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出版研究的先驱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yda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春根先生离开我们18年了。他是韩国出版研究的先驱者,也是我最早结识的韩国同行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1927年7月,安春根先生出生于韩国东部江源道高城郡外金刚面南涯里。按习惯,人们称呼他为南涯安春根先生。他是韩国出版研究的先驱,因为他1958年3月第一个走上汉城新闻学院讲台讲授出版课程,1966年9月起,他又在梨花女子大学讲出版概论。后又应中央大学、明知大学、汉城大学、庆熙大学、高丽大学,中央大学新闻研究生院等的邀请,教授出版学科;是他在1963年最早在韩国出版了《出版理论》;是他倡导于1969年3月17日成立了韩国出版学会,并于1969年6月5日组织了出版研究会,并以韩国出版学会名义创立总会,开展活动;他于1969年8月创办了《出版学杂志》,先后发行44期,为出版学研究扩大了影响;是他于1984年倡导举办国际出版学术研讨会,首先与日本出版学会联合,于1984年10月31日在韩国汉城举办了首届国际出版学术研讨会,至2010年已举办14届。安先生等倡导的国际出版学术研讨会,在各国同行的共同努力下,使国际出版交流不断走向纵深,推动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
  安春根先生不仅担任过韩国出版学会第一任会长和后来的名誉会长,韩国爱书家山岳会会长、国立中央图书馆古书委员以及著名出版机构友社的编辑顾问、友社出版奖学会理事长等文化职务。还创办图书出版广文书馆。他著述良多,涉及广泛,包括出版学、书志学、教育学、访谈、回忆和随笔等,至于散见于报刊上的文字,更是不胜枚举。安先生对出版的影响,从时间上说,不仅发生在20世纪和21世纪初,就是在今天甚至今后还会不断发酵;从空间上说,早已跨出了国界。
  1989年10月,我和戴文葆、宋原放赴东京参加第四届国际出版学研讨会,第一次遇见了安春根先生,他对中国人首次参加国际出版学术研讨会,非常高兴,且一再邀请我们2001年到汉城参加下一次会议,他的热情和真诚,令人感动,也使人感受到他对国际出版文化交流的高度重视。就在这一次,他向我们赠送了他的新著《杂志出版论》,而且每一本都亲笔题签。此书后来经戴文葆先生的努力,于199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安先生还为中译本写了简短的序言——《中译本出版致中国读者》,他说,“这本书原来用作韩国各大学的教材,意外的是,竞受到了一般业务人员的热心关注。更使我惊喜的是,拙著竟然能在中国翻译出版”,“我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我热心希望拙著能对韩中文化交流作出微薄的贡献。安春根1993年1月12日”。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想到,仅仅10天之后,他就与世长辞了!安先生没有看到《杂志出版论》的中译本,这不能不说是安先生和中国有关出版人的莫大遗憾。
  安先生在他的著述中明确提出:出版是为了“增进大多数国民的幸福,它必须有责任感,正直、公正,以传播真实的内容为使命”。出版是“作为使者向社会宣扬善良,它不能助长邪恶”。他反复强调出版物应该“起着文化发展的推进器的作用”。出版企业切不可凭借出版物“去攫取不当利润”。他还说,一本书或一本杂志的出版都是给大众阅读的,一定要切实地为读者起到增加文化涵养的作用,使他们“完成读书原定的任务”,而且指出一本杂志要做到读者爱看,就“不仅要有趣,而且要有益”。他还一再强调,编辑的重要性,认为编辑的责任“不亚于发行人”,因为每一本书刊都“浸透了编辑的心血”,“决定着他所编辑的书的质量”,他认为一本书刊“能否具有存在的价值,完全取决编辑如何活动,如何创新,如何解答读者的问题,及时对社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安先生这种出版理念和编辑价值观,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和将来,都应该成为我们从业人员的信条,是我们做好出版工作,当好一个编辑所不能须臾忘怀的。
  安先生离开我们18年了,但他走得并不远,我们应该纪念他,愿他的理念和我们的事业同在。
  
  (作者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其他文献
美国、加拿大两国,尤其是美国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在并购中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对我国下一步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打造大型新闻出版“航母”级企业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一、美国、加拿大大型传媒集团并购的有关情况    由于美国和加拿大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甚至地域环境都十分相似,因此,将以更具代表性的美国大型传媒集团进行分析。从美国经济发展和公司制度本身的变革来看,从19世纪末至今,美国共发生过5
期刊
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期的体制缺陷,在简单量化的评价机制的影响下,各种学术腐败、学术不端现象日益加剧,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学术界的研究风气,导致学术公信力下降。因此,探讨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    一、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主要表现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基于既有的研究对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辨析,笔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指学术工
期刊
所谓童书,指的是供儿童阅读的图书。但什么是儿童?年龄跨度有多大?目前中国与外国尚有区别。对于儿童年龄的界定,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为0-18岁。我国对于儿童的年龄目前未有明确界定,只是在法律上规定未满18周岁为未成年人。在相关的文件和研究中,一般根据国际统一概念都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8周岁。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中国18周岁以下的儿童人口数约为3.46亿。  据报道,目前,我国儿童
期刊
张东荪(1886-1973),原名张万田,字圣心,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职业报人、政论家。张东荪为中國哲学贡献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把中國哲学家提高到可与西方哲人平等对话的高度,是中國哲学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虽然张东荪以其哲学思想受到瞩目,但他作为民國初年著名的政论家、职业报刊编辑,在中國报刊编辑史上也曾发出过非常耀眼的光彩。张东荪的报刊活动和编辑思想,正是20世纪上半叶中國文人通过办报追求启蒙
期刊
一、从媒介素养角度认识名著出版物    媒介素养是从阅读素养延伸而来的,提高青少年的阅读素养和媒介素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而语文教学是提高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和媒介素养的最好课堂,语文教师不仅要讲授语文课本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籍,养成独立阅读和评判书籍的能力。根据有关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
期刊
2010年10月27日,经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次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内提高了对著作权人的保护力度,对外则进一步加大了我国著作权保护与国际接轨的力度,也标志着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好了法律上的准备。著作权又被称为版权,其内涵和外延相当广泛,它是一系列权利的总称。依法保护著作权工作,是每一个出版人和
期刊
2010年,对于中国童书出版是个什么样的年份?  据统计,2010年是中国童书出版界和儿童文学界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论坛最多的一年,平均每月超过了3次,达40多次;据统计,中国少儿出版在经历了十多年的10%以上,甚至15%的环比高速发展后,2010年继续以两位数的增长率“领涨”中国出版业。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红色儿童歌谣的前两句。2010年初,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中国从
期刊
何谓“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根本”、“主脉”、“规律”、“本质”,抑或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一个事物、一种客观存在,不管多么复杂,如何多变,怎样运动,总脱离不了其内在本质与基本规律。因而研究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种现象乃至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深入其内里,探究其本质,揭示其规律,寻探其主旨,也即把握各种变化、各种现象所围绕的中心——“宗”,从而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真正构建符合事物
期刊
抗戰时期,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在日本侵略军的军事围剿和文化洗劫中,通过图书出版维持商业生存的文化抗戰,大大加速了商务人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觉醒,同时也加剧了商务印书馆、出版业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一、日军对商务的军事围剿与文化洗劫    抗戰时期,商务印书馆已成为当时世界三大出版社之一(另两家是McMillan与McQraw-Hill)。在日本侵略者的两次空前的摧毁与洗劫中,商务人
期刊
有极其功利的阅读,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有自足的痴迷,所谓“雪夜闭门读禁书”,“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作家的阅读和学者的阅读有极大的差别,小况家、散文家和诗人的阅读也是各有不同。对于以经营书籍出版的专业人士,他们的阅读更带有鲜明的、专业的、不可替代的方式。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就是两种不同的学问,既有联系更有区别。但它们究竟区别在哪些具体的、细致的方面,我们作为外行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