修,以免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项目来源:本文系西安市2013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西安市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对比分析”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IN12)
参考文献
[1]吴静.城乡居民幸福测量的结构方程模型[J].商业经济管理, 2009, (4).
[2]林红,张义祯,严志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2).
[3]黄志良.威海市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