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期台湾新诗史里的抒情之声——以张错、席慕蓉、方娥真与温瑞安为例

来源 :江汉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n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新诗史回归期(1972-1983)以正视现实、肯定明朗、关怀乡土、拥抱民族为主要特征。其成因则与诗作风格丕变、文学论战四起、诗社诗刊涌现、空前外交变局四点密切相关。彼时诗人积极思考自我身份及过往诗潮流弊,扬弃了“世界性”“超现实性”“纯粹性”等现代主义主张,改朝“民族性”“社会性”“世俗性”等现实主义路线发展,进行书写与行动的双重实践。以抒情诗见长的张错(1943-)、席慕蓉(1943-)、方娥真(195-)与温瑞安(1954-)四位就身份而言,可能都算某种意义上的“外人”。但在文学史书写上,四人毫无
其他文献
《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就审判活动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拥有解释权,该解释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为了司法权的统一特别赋予最高人民法院的规范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