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能让感动常驻心田,贡献一份让人感动的思想和情怀、爱心与诗意。这对于陶冶学生情操、開启学生心灵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评价语言 学习兴趣 思想认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59
小學语文教学活动中,评价具有改进、激励等多元功能,教师只有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并恰当运用评价性语言,评价的积极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生动、适度、准确、巧妙机智的评价性语言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习惯,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一节课总是充满富有魅力以及体现出一种关怀和爱意、期待和激励的评价性语言,学生必然也会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最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生的特殊性,学会在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让学生大胆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对他们的独特见解给予赞美,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明白“贵”的价值所在。在许多基础知识和语言知识中都会用到具有抽象性的知识,小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比如在拼音教学中,开口音、闭口音的发音过程中口腔、声带的变化都比较抽象,教师需要通过图片、动作的配合才能将知识展现出来,而许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运用评价性语言,对发音正确的学生给予赞扬和肯定,对发音错误的学生给予理解、信任和包容,尽量以启发为主,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畏难情绪,进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对评价性语言的应用还要生动幽默,切忌生硬。比如在学习《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女同学分别扮演两个怪人,在学生朗读后,教师评价道: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了对大榕树的赞美,真的是让老师产生了仰慕之情啊,而女学生呢,读出了愤恨,让老师的憎恨之情也油然而生,同学们的朗读既充满感情,又铿锵有力,值得鼓励。这种形象生动的评价性语言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朗读的热情,进而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相关的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
1.通过听、说、读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创新思维的激发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功底。我们知道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它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听说读写,小学生正处于理解水平低于记忆能力的阶段,因此教师要不断地为小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小学生多听、多说、多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有不同的方法的,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以及多种感觉来感受语文知识,综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奇思妙想,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教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农村的小学生普遍淳朴而好学,教师只要用心传授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方式,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的练习,那么小学生一定会将方法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自我训练和自我培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通过开展各种语文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机会。农村小学教师要尽可能抓好学生的课外时间,可以举办一些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要紧紧抓好“变化”这一主题,活动方式要变化,活动内容要变化,活动的主体人学生的思维要变化,通过求变来让课外时间变成创新思维发展的有效平台。
4.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插上翅膀。创新往往来源于思维深处丰富的想象,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一个奇思妙想都离不开想象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进程中,农村教师要借助现有的教学平台,尽可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想,只有思维足够自由,才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师可以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农村,学生们比较了解和熟悉大自然,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集体去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察,在户外,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寻找秋天的足迹,又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发挥自由想象能力,把学生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到的统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发现农村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农村的各种生态条件和地理环境来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同时教师要合理运用上文中提到的几种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要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农村小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专业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也需要学校和家长给予极度的配合和关注,学校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物质帮助,家长要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配合;小学生也要自觉、自愿地将自身的学习和练习投入于创新能力的提高上,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腾飞指日可待。
语文老师用妙趣横生的口头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将原本生硬的课堂,变成了优美的舞台,每个学生都渴望在这舞台上展示自己对古诗古韵的理解和感悟。比如,诗话作文课《春天的歌》中,老师时而化作水中的蝌蚪,时而化作空中的小鸟,时而化作春雨,引导学生进入充满诗意的境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只讲求评价性语言的准确性还不够,必须保证语言的巧妙机智,使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启发性、适度性和平等性,避免过于武断。教师过于武断的评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还扼杀了学生个性。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地熏陶、积累。
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评价语言 学习兴趣 思想认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59
小學语文教学活动中,评价具有改进、激励等多元功能,教师只有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并恰当运用评价性语言,评价的积极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生动、适度、准确、巧妙机智的评价性语言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习惯,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一节课总是充满富有魅力以及体现出一种关怀和爱意、期待和激励的评价性语言,学生必然也会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最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生的特殊性,学会在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让学生大胆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对他们的独特见解给予赞美,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明白“贵”的价值所在。在许多基础知识和语言知识中都会用到具有抽象性的知识,小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比如在拼音教学中,开口音、闭口音的发音过程中口腔、声带的变化都比较抽象,教师需要通过图片、动作的配合才能将知识展现出来,而许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运用评价性语言,对发音正确的学生给予赞扬和肯定,对发音错误的学生给予理解、信任和包容,尽量以启发为主,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畏难情绪,进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对评价性语言的应用还要生动幽默,切忌生硬。比如在学习《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女同学分别扮演两个怪人,在学生朗读后,教师评价道: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了对大榕树的赞美,真的是让老师产生了仰慕之情啊,而女学生呢,读出了愤恨,让老师的憎恨之情也油然而生,同学们的朗读既充满感情,又铿锵有力,值得鼓励。这种形象生动的评价性语言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朗读的热情,进而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相关的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
1.通过听、说、读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创新思维的激发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功底。我们知道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它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听说读写,小学生正处于理解水平低于记忆能力的阶段,因此教师要不断地为小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小学生多听、多说、多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有不同的方法的,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以及多种感觉来感受语文知识,综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奇思妙想,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教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农村的小学生普遍淳朴而好学,教师只要用心传授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方式,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的练习,那么小学生一定会将方法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自我训练和自我培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通过开展各种语文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机会。农村小学教师要尽可能抓好学生的课外时间,可以举办一些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要紧紧抓好“变化”这一主题,活动方式要变化,活动内容要变化,活动的主体人学生的思维要变化,通过求变来让课外时间变成创新思维发展的有效平台。
4.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插上翅膀。创新往往来源于思维深处丰富的想象,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一个奇思妙想都离不开想象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进程中,农村教师要借助现有的教学平台,尽可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想,只有思维足够自由,才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师可以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农村,学生们比较了解和熟悉大自然,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集体去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察,在户外,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寻找秋天的足迹,又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发挥自由想象能力,把学生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到的统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发现农村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农村的各种生态条件和地理环境来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同时教师要合理运用上文中提到的几种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要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农村小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专业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也需要学校和家长给予极度的配合和关注,学校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物质帮助,家长要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配合;小学生也要自觉、自愿地将自身的学习和练习投入于创新能力的提高上,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腾飞指日可待。
语文老师用妙趣横生的口头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将原本生硬的课堂,变成了优美的舞台,每个学生都渴望在这舞台上展示自己对古诗古韵的理解和感悟。比如,诗话作文课《春天的歌》中,老师时而化作水中的蝌蚪,时而化作空中的小鸟,时而化作春雨,引导学生进入充满诗意的境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只讲求评价性语言的准确性还不够,必须保证语言的巧妙机智,使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启发性、适度性和平等性,避免过于武断。教师过于武断的评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还扼杀了学生个性。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地熏陶、积累。
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