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充分利用翻译法、听说法、任务法和认知法的优势,在高职德语教学实践中重组各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交际法局限性;高职德语专业;重组教学方法;语言应用能力
交际法教学理念由美国人类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ell Hymes)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他认为语言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在海姆斯之前,乔姆斯基(Chomsky)曾经将语言能力归纳为“固有的、不言而喻的知识”,即语言结构知识和语法规律体系。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学说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性,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上下文关系和语言运用能力。该学说对交际法外语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海姆斯所强调的语言使用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学的目标。
交际法教学是个涵义很广的概念,它涉及与教学相关的教学大纲内容、教材的编写原则、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式。德语作为外语的语言教学实践也深受交际法教学理念的影响,德语语言学习的很多原版教材(德国歌德学院语言班使用的Studio d;Themen Aktuell和Schritte)就是以交际法理念编写教材,设计教学内容。这些原版教材打破了以德语语法体系编写教材中各个单元内容的传统,而是根据日常社会生活中不同生活场景,从社会生活的不同角度(如购物、就医、学习、工作、家庭、度假、老年、国家等),以一个社会人会遇到的各种语言交际情境为大纲,如问候、咨询、邀请、致谢、道歉、同意和拒绝等编写教材内容。其中每个单元语法部分不是系统性呈现,而是根据各类语言交际情境的句型需要呈现语法,重点在篇章结构中进行句型和语法的学习。教材内容强调语言的社会能力。
一、交际法教学理念的局限性
交际法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任务法和功能意念法开展语言教学,以其新颖性,向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等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推动语言教学的不断改革。但在交际法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任务教学法和功能意念法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局限性。在高职德语专业课堂教学中,这种局限性尤为突出。
首先,交际法理念下的教学方法重视语义信息,轻视承载语义的语符系统的学习。在精确性和流利性的选择上,流利性先于精确性。在流利性的基础上求精准,而不是在精准性的基础上求流利。在教学中,往往让学生随意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在交际训练中,对语言所产生的错误常常采取容忍和放任自留的态度。
另一方面,交际法理念把语言习得置于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境的交际需要,让学习者掌握固定的交际句型或者词汇。学生往往学习到的是针对特定语境和交际需要的句型结构,但自然的交际环境是动态的,不断变换的环境。学生会死板地把课堂上习得的语言直接运用到自然交际环境中,不进行加工重组,或者进行错误的加工重组,导致交际的失败。
因此造成了学生大量掌握片段式的交际情境中特定有上下文的句型,而无法进行在正确语法框架下的词汇组合过程。
而传统的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却能弥补交际法教学理念下的任务法和意念法的使用局限性。因此很有必要从各种教学法的表层和深层的构成进行分析,以便和交际法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表中+号表示某种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和所强调的因素。+号越多说明所强调的特性越强。但同时可以分析出,大部分教学法并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也并非不可折中调和。因此冲破理论界限,综合多种教学法,适当控制地利用母语或媒介语进行教学,就成为必要的选择。在综合教学方法时会有不同比例的选择,因人、因地、因时、因班而考量抉择并进行重组。只有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找到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高职德语专业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的德语专业生源在中学阶段多位中下游学生,即使学生因对语言感兴趣而选择了德语专业,但普遍学习能力欠佳,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和专注力。部分学生主观认为学习德语就是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和老师讲的知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欠佳,缺乏探索语言知识内容的联系性的主观能动性,知识面较窄,不会使用字典、网络和纸质媒介进行语言的提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重新组合各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重组
(一)组合翻译法和听说法
教师应多使用听说法把德语作为课堂用语,并在口语句型机械训练时使用听说法。利用语法翻译法讲解归纳语法规则,用目的语德语和母语交叉(比例为5比1)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任务下达和错误的纠正。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沉浸在目的语-德语的语言环境中,对教师的教学用语做出自然的反应并流利应答,完成自我习得语言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对之前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复习,在实际情境中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运用德语课堂用语的时候,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教师的德语表达能力必须过关,不能只用德语重复一句或者两句德语课堂用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运用一定的语篇结构,组织课堂用语。教师在讲授相关的说德语国家文化和国情知识时,也尽量用德语解释,遇到学生不会的生词和语法,应采用其他学过的德语表达、举例、动作或者绘画方式加以解释,尽量避免用母语(汉语)直接说出难点表达或者句子。忌讳教师大段讲汉语,只穿插德语单词。
2.课堂用语的难度应符合整个班级平均语言水平,尽量用学生学过的表达方式下达任务指令、讲解难点和纠正错误。让学生不断复习学过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逐渐增加难度,增加较长句子或者语篇的课堂用语。
3.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也尽量使用德语,进行反应和提问。初级阶段可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词汇和语法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交际法或者语法翻译法学习了第四格语法,并储备一定的基本词汇。教师采用更换卡片的方式,采取快速反应听说游戏的方式测试学生是否掌握所学语法规律和基本词汇。例如教师利用书中的情境对话引出应学习的句型:Ich liebe meine Mutter.利用语法翻译法总结第四格语法并进行书面翻译句型 N der Vater das Kind die Mutter die Kinder
A den Vater das Kind die Mutter die Kinder
书面句型翻译(翻译法):Er mag den Vater./Er liebt seinen Vater./Er macht seine Arbeit.
口语句型训练(听说法):教师准备若干个动词,如:machen/lieben/m?gen/schreiben写在黑板上。同时准备若干名词的卡片,不带名词的性。如:
步骤:教师指定黑板上的动词和句子的主语,然后更换手中的不同名词的卡片,让学生口头即兴根据卡片组成带有第四格宾语的句子。
(二)结合教材情境和职业方向,设计在不同社会文化情境中的真实的交际任务,采用任务法帮助学生习得重点句型和用语。
任何一个语言教学的课堂,都离不开语言任务。恰当合理地设计语言任务,让语言任务真实、有效、实用并带有趣味性,是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德国原版教材中就已包含了很多实际的语言交际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课本中的语言交际任务,已基本掌握交际任务中所包含的德国文化知识和语言重点。但由于学生是在非德语的环境中学习目的语德语,同时毕业后很有可能在中国从事与德语相关的职业,如德语翻译、助理、导游等。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教材情境和语言点,设计在不同社会文化情境中的交际任务。如:学生学习完《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关于服饰的情境对话后,教师应设计具备不同社会文化元素的真实任务,反复再现语言重点和交际过程,培养学生潜在的语言交际能力。即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基本语言操练,语言情境迁移和语言能力迁移的过程。
《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中交际情境:(第十四页,练习十五)
交际任务的设计原则:
1.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必须符合现实生活中实际出现的情况,符合语言使用的真实条件。
2.教师要预测学生在完成该交际任务时,能利用书本上的交际情境中的语言重点,顺利完成交际过程。
3.布置交际任务的方式和风格的多样性。如:可通过情境描述布置(如上图);可利用图片布置交际任务;可利用实物布置交际任务。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要完整的交际任务内容,并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动力。
(三)用认知法利用词典进行自主词汇拓展
在德国的歌德学院的德语课堂上,会在每个教室的固定地点摆放一定数量的德德词典,供上课的德语学习者随时查阅,查阅后,学生会把词典放回到固定位置,供下个时段上课的班级继续使用。教师授课语言中或授课内容中,如果出现陌生的词汇或者表达方式,学生会查阅学院提供的德德词典进行词义的辨析,查看词汇用法和语法规律。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规则创造性地理解和生成无限的句子。
词典的正确使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课下完成语言学习中,完成纠正词汇拼写、查阅新单词,词汇固定搭配和使用情况的查阅。可以说,词典是学生课下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好帮手。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起查词典的意识,掌握查词典的方法。
1.教师专门利用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德汉和汉德词典。建议教师先讲解德汉词典的基本使用方式:如对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各类词汇的标注方法,词义的扩展和辨析的标注等。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各类词汇的查阅任务,看懂词汇用法和例句。实际体验应怎样查阅词典,学会怎样从词典中获取有效、正确的信息。
2.如遇到重要的较难词汇,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指导学生独立查阅德汉双解词典中的德文注释,帮助学生用目的语去理解目的语,丰富语言表达的方式。
3.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词典随时带、课上查,课下查,认真查、仔细查、查后记的习惯。教师应倡导随时携带词典,课上课下只要遇到问题就查阅词典,并且在查阅时,不能只看词义,还应查阅透彻,仔细。最后在查阅后,应在笔记本上记录所查阅的词汇和重要用法。
例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一般不建议教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网络或者电子词典。
(四)利用网络、原版杂志和报纸补充教学内容。
随着学生自身德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词汇量在不断增大。教师应在利用网络资源、原版纸质杂志和报纸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课堂教学补充。
方法1:指导学生在德国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电子邮箱,并通过该电子邮箱发送德文电子邮件给教师,让学生熟练运用德国知名网站和德语搜索引擎,查找和搜索信息。
方法2:可将原版中的简单有趣的文章作为阅读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文章大意。然后以组为单位,通过网络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教师,教师也通过电子邮件形式进行批改和回复。转天上课,教师可让学生再次口头复述自己的文章总结。教师再次进行口语纠错。在学生分组进行口语表达的同时,教师可引入竞赛机制,奖励一个文章大意讲解清晰,全面、句子和词汇错误最少的小组。
方法3:在德文报纸中,搜寻租房、招聘、征婚、寻人等信息,指导学生看懂报纸信息,结合课本重点句型,利用德语报纸,进行情境模拟对话,操练或迁移使用学过的语法、词汇知识。
(五)综合各种教学方法的纠错方式,教师适当巧妙纠错,培养学生自我纠错意识
随着学生词汇和语法积累不断增加,组织语篇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但出现的语言错误也会随之增加。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不能一概按照翻译法和听说法的原则有错必究,但也不能采用交际理念下的忽略语法系统错误的方法。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书面作业和口语表达作业的纠错。
1.书面作业:教师在批改书面作业时,只画出学生所错的词汇、表达方式或者句子,但不进行改正。而是将书面作业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纠错,让后再次上交给教师,教师进行二次批改。如学生不能进行自我纠正,或者纠错错误,教师应对该学生进行单独纠错指导。
2.课堂练习口语表达:在不打断学生口语表达连贯性的前提下进行纠错。
3.分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错,或者不同小组之间互相纠错。
4.利用提示器教具进行纠错: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任务时如果出现错误,教师可利用声音提示器提醒学生,但不要立即纠错。在学生完成表达任务时,进行总结性纠错。
以上纠错的方式,都旨在培养学生自主纠错的能力,同时在纠错的同时,不会影响学生继续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书面尤其是口语表达的流畅和连贯性,指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疏导,使其德语语言水平向目的语德语逐渐靠拢,提高语言输出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在语言教学实践中,不能一味推崇并孤立使用某种教学方法,应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方法,运用到每节课的课堂实践和课后辅导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桐.试析语言交际法的局限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2]史有为.教学法和教学模式的解析与重组-兼及日本汉语教学方面的相关课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8.3.
[3]马建桂,赵红.交际法与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导向相关理论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9.
(作者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关键词:交际法局限性;高职德语专业;重组教学方法;语言应用能力
交际法教学理念由美国人类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ell Hymes)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他认为语言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在海姆斯之前,乔姆斯基(Chomsky)曾经将语言能力归纳为“固有的、不言而喻的知识”,即语言结构知识和语法规律体系。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学说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性,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上下文关系和语言运用能力。该学说对交际法外语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海姆斯所强调的语言使用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学的目标。
交际法教学是个涵义很广的概念,它涉及与教学相关的教学大纲内容、教材的编写原则、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式。德语作为外语的语言教学实践也深受交际法教学理念的影响,德语语言学习的很多原版教材(德国歌德学院语言班使用的Studio d;Themen Aktuell和Schritte)就是以交际法理念编写教材,设计教学内容。这些原版教材打破了以德语语法体系编写教材中各个单元内容的传统,而是根据日常社会生活中不同生活场景,从社会生活的不同角度(如购物、就医、学习、工作、家庭、度假、老年、国家等),以一个社会人会遇到的各种语言交际情境为大纲,如问候、咨询、邀请、致谢、道歉、同意和拒绝等编写教材内容。其中每个单元语法部分不是系统性呈现,而是根据各类语言交际情境的句型需要呈现语法,重点在篇章结构中进行句型和语法的学习。教材内容强调语言的社会能力。
一、交际法教学理念的局限性
交际法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任务法和功能意念法开展语言教学,以其新颖性,向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等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推动语言教学的不断改革。但在交际法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任务教学法和功能意念法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局限性。在高职德语专业课堂教学中,这种局限性尤为突出。
首先,交际法理念下的教学方法重视语义信息,轻视承载语义的语符系统的学习。在精确性和流利性的选择上,流利性先于精确性。在流利性的基础上求精准,而不是在精准性的基础上求流利。在教学中,往往让学生随意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在交际训练中,对语言所产生的错误常常采取容忍和放任自留的态度。
另一方面,交际法理念把语言习得置于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境的交际需要,让学习者掌握固定的交际句型或者词汇。学生往往学习到的是针对特定语境和交际需要的句型结构,但自然的交际环境是动态的,不断变换的环境。学生会死板地把课堂上习得的语言直接运用到自然交际环境中,不进行加工重组,或者进行错误的加工重组,导致交际的失败。
因此造成了学生大量掌握片段式的交际情境中特定有上下文的句型,而无法进行在正确语法框架下的词汇组合过程。
而传统的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却能弥补交际法教学理念下的任务法和意念法的使用局限性。因此很有必要从各种教学法的表层和深层的构成进行分析,以便和交际法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表中+号表示某种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和所强调的因素。+号越多说明所强调的特性越强。但同时可以分析出,大部分教学法并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也并非不可折中调和。因此冲破理论界限,综合多种教学法,适当控制地利用母语或媒介语进行教学,就成为必要的选择。在综合教学方法时会有不同比例的选择,因人、因地、因时、因班而考量抉择并进行重组。只有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找到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高职德语专业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的德语专业生源在中学阶段多位中下游学生,即使学生因对语言感兴趣而选择了德语专业,但普遍学习能力欠佳,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和专注力。部分学生主观认为学习德语就是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和老师讲的知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欠佳,缺乏探索语言知识内容的联系性的主观能动性,知识面较窄,不会使用字典、网络和纸质媒介进行语言的提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重新组合各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重组
(一)组合翻译法和听说法
教师应多使用听说法把德语作为课堂用语,并在口语句型机械训练时使用听说法。利用语法翻译法讲解归纳语法规则,用目的语德语和母语交叉(比例为5比1)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任务下达和错误的纠正。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沉浸在目的语-德语的语言环境中,对教师的教学用语做出自然的反应并流利应答,完成自我习得语言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对之前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复习,在实际情境中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运用德语课堂用语的时候,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教师的德语表达能力必须过关,不能只用德语重复一句或者两句德语课堂用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运用一定的语篇结构,组织课堂用语。教师在讲授相关的说德语国家文化和国情知识时,也尽量用德语解释,遇到学生不会的生词和语法,应采用其他学过的德语表达、举例、动作或者绘画方式加以解释,尽量避免用母语(汉语)直接说出难点表达或者句子。忌讳教师大段讲汉语,只穿插德语单词。
2.课堂用语的难度应符合整个班级平均语言水平,尽量用学生学过的表达方式下达任务指令、讲解难点和纠正错误。让学生不断复习学过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逐渐增加难度,增加较长句子或者语篇的课堂用语。
3.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也尽量使用德语,进行反应和提问。初级阶段可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词汇和语法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交际法或者语法翻译法学习了第四格语法,并储备一定的基本词汇。教师采用更换卡片的方式,采取快速反应听说游戏的方式测试学生是否掌握所学语法规律和基本词汇。例如教师利用书中的情境对话引出应学习的句型:Ich liebe meine Mutter.利用语法翻译法总结第四格语法并进行书面翻译句型 N der Vater das Kind die Mutter die Kinder
A den Vater das Kind die Mutter die Kinder
书面句型翻译(翻译法):Er mag den Vater./Er liebt seinen Vater./Er macht seine Arbeit.
口语句型训练(听说法):教师准备若干个动词,如:machen/lieben/m?gen/schreiben写在黑板上。同时准备若干名词的卡片,不带名词的性。如:
步骤:教师指定黑板上的动词和句子的主语,然后更换手中的不同名词的卡片,让学生口头即兴根据卡片组成带有第四格宾语的句子。
(二)结合教材情境和职业方向,设计在不同社会文化情境中的真实的交际任务,采用任务法帮助学生习得重点句型和用语。
任何一个语言教学的课堂,都离不开语言任务。恰当合理地设计语言任务,让语言任务真实、有效、实用并带有趣味性,是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德国原版教材中就已包含了很多实际的语言交际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课本中的语言交际任务,已基本掌握交际任务中所包含的德国文化知识和语言重点。但由于学生是在非德语的环境中学习目的语德语,同时毕业后很有可能在中国从事与德语相关的职业,如德语翻译、助理、导游等。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教材情境和语言点,设计在不同社会文化情境中的交际任务。如:学生学习完《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关于服饰的情境对话后,教师应设计具备不同社会文化元素的真实任务,反复再现语言重点和交际过程,培养学生潜在的语言交际能力。即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基本语言操练,语言情境迁移和语言能力迁移的过程。
《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中交际情境:(第十四页,练习十五)
交际任务的设计原则:
1.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必须符合现实生活中实际出现的情况,符合语言使用的真实条件。
2.教师要预测学生在完成该交际任务时,能利用书本上的交际情境中的语言重点,顺利完成交际过程。
3.布置交际任务的方式和风格的多样性。如:可通过情境描述布置(如上图);可利用图片布置交际任务;可利用实物布置交际任务。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要完整的交际任务内容,并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动力。
(三)用认知法利用词典进行自主词汇拓展
在德国的歌德学院的德语课堂上,会在每个教室的固定地点摆放一定数量的德德词典,供上课的德语学习者随时查阅,查阅后,学生会把词典放回到固定位置,供下个时段上课的班级继续使用。教师授课语言中或授课内容中,如果出现陌生的词汇或者表达方式,学生会查阅学院提供的德德词典进行词义的辨析,查看词汇用法和语法规律。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规则创造性地理解和生成无限的句子。
词典的正确使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课下完成语言学习中,完成纠正词汇拼写、查阅新单词,词汇固定搭配和使用情况的查阅。可以说,词典是学生课下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好帮手。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起查词典的意识,掌握查词典的方法。
1.教师专门利用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德汉和汉德词典。建议教师先讲解德汉词典的基本使用方式:如对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各类词汇的标注方法,词义的扩展和辨析的标注等。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各类词汇的查阅任务,看懂词汇用法和例句。实际体验应怎样查阅词典,学会怎样从词典中获取有效、正确的信息。
2.如遇到重要的较难词汇,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指导学生独立查阅德汉双解词典中的德文注释,帮助学生用目的语去理解目的语,丰富语言表达的方式。
3.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词典随时带、课上查,课下查,认真查、仔细查、查后记的习惯。教师应倡导随时携带词典,课上课下只要遇到问题就查阅词典,并且在查阅时,不能只看词义,还应查阅透彻,仔细。最后在查阅后,应在笔记本上记录所查阅的词汇和重要用法。
例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一般不建议教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网络或者电子词典。
(四)利用网络、原版杂志和报纸补充教学内容。
随着学生自身德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词汇量在不断增大。教师应在利用网络资源、原版纸质杂志和报纸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课堂教学补充。
方法1:指导学生在德国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电子邮箱,并通过该电子邮箱发送德文电子邮件给教师,让学生熟练运用德国知名网站和德语搜索引擎,查找和搜索信息。
方法2:可将原版中的简单有趣的文章作为阅读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文章大意。然后以组为单位,通过网络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教师,教师也通过电子邮件形式进行批改和回复。转天上课,教师可让学生再次口头复述自己的文章总结。教师再次进行口语纠错。在学生分组进行口语表达的同时,教师可引入竞赛机制,奖励一个文章大意讲解清晰,全面、句子和词汇错误最少的小组。
方法3:在德文报纸中,搜寻租房、招聘、征婚、寻人等信息,指导学生看懂报纸信息,结合课本重点句型,利用德语报纸,进行情境模拟对话,操练或迁移使用学过的语法、词汇知识。
(五)综合各种教学方法的纠错方式,教师适当巧妙纠错,培养学生自我纠错意识
随着学生词汇和语法积累不断增加,组织语篇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但出现的语言错误也会随之增加。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不能一概按照翻译法和听说法的原则有错必究,但也不能采用交际理念下的忽略语法系统错误的方法。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书面作业和口语表达作业的纠错。
1.书面作业:教师在批改书面作业时,只画出学生所错的词汇、表达方式或者句子,但不进行改正。而是将书面作业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纠错,让后再次上交给教师,教师进行二次批改。如学生不能进行自我纠正,或者纠错错误,教师应对该学生进行单独纠错指导。
2.课堂练习口语表达:在不打断学生口语表达连贯性的前提下进行纠错。
3.分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错,或者不同小组之间互相纠错。
4.利用提示器教具进行纠错: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任务时如果出现错误,教师可利用声音提示器提醒学生,但不要立即纠错。在学生完成表达任务时,进行总结性纠错。
以上纠错的方式,都旨在培养学生自主纠错的能力,同时在纠错的同时,不会影响学生继续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书面尤其是口语表达的流畅和连贯性,指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疏导,使其德语语言水平向目的语德语逐渐靠拢,提高语言输出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在语言教学实践中,不能一味推崇并孤立使用某种教学方法,应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方法,运用到每节课的课堂实践和课后辅导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桐.试析语言交际法的局限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2]史有为.教学法和教学模式的解析与重组-兼及日本汉语教学方面的相关课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8.3.
[3]马建桂,赵红.交际法与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导向相关理论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9.
(作者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