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长三角城市群的共同协作,长三角区域合作渐入佳境。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在2004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中,长三角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七次会议不久前举行。长三角城市群16市市长共聚江苏泰州研究区域发展规划,谋求提于升长三角国际竞争力。除16个成员城市外,会议还邀请了盐城、淮安、徐州、连云港、金华、衢州、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等城市代表列席。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合作组织的代表,也首度参加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长三角城市群的16市市长分别就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并且会议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合作(泰州)协议》。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主任林湘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作了精彩发言,他强调上海要以长三角区域合作交流机制为平台,推进合作专题深入开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辐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长三角城市已经做了什么?
长三角城市将有什么发展思路和举措?
泰州市常务副市长周乃翔:泰州紧紧围绕努力把泰州建设成为“以医药、机电、化工、造船为主导产业,以规模经济和自主创新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中心,长江南北联动发展的枢纽”,以及锡常泰城市群重要一极的目标,全面放_人黄金岸线、联动开发和特色产业集群三大优势,深入推进沿江开发,不断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全面加强和扩大区域合作。
在此基础上,大力培育十大特色产业集群。近几年来,泰州市兴化戴南不锈钢、姜堰五金、靖江微特电机、泰兴减速机等一些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实力不断加强,形成了布局集中、特色明显的县域经济产业集群。今后,泰州市将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力争“十一五”期末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
规模经济是泰州的特色,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进程中,我们以实施“三沿”发展战略为抓手,即沿江、沿靖盐路和沿兴泰线,以建设和发展重点园区板块为着力点,进一步推动产业向沿江产业带集聚、向两条沿路产业轴集聚,促进泰州与苏南联动,发挥沿江港口优势,重点发展医药、船舶等产业,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南通市常务副市长蓝绍敏:南通市在加强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工作中,充分挖掘、整合和放大滨江临海这一最大区位与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江海联动开发,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首先是以优化结构、提升层级为重点,打造南通市产业集聚度和开放度最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特色最鲜明的产业密集区,把沿江地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接轨上海和加速国际化的先导区域、苏中沿江开发开放的领头区域、辐射苏北的传导区域。其次是发展南通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例如南通市的滩涂资源、风力潮汐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尤其是绿色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致力于发展太阳能、潮汐能、秸秆发电、城市垃圾发电等再生能源,力争在2010年绿色能源比重达到20%左右。
立足基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走向国际步伐。既有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是决定区域产业分工的主要因素。南通的船舶修造、纺织服装、精细化工、轻工食品等制造业和港口物流业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中远川崎、中远船务、南通醋纤、东丽等在全国和世界有特色的大型企业(集团)。依托江海深水大港口、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以及广阔的腹地条线,加快建设服务长三角及苏北、辐射长江中下游、沟通南北和连接海内外的窗口。通过深化产业分工,强化资源整合,完善基础设施,营造一流人居环境等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的实施,使南通市为提升长三角国际竞争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杭州市常务副市长金胜山:去年以来,杭州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以“规划共绘、交通共建、产业共兴、市场共享、环境共保”为原则,进一步加大接轨上海,不断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升长三角国际竞争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积极参与合作专题,参与的主要专题有“海关”、“港口”、“人才”等;三是以大型活动为载体,构建合作平台。2006年4月11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忠焕率领杭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沪举办大型推广活动,与上海市领导共商沪杭合作大计;四是开展国内合作交流的研究工作。
今后,杭州市将以世博会为契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会展业、金融业和信息服务业优势,深化开放带动,构筑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走向国际市场方面,杭州将以突破要素供给瓶颈,构筑生活品质高地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为重点,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努力营造良好的硬件、体制、法治、政策、政务、人文、人居、治安、生态环境,进一步打响“创业在杭州”品牌,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人才一流企业,使杭州真正成为各方人才投资创业的“天堂”。
南京市常务副市长陈刚: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其所在区域的发展密切相关,南京的发展离不开长三角发展的大环境,离不开区域共同发展所提供的大平台。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副中心城市,经济承启东西,文化包容南北是南京的最大特色。得益于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发展平台,南京在“十五”期间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既快又好的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年均增长14.2%,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第六位。其次,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76.3%。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上都有显著提升,实施了秦淮河、明城墙、中山陵等综合环境整治工程,进一步塑造了现代都市、文化古都和绿色之都的城市新形象。
我们积极支持上海作为区域龙头能够早日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同时,也希望区域规划能够将南京、杭州两个副中心城市和苏州、宁波、无锡等次中心城市,以及其他地级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加以体现和完善,并统筹考虑与长江中上游地区、长三角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从整体上强化长三角地区对外部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形成区域融合、功能互补、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镇江市常务副市长江里程在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镇江市着力做好四点,首先以市场为主导,政府推动。尊重经济规律,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二是突出重点全面融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全面加强与上海、南京等地的交流与合作,做好产业、要素接轨。三是优势互补,互动合作。充分发挥镇江市的比较优势,准确定位,竞合互赢。四是高位对接,持续发展。例如,对市场的对接,以上海、南京等核心城市为中心,积极参与并推进长三角人才、信息、金融服务等多类型、多领域、多层次的 统一市场体系;在此背景下,培育镇江特色的专业化、规模化的产品市场和区域性集散基地,促进要素跨区域流通。
镇江市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发展。新批外资项目47 1个,其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79个,比上年增加44个。2005年合同利用外资为32.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0%;实际到账注册外资5.96亿美元(商务部口径),增长33.2%。对外经济取得积极进展。今后镇江市将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契机,加快江港建设,发挥镇江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作用,更好地与国际市场对接。
台州市常务副市长胡斯球:长三角兄弟城市各有特点和优势,只有每个城市准确定位,发挥各自特色,才能抱团发挥整体作用。“十一五”期间,作为长三角南翼的台州将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和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
准确定位城市区位功能和布局。台州发挥南向联动浙南闽北、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珠三角的区位优势,以推进实施“先进制造业百亿工程”等,强化汽摩及配件、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塑料模具、医药化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优势。
准确定位民营经济在长三角发展的中心作用。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6%,创造了“台州现象”。中国民营经济论坛已正式落户台州,近万企业在长三角各城市投资兴业,为长三角经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准确定位重大基础性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布局。在具有建设电力能源和大型乙烯项目的理想场所基础上,使台州成为长三角主要电力能源供给和石油储运加工基地。投入百亿资金重点开发大麦屿港等,为上海洋山港和宁波北仑港配套。加速发展长三角综合国际竞争力,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
宁波市常务副市长王勇:如何进一步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区域集约优势,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各城市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是宁波市委、市政府推进“六大联动”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打造长三角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长三角南翼现代物流和国际航运枢纽;三是加大港口等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打造长三角大交通;四是建设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内各行业信息互通共享。
今后,我们将和其他兄弟城市一起,按照本次协调会确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以长三角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主动服从服务于长三角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全力做好宁波城市综合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与长三角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的对接工作,实现城市规划和区域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和统一,促进区域城市联动发展,合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绍兴市常务副市长尹永杰:加快建设与上海接轨的跨海大桥,进一步接收上海、杭州、宁波的辐射。绍兴跟嘉兴的通道目前也正在筹划当中。绍兴市正认真学习长三角各个城市的先进经验,加强与各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加快把绍兴发展成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绍兴和和谐绍兴。
首先是加快提升绍兴的纺织产业。纺织业是绍兴的支柱产业,纺织实现产值和利润均占浙江省三分之一、全国十二分之一。绍兴一直以纺织为特色,今后的关键是在创新与特色上求发展。其次是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绍兴号称名士之乡,两院院士有60位。但许多人才都往上海、杭州和宁波流动,这也成为绍兴经济发展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争取相关的政策,努力营造自身人才发展优势。第三是进一步发挥市场优势。绍兴的特色市场,如中国轻纺城、诸暨珍珠市场、嵊州领带市场等。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怎样通过市场,提升传统产业竞争能力。最后是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绍兴是一个水域,要做好水城文章,使绍兴真正成为最佳人居城市。
舟山市常务副市长马国华:舟山是长三角16个城市中人口最少、经济总量最小的一个城市,但也是一个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城市。舟山拥有的最大优势就体现在“海”字上,具体说,就是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近年来,舟山做深做足“海”文章,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港口工业、海洋旅游、海洋渔业为特色的海洋经济。
根据长三角区域总体规划和自身特点,舟山下一步将建设四大基地:一是加快建设以能源物资为重点的港口物流基地,打造全国重要能源物资储运中转基地、长三角重要对外贸易物流基地;二是加快建设以重化工为特色的港口工业基地,紧紧抓住国内外重化工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集聚的战略机遇,加强规划布局、要素配置和基础配置,狠抓招商引资,建设深水港口型重化工基地,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三是加快建设以休闲度假为主导的海洋旅游基地,使舟山群岛成为长江三角洲最有影响的海洋休闲度假基地;四是加快建设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海洋渔业基地,建设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
常州市常务副市长俞志平: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上,常州市重点做好三件事。第一,努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创新项目带动工程、创新人才聚集工程、创新环境优化工程五大创新工程,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第二,以先进制造业为龙头,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成长,提升产业的发展层次。第三,提升环境竞争力。
从外部来讲,努力做好五件事:一是促进区域规划无缝对接,尤其是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统一市场建设等方面的规划研究与对接;二是完善区域科技合作机制,以高新技术和产业开发为主,推进区域产业协作和战略合作联盟;三是加快区域交通体系建设,近期将重点推进泰州长江大桥连接线、京杭高速常州段、录安洲长江港口、城际轨道交通、常州空港以及国道省道建设;四是积极推进区域环境保护,更加积极地参与实施环太湖、沿长江的环境保护工程,加强跨区域的河流污染整治;五是积极推进区域要素流动。
相关链接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简称“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于1997年在原上海经济区城市经协办的牵头下成立,是协调长三角16个城市(上海市、南京市、苏州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嘉兴市、舟山市、绍兴市、台州市)经济发展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